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324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学年高一份1号卷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元月1号卷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我有一个梦想(节选)

马丁•路德•金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

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

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1.对文中部分语句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比喻为“灯塔的光芒……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充分肯定该宣言的历史意义。

B.“黑人……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一句意思是说,黑人们从非洲的故土家园流亡出来后,一直没有找到安居之所。

C.“美国……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退了回来”一句意思是说,美国尚未对黑人兑现其在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承诺。

D.“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一句意思是说,美国黑人不能够为了追求平等自由而仇视美国白人。

2.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阐明了本次集会的目的。

以下表述,不属于这些目的的一项是:

A.把在“解放黑奴宣言”颁布一百年之后黑人仍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情况公诸于众。

B.要求美国对黑人兑现其在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诺言,使黑人拥有与白人一样的基本人生权利。

C.要让白人们明白,他们的自由与黑人的自由息息相关,他们应当支持、参与黑人争取权利的行动。

D.提醒美国,黑人对自由平等的要求十分强烈,十分迫切,对此,国家不能安之若素,不能拖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马丁•路德•金看来,黑人民权运动有法可依,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的相关条文,正是美国黑人争取获得与白人同等权利的法律依据。

B.不能拥有与白人同等的基本人生权利,长期遭受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生活贫穷,这些正是美国黑人参与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的根本动因。

C.在马丁•路德•金看来,美国已经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对黑人而言是福音,对美国社会而言也是福音。

D.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并不主张黑人们用暴力手段来争取自己的权利,主要是因为部分白人也支持黑人民权运动,一些白人还参加了本次集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满分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⑴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⑵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

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

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⑶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⑷欧阳修曾有诗云: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⑸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⑹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⑺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

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⑻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⑼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⑽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⑾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⑿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

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⒀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

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⒁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想像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像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

想像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⒂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

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

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

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⒃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

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

⒄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

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

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⒅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

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

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B.作者认为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理由是洛阳牡丹不仅美丽品种绝佳,而且有传奇的身世;盛花期洛阳犹如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C.作者认为看花者没有欣赏到牡丹花开的辉煌灿烂也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看花者窥视了牡丹的个性,感受到牡丹的高贵品质。

D.从第⑻段开始,作者转换视角,从“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这样的角色转换不仅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而且也给阅读者提供了较大的想像和联想的空间。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运用修辞、诗句、神话、想像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牡丹的美丽、个性、高贵与品味。

并由花及人,通过对“富贵”与“高贵”一字之差,让我们领略“品味即美之魂”的深刻哲理内涵。

5.文章第⒀、⒁段是如何描写花开的情景?

有何用意?

6.结合全文回答,牡丹拒绝了什么?

为什么拒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满分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材料二: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根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

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

老师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四:

网友冰水椰子:

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

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

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

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

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闻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

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

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材料五:

【本报讯】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

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

一位带队老师说,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字拿不出手,也很羡慕别人写得一手好字,但缺少具体行动。

B.绝大数人曾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并支持书法课必须成为小学3-6年级的课程。

C.互联网时代,有人认为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变少,史多人却认为写好字仍重要。

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所以它具有审美价值,并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8.下列对树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普通高中要开书法课。

B.从材料二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据材料四可知,要改变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须提高语文老师的书法兴趣。

D.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不利的因素之一。

E.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书法教育氛围。

9.据以上几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也。

王莽时,为县阳泉乡佐。

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以宗为偏将军。

宗见更始政乱,因将家属客安邑。

及大司徒邓禹西征,定河东,宗诣禹自归。

禹闻宗素多权谋,乃表为偏将军。

禹军到栒邑,赤眉大众且至,禹以栒邑不足守,欲引师进就坚城,而众人多畏贼追,惮为后拒。

禹乃书诸将名于竹,署其前后,乱着笥中,令各探之。

宗独不肯探,曰:

“死生有命,张宗岂辞难就逸乎!

”禹叹息谓曰:

“将军有亲弱在营,奈何不顾?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诸营既引兵,宗方勒厉军士,坚垒壁,以死当之。

禹到前县,议曰:

“以张将军之觽,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虽欲戮力,其埶不全也。

”乃遣步骑二千人反还迎宗。

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

及还到长安,宗夜将锐士入城袭赤眉,中矛贯胛,又转攻诸营保,为流矢所激,皆几至于死。

及邓禹征还,光武以宗为京辅都尉,将突骑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共击关中诸营保,破之,迁河南都尉。

