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3653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点,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协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理解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点和培养学生操作水平。

在建立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实际的应用水平。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因为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水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

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理解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

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

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

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

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理解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

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

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协助学生建立观点。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

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

4分米?

10分米?

  师:

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理解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

引导学生发现:

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时反馈。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实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即时对所学的知识实行巩固。

#9F00005pxsolid;LINE-HEIGHT:

35px;PADDING-LEFT:

10px;MARGIN-BOTTOM:

8px;BACKGROUND:

#FFEEEE;COLOR:

#9F0000">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点。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二)水平点

  1.能准确使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点,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协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点,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

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

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

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

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

不到15厘米,差多少?

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有目的,分层次实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

有很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

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

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

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

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

1厘米10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够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

1厘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

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协助学生建立长度观点。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点。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协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做一做66页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概念——1毫米。

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理解分米。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理解1分米。

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

板书有了理解毫米的思路,理解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理解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协助学生建立长度观点。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理解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

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准确的长度观点。

  (三)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4.测量,做一做67页分米的理解思路与毫米的理解基本相同,教学过程能够简化,提升教学效率。

通过两次理解,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实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实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实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升学习质量和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1题。

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准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9F00005pxsolid;LINE-HEIGHT:

35px;PADDING-LEFT:

10px;MARGIN-BOTTOM:

8px;BACKGROUND:

#FFEEEE;COLOR:

#9F0000">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但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水平和实践水平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协助学生建立长度观点。

  3、重视估测意识和水平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准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实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实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相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实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实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增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实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实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升学生估测的水平。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

”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实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实行交流。

  数学书长:

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

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

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

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能够用毫米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板书课题:

毫米的理解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长度相等)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

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

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

(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

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3页做一做

  2、第5页练习一第1、2题及第3题的前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