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051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docx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长

2、间作

3、植物生长调节剂

4、发育

5、复种指数

6、有性繁殖

7、收获指数

8、套作

9、轻型栽培

二、简答题

1、简述叶面施肥的特点。

2.水稻生产上如何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3.简述玉米育苗移栽的作用。

4.简述秸秆还田的意义。

三、论述题

1、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遵循的原则。

2.论述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3、试述昆虫的基本特征。

4、试述认识与处理作物与环境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综合应用题

1.2010年有甲乙两生产单位各有150hm2耕地,均种植粮食作物,各自采取的复种方式及其种植面积见表1,①试计算各生产单位的复种指数(列出计算公式),②分析比较两生产单位复种程度的高低及其原因。

表1某生产单位的种植方式及其面积

甲单位

乙单位

复种方式

种植面积(hm2)

复种方式

种植面积(hm2)

蚕豆—中稻

40

冬水—中稻

20

小麦—中稻

50

小麦—中稻

20

冬水—中稻

10

蚕豆—中稻

20

小麦+蔬菜—水稻

20

冬水—早稻—晚稻

10

油菜—早稻—晚稻

20

蚕豆—早稻—玉米

30

小麦—玉米—晚稻

10

马铃薯—玉米—甘薯

50

表中“—”表示接茬复种,即前作收后播种或移栽后作,“+”表示间作。

2.2010年在某生产单位进行油菜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各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见表2,①请计算各处理的理论产量;②根据本试验结果分析油菜的产量构成特点及其自我调节(补偿)效应;③提出该生产单位油菜高产的主攻目标和高产田块的理想产量构成。

表2油菜密度试验结果

种植密度(株/m2)

每株有效

分枝数

每分枝

角果数

每果结

实粒数

千粒重

(g)

产量

(kg/hm2)

6.0

11.08

111.5

6.6

4.50

7.5

10.98

110.6

6.5

4.50

9.0

10.40

110.7

6.2

4.41

10.5

10.03

108.8

6.0

4.40

12.0

9.38

107.8

6.0

4.42

13.5

8.77

105.8

5.3

4.35

15.0

7.65

103.9

5.0

4.32

3.某小麦高产田块的计划目标产量为7500kg/hm2,曾进行一施肥(施尿素391kg/hm2)与不施肥(空白)的对比试验,施肥与不施肥区的产量分别为6000和3000kg/hm2,经分析小麦的含氮量为3%(即每100kg产量吸收3kg纯氮),试计算该田块7500kg/hm2目标产量下的尿素(含氮46%)施用量。

4.2010年某生产单位种植了1000hm2水稻,收获前调查测产了五块典型田块,结果如表3,①请计算其理论产量;②分析其产量构成特点及其自我调节(补偿)效应;③提出该生产单位水稻高产栽培主攻方向和高产田块的理想产量构成。

表3某生产单位水稻调查测产结果

田块

有效穗

(穗/m2)

穗着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g)

产量(kg/hm2)

1

303.3

141.8

70.8

25.04

2

381.7

137.9

70.7

25.29

3

436.7

130.9

73.7

25.55

4

501.7

105.9

71.0

25.78

5

550.0

90.7

70.7

25.96

5、某生产单位计划种植1000hm2玉米,确定的产量目标为7560kg/hm2,根据当地的气候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以及往年的生产经验,制定出如下栽培技术方案:

成苗数和有效穗数5株(穗)/m2,穗行数14行,行粒数36粒,千粒重300g。

购买的种子的千粒重为280g,田间成苗率为70%,试计算种子用量(单位土地面积用量和该单位总用量)。

 

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长:

是指作物体积或重量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间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几行作物为一带)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植物生长调节剂:

指那些人工合成或人工提取的,能引起植物生长发育发生变化的化合物,即从植物外部施用的植物生长物质。

4、发育:

是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等的质变过程,它的表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5、复种指数:

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总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6、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由雌雄配子交配后所形成的种子通过一定的培育过程产生出新植物个体的繁殖方法。

7、收获指数: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8、套作: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9、轻型栽培:

指在传统栽培技术基础上,科学地简化某些栽培环节和措施,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

二、简答题

1、简述叶面施肥的特点。

答:

①吸收快,通过叶面喷施的各种营养物质可以直接从叶片进入作物体内而发挥作用,其速度和效果都比土壤施肥的作用快;

②效果好;

③用量省。

2.水稻生产上如何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答:

水稻播种期主要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品种特性确定。

①气候条件确定播期时应尽量保证水稻的每一生育时期都处于最佳的生长季节,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生育时期。

