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550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docx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给排水工程—污水管开槽施工、顶管施工、沉井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1.1.1.1施工工艺流程

污水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1.1.1.2管道测量放样

(一)轴线测设

根据现场摸管后设管道中心线和检查井中心位置,设立中心桩。

管道中心线和检查井中心位置经复核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根据施工管道直径大小,按规定的沟槽宽定出边线,开挖前用白粉划线来控制。

在沟槽外检查井位置的两侧设置控制桩,并记录两桩至检查井中心的距离,以备校核。

(二)标高测设

将经纬仪架设在先前放样好的固定桩位上,将整条线贯通,然后在每个龙门架上用红油漆标注,再进行复测,最后用铁钉固定在轴线位置的龙门架横板上。

用水准仪测出铁钉的标高,计算出开挖沟槽至铁钉的距离、基础及管顶至铁钉的距离。

根据需要沿施工范围加密测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设置在相对稳定的位置,沿线每隔20m设置一个。

临时水准点设置后,要统一编号,在图纸上标明,经复核无误方可使用。

并根据施工进度定期复测,一般每周一次。

在每座检查井的位置架设坡度样架(龙门板),用来控制管道及基础的标高和坡度。

龙门板经复核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在挖至底层土做基础排管等施工过程应经常复核,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1.1.1.3基坑降水、排水

(1)沟槽基坑降水

施工中应根据当时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确定合理降水措施核定降水范围,降水应降至管道基础以下0.5米,不得带水施工。

(2)工作井基坑降水、排水

施工前应复测地下水位,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可靠的施工工艺。

如地下水位较高,需降水作业,应采取可靠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开挖面以下1.0米。

2、在钢板桩基坑底设集水坑(600×600×1200mm),施工可根据现场条件调整集水坑位置,但要满足集水坑侧壁距离后背墙、钢板桩边界的距离不小于0.4m,坑底纵向坡度I=0.01,排水坡向集水坑。

每个集水坑内设置1台潜水泵,通过水龙带排至基坑外的现有管道内。

3、集水坑的侧壁可采用天然土质边坡,基坑施工期间应加强对集水坑的维护,保持水流畅通。

为保证侧壁的安全,可根据现场情况,必要时可采用竹片、挡土板或砖砌等进行临时简易加固。

1.1.1.4沟槽开挖

(1)沟槽开挖

对于挖方段:

施工时整体平整至道路路床标高后再开挖沟槽。

对于管道填方段:

将现状地面按照道路施工要求回填至管道上顶以上0.5米后方可进行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时不应超挖,要求人工清底,放坡、支护、分级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同时注意对槽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保护。

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

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槽底扰动土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在沟槽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沟槽的安全梯。

管道基底之下的树根、淤泥、腐植土、草皮及垃圾要全部清理干净,要求清除至原状土,并换填素土、分层夯实。

软湿地基处理措施:

有地下水时要加强降水措施,保证降水效果;

管道基础下软基厚度不足80cm时,将软基全部清除,用素土换填并分层夯实,再按常规设置基础垫层;管道基础之下软基厚度大于80cm时,将软基清除80cm后,先用砖渣稳固地基,再铺垫水泥石灰土两层(厚30cm),其上再进行管道基础正常浇筑;

若软基清除80cm后挖出淤泥,则需首先进行抛石挤淤,稳固地基后再铺筑砖渣及30cm厚水泥石灰土垫层,最后进行管道基础正常浇筑。

软基处理措施应视具体情况现场商定并进行试验,根据处理效果确定推广或重新拟定处理方案,工程量现场核定。

(2)堆土要求

沟槽堆土采用单侧堆土,堆土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影响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安全;

2)不得掩埋已有消防栓、管道阀门、雨水口、测量标志以及各种地下管道的井盖,且不得妨碍其正常使用;

3)堆土距沟槽边缘不小于0.8m,且高度不得超过1.5m。

开挖断面图如下所示:

1.1.1.5管道基础

di500-di600污水管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管顶覆土<6m时环刚度等级SN为8KN/m²,管顶覆土≥6m时环刚度等级SN为12.5KN/m²。

污水管道基底下铺设150mm厚的中、粗砂基础。

基础垫层与槽底同宽,基础支撑角2α+30°为180°,支撑范围内用中粗砂回填后,再用中粗砂回填至管顶上500mm,再往上可回填良质土,并按规范规定分层压实。

di500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

承插管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d800--d1000污水管采用机械顶管,采用机械顶管施工,采用Ⅲ级"F"型钢筋混凝土承口管,接口详见下图。

