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623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

《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docx

寻租问题研究报告治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我国寻租问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姓名周才和教育层次专升本

学号52年级08秋

专业行政管理教学中心

指导教师教学站点

 

摘要

寻租改变了市场的结构,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多种影响,从而导致社会总的净福利的损失。

我国现在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而寻租恰恰是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时期的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寻租活动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市场的竞争规则,而且极大的阻碍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所以,在我国转轨时期,对寻租问题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对寻租的概念进行了概述,根据各个学者给出的解释,总结出寻租的概念,然后通过哈伯格三角分析寻租产生的代价,并对由于寻租行为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改变我国寻租问题严重现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寻租影响对策

 

 

 

引言

寻租是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使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寻租理论也成为经济政治发展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这并非偶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发觉经济之外的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市场的运行,这其中政治毫无疑问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以往,人们倾向于认为支配经济、政治两个领域的规律是完全不同的,导致把经济和政治的研究分离开来。

寻租理论产生后,这一切产生了质变,人们惊奇的发现,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现象有着共同之处,经济学规律也可以用于分析政治行为。

所以,对寻租的研究改变了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寻租现象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政府采购中的寻租、会计寻租、教育寻租、房地产寻租、证券市场寻租以及我所从事的审计工作中的寻租行为等等。

因此,通过对寻租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寻租概述

“寻租”一词的概念最早是由克鲁格在1974年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的。

而目前,寻租也存在多种不同的定义。

布坎南认为:

寻租是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社会资源的活动。

塔洛克则将寻租定义为为了获得垄断获取政府其他庇护而从事的活动,或者说是为了使用资源,以取得政府允许的垄断,或者为了保护自己,以免他人对这类活动侵犯而改变政府的管制。

托理逊给出的定义是:

寻租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综合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所谓寻租,就是个人或团体为了获得自身利益而对政府决策或政策施加影响,以争取有利于自身再分配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即合法或非法的权钱交易。

 

二、寻租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寻租的代价

一般说来,寻租的最终结果是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这种浪费产生的过程可以用哈伯格三角来进行分析。

如上图所示,P1、P2分别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市场价格,Q1、Q2为相应的产出水平。

由于寻租获取的垄断价格由P1提高到P2,使产量由Q1减少到Q2,消费者剩余损失为P1P2BC,但△ABC部分是由于垄断造成的谁也无法得到的净损失,即由产量减少价格提高所导致。

而P2P1AB这部分消费者剩余被无偿占有并转移为生产者剩余了。

于是,此时的消费者剩余只有△PP2B这部分了。

而P1P2BA就是垄断所产生的租,即生产者剩余,或者说是利润。

寻租的过程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当寻租获得的生产者剩余大于寻租成本时,会不断有厂商加入寻租的行列,但只有少数人能获得成功,寻租的竞争过程将持续到全部租金通过竞争不再存在为止。

因此,P1P2BC部分为因垄断而造成的社会成本,即寻租带来的损失。

(二)寻租产生的影响

在我国,寻租行为的产生是与当前我国独有的市场体制、行政模式和经济治理紧密联系着的,亦是与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性的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系统的研究寻租可以帮助深入认识中国经济治理性质,实行有效的治理对策,降低寻租产生的社会损失。

寻租行为会造成社会的损失,实际上,寻租行为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第一,经济租金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资源。

经济租金由政府机构用行政指导权生产出来,它的创造与分配可以成为政府执政能力的源泉,而租金的创造和分配也可以作为政策工具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创租权激发了各地党政干部的积极性,从而推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租金的生产也因此成为政府执政能力、政治认同和发展动机的一个重要基础。

然而,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寻租带来的危害远大于其有利的一面。

第一,寻租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寻租行为本身具有很大的成本,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还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

寻租行为阻碍了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扭曲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市场优越性的发挥造成了障碍,将大量企业家由经济创新活动引导到寻租上来。

获得政府特许的垄断企业往往没有强烈的动力去改善服务、改进技术、完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了社会的经济效率。

第二,寻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在公共工程领域还没有建立起规的竞争秩序,一些制度形同虚设。

像大堤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接连不断,公共工程质量问题屡屡被曝光。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不把精力放在提高技术和改进质量上,反而在寻租上煞费苦心。

虽然我国从1984年开始推行建筑业工程的招投标制度,但真正的竞争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招投标竞争,并不是企业实力的竞争,而是寻租者之间的一场博弈。

第三,一些政策性寻租行为,如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等不仅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合理流动,甚至还会引起争端。