建武六年,都尉官省,拜太中大夫。

八年,颍川桑中盗贼群起,宗将兵击定之。

后青、冀盗贼屯聚山泽,宗以谒者督诸郡兵讨平之。

十六年,琅邪、北海盗贼复起,宗督二郡兵讨之,乃设方略,明购赏,皆悉破散,于是沛、楚、东海、临淮群贼惧其威武,相捕斩者数千人,青、徐震栗。

后迁琅邪相,其政好严猛,敢杀伐。

永平二年,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B.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C.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D.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眉,指汉末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赤眉”。

B.垒壁,指古时军营中士兵作战时所持的盾牌,以坚固著称。

C.都尉,古代官职名,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D.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宗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

他历经王莽、更始、光武等朝,曾担任阳泉乡佐、偏将军、京辅都尉、太中大夫、谒者等官职,最后死在琅邪相之任上。

B.张宗临危不惧,勇于担当。

当众将大都畏惧敌人追击不敢充当后卫之际,唯独他不愿退缩,不顾营中老亲弱子,留在大军后面充当后卫。

C.张宗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他在担任后卫时以少胜多,击败赤眉大军,回到长安又夜率锐卒袭击赤眉军,后转攻各堡垒,多次濒临死亡也毫不畏惧。

D.张宗数次平叛,功勋卓著。

从建武八年到建武十六年,他先后率兵平定了青州和冀州聚集山泽的盗贼、颍川桑中盗贼、琅邪等地的盗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

(2)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共5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琵笆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移居东村作①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

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注】①作者源注:

“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15.本诗“鸟不住啼天更静”一句与王籍的“鸟鸣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你更喜欢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

1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朱自清置身于月下荷塘,看那脉脉流水、薄薄青雾、淡淡月影,不禁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②中国的目标是打造一支蓝水海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得到外国技术上的鼎力相助。

③“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责无旁贷地伸出手奋力托举起从10楼坠下的孩童,瞬间感动全国。

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⑤一些青年人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便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的做法贻误了多少青春啊!

⑥获得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革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B.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富有生活趣味、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深受同学们所喜爱。

C.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羊绒衫价格悬殊非常之大,大商场里售价基本在千元以上,小摊上却只卖几十块钱。

业内人士表示,价格很低的羊绒衫肯定不是纯羊绒的。

D.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关键在于人在生活中拥有感受生活的乐趣和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高素质的人才是德、智、知兼备的人才,首先,①____,德乃人之本,。

从社会整体角度和人类生存与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宁可养傻子,也不养害人精.其次,②____。

知识可以“饰外”,用它来炫耀,能够唬人骗人;而智慧則会“秀内”,它能够启迪人,让人茅塞顿开;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有知识。

知识可以直接获得,可以传播、复制、分享;③____,它需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加工整理,只可顿悟、体会,最后,知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知是育德、育智的基础和必要途径。

21.下面是某中学周末两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共60分)

22.作家在家写作,五岁的女儿吵着要他陪自己完。

作家没有时间,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女儿说:

“你先把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再陪你玩。

”女儿很快拼好了。

作家惊讶地问女儿是怎么做到的。

女儿说:

“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

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好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利益,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E

5.采用想象、比喻、排比、拟人(写出两种即可1分)的手法,从色彩、气势、气味(1分)等方面展现牡丹的美丽;丰富了内容(1分),衬托了牡丹的高贵(1分)。

6.拒绝的内容:

拒绝本该属于她的荣誉和赞颂,拒绝苟且和媚俗,拒绝萎顿和衰老。

拒绝的原因:

⑴表层:

习性如此——遵循花期、自然规律(或:

天气寒冷,花期未到)。

⑵深层:

个性使然(精神层面)——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不吝惜生命维护自由和尊严。

7.D

8.AC

9.①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②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发展特长,培养自信;④传承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

10.D

11.B

12.D

13.

(1)后适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三四百名阳泉百姓起兵夺取土地。

(2)张宗带兵刚出发,而赤眉军突然到来,张宗和他们开战,把他们打退了,才得以回营,因为这诸将佩服他的勇敢。

1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万里悲秋常作客

15.反衬。

以鸟的鸣叫反衬环境的幽静。

观点一:

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

语言更平易,明白如话。

以天为背景,意境更为开阔。

观点二:

更喜欢“鸟鸣山更幽”。

语言更加凝练,幽雅含蓄,意蕴更深。

1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

(1)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的主动回归。

(2)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

(3)颈联表现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4)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17.C

18.A

19.C

20.①德重于智与知②智优于知③而智慧不能直接获取

21.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周末西安两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西安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22.例文

换种角度换种美

中国有句谚语说得好:

“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别人头发长。

”的确,在我们看自己,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