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决策引兵井冈.docx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莲花决策引兵井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
PolicydecisioninLianhua,LeadingtheArmytotheJinggangMountains
专
题
陈
列
大
纲
(送审稿)
2013年7月
目录
Contents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专题陈列策划4
一、陈列项目名称
二、陈列项目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
三、陈列策划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四、环境设计
五、陈列平面布局图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专题陈列内容方案8
序厅
前言
第一部分:
秋收起义浴血湘赣11
第一单元:
霹雳一声秋收暴动
第二单元:
起义受挫向南退却
第二部分:
引兵井冈莲花决策20
第一单元:
进入莲花高滩整军
第二单元:
甘家宿营纪律严明
第三单元:
攻打县城克敌制胜
第四单元:
前委会议英明决策
第三部分:
进军井冈星火燎原34
后记
引兵井冈莲花决策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
——专题陈列策划
一、陈列项目名称: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专题陈列
二、陈列项目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
莲花县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在莲花决策,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伟大意义;毛泽东、彭德怀、陈毅、方志敏、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莲花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
莲花宾兴馆会议旧址系红色莲花标志性纪念地,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此召开重要会议,果断作出决策,引兵井冈,从而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走向胜利。
宾兴馆会议旧址是在这一的重要革命史实基础上保存下来的一处革命纪念胜迹,是莲花特有的非常重要的红色资源,具有丰富革命历史文化内涵。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研究决定,在宾兴馆原有旧址修缮复原基础上,适当布置辅展陈列,生动详实展示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二十天的战斗历程及其在莲花的革命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史陈列,展现从莲花上井冈山是正确之路,胜利之路,伟人之路。
突出“莲花决策引兵井冈”的历史地位与意义,与旧址相得益彰,使其更符合广大观众参观需求,打造莲花红色经典名片。
三、陈列策划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中央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中共莲花地方史》为依据,以准确的陈列布展语汇,以崭新的装饰手段,突显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莲花决策,引兵井冈山的历史功绩。
2、陈列设计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并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融为一体,使它成为展示、宣传和研究莲花革命斗争史的重要阵地。
3、陈列设计力求能够把握莲花的历史脉搏,生动还原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席卷莲花的历程,凸显秋收起义莲花决策引兵的重大历史事件,力求能够准确表现莲花红色革命实践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
4、陈列设计力求做到总体布局与周围旧址环境协调一致,在材料和主题基调上力求和谐,将历史的凝重与辉煌,用我们的精雕细琢,凝聚成一个个闪亮的瞬间。
在精心营造的展示环境中,充分展示“红色莲花”的历史与精神内涵,给观众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四、陈列布局设计
1、辅助陈列总体布局
利用宾兴馆会议旧址前厅现有东西边厢走廊、中堂、后厅进行辅助陈列“莲花决策引兵井冈”布展。
西厢走廊为第一部分,中堂为第二部分,后厅为第三部分。
中堂两侧“毛泽东住房”“师部”“战士住房”等复原陈列保留;(设计两种布局线路供参考,具体见附图)。
营造历史氛围,在宾兴馆会议旧址一楼各处走廊柱子、隔板等处张贴秋收起义口号标语,组合悬挂工农革命军旗帜、武器(仿制品),形成“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莲花”的总体革命现场气氛,强化陈列主题历史感。
2、展标设计:
在宾兴馆走廊入口设计仿铜色造型展标牌,上铸立体鎏金展标大字“莲花决策引兵井冈”(肖克将军题写手迹);小字“莲花宾兴馆会议旧址”。
3、陈列平面图(参观路线图):
在展厅入口一侧设立“宾兴馆会议旧址”陈列平面图,标明观众参观路线和陈列重点。
五、陈列平面布局图
平面布局图(参观线路图)
1、第一部分:
秋收起义浴血湘赣2、第二部分: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
3、第三部分:
进军井冈星火燎原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
专题陈列
内容方案
序厅
SequenceHall
表现主题:
莲花决策光耀井冈
表现形式:
多层组合浮雕造型
1、弧形喷绘远景背景:
革命圣地——井冈山
2、仿红砂岩背景:
红色莲花山水
3、聚酯聚铜群雕(高浮雕):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宾兴馆会议)
4、大型镏金立体题词(毛泽东手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前言
Introduction
1927年9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莲花县农军积极投身参加,英勇善战,可歌可泣。
1927年9月26日,毛泽东在莲花县城宾兴馆主持召开会议,决定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
这是在革命紧要关头做出的正确决定,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莲花决策,引兵井冈,是秋收起义进程中一座闪光的里程碑,是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光辉典范,成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一个重要节点。
