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712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6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周周测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哀伟朋赋序

[明]汤显祖

昔人友朋之义,取诸同心。

梦簧者得贤友,绝琴者伤知音,其致然矣。

予年未弱冠,有友二人。

钟陵饶伯宗仑,临川周无怀宗镐,皆奇士也。

仑长不尽九尺,瘠而青,瞻视行步有异。

镐长不尽三尺,髯而甚口。

当予谭说有致,仑笑龂然,镐笑轩然。

三人嵯峨蹒跚而行乎道中,旁无人也。

仑父废莪公于丰城李大司马燧,镐于钟陵张大司马臬,南昌刘都督显,皆中表。

少长其家,故习谭帝王大略。

所喜皆大臣将相筹策占候之事。

而仑复晓夜诵书,常与予映雪月,交书而尽,乃已。

同卧处三岁余前后别去至同赴南宫试都下卧未尝有异衾枕履袜先起者即是不知其谁也。

仑同举进士,出理顺德,有洁清公忠之名。

三察并关将吏,凡却万金。

征试御史。

病,告卒于临清。

汰舟于姑孰。

予在南祠,望江

而哭之,曰:

“伤哉伯宗,君亲友之望未塞,而遽尔乎!

镐久为诸生,以文字不伦,落去。

益学骑射兵法,年四十,走长安,以策干陈御史大夫炌,不受。

说谭大司马纶,纶阴用其策而阳弃其身。

镐发愤恚懑,归而病目,几瞑。

贫甚,发尝所受异人书,作黄金,不就。

苦饥,则学辟谷,然不可久。

时来就予食。

予为收教其子仲儿。

壮慧而死,益自伤。

慨然有长游不反之志。

或讽止之,则曰:

“重华①、祖龙②皆客死,何必我!

”既而谓予曰:

“我数梦之帝所,终当仙去,公不甚信我。

我所有异书兵诀,长以与仑。

”后仑死,而镐书散乱尽。

所与卧起信宿③,掀髯长叹者,又独予一人而已。

辛卯秋,裁六十,来送予岭南。

握手而唏曰:

“伯宗与予,独一子,皆不好读父书,无能言其父者,即从此长别。

子能忘言于故友乎?

”予怅然止之,曰:

“勉饭自怡,长生固人所为也。

”去大梅之南,夜梦镐来告别,指伯宗之旧馆曰:

“镐其如是矣。

”予惊而晤,曰:

“有是耶!

”起而发烛踟佇,为赋而哀之。

(选自《汤显祖集》,有删改)

 ①重华:

虞舜名。

②祖龙:

特指秦始皇。

③信宿:

两夜。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髯而甚口          口:

有口才

B.当予谭说有致有致:

有趣

C.三察并关将吏,凡却万金却:

退避

D.以文字不伦不伦:

不合道理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悼念朋友饶仑和周宗镐,作者写了《哀伟朋赋》,本文是《哀伟朋赋》的序文,文中交代了写作的动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浓情厚意。

B.作者和饶仑、周宗镐一起赴京应考,并与饶仑同年考取进士,而周宗镐落第,他后来向大司马谭纶游说,谭纶使用他的策略并重用他。

C.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鲜明。

如描写饶仑身高接近九尺,又瘦又黑,说笑时露出牙龈;而周宗镐身高不到三尺,满脸胡须,开心时放声大笑。

D.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首段交代写作对象及其特点,二、三段分别交代写作对象的生平及与作者的交往情况,最后一段点明写作原因。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同卧处三岁余前后别去至同赴南宫试都下卧未尝有异衾枕履袜先起者即是不知其谁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益学骑射兵法,年四十,走长安,以策干陈御史大夫炌,不受。

(4分)

译文:

(2)予怅然止之,曰:

“勉饭自怡,长生固人所为也。

”(4分)

译文:

14.C [却:

拒绝。

]

15.D [D项均为介词,对。

A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B项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

C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

16.B [“重用他”错,由原文“纶阴用其策而阳弃其身”可知,谭纶暗地里使用周宗镐的策略而表面上却舍弃他。

]

17.同卧处三岁余/前后别去/至同赴南宫/试都下/卧未尝有异衾枕/履袜先起者即是/不知其谁也

18.