播种期的确定首先要保证稻种发芽出苗对温度条件的最低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秧苗安全移栽温度要达15℃以上,迟播还要考虑其安全齐穗(保证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上);

②耕作制度水稻播期的确定要受前后作的限制;

③品种特性品种类型不同,适宜的播期也就不尽相同。

早熟种宜早播,迟播生育期过短,产量不高;晚熟种可适当迟播,但应保证其安全齐穗。

3.简述玉米育苗移栽的作用。

答:

(1)保证玉米适时早播采用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可以解决早春气温低(尤其是山区)而迟播,适合玉米生长季节短的问题;

(2)解决前后作之间的矛盾在专门的苗床地育苗,播期不受前作限制,可以提前播种,或在同期播种条件下缩短玉米与前作(小麦)的共生期,减轻前作对玉米的影响,确保苗全、壮苗;

(3)解决培育壮苗问题幼苗期在苗床内,便于集中加强管理,培育壮苗,移栽时还可以去掉弱小苗,提高大田玉米苗的整齐度;

(4)节约用种。

4.简述秸秆还田的意义。

答:

①保护环境,秸秆的焚烧不仅白白浪费可贵资源,而且污染空气;

②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改良农田生态环境;

③培肥地力,秸秆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分,而且营养元素均衡,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三、论述题

1、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遵循的原则。

答:

①生物生产:

按生物规律办事;

②强烈的地域性:

因地制宜,因土种植;

③显著的季节性:

不误农时,适时种植;

④生产的连续性:

瞻前顾后,统筹安排。

2.论述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答:

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有:

①植物检疫:

依据国家颁布的条例,对植物及产品进行控制与管理,防止危险病虫草的蔓延与扩散;

②农业防治:

运用各种农业措施,压低病原物和害虫虫口数量,提高植物抗性,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③作物抗病虫品种的利用;

④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作物病害或利用天敌和微生物防治害虫;

⑤物理防治:

通过热处理、辐射、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病虫害

⑥化学防治:

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3、试述昆虫的基本特征。

答:

昆虫的主要特征有:

①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②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头上具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

③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

④腹腔部是生殖和内脏活动中心;

⑤昆虫的卵发育到成虫要经过变态。

4、试述认识与处理作物与环境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

①环境因子的相互联系与综合作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众多因子不是孤立,它们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作物;

②基本生活因子的同等重要性与不可代替性光、温、水、肥、气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生活因子,各自在生理上发挥功能,互相不能代替,在生理上同等重要;

③限制因子律与主要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环境中各因子的存在数量不同,有的相对较多,能满足作物需求;有的则少,不能满足需求,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是栽培管理的主要矛盾;

④边际报酬律与经济投入作物产量一般随环境因子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逐渐减小,甚至导致减产,即随环境因子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而增加的产量逐渐减少(边际报酬递减),因此投入要合理。

四、综合应用题

1.2010年有甲乙两生产单位各有150hm2耕地,均种植粮食作物,各自采取的复种方式及其种植面积见表1,①试计算各生产单位的复种指数(列出计算公式),②分析比较两生产单位复种程度的高低及其原因。

表1某生产单位的种植方式及其面积

甲单位

乙单位

复种方式

种植面积(hm2)

复种方式

种植面积(hm2)

蚕豆—中稻

40

冬水—中稻

20

小麦—中稻

50

小麦—中稻

20

冬水—中稻

10

蚕豆—中稻

20

小麦+蔬菜—水稻

20

冬水—早稻—晚稻

10

油菜—早稻—晚稻

20

蚕豆—早稻—玉米

30

小麦—玉米—晚稻

10

马铃薯—玉米—甘薯

50

表中“—”表示接茬复种,即前作收后播种或移栽后作,“+”表示间作。

答:

(1)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收获面积/耕地面积×100%

甲单位的复种指数=(40×2+50×2+10+20×2+20×3+10×3)/150×100%=223.3%;

乙单位的复种指数=(20×1+20×2+20×2+10×2+30×3+50×3)/150×100%=240.0%。

(2)乙单位的复种指数较甲单位高,主要是乙单位耕地均进行了复种,没有一熟制(甲单位有10hm2),且三熟制田块比例较高。

2.2010年在某生产单位进行油菜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各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见表2,①请计算各处理的理论产量;②根据本试验结果分析油菜的产量构成特点及其自我调节(补偿)效应;③提出该生产单位油菜高产的主攻目标和高产田块的理想产量构成。

表2油菜密度试验结果

种植密度(株/m2)

