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371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

《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145教 研 活 动 记 录.docx

三145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

四年

教室

主讲

教师

赵春红

8.27

课题

长方形的面积

参加人员

王春红杨红梅王国凤时国云周洪艳

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课前准备:

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

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

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

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

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

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

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

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

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面积

 

(学情预设:

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

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

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如:

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

(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

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

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

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杨红梅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内容上连接紧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国凤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国云从整个环节上看,设计用心,既备教材,又备大纲。

周洪艳试验读出结论,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王春红学生手脑并用,和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设计用心.

 

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

四年

教室

主讲

教师

赵春红

11.27

课题

阿尔威船长

参加人员

王春红杨红梅王国凤时国云周洪艳

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二类字,理解“井然有序、做人之道”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运用对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观看媒体展示的惊险现场,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三)情感与态度自主研读课文,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还能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船长哈尔威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情感激励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音频材料说明:

1、节选《泰坦尼克号》中海难危急关头的场景音响效果,展现船上当时混乱的局面以及船长、船员镇定、从容的人物形象;2、朗读课文,配以悲壮且激昂的音乐,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与文本“零距离”接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置悬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

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通过自由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

三、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速读课文,说说在这件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并提炼出研读专题:

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教师推荐研读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船长的句子。

(2)自由选择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体会船长的伟大形象。

(3)可以四人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同桌合作学习,也可以自己独立研究。

4、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自信心,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

5、学生交流,集体讨论。

(以下按学情展开)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都就出去!

①指名读,注意“吼”的读法指导。

②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当时船上很乱)你又是从哪里读懂的?

(读相关句子)

③出示课件:

倾听一段音频资料,想象画面中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

随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

教学时就是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发挥它的穿透力,串起英雄的精神,让学生从文字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

④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而船长最先想到的又是什么?

(再次朗读船长说的话,体会船长的镇定、沉着)

[设计意图:

创设出一个能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的情境,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会人们(不仅是船长)的各种表现,从而真正走进文中的世界,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

(2)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①事实上,人们并没有照船长所说的那样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看发生了什么?

②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③照这样乱下去将意味着什么?

(死亡)

(3)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①引言:

然而,局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②学生读课文第24自然段。

③此时,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疑惑呢?

(学生质疑,预设:

什么是“井然有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④指名学生回答。

(4)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的声音,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①这仅仅只是船长与船员的一段对话吗?

还是话中有话?

②师生参与讨论并交流:

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你再一次感觉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③面对猝然而来的灾难,可以说是死亡,在惊慌失措的人群中,为什么船长却能够做到如此镇定、沉着呢?

(体会人物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

④船长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

(结合课堂的需要,适时展开小型辩论)

⑤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对话或表演。

[设计意图: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

课堂应该是教师的导,学生真诚的学,真心的学!

在课文的学习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

通过朗读、辩论、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和课文的诵读中,在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领悟中,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

四、创设情境,激情品味。

1、师小结后,诵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创设情境:

看着船长渐渐消失的身影,这一刻你的心里又会有怎么的疑问呢?

(学生质疑)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发散学生思维,思考各种可能性)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体,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涵盖课堂教学的全部,恰恰是那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使得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

4、师小结:

危难中出英雄。

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

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

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让我们再看看船长吧!

5、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进行角色转换,想像说话。

假如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

假如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

假如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拿笔写下你想说的吧)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6、让我们将无穷的敬意化为美妙的旋律,献给他吧!

(学生配乐齐读课文最后三段)

[设计意图:

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

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带给他们的快意。

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

五、全班学生齐声呼唤船长的名字——哈尔威船长!

(下课)

杨红梅处理教材开放,不拘泥课文的原有顺序;问题开放,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操作开放,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交流,

王国凤让学生多读,更好的理解内容.

时国云可以读一读,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周洪艳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电教媒体,透过音频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加深感受人物的形象。

王春红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

四年

教室

主讲

教师

赵春红

3.20

课题

《位置与方向》

参加人员

王春红杨红梅王国凤时国云周洪艳

活动内容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要是你在外面玩,迷路了,该怎么办呢?

(问叔叔,阿姨,看地图识别方向。

)师:

也就是说从地图上可以找到每个地方和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景

请大家看这幅主题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这是一项什么运动?

你了解这项运动吗?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来看大屏幕。

为了保证我们能取得胜利,先来一起研究公园定向运动图。

我们从起点出发,经过1号点和2号点,到达终点。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绘制地图按照什么要求呢?

现在,我们以起点为中心点,确定方向。

现在,来看1号检查点的位置。

它大约位置是东北,用量角器测量后发现,它位于东偏北30度。

把1号点和起点连接起来,就是应该走的路线。

在生活中,一般我们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夹角。

我们再来看小兔子所在的位置,经过测量,它位于东偏北60度或者北偏东30度。

我们再来看小明所在的位置,应该是西偏南20度,而不是难偏西20度。

接下来看米奇,1号点的距离大约是米奇的2倍,所以是1000米

三深入探究

现在我们来看这幅平面图,将表示西方的线上按照1厘米分成若干段,一段表示100米,1号点在正西方向300米处,用这样的方法,将其他方向的线分成若干段,看看2号点,3号点位于什么位置。

现在大家想一想确定位置与方向时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一是找对参照点,二是确定方向,三是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

(板书)

四课堂练习:

1出示大屏幕,同学们可以在书上18页上填写。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四、课后延伸

学校要在教学楼的西偏南45度150米的地方新建一座凉亭,在教学楼的东方50米的地方建孔子塑像,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建筑正确的位置。

(学生设计后全班展示。

总结:

同学们的设计都很用心,我们要把最好的设计稿送给校长,希望在搞校园文化建设时,考虑我们的想法,把学校建设得更美。

五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

找准参照点

确定好方向

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

杨红梅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内容上连接紧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国凤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国云从整个环节上看,设计用心,既备教材,又备大纲。

周洪艳学生画完图后,让他展示一下作品,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王春红学生手脑并用,和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

四年

教室

主讲

教师

赵春红

4.20

课题

《渡河少年》

参加人员

王春红杨红梅王国凤时国云周洪艳

活动内容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位农家少年在开学的第一天,因为无钱乘船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一气之下毅然跳进寒秋的冷水中渡河,而且日复一日,年得一年地游着,最终成为一名游泳健将的故事。

文章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爱而又逞强的孩子,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个渡河少年。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

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读书指导。

1、学生资助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文。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

课文分几段?

5、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

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

(1)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

(2)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3)通过这神情,我们仿佛看到少年此时内心在想什么?

结合1~4自然段想一想。

 

(4)赏析“滑进”一词的妙处。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1)出示一组句子。

(2)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少年的内心活动,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少年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

(3)秋风秋水中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

“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少年像什么?

(说话训练。

6.引读12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8.实话实说:

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四、总结谈话

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这一课的感受。

2、总结:

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

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杨红梅抓住少年的倔强来引领同学们感悟.结合这节课通俗易懂,就让学生采取读一读,画一画,悟一悟的形式,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目的.

王国凤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少年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时国云在学生读文应该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

周洪艳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王春红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