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902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docx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科)

设计者陈丽郁古田第七中学

·一、概述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文言散文,是陶渊明创作的精美散文,成语——世外桃源就出于此。

这一课给学生印象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文言散文学习的兴趣。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人以洗炼的笔墨,以武陵人进出,寻找桃源为线索,虚构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给自足、人人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了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裨益。

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而作为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因此,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我为本课教学(第二课时)确定了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作者表达的美好理想;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以诵读为主要手段,结合品读和感悟,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中坚持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教师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教学过程,努力营造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教学氛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

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表现力较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厚,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强。

2.初始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学生年龄都在十三四岁,年龄尚小生活阅历较少,特别是他们对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了解不多,因此要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及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有一定的难度。

3.信息素养:

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部分能够自学了解所学的知识,能主动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

当然由于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于计算机的特殊兴趣爱好,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先行组织者策略:

调动学生联系旧有知识点,进入新课的学习。

以旧导新,新旧结合,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2、诵读法:

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能习得语感,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3、想象法:

想象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源社会。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文的诸多问题,如“桃源”是否存在?

你如何评价世外桃源?

这些问题都需要自主思考,讨论探究来完成。

5、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桃花源记》)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一、激趣导入

了解本课课题

图片、文字

桃花源图片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习内容

PPT幻灯片展示,学生认知

引入新课

3分钟

下载自制

二、整体感知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图片

课文朗读录音

美丽的桃花图片和朗读录音

直观感知课文,营造意境,形成表象

PPT幻灯片演示、朗读录音

情境创设,感知课文

5分钟

下载自制

三、品析课文,

感受桃源之美

配图文字、

配图课文,自读课文要解决的问题,体会桃源美

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学习目的。

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审美

PPT幻灯片展示、学生讨论、总结

突出学习重点,强调难点进行

明确学习的目标,节约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0分钟

下载自制

四、揭题质疑、深入体验

分析课文的深层意义,领会作者理想

文字

课文所揭示的主旨、作者的理想,如何正确评价作者思想

师生对要探讨的内容进行展示,对展示的结果进行归纳

PPT幻灯片演示课文影视资料、教师讲解、学生想象体验,讨论发言

即指导学生如何探讨,又对探讨的结果进行归纳,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5分钟

下载自制

五、总结提高

认识课文对生活的指导意义,进行德育教育

图片

文字

本课板书,相关图片

培养学生课外都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与品质

PPT幻灯片演示、举例、议论

创设生活情境,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分钟

下载自制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考察

文字

相关练习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PPT幻灯片演示,独立思考

能力迁移,培养能力

3分钟

下载自制

《桃花源记》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

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看桃花源景观

图像+文本

感知与体验

下载、自制

2分钟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感知课文,进入情境

听朗读录音,桃花图片

图像+音频

感知与体验

下载、自制

5分钟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对课文有了整体感受

3.品析课文,感受桃源之美

课文配图课件

图像+文本

理解并应用

下载、自制

10分钟

观察分析,找到方法,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4.质疑探究

讨论问题,合作探究

图像+文本

理解并应用

自制

5分钟

学生讨论,应用拓展,合作探究

5.归纳总结

板书课件

图像+文本

分析评价

下载、自制

3分钟

总结提高,巩固知识

6.课后延伸

作业

图像+文本

综合评价应用

自制

2分钟

拓展深化,拓展迁移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样式:

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资源名称:

语文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课文《桃花源记》课件

1.各地桃花源的图片,图像,大小1.22MB,保存在《桃花源记》课件下

2.桃花图片,图像,大小1.2MB,保存在《桃花源记》课件下

3.朗读音频,大小684KB,

4.桃花源配图课文,图像,大小1.26MB,保存在《桃花源记》课件下

5.探究问题,图像,大小75KB,保存在《桃花源记》课件下

6.作业,图像,大小75KB,保存在《桃花源记》课件下

 

说明:

1)水平: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名称:

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

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

“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

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使用时间:

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应用方式:

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

它起什么作用?

