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431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docx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其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帮助学生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课程实施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迁移、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含义,建立概念,掌握方法,建立模型。

(二)教材分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

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然而,它是建立乘法模型的情景之一。

为了更好建立倍的概念,教材中把这部分内容是在从表内乘除法中移出,安排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之后教学。

一是使得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二是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不再受到所学乘、除法知识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具有逻辑性;三是集中教学用乘、除法解决含有“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例2和例3),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关于“倍”的描述,所以学生在潜意识中有一些零散的、自己的关于“倍”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情境,充分唤醒学生的潜意识,在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中,凸现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不断的挑战中修正、提升。

在教学时要充分借助操作,加强学生对“倍”的感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倍”概念,完成旧经验的改造、提升,形成新经验,理解“倍”概念。

使学生在反复的找、圈、说、用等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同化新知识、内化新理解,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电子白板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

先摆了几个2?

又摆几个2?

现在有几个2?

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问题:

几根玉米为一组?

有几组?

可以说是几个几?

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个5。

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师:

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

“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

1个2,2个2,3个2。

3、板书:

3个2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

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

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白萝卜有5个2。

)集体数一数。

如果有6个2呢?

(就是2的6倍。

)10个2呢?

(2的10倍。

师:

你发现了什么?

(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

)如果有几个3呢?

(就是3的几倍。

)有几个4呢?

(4的几倍。

)你又发现了什么?

(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板书:

几个几几的几倍

(3)讨论:

师:

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

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

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习:

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

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

(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

(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2)评价。

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变式练习。

(3)提问:

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

5倍呢?

……

(4)检验。

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

(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

“第一行的5根小棒”)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

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

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

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

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

(每拍1个2,中间停顿一下。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圈一圈说一说。

课件出示师:

还可以怎么说?

(是的2倍)思考:

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和的数量不一样呢?

(标准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

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

2、想一想,说一说

3、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

你是怎么想的?

(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是()的几倍。

3、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倍。

(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倍。

()是5的2倍。

4、画一画

要求:

画和,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①()是()的1倍。

②()是()的2倍。

③()是()的()倍。

5.反馈交流。

平台展示学生作品

①理解:

两个量之间1倍的关系。

②分析:

相同的2倍,的个数和有什么不同?

③感悟:

一个量是另一量几倍的关系时,辨析“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

第1题通过排列整齐的分类图形,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体会标准量不一样,即使倍数相同,结果也是不同的;第2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3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第4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思维进行拓展,通过练习,沟通“倍”的概念与乘法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倍概念的知识链。

6、有关“倍”的小故事:

“成倍增长”

师:

“倍”不仅可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的威力也是无比的。

不信,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故事的名字叫《智者的工钱》。

课件出示图片:

天数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10天…第20天第21天…第28天第29天第30天第31天钱数1分2分4分8分…约5元…约6523元约13046元…约130万元约260万元约520万元约1040万元

引导学生具体看一看第1天、第2天、第10天、第20天、第28天的钱数变化,感受钱增长速度之快。

①列数据,摆事实:

如果这个月是二十八天,就是一百三十万元;如果这个月是三十一天,就是一千零四十万元。

(最后三天多出了900多万元。

)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②明道理,深思考:

我们感兴趣的不是这个近乎无聊的故事,而是最后三天居然能够产出如此多的钱。

也就是说,当一个事物到了成倍增长的时候,越是到最后,其威力是令人瞠目结舌。

③好习惯,倍成长:

当我们已经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比如:

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等)而这种好的习惯又能带给我们好处时,他所带给我们的益处是源源不断的!

【设计意图】将倍的知识渗透于故事中,将故事的道理渗透于生活中。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倍的威力,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一生的作用:

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

将枯燥的德育教育赋予新的生命力,在若有所思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味无穷。

(4)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能举例说说吗?

结束语: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百倍、倍加努力、成绩倍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课后作业

1.小欣今年5岁,妈妈今年35岁。

  

(1)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3)10年后,妈妈比小欣大多少岁?

  2.张阿姨家养了6只鸡,其中2只公鸡4只母鸡,每只母鸡又孵了3只小鸡。

  

(1)张阿姨家现在有多少只鸡?

  

(2)现在鸡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倍”的知识,对于“倍”的概念的建立与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所以,教学这节课时,我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所以,教学中我创设挑战三个卡通人物带来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并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这三个卡通人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富有一定的趣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走进生活”的环节中,我还创设根据照片提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倍”的概念,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注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对“几个几”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课前游戏中我设计了一个拍手的活动,既起到了课前激趣的作用,又为学习倍的意义作孕伏。

另外,在建立“倍”的概念时,我从学生的旧知——“份”入手,通过在图上圈一圈的办法,先圈出“一份数”,再圈出另一物体中包含了几个这样的“一份数”,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建立“几倍”的概念,使学生自然地从旧知“份”迁移到新知“倍”上了。

3.注重形象思维的内化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第二个层次,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这两个层次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所以在设计这两个层次的教学时,我注重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操作活动,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设计第一个层次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花朵图上圈一圈,充分感知“倍”的概念,使他们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

然后通过变式、比较和辨析,帮助学生在思辨、矛盾困惑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巩固头脑中关于“倍”的表象,使直观形象的花朵图内化为对“倍”的数学思维。

在第二个层次中,学生能容易从图中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还是难以理解。

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摆花片的活动,并提出相应的操作要求“怎样分红花片,能一眼看出它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这样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把红花按4朵一份来平均分的过程,使操作过程与理解算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结合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了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的原因。

4.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教学若是坚持“数学知识的教学”,则远远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渗透。

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这节课中,不管是在对“倍”的感知和理解上,还是在用除法计算的算理上,我都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因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这句话形象简练地指出了形和数的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因而,这样设计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