工作井(接收井)内污水管采用Ⅲ级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污水管道基底下铺设180°砂石基础,详见下图。

混凝土强度为C50,抗渗等级为P8,"F"型钢承口接口,顶管段污水管内缝处理采用SGJL--851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嵌缝嵌缝深不小于3cm。

5.4.6-1d1000污水管接口图

5.4.6-2污水管道基底下铺设180°砂石基础

沟槽挖好经验收后,在沟槽底部每5~10m定控制桩,用桩控制中线与高程。

中、粗砂和砂石入沟槽后人工平整、摊平,用碾压设备压实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1.1.1.6管道安装

(1)管材要求

管材进场时应及时进行检验,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1)HDPE双壁波纹管需要仔细检查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有无损伤,如发现破损裂口、变形等缺陷管材,应及时剔除。

2)钢筋混凝土管道管材外观质量检查要求如下:

a)管材内、外应光滑平整,无蜂窝、塌落、露筋、空鼓现象,局部凹坑深度不大于5mm;

b)管材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缝,表面龟裂和砂浆层干缩缝不在此限;

c)合缝处不应漏浆;

d)管口不得有破损、露筋现象。

e)砼管内径、长度和壁厚偏差应符合GB/T11836-200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质量要求。

3)钢筋混凝土管道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

离心、悬辊、立式振动成型的管材,其管壁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用于顶管的管材,强度不得低于50MPa。

产品出厂强度均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0%。

4)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橡胶圈质量要求

a)材质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b)由管材厂配套供应;

c)外观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缝、破损、气孔、重皮等缺陷;

d)每个橡胶圈的接头不得超过2个。

e)对管道管材生产厂家要求:

每一批出厂的产品,应随车携带企业统一编号的出厂证明书;产品在装卸、起吊、运输过程中,应轻起轻落,严禁碰撞,避免人为损坏;积极配合项目部做好管材的质量抽查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工作。

(2)安装前准备工作

1)钢筋混凝土管道安装前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不得使用;承插管安装前将管道内外清扫干净,承口内工作面、插口外工作面清洗干净;套在插口上的橡胶圈应平直、无扭曲,正确到位;橡胶圈表面和承口工作面涂刷硅油等无腐蚀性润滑剂。

2)安装前采用砂石基础的垫层,混凝土基础的平基,原状土基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经过监理人员验收。

3)完成承插管安装前相应的工作坑挖设。

4)测量人员出管道线及相邻检查井平面位置。

(3)吊装下管

下管采用吊车,施工时需采用专用高强尼龙带,以免伤及管身。

吊装时应找出管体重心,做出标志以满足管体吊装要求。

下管时承插口管应使管节承口迎向流水方向,即插入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平口管按顺序从下游至上游依次下管。

下管、安管不得扰动管道基础。

(4)管道安管顺序

承插口管道安装顺序如下:

1)管道安装总体顺序从下游排向上游,插口向下游,承口向上游。

以吊车系下第一节管,将管头放在已弹好线的检查井井墙内壁处(承口放在来水方向,若是插口则放在出水方向),按照井中测桩(既是中心桩又是高程桩)找好中心线及两端高程后,才能松吊回臂。

2)管道安装时应将管道流水面中心、高程逐节调整,确保管道纵断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

带承口的半节管排在检查井的进水方向,带插口的半节管排在检查井的出水方向。

3)为准确控制管位,须在第一节管的两端用支撑控制并固定;并以此做为调节下一节管端头中线位置及调整后的管头固定方法。

4)平口管安装从下游至上游依次安装,安装过程采用锲形混凝土块进行临时固定。

(5)管道接口连接

钢筋混凝土管的连接方法如下:

1)承插口管节合拢采用两只3t手扳葫芦方法

手扳葫芦一端用钢丝绳与承口拉钩连接,另一端作为固定反力端,管节合拢时两只手扳葫芦应放置在管节水平直径处,拉钩勾在被合拢管节的承口壁,手扳葫芦反力端可用钢丝绳,卡扣等固定于临时方木,合拢时两只手扳葫芦应同步拉动,使管节合拢。

图5.7管道安装示意图

1-倒链;2-钢丝绳;3-槽钢;4-缓冲橡胶带;5-方木

管子承插就位,放松钢丝绳时应进行检查。

安装后放松外力,钢筋混凝土管道管节回弹不得大于10mm,且橡胶圈在承、插口工作面上;复核管节的高程(标高)和中心线。

高程有误差时利用吊车系管点动找准;高时用特别小铲除去砂层,低时塞入砂料并用小锺击实。

2)混凝土承插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承插管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铺管后为防止前几节管子的管口移动,可用钢丝绳和倒链锁在后面的管子上。