第一部分:
秋收起义浴血湘赣
PartⅠ:
TheAutumnHarvestUprising
引言: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部说明: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鏖战湘赣,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在十多天的战斗中起义部队遭受重重挫折。
毛泽东率部队沿罗霄山脉中段南下,秋收起义革命队伍处于危急关头。
第一单元:
霹雳一声秋收暴动
单元说明: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在党中央和湖南省委指示下,毛泽东领导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三个团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战斗全面打响。
莲花县农军编入二团,经历了数次浴血奋战。
秋收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之一,有力地打击了反动统治势力。
1-1-1、木板立体刻字:
《西江月·秋收暴动》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暴动》
1-1-2、照:
毛泽东(1927年)
说明:
1927年8月,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1-1-3、实物(复制件):
《中共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
1-1-4、实物(复制件):
《中共江西省委对于秋暴的计划》
1-1-5、照:
张家湾会议旧址
说明:
1927年9月初,毛泽东从株洲到安源,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在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
图为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
1-1-6、实物(复制件):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说明:
安源军事会议为秋收起义作了临战前的组织准备,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军旗(复制件)。
1-1-7、实物(复制件):
秋收起义暴动口号
1-2-8、照:
安源编队旧址
说明:
1927年9月,莲花县农军翻过武功山赶赴安源,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第四连。
图为安源编队旧址。
1-1-9、表: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组织序列
(特别注明第一师第二团部分来自莲花农民自卫军)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组织序列
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总指挥:
卢德铭师长:
余洒度副师长:
余贲民
第一团(由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两个营,湖南平江工农义勇队,湖北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
钟文璋
第二团(由安源工人武装,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
王新亚党代表:
蔡以忱
第三团(由浏阳工农义勇队,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一部,湖南平江工农义勇队一部组成)团长:
苏先俊党代表:
潘心源(未到任,徐麒代理)
第四团(由余洒度擅自收编,原黔军王天培残部组成,起义中叛变)团长:
邱国轩
1-1-10、照:
“共产党破坏湘鄂、株萍铁路交通经过”(汉口《民国时报》)
说明: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
秋收起义是从破坏敌人铁路开始的,图为当时汉口《民国时报》报道的“共产党破坏湘鄂、株萍铁路交通经过”。
1-1-11、组照:
秋收起义部队一二三团出发地——修水、安源、铜鼓。
说明: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和师部在驻地江西修水县城宣布起义。
第一团立即从修水出发;9月10日,二团从安源出发;9月11日,三团从铜鼓出发。
图为秋收起义部队一二三团出发地——修水、安源、铜鼓。
1-1-12、油画(复制):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1-13、电动图: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战斗行军路线图
第二单元:
起义受挫向南退却
单元说明:
秋收起义部队在十多天的武装斗争中,面对装备和人数占优势的敌人不断受挫,毛泽东领导前敌委员会作出了毅然放弃攻打长沙等大城市的计划,在文家市会师后决定南下,退往敌人薄弱的湘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
1-2-1、画照:
《阅兵出发》
说明:
9月11日清晨,第三团在铜鼓县城桥头大沙洲集合,接受毛泽东检阅,然后向进攻浏阳城必经的白沙镇和东门市进发。
秋收起义战斗全面打响。
1-2-2、照:
照:
浏阳东门市
说明:
9月12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攻克浏阳东门市,图为浏阳东门市旧貌。
1-2-3、照:
醴陵县旧貌
说明:
9月12日下午,莲花农军所在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攻克醴陵,成立了中国革命委员会醴陵分会。
这是秋收起义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成立的县级革命政权。
图为醴陵县旧貌。
1-2-4、画照:
《群众大会》
说明:
9月13日,毛泽东率领第三团在东门市开展革命宣传,四处张贴标语,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秋收暴动和土地革命,当场处决反动团总和反革命分子。
人民群众备受鼓舞,热烈欢迎工农革命军。
1-2-5、照:
上坪会议旧址
说明:
9月14日,第三团与敌人在东门市持续激战6小时,伤亡巨大。
毛泽东决定部队撤往铜鼓边界的上坪。
晚上,获悉第一团已在金坪失利,毛泽东在上坪主持召开第三团干部会议,主张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暂时向江西萍乡方向转移,要第一团尽快与第三团会合。
1-2-6、照:
排埠万寿宫
说明:
9月15日,毛泽东率部回师铜鼓县境,于当日晚进入铜鼓县排埠镇宿营,毛泽东苦苦思索:
由于形势过于恶劣,农民暴动和军事行动于9月9日在各地发动以后不久,起义即由进攻转为退却,起义道路下一步如何走?