(1)渐渐学习骑马射箭及兵法,四十岁时,前往长安,用策略向御史大夫陈炌谋求职位,不被接受。

(2)我失落地制止他,说:

“努力吃饭,自己开心,长寿本来是个人可以做到的。

参考译文

从前的人交朋会友的情谊,取之于志同道合。

梦见簧鼓者是因为得到了良友,破琴绝弦者是因为失去了知音,这些都是一样的情况。

我还未成年的时候,有两位好友:

钟陵人饶仑(字伯宗)和临川人周宗镐(字无怀),都是奇士。

饶仑身高接近九尺,又瘦又黑,走路左顾右盼与众人不同。

周宗镐身高不到三尺,满脸胡须很有口才。

每当我谈论到有趣之处时,饶仑笑得露出牙龈,周宗镐高声大笑。

我们三人个子高矮不齐,摇摇摆摆走在路上,旁若无人。

饶仑的父亲饶废莪与丰城大司马李燧,周宗镐与钟陵大司马张臬、南昌都督刘显,都是表亲关系。

我的两位友人自幼在这样的家里成长,所以经常谈论帝王之术。

所喜欢的都是一些大臣将相筹划计策、观天象预测吉凶祸福的事情。

而饶仑又日夜读书,经常与我一起刻苦学习,互相交换书籍并且读完才停止。

我们同榻而眠,相处三年多,先后告别离开。

等到一起赴礼部,在京城参加考试,睡觉从未区分过卧具,穿的鞋袜谁先起床就是谁的,不区分它是谁的。

饶仑与我同年考取进士,去管理顺德,有廉洁清正公正忠实的名声。

各级属官吏员的馈赠,共拒绝万金。

被征召担任御史。

生病,宣告在临清去世。

用船运送灵柩到姑孰。

我在南祠,遥望江边而痛哭,说:

“太悲伤了啊,伯宗!

亲友们的期盼还未满足,你却匆匆去世了!

周宗镐长期为秀才,因为文章不合道理,落第。

渐渐学习骑马射箭及兵法,四十岁时,前往长安,用策略向御史大夫陈炌谋求职位,不被接受。

向大司马谭纶游说,谭纶暗地里使用他的策略而表面上舍弃他。

周宗镐十分愤怒,回家后眼睛生病,几乎失明。

非常贫困,散发曾经所获取的奇异人士的书籍,充当黄金,没有成功。

苦于饥饿,就学辟谷术,然而不能持久。

常常到我这里吃饭。

我为此收养教育他的儿子仲儿。

非常聪慧却去世了,他更加自我伤感。

感慨有远游不回乡的想法。

有人婉言劝告他停止这一想法,他就说:

“舜帝、秦始皇都客死异乡,我为什么一定要死在家乡!

”不久对我说:

“我多次梦见天帝住的地方,我最终会成仙而去,你不是很相信我。

我所获得的异书兵法,经常把它们送给饶仑。

”后来饶仑死了,周宗镐的异书也散乱尽失。

我和他同住了两夜,他抚须长叹,又只有自己一人了。

辛卯年秋天,周宗镐才六十岁,来送我去岭南。

他握着我的手叹息说:

“饶仑和我,都是只有一个儿子,他们都不喜好读父亲的书籍,也没能力评说自己的父亲,我们就在此处永别。

你对老朋友的情谊能心领神会吗?

”我失落地制止他,说:

“努力吃饭,自己开心,长寿本来是个人可以做到的。

”我到大梅之南的时候,晚上梦见周宗镐来与我告别,他指着饶仑的旧居说:

“我或许也要像这样了(死去)。

”我惊醒后明白过来,说:

“有这样的事!

”起床点亮蜡烛,徘徊不安,写了这篇赋哀悼他们。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周测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辋川图》记

刘因①

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

癸酉之春,予得观之。

唐史暨维集②之所谓竹馆、柳浪③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

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掩,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

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呜呼!

古人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

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

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

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

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

斯亦不足议者。

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

如颜太师④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

其时事可知矣。

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

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⑤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

呜呼!