六、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1)导入情境,激发兴趣(约3分钟)(播放电脑课件)

播放阿牛《桃花朵朵开》音乐导入新课

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不禁对美丽的桃花胜景神往,那么老师就带大家去一处最美的地方看看,(播放课件)这个“桃花源”之所以出名,其实要感谢一个人,因为都是他的缘故,这个地方才出名的。

这个人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写了一篇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可见《桃花源记》影响之大。

今天我们就要与东晋大文豪重游桃源仙境,看看桃源胜境是怎样吸引人。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阐明《桃花源记》影响等来吸引学生课前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

(2)配乐朗读,理解文意(约10分钟)

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

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习得语感,积累感性材料。

①学生听朗诵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朗读要领,并激发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②学生自由读,读法自定。

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

此时,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阡陌、语云、郡下、诣、骥、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

③全班评议,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

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④“读”后让学生写出一句话,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组的同学交流,看谁写得最简洁。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

1、在课堂中诵读,既能减轻学生课外的学业负担,同时也调动了课堂的学习热情。

2、学生听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

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为“品味语言”环节做好准备。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读出感觉。

(三)赏读课文,品说桃源之美(约15分钟)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1.想像桃源之“美”。

(1)指名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

(2)提问: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学生争相回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明确: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

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

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教师小结:

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2.理解桃源之“乐”。

提问: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学生明确:

男女、老幼、渔人

提问:

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

学生明确:

(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学生小结:

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3.评读桃源之“奇”。

提问:

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

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

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明确:

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

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人奇。

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

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全班齐读课文,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

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在赏读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叙事简明,情节曲折,语言隽永。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和语言表达能力。

(4)质疑探究,评说桃源情结(约10分钟)这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值得探究之处。

1.提问:

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

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纯属虚构。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

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2.提问:

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集体讨论,也可分组讨论。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自圆其说即可。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探究性学习。

另外也是语文课程与历史课程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5)归纳总结(约1分钟)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

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

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神州大地,山川锦秀,人民富足,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当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试问:

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我更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能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思想的高度再一次解读课文,并了解当今社会不是桃源胜境,却胜似桃源胜境。

(六)作业布置(4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自选)

1.请你为桃花源拟一句广告词。

2、制作知识积累卡:

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诗句、成语,也可以把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学习的方法写出来。

3.如果你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困苦,在现实社会感到愤懑失望,那么学学陶渊明,拿起手中的笔写下:

“我心中的‘桃花源’”吧!

(本周周记)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让每个人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

同时它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在评讲作业时,学生们又可以资源互享。

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行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板书设:

附:

教学流程图如下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为了更好的落实反馈本次教学设计的成果,了解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达到的效果,以便科学、客观地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特选择从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分为两部分:

1.   定量评价:

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

2.定性评价:

课堂观察表、

附表如下:

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30)

班别______         姓名:

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

评价项目

评 价 标 准

等级(权重)分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10

8

5

3

 

 

 

了解圆明园的园林艺术、历史文物、以及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

10

8

5

3

 

 

 

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0

8

5

3

 

 

 

能够用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8

6

4

2

 

 

 

操作技能

熟悉运用网络独立收集、分析、处理和评价信息的方法

10

8

5

3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10

8

5

3

 

 

 

能制作ppt,将搜集到的材料用ppt清楚的展现出来,而且比较有创新

8

6

4

2

 

 

 

情感态度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多

8

6

4

2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

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10

8

5

3

 

 

 

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

8

6

4

2

 

 

 

课堂调查:

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8

6

4

2

 

 

 

我这样评价我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

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

表二:

小组协作互评表(20分)

编号

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3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4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

 

 

 

 

5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6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7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8

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八、帮助和总结

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的景色美丽如画,你瞧课文中的两次景物描写: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根据这诗句的意境,我专门找了一幅相似的图片让学生们去想象,去感受那涓涓的小溪流水,两岸满山遍野的粉嫩的桃花又是何等的让人流连忘返。

再看另一幅画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画面由山水画渐渐变成了风俗画。

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些美丽的图景也许学生难以想象,借助投影仪就形象立体了许多,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了。

无论是桃花林景色还是桃花源景色都是风光无限,美丽如画,一派迷人的自然风光。

本课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论,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本课中体现得比较好。

具体而言,教师主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引入。

教师不仅仅教给学生内容知识,更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2)体验探究,深化学生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语言描述之后,引导学生了解知识。

(3)问题引导,使学习内容步步深入。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给予解答,以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处理,感受和体验桃源之美,作者的理想。

教师主导作用的较好发挥,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尊重,使学生处在学习主体的地位。

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思考、动手实验、小组合作讨论等环节,都不同于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