图为排埠万寿宫毛泽东旧居。
1-2-7、照:
浏阳旧貌
说明:
9月16日,第二团攻占了浏阳,但在浏阳县城陷入优势敌人的重围。
图为浏阳旧貌。
1-2-8、画:
浴血奋战
说明:
9月17日,第二团遭受强敌袭击,第四连(莲花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担任浏阳东门防守,与优势兵力敌人浴血奋战,大部分壮烈牺牲,一路撤退回到莲花,仅存杨良善、王庆生、王志福三人。
1-2-9、画照:
孙家塅会议
说明:
9月17日,第一团、第三团在浏阳孙家塅会合,前敌委员会召开了成立以来第一次会议,研究了部队的现状和下一步行动方向的问题。
会议初步确定部队到文家市集中,先退往萍乡、安源。
1-2-10、复制件:
苏先俊报告
说明(文抄):
“一、三团败后,入驻浏阳之安源部队乃孤立无援,四面受敌,十七日为敌袭击,竟致溃不成军,是日前敌委员会议决定退往湘南。
”
——苏先俊向中共中央的报告(1927年10月13日)
1-2-11、照:
孙家塅会议旧址。
说明:
9月18日,部队在浏阳孙家塅休整。
图为孙家塅会议旧址。
1-2-12、画照:
《文家市会师》
说明:
9月18、19日,第一团、第三团、第二团先后到达浏阳文家市,秋收起义队伍在文家市会师。
此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已由5000多人减员至1500余人。
1-2-13、照:
里仁学校
说明:
9月19日晚上,毛泽东主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
会议否决了余洒度关于攻取浏阳和长沙的提议后,决定起义部队先退到萍乡安源,然后退往湘南,这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
图为里仁学校。
1-2-14、复制件:
余洒度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十九日抵文家乡,距浏阳城九十里。
度仍主张取浏阳直攻长沙(当时取浏阳有把握)。
后以前敌委员会决议,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
次日部队即向萍乡退却。
”
1-2-15、画照:
里仁学校操场动员大会
说明:
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召开了会师部队的动员大会,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
1-2-16、文抄:
毛泽东说:
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
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
胜败乃兵家常事。
我们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
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
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摘自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93年版第103页
1-2-17、照:
桐木镇
说明:
9月21日,毛泽东同卢德铭、余洒度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文家市出发,沿罗霄山脉南下,向江西萍乡前进,开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
晚宿萍乡桐木镇。
图为桐木镇。
1-2-18、画照:
秋收起义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
说明:
9月22日,部队到达萍乡上栗,因闻萍乡县城驻有国民党重兵,遂改道萍乡芦溪。
经宜春小洞、快荣,23日到达到小枧宿营。
1-2-19、照:
芦溪狮子岩
说明:
9月24日,部队到达芦溪,师部命令在芦溪镇上宿营,毛泽东认为在街上宿营不妥,传令移住芦溪西南大山下,在林家祠、狮子岩一带宿营,途中不准点灯火。
图为芦溪狮子岩。
1-2-20、组照:
山口岩,卢德铭
说明:
9月25日,拂晓,部队向芦溪山口岩方向进发,随后在山口岩遭国民党军队袭击,损失人枪各二三百,总指挥卢德铭等牺牲。
图为a芦溪战斗旧址山口岩,b卢德铭。
1-2-21、文抄:
张宗逊关于秋收起义失利的回忆
“秋收起义出师不利,在短短几天中,起义部队伤亡和跑散过半。
文家市仅仅从组织上把部队收拢起来,许多问题还未来得及解决。
部队在文家市休息了一天,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
在芦溪附近担任后卫的三团,突然又遭到朱培德部和地主武装的袭击。
在这危急的时刻,总指挥卢德铭带参谋胡景玉就近指挥,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牺牲,胡景玉也同时阵亡。
连续不断的挫折,部队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自动离队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排出发时三十多人,行军几十里,到目的地时就只剩几个人了。
“你走不走?