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

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

予以他日之经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

夫俯仰间已有古今之异者,欲如韩文公画记,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

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而亦不复重此,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

三月望日记。

(有删改)

 ①刘因(1249—1293),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宋元之际著名理学家、诗人。

②维集:

指王维的集子《王右丞集》。

③竹馆、柳浪:

同属辋川别业。

④颜太师:

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安禄山叛乱,他起兵抵抗。

⑤绿野堂:

唐代裴度的别墅,旧址在今河南洛阳。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思所以文其身    文:

文饰,修饰

B.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虚:

不真实的

C.或有可以按之以考按:

考察,研求

D.三月望日记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指出《辋川图》在绘画史上不同凡响的地位,接着写它带给观者的感受。

由此可知,《辋川图》技艺十分精湛。

B.文章第一段在肯定《辋川图》的地位后,转而写画的“移人”作用,不着痕迹地由画过渡到人,由“画之观者”过渡到画之作者,为后文议论做铺垫。

C.作者对王维失节之后仍以名臣自居的行为进行了否定,并援引颜真卿等人的事例,形成鲜明对比,认为王维在“陷贼”期间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政治风气不合,不值得称道。

D.文章由画及人,由事及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隐而显地表达主旨。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以“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奉劝“士大夫”和“豪贵王公”,彰显写作目的。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

斯亦不足议者。

(4分)

译文:

(2)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而亦不复重此,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

(4分)

译文:

14.B [“虚”意为“空出”。

“虚左”指空出左边的座位。

古代以左为尊,“虚左”表示恭敬之意。

]

15.A [A项均为兼词,于此。

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D项介词,用/连词,因为。

]

16.C [“与当时的政治风气不合”错,由原文“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可知,王维的做法合乎当时的政治风气。

]

17.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

18.

(1)难道是他的自负原本就使他的认识水平仅限于此,却不知道世间有大的气节,会把自己置于名臣之列吗?

这也不值得讨论了。

(2)希望士大夫不要凭画画自负,并且不再看重绘画这门才艺,同时希望以前的那些所谓王公贵族或许也能有所触动而知道该推崇什么样的士风。

参考译文

这幅《辋川图》在唐、宋、金的画谱里都有收录,品论写评语的人认为只有宋朝画家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能够用来与之相比,这大概算是王维平生得意之作。

癸酉年的春天,我有幸能够观赏这幅《辋川图》。

唐代历史著作和王维集子里所说的“竹馆”“柳浪”等都可以在画作中得到考证,其中的一个时而与王维对坐谈话,时而一起乘船漫游的人,可能就是裴迪。

画面上江山雄伟奇丽,草木滋润秀美,让人(对画)流连,持卷细品以至忘了掩卷,胸怀开阔从而萌生在那里构筑庐舍度过晚年的想法,却不知道(画中的)秦地早已不是我们国家的领土了。

外物能够让人心旌摇荡,观赏画的人正是如此,而那画画的人以此自我娱乐时,原本就应该是用尽心思而不知道疲劳的。

啊!

古代的人对于技艺这类事,不过让自己顺心合意懂得欣赏情趣罢了。

至于绘画,它不像书写、计算、音乐、舞蹈那样可以当作修养自身管理他人的依托,一般人而又没有时间甚至不屑去钻研它。

从魏晋以来,即使有人钻研过它,但是像阎立本这样的人,已经知道它引发自取其辱的原因。

王维凭卓越的才能取得显贵的官位,并且天下的人又把他看作高人,他同时安然地用前身是画家来自居,他的人品已不值得称道了。

但是假如他把绘制一水、一石、一草、一木的细密心思,转移到思考如何来修养自身的问题上,那也就不至于落到陷于叛贼之手却不愿意主动牺牲生命,苟且免祸却不认为可耻的地步,他(思维的)混乱悖逆竟到了这样严重的地步!

难道是他的自负原本就使他的认识水平仅限于此,却不知道世间有大的气节,会把自己置于名臣之列吗?