第四,寻租问题容易引发官员腐败,导致政府失灵。

由于寻租成功者的示效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寻租的行列,这会造成更多的政府官员为一己之私而滥用公共权力。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或者提出使企业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企业与之分享既得利益,或者利用行政干预来增加企业利润,诱惑企业向他们贿赂。

腐败行为的泛滥,反过来会促生更多寻租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剧政府失灵。

第五,寻租会引发社会道德的沦丧。

寻租行为有碍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违背了社会规。

建立在权力、金钱、关系等因素之上的利益分配机制严重损害了社会道德规,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扭曲,减少了相互间的信任,致使社会风气地下,最终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三、寻租的对策

完全消除寻租行为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但目前我国的寻租现象已经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有效遏制寻租行为迫在眉睫。

关于如何有效的阻止寻租,多数学者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但本文认为,有效解决我国的寻租问题,应该结合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国情,从体制、制度等角度入手,从根本上抑制寻租行为。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机构改革步伐

寻租活动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力围大小有关,我国庞大的行政机构以及缺乏制约机制是寻租产生的原因之一。

只有当政府权力的围限制在仅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公共秩序等公共领域时,政府权力才可能透明,才能减少我国的寻租现象。

因此,加大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步伐、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务之急。

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机构改革步伐的过程中,要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通过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缩小乃至消除寻租的可能空间。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改善提供的公共服务,实现政府部分职能向市场的过渡。

在公共服务领域,打破政府对能源、通信、城市公用事业等公共设施领域的垄断和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把市场能做的事交给市场来做,将租金在市场中消化,让政府官员的权力有限化、透明化。

限制政府权力的同时,还要规政府行为。

首先,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合理分解行政审批权力,并加强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

其次,要优化宏观调控方式,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最后,政府应当精简机构,减少政府层级中的官员,减少创租、寻租的机会。

总之,政府要把社会资源的配置权交给市场,要从资源配置者转变为为市场提供良好环境的服务者。

(二)建立完善有序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体系中,是不存在寻租现象的。

所以,要减少寻租现象,就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第一,合理界定产权,防止所有权不清引起的寻租行为。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资产,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是防止寻租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体制改革。

一方面要处理好政企关系,真正实现政企分离。

另一方面,要拆除行政壁垒,打破行业垄断,进一步打开市场。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权力拥有者不去创租。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把外在的强制变成在的驱动,而且激励同时也是一种约束。

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使权力拥有者的绩效与收益挂钩。

我国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阶段,这种阶段持续的时间越久,寻租现象就越严重。

因此,我国要加块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早日建立健全的市场体制。

(三)加强监督,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建立有效的事前监督机制。

对于潜在寻租者而言,当寻租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潜在寻租者就会变成现实的寻租者。

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减少寻租的预期收益,增加其预期成本,降低寻租活动的概率。

加强我国监督机制的建设应做到:

第一,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机制。

第二,建立多种权力之间的监督与制衡机制,形成上下级间、同级间、部门间的监督与制衡,达到权力间的均衡。

第三,逐步建立政府官员的个人财产申报登记与核查制度,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的财产增量状况,将其作为监督审查其廉政情况的重要依据。

第四,实现舆论监督的法制化,对寻租活动进行曝光和揭露。

其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法制建设,能够优化克服寻租活动的外部环境,减少寻租活动的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虽然迅速发展,但是法律法规制度的完整性与严谨性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制约权力运行的法律还是空白,对此应高度重视,全面加快改革步伐。

最后,建立有效的事后惩罚机制。

事后惩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寻租活动的治理、加大对寻租者的打击,增强法制的威慑力,提高寻租正本,使潜在寻租者望而却步,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

当然,当租金率足够高时,无论多么严厉的惩罚制度也不能完全杜绝寻租行为的发生,只能减少其发生率。

(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反寻租意识,营造反寻租的社会氛围

有效防和治理寻租,除了依靠上述外因外,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因素,即道德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人们的道德素质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将比各种外因要起作用的多。

一方面,加强政府人员的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建立他们的职业操守,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从心深处产生明辨是非的道德意识。

另一方面,建立舆论机制,强化公众的监督意识,营造反寻租的社会氛围。

寻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产生了寻租现象。

在我国,治理寻租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卢现祥:

《寻租经济学导论》.中国财政经济.2000年8月

2启君:

《寻租行为的经济分析》.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9月

3吴亚平:

《寻租理论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分析》.《商业时代》.2009年第21期

4贵山,海军:

《我国渐进式改革视阈下寻租问题及其治理》.《理论观察》.2007年第4期

5布坎南:

《关于寻租社会的理论》.经济科学.1992年10月

6繆燕燕:

《从经济人角度看代建制下的寻租防》.《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15期

7盼:

《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寻租问题研究》.2010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