”“你准备上哪儿?
”许多军官竟半公开地互相询问。
以师长余洒度和三团团长苏先骏为首的一些军官对革命悲观失望……”
————张宗逊《从秋收起义到古田会议》
(张宗逊:
陕西渭南县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55年授上将军衔。
)
1-2-22、复制件:
《任弼时报告》1927年9月27日,原刊《中央政治通讯》第12期
说明:
1927年9月下旬,受中共中央委派,任弼时回湖南调查秋收起义失利情况。
27日,召开了省委常委会议,会后向中共中央写出了《关于秋收暴动的情况与计划》的报告。
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秋收起义的基本情况,对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和今后的工作方针作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估量。
第二部分:
莲花决策引兵井冈
PartⅡ:
PolicydecisioninLianhua,LeadingtheArmytotheJinggangMountains
引言:
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
——毛泽东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34次会议发言(1927年7月4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毛泽东1927年8月9日参加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发言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部说明:
在秋收起义战斗不断失利,军心动摇的危急关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进入莲花境内。
他把“上山”武装革命思想与江西省委的指示结合,根据在莲花党员群众中的调查实践,1927年9月26日果断召开宾兴馆会议,在莲花作出引兵井冈山的正确决策。
莲花成为秋收起义从失利走向最终胜利道路的重要转折地。
第一单元:
进入莲花高滩整军
单元说明:
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芦溪战斗受挫后进入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在这里毛泽东召开行军会议,鼓动大家不怕失败,坚持革命。
队伍进行了初步整理。
2-1-1、照:
高滩村
说明:
1927年9月25日中午,芦溪受挫的秋收起义部队翻过杨梅岭,进入莲萍交界的小山村——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
图为高滩村。
2-1-2、图:
秋收起义部队在莲花境内行军活动图
2-1-3、文照:
秋收起义部队受挫后减员、脱队情况
说明:
秋收起义部队在多次受挫后减员、脱队情况严重,部队军心出现动摇、纪律松散,毛泽东对此十分重视。
2-1-4、照:
高滩行军会议旧址
说明:
9月25日中午,秋收起义部队前委书记毛泽东在高滩王氏大祠堂主持召开行军会议,号召大家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接着部队清点武器和装备,整理人员编制,继续行军。
图为高滩行军会议旧址。
2-1-5、文照:
毛泽东在高滩行军会议的讲话
说明:
针对战斗受挫,士气低落的情况,毛泽东在高滩向部队讲话,鼓动了干部战士,稳定了军心。
2-1-6、场景:
毛泽东召开高滩行军会议场景
说明:
设置“毛泽东召开高滩行军会议”场景,将高滩会议旧址造型、毛泽东及干部战士造型组合,录制播放毛泽东口音的讲话(据老同志回忆基本还原):
毛泽东讲话——“我们的同志在家里参加了农会的斗争,是甘愿为工农作战的革命军人,都已经受了革命的考验的。
哪里能打了几个败仗就悲观失望呢?
工农革命军能够从平江、浏阳冲出来,走到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嘛!
现在我们到了莲花的高滩,难道就要在高滩散摊吗?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革命的犁头旗子决不能倒下。
高滩绝不是我们散摊的地方!