图5.8锁管示意图

1-第一节管子;2-钢丝绳;3-倒链;4-后面的管子

HDPE双壁波纹管的连接方法如下:

橡胶安装位置应在插口第二与第三波纹管之间槽内,安装密封圈的数量视设计要求而定,当采用两只密封圈时建议两密封圈之间隔一个波纹。

接口前应先将承口插口内外表面清理干净,在插口套入密封圈,并在承口内工作面和橡胶圈表面涂上润滑剂(一般用肥皂水即可),插入方向和水流方向一致,对准承口中心线,用手扳葫芦使管节合拢。

接口完成后,随即用相同土质把预留凹槽填筑密实。

承插口管安装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装。

管道应直线敷设,相邻两节管道轴线的允许转角一般不得大于1度。

为防止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的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须采用稳管措施。

可采用编织袋内灌满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视管径大小而定。

管道接口后,应复核管底深度和轴线,使其符合要求,如出现位移、悬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1.1.1.7检查井施工

(1)打扫冲洗基础表面,清除杂物并保持基础表面无泥浆,无积水。

(3)矩形检查井砌筑做到墙面平直,边角整齐,宽度一致,井体不走样;检查井砌筑要套砌圆滑、收口均匀。

砌砖时夹角对齐,上下错缝,内外搭接。

砖缝中的砂浆要均匀饱满,无通缝,缝宽为10mm,误差不大于±2mm。

每砌一层砖,用扫帚适量洒水并用泥刀将浆刮入砖缝,不得直接浇水,以防跑浆。

(5)确保雨水口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歪扭;井圈与井墙吻合,允许偏差控制在±10mm。

(6)砌筑圆形检查井时,随时检测直径尺寸。

(7)检查井企口座浆与竖缝灌浆应饱满,装配后的接缝砂浆凝结硬化期间应加强养护,不得受外力碰撞或震动;检查井及雨水口砌筑至设计高程后,应及时浇筑或安装井圈,盖好井盖,雨季砌筑检查井或雨水口,井身应一次砌起,为防止漂管,在检查井的井室外侧墙底部预留进水孔,回填土前封堵。

(8)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

管道进出检查井做法

(9)底板与基础施工

检查井基础应坐落在土质良好的原状土层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00KPa,不能满足要求时,须做地基处理。

(10)井室砌筑

检查井模块强度等级为MU15,180mm宽的模块壁厚不得低于40mm,肋宽不得低于50mm,240mm宽的模块壁厚不得低于50mm,肋宽不得低于50mm,300mm、400mm宽的模块壁厚不得低于60mm,肋宽不得低于60mm。

1)砌筑砂浆严格按试验室设计的配合比配料且搅拌均匀,随用随拌。

2)流槽:

污水井流槽高度应与下游管内顶齐平,雨水井流槽高度应与上游管的管中心齐平;当上下游管道内底不在同一高度时,上下游管道内底流槽坡度不宜大于10%;流槽与井室同时进行砌筑,流槽表面采用20mm厚1:

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与上下游管道平顺一致,以减少摩阻,流槽砌体均采用实芯、非黏土砖砌筑。

流槽砌筑流槽抹面

3)踏步安装:

检查井踏步采用球墨铸铁材质,位置及安装详见14S501-1页35、36,采用热浸沥青进行防腐处理。

踏步安装图

(11)井身砌块灌孔

灌孔混凝土及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P6,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灌孔前应对模块喷水湿润,必要时对局部进行临时支撑。

灌孔砼连续灌注高度不得超过10层,一次投料不得超过400mm,用不大于30mm的砼振捣棒隔孔振捣,确保砼密实。

(12)盖板安装

采用防盗球墨铸铁材料D700井盖、座,沥青路面下采用D400型,其他部位采用C250型,产品质量应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

沥青路面下选用倒承式防沉降检查井盖,井盖样式参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窨井盖面板设置标准》第3页,井座选用倒承式球墨铸铁井座,构造参见18YSZ902页10、11。

具体如下图:

用倒承式球墨铸铁井座平面图

用倒承式球墨铸铁井座断面图

人行道等铺装路面下选用外方内圆检查井井盖,井盖样式参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窨井盖面板设置标准》第4页,做法参照14S501-1页8。

人行道等铺装路面检查井井盖平面图

人行道等铺装路面检查井井盖断面图

位于绿地及红线外的支管检查井盖参见《市政排水检查井盖及防沉降构造》(18YSZ902)页14、15,井座选用直承式球墨铸铁井座,构造参见18YSZ902页16,井盖做法参照14S501-1页7。