每株有效

分枝数

每分枝

角果数

每果结

实粒数

千粒重

(g)

产量

(kg/hm2)

6.0

11.08

111.5

6.6

4.50

7.5

10.98

110.6

6.5

4.50

9.0

10.40

110.7

6.2

4.41

10.5

10.03

108.8

6.0

4.40

12.0

9.38

107.8

6.0

4.42

13.5

8.77

105.8

5.3

4.35

15.0

7.65

103.9

5.0

4.32

答:

(1)油菜的理论产量(kg/hm2)=株数(穗/m2)×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果结实粒数×千粒重(g)×10000/1000000

按此公式计算得各田块的理论产量如下表。

表3油菜密度试验结果

种植密度(株/m2)

每株有效分枝数

每分枝角果数

每果结实粒数

千粒重

(g)

产量

(kg/hm2)

6.0

11.08

111.5

6.6

4.50

2201.5

7.5

10.98

110.6

6.5

4.50

2664.1

9.0

10.40

110.7

6.2

4.41

2834.1

10.5

10.03

108.8

6.0

4.40

3023.8

12.0

9.38

107.8

6.0

4.42

3217.2

13.5

8.77

105.8

5.3

4.35

2886.6

15.0

7.65

103.9

5.0

4.32

2575.3

(2)从表中可看出,随着株数的增加,有效分枝数、角果数和结实粒数均减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株数与单株结实粒数之间具有一定自我调节和补偿作用。

(3)该生产单位油菜高产栽培主攻方向是在保证一定株数基础上争取果多粒多,协调好株数和角果数、结实粒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几块田的结果分析,该生产单位油菜高产田块的理想产量构成是种植密度12株/m2左右,争取单株有效分枝数9.5左右,每分枝角果数110左右,每果结实6粒,千粒重4.5g左右,可保证产量3200kg/hm2左右。

3.某小麦高产田块的计划目标产量为7500kg/hm2,曾进行一施肥(施尿素391kg/hm2)与不施肥(空白)的对比试验,施肥与不施肥区的产量分别为6000和3000kg/hm2,经分析小麦的含氮量为3%(即每100kg产量吸收3kg纯氮),试计算该田块7500kg/hm2目标产量下的尿素(含氮46%)施用量。

答:

4.2010年某生产单位种植了1000hm2水稻,收获前调查测产了五块典型田块,结果如表3,①请计算其理论产量;②分析其产量构成特点及其自我调节(补偿)效应;③提出该生产单位水稻高产栽培主攻方向和高产田块的理想产量构成。

表4某生产单位水稻调查测产结果

田块

有效穗

(穗/m2)

穗着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g)

产量(kg/hm2)

1

303.3

141.8

70.8

25.04

2

381.7

137.9

70.7

25.29

3

436.7

130.9

73.7

25.55

4

501.7

105.9

71.0

25.78

5

550.0

90.7

70.7

25.96

答:

(1)水稻的理论产量(kg/hm2)=有效穗数(穗/m2)×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10000/100000000

按此公式计算得各田块的理论产量如下表。

表5某生产单位水稻调查测产结果

田块

有效穗

(穗/m2)

穗着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g)

产量(kg/hm2)

1

303.3

141.8

70.8

25.04

7624.5

2

381.7

137.9

70.7

25.29

9411.4

3

436.7

130.9

73.7

25.55

10764.2

4

501.7

105.9

71.0

25.78

9724.8

5

550.0

90.7

70.7

25.96

9155.8

(2)从表中可看出,随着有效穗数增加,穗着粒数减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穗数少时穗着粒数多,穗数多时穗着粒数减少,二者之间具有一定自我调节和补偿作用。

(3)该生产单位水稻高产栽培主攻方向是在一定穗数基础上攻大穗,协调好穗数和穗粒数的关系

根据几块田的结果分析,该生产单位水稻高产田块的理想产量构成是确保有效穗430穗/m2左右,争取穗着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74%左右,千粒重25.5g左右,可保证产量10000kg/hm2以上。

5、某生产单位计划种植1000hm2玉米,确定的产量目标为7560kg/hm2,根据当地的气候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以及往年的生产经验,制定出如下栽培技术方案:

成苗数和有效穗数5株(穗)/m2,穗行数14行,行粒数36粒,千粒重300g。

购买的种子的千粒重为280g,田间成苗率为70%,试计算种子用量(单位土地面积用量和该单位总用量)。

答:

 

(2)总需种量=总面积×单位面积用种量=1000hm2×20kg/hm2=20000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