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559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9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大气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课标: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考考点与能力目标:

新课程高考考纲主要考点

考点地理知识要求层次、地理学科能力要求

文综四项能力要求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并能运用于解释有关大气受热等大气现象。

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原理;(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概念),知道并运用图表和文字表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设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实验。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运用于分析解释有关大气运动现象。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

会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设计热力环流实验。

3、理解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的形成。

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

4、阅读、分析和判读等压线分布图和等压面分布图,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读图、识图和绘图能力,通过读图(表)提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

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图,理解气压带的成因,风带的风向。

并认识不同角度的气压带风带图(如剖面图,极地俯视图等)。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掌握在相应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特征及相应的判读方法。

3、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原因、分布、特征。

分析季风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5、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并运用图文正确描述气候特征。

能应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现象和原因。

 

读图、识图和绘图能力。

通过读图(表)提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调动主运用知识的能力。

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理解锋的概念、分类及其天气特征,并能比较区分冷、暖锋。

理解掌握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点,并运用图文表述。

2、理解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近地面风向规律及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在南北半球的等压线图上比较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水平气流、中心气流以及天气特点。

3、运用简易天气图(等压线天气图、气压形势图、剖面图以及其他类型的图表数据),分析天气系统,判断天气特点,作天气变化趋势分析预报。

4、结合实际天气现象或天气变化资料,分析判断造成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读图、识图和绘图能力。

通过读图提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调动主运用知识的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描述地理发展过程。

[知识讲解]

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

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2、大气的组成:

氮:

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洁氧:

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气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组成臭氧:

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

固体杂质

地球变暖的原因:

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

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3、垂直分层

依据: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层次

特点

原因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

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

平流层

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

大气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自下而上分三层:

中间层、暖层(电离层)、逃逸层]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例1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

3.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

4.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

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

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

1、B2、D3、C4、C

 

4、逆温现象:

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

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2)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3)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例1:

.(2007·上海文综)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

下图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答案A

例2: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

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1—2题。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B2、D

例3(2009.江苏省建陵中学10月)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8~9题。

8.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D.人为活动

 

9.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B.盆地

C.湖泊D.城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

吸收:

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

反射:

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

地面性质与反射:

新雪最强。

散射:

有选择性。

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

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

(2)大气的保温效应

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

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

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实例:

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

(大气逆辐射强)

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大气逆辐射弱)

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增强大气逆辐射)

4、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

(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

(3)全球的热量平衡

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

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减缓地球变暖的措施:

冰川融化(特别是南极大陆),海平面上升;

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

温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穿透玻璃到达温室地面,使得温室地面增稳,而地面产生的地面辐射因为是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这样使得大部分的热量没有损失而保留在温室内。

其实,温室不仅仅是玻璃房,我们可以把整个地球也看成是处在温室内,因为大气也就相当于玻璃,它能让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却因大气逆辐射让大部分的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又回到了地面。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水汽、甲烷等。

例1、比较同纬度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海拔均为5000米的A、B两点气温TA、TB的大小。

(TA>TB)(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例2(2009·汕头检测)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在特定时间内携带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由于火炬登珠峰比较容易受天气因素的影响,登珠峰的火炬会增加一些如供氧装置等特殊设备,以应对珠峰上低压、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保证火炬正常燃烧。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例3、2008年元旦前后,我国某地天气状况如表格所示。

1月2日比1月1日温差大,原因是1月2日()

日期

天气状况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12月30日

阴转多云

17℃

6℃

12月31日

多云转晴

15℃

5℃

1月1日

晴间多云

15℃

5℃

1月2日

16℃

2℃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B.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

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

D.晚上气压升高,风力较大

答案A

三、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常见形式

大范围:

全球大气环流

小范围:

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AB

 

CD

高低高

等压面(线)

低高低

受热

冷却

受热

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高低:

D>C>A>B(根据空气密度大小来确定)

2、主要形式

城市风:

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海陆风:

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学生自绘示意图)

山谷风:

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晚上风从山顶吹向谷底。

(如下图)

 

例1:

(2008·上海地理)

(二)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4.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B.对流雨C.台风雨D.地形雨

5.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夏季风环流D.冬季风环流

6.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D.北半球1月等温线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风向平行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于等压线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

摩擦力:

(近地面、与风向相反)

例1:

.右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代表水

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A.a、b、c、dB.a、b、d、c

C.b、a、d、cD.c、b、a、d

答案B

例2:

.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水平运动的方向V,以及空气所受的三种力:

气压梯度力P、地转偏向力E、近地面摩擦力F。

(2)P、E、F三个力的合力为。

其中P与等压线;且指向。

V与E;E在北半球偏。

F在V的方向。

(3)图中B点风速较A点。

其原因是。

答案

(1)见右图

(2)0垂直低压垂直右反

(3)大B处等压线较A处密,气压梯度较A处

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

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

等压线的疏密;

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

风压定理:

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气压场:

指气压的空间分布。

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

北半球

高气压中心:

晴朗

高压脊:

晴朗

低气压中心:

阴雨,大风

低压槽:

阴雨

鞍部:

阴沉,不稳定高压脊线附近的气流运行低压槽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例3:

(2009·广州模拟)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区域高空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形势图”,图中等值线表示海拔高度。

1.图示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主要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答案C

2.图中A处的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D

 

例4:

.(2007·上海文综)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

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答案C

例5:

(2009·珠海模拟)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示意图”,且①>②>③>④>⑤

1.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A.aB.b

C.cD.d

答案D

2.b点的风向和ad虚线所示的天气状况可能为()

A.北风晴朗干燥B.西风阴雨天气

C.北风阴雨天气D.西风晴朗干燥

答案A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概念: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

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三圈环流

影响因素: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情况:

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

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两个少雨带:

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

3、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

 

例:

1.下图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答案A

2.(2007·江苏地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

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b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A

 

3.下图中的气流运动,符合南极大陆极地东风、南半球气旋、

我国台风、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示意图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答案B

4、(2009·北京五中月考)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1.图中②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上升湿润

B.下沉干燥

C.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D.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答案B

2.下列地区中,受①、②间风带影响的是()

A.非洲好望角B.中南半岛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

答案D

3.图中南极圈到南极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A.1290千米B.1665千米C.2580千米D.3330千米

答案C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讲解时教师自绘世界海陆廓分布图,边绘边讲)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

温度

气压

切断气压带

实际情况

7月

陆高海低

陆低海高

副热带高压带

仅在

海洋

北太

平洋

夏威夷高压

北大

西洋

亚速尔高压

1月

陆低海高

陆高海低

带极地低压带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例.当右图中地区为低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受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

②该地区受西北季风控制,炎热多雨

③亚欧大陆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④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D

三、季风环流

概念: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

和赤道低压

东亚—西北季风

成因

南亚—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夏季

空气由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

东亚—东南季风

南亚—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

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澳大利亚北部:

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

(热带草原气候)

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东南季风:

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西南季风:

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

降水少

例1《真腊风土记》(元)记载:

①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1—4题。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B.3-4月C.5~6月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例2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5.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6.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7.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

 

例3.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2)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答案

(1)CD

(2)AC

第三节

一、锋面系统

(1)概念:

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

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分类

概念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季的寒潮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

(4)冷锋、暖锋的识别:

(教师P67思维拓展)

 

 

二、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三、锋面气旋: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

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例1】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答案西南风。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例2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m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2.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n两地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