这也不值得讨论了。

我只认为能在那时的朝廷中享有巨大声名,让豪贵阶层恭敬相迎,让亲王们以师友之礼相待的,就是这样能写诗会画画、背弃君主侍奉逆贼的王维一类人。

像颜真卿那样苦守孤城,匡扶大义,忠诚超过所有同时代的人,留下的功业激励万古后人的人,(朝廷)却不知道他是什么样。

那种政治局面可想而知了。

后代谈论文艺的人喜欢说文章以气为主,又喜欢说自然环境因为所住的人而增加美感。

所以朱熹说王维的诗虽然清雅,(却气势)萎弱缺乏骨力;程颐认为裴度住过的绿野堂应该被后人好好保存,至于王维住过的辋川山庄即使拿来占有它也是可以的。

啊!

人大的气节一旦有缺失,所有的东西均一败涂地,凡是能够自认为是值得百代传扬的甘棠一样的纪念物,却被别人当作刍狗看待。

那些用高超的文艺自我标榜的人,也应当以此自我反省。

我凭借今后的阅历,或许能够考究这幅画里的东西。

短时间之内已有了古今的差异,想效法当年韩愈的《画记》,来记下画上景物次序的大致情况,但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姑且在后面写了这篇文章。

希望士大夫不要凭画画自负,并且不再看重绘画这门才艺,同时希望以前的那些所谓王公贵族或许也能有所触动而知道该推崇什么样的士风。

三月十五日记。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3周周测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答乔适书

[宋]穆修

盖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

浮轨滥辙,相迹而奔,靡有异途焉。

其间独取以古文语者,则与语怪者同也。

众又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则指以为惑,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先进则莫有誉之者,同侪则莫有附之者。

其人苟无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坚,则莫不惧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复去此而即彼矣。

噫!

仁义忠正之士,岂独多出于古,而鲜出于今哉?

亦由时风众势,使不得从乎道也。

观足下十篇之文,信有志于古矣,来书问曰:

“将学于今,则虑成浅陋;将学于古,则惧不得取名于世,学宜何旨?

”引韩先生《师说》之说以求解惑。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

徒以退拙无所用心,因得从事于不急之学,或谓之为好古焉。

故足下厚相期待,盖感其声而求其类乎!

试为足下言之:

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学乎今者,所以为名,道者,仁义之谓也;名者,爵禄之谓也。

然则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何者?

行夫道者,虽国有穷达耳,然达于上也,则为贤公卿;穷于下也,则为君子,其在上,则礼成乎君,而治加乎人;其在下,则顺悦乎亲,修乎身。

穷也达也,皆本于善焉。

守夫名者,亦固有穷达耳,而皆反于是也。

达于上也,何贤公卿乎?

穷于下也,何君子乎?

其在上,则无所成乎君而加乎人;其在下,则无所顺悦乎亲而修乎身。

穷也达也,皆离于善焉。

故曰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

足下有志乎道而未忘乎名,乐闻于古,而喜求于今,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

足下心叨仁义,又学识渊博,应固守而弗离,坚持而弗夺,力行而弗止,则必立乎名之大者矣。

学之正伪有分,文之指用自得,何惑?

不宜,某白。

(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阔:

空泛,不切实际

B.信有志于古矣信:

确实,的确

C.穷也达也穷:

困顿,不得志

D.坚持而弗夺夺:

争夺,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文不被当时接受,古文学习也被大家抵触。

学习古文者被大家认为是奇谈怪论的人,被大家嘲笑,怪罪,诋毁。

B.乔适想学习当下文章又担心浅薄鄙陋,想从事古文学习又担心功名难以获取,所以向作者写信来寻求该怎么办。

C.作者告诉乔适,学习古文可以兼顾道与名,学习当下文章只可以追求到名声,所以学习古文可成为贤能的公卿,学习当下文章就成为小人。

D.本文用对比的说理方式,解决了乔适心中的困惑,最后指出乔适应坚持学习古文,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

(4分)

译文:

(2)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

(4分)

译文:

14.D [夺:

丧失。

]

15.A [A项均为用在并列复句中表示并列对举,可不译。

B项介词,在/介词,向。

C项介词,用来……的(办法)/介词,凭……身份。

D项连词,并且/连词,却。

]

16.C [“学习古文可成为贤能的公卿,学习当下文章就成为小人”错,应为“行道者能成为贤能的公卿,而只追求名声者会成为小人”。

学习古文是行道的一种途径。

]

17.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18.