检查井内增设与井盖相配套的球墨铸铁材质防坠网,要求承重≥200kg,具有较好的安全、稳定、耐久性,方便操作,能阻止直径大于20cm的物品坠落。

(13)抹面

井筒直径为D740,模块宽度为180mm。

检查井井室及井筒增加20mm厚的M10防水砂浆内外粉刷,粉面砂浆内要求掺加聚丙烯砼纤维,掺加量不少于0.4kg/立方米。

抹面终凝后应做好养护,不得有起壳、裂缝现象。

(15)井室质量验收标准

1)井室砌筑所用原材料、预制件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方法;

2)砌筑水泥砂浆强度、结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强度数量为每50m³砌体或混凝土每浇筑1个台班一组试块;

3)砌筑结构灰浆饱满、灰缝平直,不得有通缝、瞎缝;井室无渗水、水珠现象;

4)井壁抹面密实平整,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混凝土无明显一般质量缺陷,井室无明显湿渍现象;

5)井室内部构造符合设计和水力工艺要求,且部位位置及尺寸正确,无建筑垃圾等杂物;检查井流槽平顺、圆滑、光洁;

6)井室内踏步位置正确、牢固;

7)井盖、座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稳固;

8)井室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井室允许偏差表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1

平面轴线位置(轴向、垂直轴向)

15

每座

2

用钢尺量测、经纬仪测量

2

结构断面尺寸

10,0

2

用钢尺量测

3

井室尺寸

长、宽

±20

2

用钢尺量测

直径

4

井口高程

农田或绿地

﹢20

1

用水准仪量测

路面

与道路规定一致

5

井底高程

开槽法管道铺设

D≤1000

±10

2

用水准仪量测

>1000

±15

不开槽法管道铺设

<1500

+10,-20

D≥1500

+20,-40

6

踏步安装

水平及垂直间距、外露长度

±10

1

用尺量测偏差较大值

7

脚窝

高、宽、深

±10

8

流槽宽度

﹢10

1.1.1.8检查井加固

沥青路面下的检查井需要加固:

加固措施见《市政排水检查井盖及防沉降构造》18YSZ902P22,检查井井周回填做法见18YSZ902P18,详细如下图所示:

5.4.8.2-1检查井井周回填图

规划道路范围内的井周回填按加固执行,井口不加固;绿化带内及道路以外检查井不需加固,井口高于种植土表面50mm。

设计及规划路面范围之外检查井的回填方法为:

回填材料为水泥石灰稳定土(4:

12:

84),回填范围为井周围50cm,回填至井顶。

检查井周围须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满足压实度要求。

绿化带内检查井顶高于种植土表面50mm,回填至井顶。

检查井周围须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满足压实度要求。

道路红线外的检查井,若井顶高于周围地形并且高程相差较大时,应将井口周围2m范围内做至与井顶平,2m范围外按边坡系数1:

1.5放坡

1.1.1.9质量验收标准

沟槽开挖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1

槽底高程

±20

两井之间

3

水准仪测量

2

槽底中线

每侧宽度

不小于规定

两井之间

6

挂中线用钢尺量测,

每侧计3点

3

沟槽边坡

不小于规定

两井之间

6

用坡度尺量测,

每侧计3点

管道基础的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1

垫层

中线每侧宽度

不小于设计要求

每个验收批

每10m测一点,且不少于3点

挂中心线用钢尺检查,每侧一点

高程

压力管道

±30

水准仪测量

无压管道

0.-15

厚度

不小于设计要求

钢尺量测

2

混凝土基础、管座

平基

中线每侧宽度

+10,0

挂中心线用钢尺检查,每侧一点

高程

0,-15

水准仪测量

厚度

不小于设计要求

钢尺量测

管座

肩宽

+10,-5

钢尺量测,挂高程线钢尺量测,每侧一点

肩高

±20

3

土(砂及沙砾)基础

高程

压力管道

±30

水准仪测量

无压管道

0.-15

平基厚度

不小于设计要求

钢尺量测

土弧基础腋角高度

不小于设计要求

钢尺量测

管道铺设允许偏差(mm)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1

水平轴线

无压管道

15

每节管

1点

经纬仪测量或挂中线用钢尺量测

有压管道

30

2

管底高程

D≤1000

无压管道

±10

水准仪测量

有压管道

±30

D>1000

无压管道

±15

有压管道

±30

井室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1

平面轴线位置(轴向、垂直轴向)