”
2-1-7、文抄:
高滩初步整军
“在江西之莲花集合部队,尚有枪七百余,人六百余。
”
“缩小范围,改为一团,陈浩为团长,由前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指挥一切。
”
——摘自《余洒度报告》(1927年10月19日)
说明:
秋收起义部队在高滩初步整理军队,提出了整编队伍的想法,为下一步三湾改编提出了思路。
由于时间仓促,部队稍作整理,很快出发了。
2-1-8、实物(复制件):
臂章、军号
说明:
秋收起义部队用过的臂章、军号
2-1-9、实物:
高滩当地村民的关于秋收起义部队回忆的调查记录。
第二单元:
甘家宿营纪律严明
单元说明:
1927年9月25日下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莲花坊楼甘家村,并在这里宿营。
他开展群众调查,与部队指战员制定攻打县城计划;干部战士在甘家村严守革命军队纪律,获得群众热烈拥护。
2-2-1、照:
甘家村
说明:
9月25日下午,部队来到甘家村宿营。
图为莲花甘家村。
2-2-2、照:
甘家村的石板小道
说明:
图为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甘家村的石板小道。
队伍此时目标还是向湘南的汝城前进。
2-2-3、照:
毛泽东甘家村旧居
说明:
到达甘家村的晚上,毛泽东不顾鞍马劳顿,召开调查会听取地方党员关于莲花一带敌情及地势的汇报,当晚住在甘松恩的屋里。
图为甘家村毛泽东旧居。
2-2-4、画照:
《研究攻打莲花》
说明:
毛泽东应莲花县党员群众请求,研究决定乘守城敌人空虚,攻打莲花县城,营救“九.一八”莲花暴动被捕的革命同志。
2-2-5、文照:
“九.一八”莲花攻城经过
说明:
“九.一八”莲花暴动攻城农军武装遭遇路过县城的赣敌朱培德一营敌军,损失惨重,12人牺牲,90余人被捕入狱,其中甘家村也有二十余人被捕。
2-2-6、画:
《棉絮抵米钱》
说明:
战士们在甘家村用了农民甘桥信家缸中的半缸大米,第二天离开时,即用一床新棉絮塞在米缸里抵米钱。
此事体现了工农革命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
2-2-7、文物(仿制品):
莲花甘家村农户的米缸
2-2-8、资料照:
关于秋收起义部队进驻甘家村的调查记录。
(调查甘桥信等若干人的记录)
2-2-9、文照:
枪毙土豪
说明:
为了发动群众,壮大声势,9月26日清晨,工农革命军在离开甘家村前,召开了军民宣判大会,将起义开始时在修水抓来的6名土豪劣绅处决。
接着兵分三路向莲花县城进发。
第三单元:
攻打县城克敌制胜
单元说明:
1927年9月26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一举攻克莲花县城,救出被捕暴动革命同志,打响了进入井冈山区的第一枪。
这是秋收起义部队自文家市会师后战斗的首次大捷,鼓舞了士气。
2-3-1、图:
《秋收起义部队攻占莲花示意图》
2-3-2、版画:
《秋收起义部队攻占莲花》
说明:
1927年9月26日下午,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打莲花县城,打响了进入井冈山区后的第一枪。
不到半小时莲花县城即被攻克,救出了莲花秋收暴动中被捕的革命同志。
2-3-3、照:
莲花县城旧貌
说明:
莲花县城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自文家市会师后打的第一个胜仗,夺下的第一个县城。
图为莲花县城旧貌。
2-3-4、复印件:
老同志关于攻打莲花县城的部分回忆调查记录
2-3-5、文照:
打开积谷仓放粮(《中共莲花地方党史》P38)
2-3-6、实物:
标语
说明:
秋收起义部队在莲花县城张贴的标语。
(复制品)
2-3-7、实物:
军装、武器
说明:
秋收起义部队的军装、武器。
(仿制品)
2-3-8、实物:
油灯、水壶
说明:
秋收起义部队用过的油灯、水壶(仿制品)
2-3-9、文照:
宋任穷关于秋收起义部队莲花活动的回忆记录
第四单元:
前委会议英明决策
单元说明:
1927年9月26日,毛泽东与秋收起义部队前委委员、原莲花党组织负责人等在莲花宾兴馆召开联席会议,结合江西省委来信,阐明一直以来“上山”的斗争思路,根据十多天的秋收起义战斗和在莲花的调查实践,实事求是,说服前敌委员们共同作出了改变原计划,向井冈山进军的英明决定。
第一陈列组合:
毛泽东的“上山”思想与江西省委的信
2-4-1、文抄:
“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
“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
”
——毛泽东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34次会议发言
(1927年7月4日)
2-4-2、文抄:
“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毛泽东参加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发言
(1927年8月9日)
说明: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爆发之前,就对有可能出现“上山”闹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的情况有清醒认识。
在秋收起义受挫,队伍沿罗霄山脉一路南下,他对此一直在苦苦思索中。
2-4-3、陈家坊村
说明:
在离莲花县城一公里的陈家坊村,宋任穷同志持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赶上了准备攻城的秋收起义部队,将密信交给了毛泽东。
图为陈家坊村旧貌。
2-4-4、视频:
中央电视台拍摄文献纪录片《宋任穷》片段
说明:
1994年宋任穷回忆在秋收起义时担任江西省委信使,送信给毛泽东的纪录片。
(节选自六集文献纪录片《宋任穷》第一集)
2-4-5、文照:
宋任穷回忆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