(1)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学又被时俗抛弃的人,哪里值得给人指出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2)如果这两种心理交织并存而不加选择,那么(我)担心(你)纯洁的本性会逐渐衰退,浮躁的意气就会迅速占据上风。

参考译文

古代为文之道中断而不被推行,在时间上已经很久了,当今的读书人,文风习惯崇尚浅薄鄙陋,如果不是句式整齐、声韵对偶的文章,他们就不会听不会读。

浮夸、粗制滥造的写作方法,相互追随且四处流行,没有其他不同的方式。

在这之间,(如果有人)只拿古文交谈的话,那么(别人就把他)与奇谈怪论者一样看待。

大家又排斥、辱骂他,怪罪、诋毁他,不是把他看作迂腐,就是指责为糊涂,说他背离时代、远离名声,在追求富贵方面迂阔、不切实际。

前辈中没有赞誉他的人,同辈中也没有附和他的人。

他如果没有自知之明,不用坚决的精神来坚守(古文之道),不用坚韧的意志来坚持(古文之道),那么没有人不害怕和怀疑的,后悔并且想(改变)的,突然之间就会又离开这条道路而走向那条道路了。

唉!

仁义、忠正的君子,难道单单多出现在古代,却在当今很少出现吗?

这也是由于世俗的风气,众人形成的势头,使(读书人)不能够崇尚古文之道罢了。

阅读你的十篇文章,(你)的确在古文方面有追求。

(你)来信询问我说:

“想要向当今的文章学习,却担心变得浅薄鄙陋;想要向古文学习,却害怕在世上不能够取得功名,学习应该以什么为要旨?

”(我)引用韩愈先生的《师说》的观点来为你解惑。

你正值青春年华,怀着进取的志向,在仁义不兴盛的时候学习古文,赞同学古文的人少,批评学古文的人多,(你)在心中能没有困惑吗?

因此写信问我。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学又被时俗抛弃的人,哪里值得给人指出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我)只是因为退隐、无能,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因此能够从事于不急功近利的古文,有人称我是喜欢古文。

所以你对我充满了深深的期待,大概是被我的言论感动,于是寻求自己的同类吧!

(于是我)试着为你说说:

向古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大道的方法;向今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名声的方法,大道,说的就是仁义;名声,说的就是官位俸禄。

既然这样,那么追求大道的人能兼顾到名声,追求名声的人就没有兼顾大道的办法,为什么呢?

践行大道的人,虽然确实有困顿与通达的境遇,然而(当他)在上层做官时,就成为贤能的公卿;(当他)困顿处在下层时,就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当他处于上层时,给君王建成礼制,给人民带来安定;当他处于下层时,就孝顺和愉悦亲人,修养身心。

无论是困顿还是通达,都源于善。

守望名声的人,确实也有困顿通达的境遇,然而和上面的情况都相反。

在上层做官,哪有什么贤能公卿呢?

在下层困顿的时候,哪有什么君子呢?

他在上为官时,对君王和人民没有什么帮助;在下层时,不能孝顺愉悦亲人,也不能修养身心。

无论是困顿还是通达,都离开了善。

所以说践行大道的人,对名声能兼顾;守望名声的人,没有对大道兼顾的办法。

你有志于大道又对名声不忘怀,对古文喜欢学习,对当下的文章也喜欢学习。

如果这两种心理交织并存而不加选择,那么(我)担心(你)纯洁的本性会逐渐衰退,浮躁的意气就会迅速占据上风。

你心里明白仁义大道,又学识渊博,应该坚守,不要离开(大道),坚持住,不要丧失(大道);尽力而为,不要停止,那么必将会得到大的名声了。

学习的真假有别,文章的意图和功用自有收获,有什么好困惑的呢?

说得不恰当,但这正是我想说的。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4周周测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山水训(节选)

[宋]郭煕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

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颍①埒素、黄绮②同芳哉!

《白驹》③之诗、“紫芝”④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

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

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常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斯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

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

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

画山水有体:

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

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

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见,一览便尽,此看画之法也。

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

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

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

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

画亦有相法,李成子孙昌盛,其山脚地面皆浑厚阔大,上秀而下丰,合有后之相也,非特谓相,兼理当如此故也。

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

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

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己之学,犹为蹈袭,况齐鲁关陕,幅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

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而不肯听者,不可罪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