15

每座

2

用钢尺量测、经纬仪测量

2

结构断面尺寸

+10,0

2

用钢尺量测

3

井室尺寸

长、宽

±20

2

用钢尺量测

直径

4

井口高程

农田或绿地

+20

1

用水准仪测量

路面

与道路规定一致

5

井底高程

开槽发管道铺设

D≤1000

±10

2

D>1000

±15

不开槽法管道铺设

D≤1000

+10,-20

D>1000

+20,-40

6

踏步安装

水平及垂直间距、外露长度

±10

1

用尺测量偏差较大值

7

脚窝

高、宽、深

±10

8

流槽宽度

+10

1.1.2顶管工程(污水管道中的混凝土管)

顶管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本工程涉及到的顶管施工如下:

序号

名称

规格(mm)

单位

数量

施工方法

1

Ⅲ级"F"型钢筋混凝土承口管

d800

1340

机械顶管

2

Ⅲ级"F"型钢筋混凝土承口管

d1000

1106

机械顶管

顶管施工采用泥水平衡法施工,主要施工方法如下:

本工程道路污水双侧布置,污水管位于路中北、中南29.0米。

道路北侧污水管道挖深较大,采用顶管施工,BW-7~BW-36为机械顶管区域,包含工作井14座、接收井15座、沉管井6座,机械顶管区域的管径为d800,d1000,管顶埋深6.25-10.45米,管道采用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

由于工作井与接收井布置间距较大,为便于后期维护,工作井与接收井之间按需设置沉管井,沉管井采用Ⅲ级"F"型接口预制钢筋混凝土管。

本次设计工作井、接收井均采用基坑开挖施工,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条件和场地条件,基坑围护采用拉森钢板桩+内支撑的围护型式。

基坑的安全等级依据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确定,安全等级为二级。

1.1.2.1工作井、接收井基坑开挖与支护

(一)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时应严格遵守“分层开挖,先撑后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为更好地控制基坑开挖过程的围护体变形并确保基坑安全,本基坑工程土方开挖和支撑的施工工序应根据分区、分块、对称、平衡的原则制定,均衡分层的进行,施工应制定有序合理的开挖方案,严禁超挖,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缩短围护体无支撑暴露时间、宽度和深度。

有一道撑的钢板桩基坑开挖支护顺序为:

放线定位→施工拉森钢板桩→开挖至第一道支撑设计标高以下0.5m,施工第一道腰梁及支撑→开挖至坑底,施工管道或井→基坑回填至第一道支撑位置,拆除支撑,回填完毕→拔除钢板桩,并灌水泥浆充填。

有二道撑的钢板桩基坑开挖支护顺序为:

放线定位→施工拉森钢板桩→开挖至第一道支撑设计标高以下0.5m,施工第一道腰梁及支撑→开挖至第二道支撑设计标高以下0.5m,施工第二道腰梁及支撑→开挖至坑底,施工管道或井→基坑回填至第二道支撑位置,拆除第二道支撑→基坑回填至第一道支撑位置,拆除第一道支撑,回填完毕→拔除钢板桩,并灌水泥浆充填。

2、本工程施工采用基坑开挖施工,基坑开挖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

施工中建议采用明排抽取坑内积水的方法进行施工,使基坑内土体疏干,从而达到使基坑安全、顺利施工的目的。

施工时注重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基坑安全性评估,避免因基坑变形过大而危胁到周边环境的安全。

3、水导排

基坑外侧地面设置挡水墙+1%的逆坡,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后继续下挖0.65m,封底与后背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在钢板桩基坑底设集水坑(600×600×1200mm)。

集水坑侧壁距离后背墙、钢板桩边界的距离不小于0.4m,坑底纵向坡度I=0.01,排水坡向集水坑。

每个集水坑内设置1台潜水泵,通过水龙带排至基坑外的现有管道内。

4、施工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保持坑底干槽作业。

集水坑排水注意滤网选择,排水前应进行试抽水,防止大量抽走地基土的粉细粒。

5、基坑开挖施工时需对地下水位进行复核,如地下水位较高,需降水作业,应采取可靠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开挖面以下1.0米。

6、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坑底应保留200毫米厚原状土人工挖除平整,防止坑底土体扰动。

7、基坑边3m范围内严禁堆载,施工地面荷载控制在20kPa以内。

8、挖土机械的通道、挖土顺序、土方驳运,土方堆载等都应避免引起对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9、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护结构、监测元件。

10、行车道远离坑边,严格控制施工荷载。

部分基坑支护平台可能位于填土层,施工时应对施工通道的部分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施工机械安全及边坡稳定。

11、管道施工工期较短,采用拉森桩止水措施,一旦开挖后有透水现象,应采取注浆补漏等有效措施进行止水,严防流土流砂。

(二)钢板桩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