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故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17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国人物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爱国人物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爱国人物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爱国人物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爱国人物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国人物故事.docx

《爱国人物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国人物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国人物故事.docx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计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制度大全、好词好句、演讲主持、标语口号、读后感、观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summaryreports,planningplans,contractagreements,articlesandletters,systemencyclopedias,goodwordsandsentences,lecturehosts,slogans,post-readingimpressions,post-viewingimpressions,teachingmaterials,Essays,othersampleessays,etc.Ifyouwanttoknow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sampleessays,staytuned!

爱国人物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20个

  爱国人物故事

(一):

  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之后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

“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

“文丞相,你此刻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

“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人物故事

(二):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我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进取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十分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D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

“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我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爱国人物故事(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向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

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应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

“不,我有我的信念。

”最终,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终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爱国人物故事(四):

  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所以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爱国人物故事(五):

  有气节的外交官杨儒

  杨儒是清朝驻俄国公使。

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开始和俄国政府谈判我国东北问题。

当时,俄国政府借口镇压义和团,派兵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国代表承认他们在东北的特权,永远霸占东北。

杨儒坚决不一样意,拒绝在俄国人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

俄国人威胁他:

条约文本已由沙皇批准,一字不能改。

你不签字,就不必谈判了。

俄中两国也就无“友好”可谈了。

杨儒不怕对方的威胁,回答说:

“我宁愿与你们决裂,宁愿被我国政府治罪,也决不签字!

我不能出卖祖国的权益。

  俄国代表又假意安慰说:

“你们政府已授权给你,出了问题职责也不在你呀!

如果你签了字,贵国政府要治你的罪,我们俄国会出面保护你的。

”杨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气愤地说:

“你何出此言!

我是中国的官员,怎样会寻求你们的保护呢那不就太无颜面了吗我难道会那样做吗”

  杨儒因为担忧国事,心境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谈判归来,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伤,一病不起。

可是他依然坚持自我的主张,不肯向俄国人屈服。

  之后,清朝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同意了杨儒的意见,拒绝签约。

杨儒的斗争胜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气节的外交官。

  爱国人物故事(六):

  华罗庚立志回国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爱国人物故事(七):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

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

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爱国人物故事(八):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最终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可是,茅以升没有理解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

“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

“科学虽然没有祖国,可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此刻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爱国人物故事(九):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

“我是...员,请准许我去!

”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

“为了新中国,冲啊!

”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爱国人物故事(十):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

“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

“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我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可是,之后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进取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爱国人物故事(十一):

  在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

“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说: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

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爱国人物故事(十二):

  邓世昌的北洋舰队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

“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

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

一场海战打响了。

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

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我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

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感到最终时刻到了,对部下说:

“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

报国的时刻到了!

”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

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

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

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爱国人物故事(十三):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进取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爱国人物故事(十四):

  李商隐年少有为,并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这首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可是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

  爱国人物故事(十五):

  抗日名将张自忠

  此刻,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张自忠命名的街道。

因为张自忠是为国捐躯的将军,是“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经常教育部下:

军人仅有以必死的决心去战胜敌人,才能对得起国家和自我的良心。

  1940年5月,国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在湖北襄樊一带抗战。

大洪山一战,他们消灭了1000多名日寇。

日军疯狂报复,派重兵包围过来。

张自忠和士兵们坚决抵抗,他手举步枪高喊:

“弟兄们,必须把敌人消灭!

”一天过去了,阵地还在,他们却一天没吃东西。

第二天,敌人用飞机大炮轰炸。

张自忠几次率军反击,没有成功。

部下劝他突围,他说:

“我要撤了,这一带就保不住了。

我要用身体来保卫湖北西部河山!

”之后他们被困在杏儿山上,无法冲出去。

张自忠左肩受了伤,他说:

“我是不打败仗的,败仅有死,我不能对不起部下。

仅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敌保国。

  日军冲了上来,张自忠身中数弹,仍然立在山头,坚持抵抗。

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血喷不止。

他倒在地上对副官说:

“我这样死得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心里平安。

”说完,他又顽强地站起来,向敌人扑过去,敌人的子弹又射中他的腹部和头部。

张自忠为国尽忠了,他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中职务最高的一个。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向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

异常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

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爱国人物故事(十六):

  辛弃疾以往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的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进取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可是在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提议。

  爱国人物故事(十七):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理解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经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爱国人物故事(十八):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W,托管”和“T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我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回到祖国,他声明:

“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他还期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终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

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爱国人物故事(十九):

  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仅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

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爱国人物故事(二十):

  张伯苓的梦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终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

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仅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

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期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