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225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

《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教案.docx

第二章第二节洋务运动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洋务运动

湖州中学王瑞红

学习目标

知识方面:

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思想方面:

(1)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相同,但解决内忧外患的政策手段上有所不同。

(2)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以求强求富。

他们既要维护清王朝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3)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能力方面:

(1)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和抵抗派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事物的能力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历史作用、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及

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第一章的内容,了解了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呈现出什么特征(请同学概括)半殖民性,两次战争,中国政治上丧失了大量主权,经济上,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文化上也遭到侵略。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19世纪60到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清朝某些政权机构和对内对外关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表现为总理衙门的成立,这是清朝中央机构办殖民化的开始;其次,辛酉政变后,奕昕等人掌握大权,开始与列强公开勾结,镇压了人民革命运动。

第三,慈禧太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内不得不授予曾国藩等汉族官僚军政实权,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

汉族官僚掌握地方武装形成独立的军事体系,掌握地方实权,在清政府内举足轻重。

进入六十年代中国社会又呈现什么特征?

(看32页)中外基本“和好”或暂时“和好”:

没有军事侵略而是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为什么出现暂时“和好”?

(列强的要求得到满足,清政府可以利用;可以帮助镇压农民起义)在这种相对稳定的局势下地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面对民族危机发起一场自救运动。

第二节洋务运动

师:

洋务派和顽固派产生的背景。

生:

内忧和外患

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分化,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其统治政策,在对待“外国事务”态度上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生:

找出这两派的代表人物

一、洋务派和顽固派

师:

投影表格和各个代表人物的头像,提出问题: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洋务派代表:

(让学生看书回答洋务派代表人物)主张:

(看投影资料曾国藩说)学习西方;目的:

对内(主),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次),反侵略。

顽固派代表:

(看35页小字)

两派思想比较:

目的相同,维护封建统治。

方式不同:

论战的结果洋务派占上风,原因?

(1、思想符合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潮流;2、具有实力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比较明智一位大臣——肃顺提出允许地方汉族地主组织武装抵抗,他举荐曾国藩,曾国藩依靠封建的宗族关系组织武装组织“湘军”,后来清政府又授曾总揽四省军务还有用人大权,随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以曾为首“湘军集团”也得以壮大。

还有李鸿章的“淮军集团”,他们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很有势力,并且在兴办洋务思想主张基本一致,成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左、李与资本主义列强组织的洋枪队并肩战斗,他们对西洋人武器的先进感触很深,李看到“落地开花炸弹”认为是“神技”;慈禧的支持,慈禧看到洋务派有实力,玩权术。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兴起的前提

*慈禧的暂时支持

师:

为什么暂时支持?

因为清政府面对外有列强的入侵内有农民起义的形势下,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只得依靠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的洋务派。

*总理衙门的推动

*汉族官僚的积极推行

新思想的影响

口号:

时间: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看P39材料)李“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科技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样,洋务运动就艰难的开始推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让学生看书归纳分两个阶段)

师:

奕欣“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共24个军事工业,主要有:

曾国藩

安庆军械所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崇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师:

为什么称它们近代军事工业呢?

生:

特征: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新的生产力,带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与前两次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官办性(看36页)这些企业都是官办的,由政府调拨经费经营,由政府委派大小官吏管理,工人也多是军队里的士兵,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不参与市场交换,是脱离市场,没有生命力的。

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每一个工厂就象一个衙门,掌握大权的封建官僚往往是贪污公款,中饱私囊。

(李鸿章死时遗产有4000多万两白银)

2、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师:

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以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内容:

李鸿章

1872年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

(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

张之洞

1890年湖北设立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师:

为什么创办民用工业呢?

生:

自筹资金而办。

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兴办了航运、煤矿、电讯、纺织等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经济。

特征、作用: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都是使用大机器生产,创办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润,绝大部分产品销售于市场,其产品是商品,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所以带有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

所以说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是中国开办近代工业的开始,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如张之洞从英国进口全套纺织设备)

洋务企业的兴办,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刺激了一批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用工业生产的产品,除了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去,客观上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轮船招商局经营三年,在华的外国轮船公司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开平煤矿出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的地位。

张之洞创办了湖北织布局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卢汉铁路的铁轨是由汉阳铁厂制造的。

④创办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

3、创办近代海军:

师:

鸦片战争前对水上作战的军队叫什么?

生:

水师或水军

师:

鸦片战争后,输入“洋枪”“洋炮”和蒸汽机装置的船舰,就学习西方后称“海军”。

鸦片战争前,清朝水师称“外海水师”和“长江水师”它不是独立的军种,隶属于绿营。

师:

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由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而转向对外,为什么?

生:

农民起义已被镇压,处于低潮;边疆出现新危机。

师:

19C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度。

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强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如,西北边疆:

俄英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西南边疆:

英国派兵侵入西藏。

东南边疆: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

师:

清政府将整个中国海岸线划为三个战略区,后来,划为两个战略区,北洋海军驻大沽、直隶、盛京、山东沿岸属其管辖。

南洋分管厦门、福建、广东沿岸,1876年福建海军初步建成,分驻江宁、吴淞、浙江,负责东南沿海的海防事务。

1875年任李鸿章(北洋大臣)督办北洋海防事务,沈保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务,后沈保桢死于任上。

1884年福建海军在中法战争中全军覆没。

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同时建立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

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从此,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4、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为了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到1896年达20多所。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862年,是晚清最早的"洋务学堂",也是我国自行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学不但有系统的外语以及西学课程,而且还将课堂外语教学和翻译实践有机结合,这是近代中国政府下令学习外语的最早记录。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同文馆的学生毕业后大半任政府译员、外交官员、洋务机构官员、学堂教习。

1889年,主管该馆事务的曾纪泽对学生的水平作过一次统计:

该届100多名学生中,学习优秀者约占20﹪;不堪造就、应予淘汰者10余人,约占10﹪。

在这一时期,京师同文馆培养了一批卓有成绩的外语人才和28名高级外交官。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感到急需翻译和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

故从1872年起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留学生120人。

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三十几名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

这些留学生成为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翻译、科技和军事人才。

这是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的留学生的合影。

三、洋务运动破产及历史作用

1、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必然性(按照教材由外到内)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辱,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辱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综合理解,即腐朽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运用“两点论”正确加以认识。

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4.洋务运动性质的分析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这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搞的一次改革运动。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

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法,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课堂小结:

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于19世纪60-90年代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以破产而告终。

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一次重要实践和具体化,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上迈出了一大步,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还筹划海防、培养人才,虽然以失败而告终,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发展。

课后作业:

《课程导学》和《校本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