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80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docx

《四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docx

四年级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

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

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

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

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

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

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 

落花生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 具 准 备:

《草船借箭》录像 幻灯片 

教 学 时 间:

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 容:

二、三、四段。

 

重难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 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造教育渗 透 点 

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 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 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 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 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 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

(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

(故意延迟,不给齐练)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 20`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

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

说明什么?

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

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 5`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

周瑜是怎样说的?

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5` 师述:

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3` 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 创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周瑜:

妒忌 故意迟延 不给齐全 长叹一声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诸葛亮:

才干 只要三天(大雾漫天)靠近水寨 立军令状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

弄清前因后果。

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麻雀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

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

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

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

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时间:

打猎回来时。

地点:

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

(神态、心理等)(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

“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

“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

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

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

“绝望”是什么意思?

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指导朗读:

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

齐读第五节。

学生回答问题: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拯救”一词怎样理解?

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

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

(读文中句子回答: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

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鹿”和“狼”

1、谁能说说你对狼的认识?

你对鹿的了解呢?

(:

温柔善良,让人喜欢。

狼:

凶恶狡猾,让人憎恨,如《会摇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书《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题目后你想说些什么?

温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凶恶的狼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

(读书)

二、学生读课文。

1、自己将全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你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三、课文中哪一部分给你印象最深你就读哪一部分,边读边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

四、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说一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部分。

1、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目的是为了保护鹿,让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经过25年的猎捕,鹿没有了天敌。

3、鹿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无数只,还有一些饥饿而死。

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择大家找出课文中的不同观念,用自己的观念及想法进行一次辩论赛。

正方罗斯福是对的,他杀狼是为了保护鹿。

反方罗斯福是错的,他违犯自然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

六、总结

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

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小麻雀

小麻雀

教学目的:

1.学习动作、外形、神情的描写方法

2.注意词语的搭配

3.理解作者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小麻雀的命运为线索,展开曲折的故事情节;

2.动作、外形、神情的描写;

3.弄懂小麻雀“似乎明白了什么”一句的含义。

教法:

参看提纲,自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我们学习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小麻雀》。

作者是老舍。

这篇文章写于30年代,历经岁月的磨洗,曾打动了几代人的心,它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又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叫人同情,它的艺术魅力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透过饱含挚情的字里行间,寻求其中的奥秘。

听录音,思考。

二.研读自读提示

三.讨论自读提纲

附:

主题:

本文叙述了一只带伤的小麻雀被猫咬伤的遭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被损害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暗示弱小者应该从小麻雀的遭遇中悟出一点道理,那就是要以抗争求生存。

语法·动补短语

一.什么是动补短语?

(形补)

由动词和它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合而成。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

(用<>符号表示补语)

有些补语前面要加结构助词“得”,有些不能用。

以“想妈妈”为例,说说你想到什么程度:

想得<很>

想得<要命>

想得<要死>

……

二.要区别动补短语和动宾短语

[出示玻璃板]

动宾动补

1.盛饭盛<满>

2.洗衣服洗<干净>

3.看他看<一下>

4.敲门敲了<三下>

5.买苹果买了<许多>

6.看戏看了<一回>

7.牵牛牵<回来>

8.抱孩子抱<起来>

动宾短语告诉我们做什么,而动补短语告诉我们做得怎样。

三.形容词+补语构成的动补短语。

有些动补短语是由形容词+补语构成,它的性质与动补短语相同。

动补偏正

暗得<很>[很]暗

冷得<厉害>[太]冷了

大<极了>[很]大

坚强得<很>[十分]坚强

漂亮<极了>[很]漂亮

坏<透了>[极]坏

好得<很>[很]好

四.学生辨别:

(傻)妞

[真]傻

傻得<很>

(笨)家伙

[真]笨

笨<极了>

五.做练习,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