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3677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

《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督查快报第八期.docx

督查快报第八期

 

督查快报

 

第8期

中共珠海市委办公室2011年1月17日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力促进“社会公平”

 

领导批示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力促进“社会公平”

——市委六届八次全会贯彻落实情况系列反馈之六

围绕“社会公平”发展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财政、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全面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广大老百姓,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一、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区贯彻落实《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探索灵活就业新途径,发挥就业政策促进再就业效应。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1690个,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控制在省、市确定的目标范围以内。

宣传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全市兑现发放社保、岗位、培训、技能鉴定、创业培训等各项补贴1140.88万元,发挥了政策促进就业效应。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职能。

实施“南粤春暖行动”和“春风行动”计划。

2010年举办农民工免费招聘会439场,推荐就业17.93万人次,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组织举办67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0631人达成就业意向。

帮助3069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

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恢复小额担保贷款业务。

健全创业项目资源库和创业人才库,充实专家志愿团队伍,搭建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创孵化业“四位一体”公共创业服务平台。

积极开展“双转移”工作。

加快西部农村地区公共培训基地建设,通过举办“双转移”暑期培训班等创新举措,转移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3958人,城镇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698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12人,接收本省对口扶贫六市劳动力21322人,援助城乡困难人员就业2156人。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政法委、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总工会等单位积极应对深圳“富士康事件”的影响,指导企业参照我市工资指导线制定工资增长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社会和谐发展。

认真开展企业职工心理健康关怀活动,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建立绿色通道从快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信访和劳动争议案件。

加强对重点隐患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监督,及时召开隐患企业负责人约谈会。

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网格化管理、网络化监察)建设试点为抓手,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并完善《珠海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认定标准》,出台《珠海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中额费用病种药品目录》,规范了门诊特定病种的基本用药。

出台《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方案》,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残疾人由社会服务机构进行集中托养。

出台《关于修改珠海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取消大龄人员延续缴费5年“等待期”。

出台《斗门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推进斗门区新农保试点。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参保20.86万人,参保覆盖率为99.8%;养老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4.8万人和73.3万人,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基金运行平稳,五项基金当期收入43.2亿,支出23.9亿,历年积累137.5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市住房保障工作若干意见》,并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实施。

该《意见》明确了我市住房保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成为指导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编制《珠海市住房建设规划(2010-2012)》,明确规划期内要建设廉租房602套、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4219套(平沙、红旗农场危房改造)、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房1400套,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宿舍120万平方米。

切实解决城镇特困户住房问题,2010年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物配租廉租住房218套。

二、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市财政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源头上压缩控制行政经费开支。

2010年市直单位办公费下降30.30%,交通费下降7.54%,出国费下降7.66%,会议费下降12.54%,培训费下降27.86%,招待费下降8.78%。

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各区强化财政公共取向,统筹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0年全市安排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事业、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六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达55.6亿元,同比增长10.1%。

市教育局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香洲区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二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斗门区被确定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区)。

实施《珠海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五项工程”,组织开展省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活动,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和教学教研,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

实施中小学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免书杂费、高中阶段免学费)。

出台《珠海市推进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指导意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多措并举,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权益。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级普通中小学在校生达288322人,基础教育各项考核指标全面进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积极稳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按照全省调整企业基本养老金的总体要求,再次提高我市的企业养老金水平,调整后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到1748元。

从2010年4月1日起再次提高低保标准,香洲区、金湾区、万山区等区全部实现城乡一体化,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350元。

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

市卫生局以着重解决老百姓看病机会均等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开展多点执业试点工作,推进医疗就诊“一卡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降低用药费用,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

切实抓好新医改的实施,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已经基本完成了四项,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我市已列入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出台《珠海市农村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推行“中心”管理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功能,126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全面竣工投入运作,薄弱镇卫生院改造接近完成。

市财政局、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进一步统筹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市财政2010年农林水事务支出4.4亿元,同比增长79.1%。

向上级部门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取得新成效,2010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636万元。

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出台《珠海市扶持陆岛交通发展若干规定优惠政策实施细则》,推进绿色公交建设,落实公共交通惠民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降低居民出行成本。

推进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实现了村村通公交目标。

市民政局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在梅华街道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由珠海城职院与深圳慈善公益网合办的社工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在翠香街道康宁社区开展培育“珠海市邻里互助社”,引进香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试点。

2010年7月1日起实施《珠海市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方案》,按照80周岁至89周岁户籍老人每人每月100元、90周岁至99周岁每人每月2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按月发放高龄津贴。

继续开展“明天计划”,向省“明天计划”办公室上报6名孤残儿童。

协助省假肢康复中心开展“爱心助兴惠万家”活动,为我市10名特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

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精心组织支援海地、西南干旱、玉树地震等募捐活动,巩固和发展慈善助学、慈善教育、复明工程等品牌慈善项目。

2010年,市慈善总会共接收善款4686.46万元,支出2964.58万元。

三、坚决履行扶贫济困职责

市扶贫办、各有关单位切实做好对口帮扶揭阳市“双到”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举全市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市已落实帮扶资金1049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370万元,单位自筹和社会捐款6124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95个,其中帮助发展项目15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3个。

扎实做好市内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落实帮扶项目136个,项目总投资3478.0029万元。

市对口支援汶川县绵虒镇恢复重建工作小组提前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任务。

2010年7月18日,珠海市对口援建汶川县项目整体移交仪式在大禹广场隆重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甘霖将具有象征性的“钥匙”移交给绵虒人民,耗资4亿元的99个援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整体交付使用,基本实现了绵虒人民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村村通公路、家家有房住、孩子有学上的目标,为绵虒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帮扶单位广泛发动,积极筹资,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以产业扶贫促进稳定脱贫。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规划建设剑麻、茶叶、佛手果、甜玉米、经济林等农业基地25个,面积10570亩,带动贫困户4093户;规划建设养殖基地7个,面积600亩,带动贫困户500户。

开发帮扶地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经济,规划建设7个小水电站和山泉水改造工程,帮助26个村集体参股,每个村集体年收入将增加3万元以上。

帮助揭阳三县(市)引进企业3个,帮助村办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9个,合作项目15个,帮助村发展项目16个,带动贫困户1420户。

帮助挂扶村建设集贸市场7个,带动7个村集体增加收入,带动400户贫困户就业。

通过产业扶贫,增加了村、户收入,项目的建成和见效可使59个村集体收入分别超过3万元,带动8227户贫困户脱贫。

二是加大投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共帮助贫困群众改造危房613户,帮助建设安全卫生饮用水设施5758户,建设硬底化公路93公里,建设机耕路59公里、农田水利设施119宗、标准化农田4660亩,改造教育设施59宗,建设医疗设施16宗,建设公共卫生设施128宗等。

三是长短结合,着力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共帮助6964户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中困难大学生317人,困难中学生1835人,困难小学生4397人。

广泛开展慰问活动,2010年共慰问贫困户7068户,发放生产资料资金及慰问金300多万元。

市扶贫办大力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工作。

完成对口帮扶重庆市巫山、巫溪、奉节三县的各项工作。

2010年对口帮扶重庆资金1100万元,建设项目14个。

新建或改建学校1所,解决600余学生上学难问题。

加快实施“整村推进”,建设高山移民安置点,易地移民205多户、910人,改善移民安置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受益人口近1万人。

切实做好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衔接工作,我市与凉山彝族自治州达成共识,从2011年开始选择美姑、普格2个县作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展开扶贫协作工作。

 

报:

市委正、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务副主任,副市长,党政秘书长,人大、政协秘书长

发:

各区、各有关单位

中共珠海市委办督查室2011年1月17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