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2171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docx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陈兴良

刑法总论讲授纲要

陈兴良

引言

第1讲刑法方法论

一、立法论的思考与司法论的思考

二、体系性的思考与问题性的思考

三、类型性的思考与个别性的思考

思考题:

试论刑法的教义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章

2、许德风:

《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以民法方法为重点》,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

3、陈兴良主编:

《刑法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2讲罪刑法定主义

一、罪刑法定的价值内容

(一)罪刑法定的思想渊源

(二)罪刑法定的宪政基础

(三)罪刑法定的司法理念

二、罪刑法定的派生原则

(一)类推解释之禁止

(二)事后法之禁止

(三)习惯法之禁止

三、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

(一)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

(二)罪刑法定与司法体制

(三)罪刑法定与法律解释

思考题:

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2、彭凤莲:

《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变迁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

李宁组织卖淫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38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章第1节

第3讲犯罪概念与行为论

一、犯罪概念概述

(一)犯罪概念的体系性地位

(二)事实概念与规范概念

(三)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

二、作为犯罪根基的行为

(一)行为论概述

(二)行为论与构成要件论

(三)行为论与违法论

(四)行为论与责任论

思考题:

试论无行为则无犯罪这一法律格言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章

2、陈兴良:

《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章

3、王充:

《中日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重构----以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为视角》,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

第4讲犯罪论体系

二、犯罪论体系概述

(一)古典派的犯罪论体系

(二)新古典派的犯罪论体系

(三)目的论的犯罪论体系

(四)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

三、四要件犯罪构成论批判

(一)没有构成要件的犯罪构成

(二)没有违法阻却事由的犯罪构成

(三)没有归责的犯罪构成

(四)没有阶层的犯罪构成

四、犯罪论体系的建构规则

(一)事实判断先于价值判断

(二)形式判断先于实质判断

(三)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

(四)类型判断先于个别判断

思考题:

四要件的犯罪构成论存在什么缺陷?

参考书目:

1、(苏)A.H.特拉伊宁:

《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王作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

2、陈兴良:

《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章

3、陈兴良主编:

《犯罪论体系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梁根林主编:

《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肖中华:

《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方泉:

《犯罪论体系的演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案例:

吴晓丽贷款诈骗案,载最高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15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章第2节

第5讲构成要件论

一、构成要件概述

(一)构成要件的起源

(二)构成要件与法律

(三)构成要件与事实

二、构成要件的性质

(一)构成要件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二)构成要件的记述性与规范性

(三)构成要件的形式性与实质性

三、构成要件的分类

(一)基本构成与修正构成

(二)减轻构成与加重构成

(三)普通构成与特别构成

思考题:

试论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的区别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构成要件的理论考察》,载《清华法学》2008年第2期

2、(德)恩施特.贝林:

《构成要件理论》,王安异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日)小野清一郎: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案例:

何起明诈骗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12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下卷),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章第6节

第6讲实行行为论

一、实行行为的概念

(一)实行行为的事实性

(二)实行行为的规范性

(三)实行行为的具体性

二、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一)亲手犯的概念

(二)亲手犯的本质

(三)亲手犯的形式

三、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一)间接正犯的概念

(二)间接正犯的本质

(三)间接正犯的形式

四、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一)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概念

(二)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本质

(三)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的形式

1、(日)西原春夫:

《犯罪实行行为论》,戴波、江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范德繁:

《犯罪实行行为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3、何荣功:

《实行行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徐文宗:

《论刑法的原因自由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案例:

邵建国故意杀人案,载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律研究所:

《人民法院案例选(刑事卷)》(1992年-1996年合订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章第1节

第7讲不作为论

一、不作为概述

(一)不作为的概念

(二)不作为的分类

二、不作为的作为义务

(一)形式的作为义务论

(二)实质的作为义务论

三、不作为的认定

(一)纯正不作为的认定

(二)不纯正不作为的认定

思考题:

试述保证人说

参考书目:

1、(日)日高义博:

《不作为犯的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黎宏:

《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栾莉:

《刑法作为义务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

宋福祥故意杀人案,载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刑事审判要览》(1996年刑事审判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章第1节

第8讲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论

一、因果关系概述

(一)因果关系的体系性地位

(二)哲学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

(三)归因与归责

二、条件说

(一)条件说的概念

(二)条件说的价值

(三)条件说的适用

三、原因说

(一)原因说的概念

(二)原因说的价值

(三)原因说的适用

四、相当因果关系说

(一)相当因果关系说的概念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的适用

五、客观归责

(一)客观归责的概念

(二)客观归责的价值

(三)客观归责的适用

思考题:

试论刑法上归因与归责的区分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客观归责理论研究----从归因到归责》,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陈兴良:

《刑法因果关系:

从哲学回归刑法学》,载《法学》2009年第7期

3、张绍谦: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4、吴玉梅:

《德国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

赵金明故意伤害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55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章第3节

第9讲违法性论

一、违法性概述

(一)违法性的体系性地位

(二)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

(三)客观违法性与主观违法性

二、违法性的本质

(一)规范违反说与法益侵害说

(二)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

(三)物的违法论与人的违法论

三、违法性的阻却

(一)违法阻却的根据

(二)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

(三)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

思考题:

试述刑事违法性与违法性的区分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章

2、周光权:

《违法性判断的独立性----兼及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改造》,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6期

3、王安异:

《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肖吕宝:

《主、客观违法论在刑法解释上的展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王政勋:

《正当行为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王骏:

《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

周某某非法行医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40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章第6节

第10讲责任论

一、责任概述

(一)责任的体系性地位

(二)心理责任论与规范责任论

(三)社会责任论与人格责任论

二、责任的形式

(一)故意

(二)过失

三、责任的阻却

(一)责任阻却的根据

(二)责任无能力

(三)违法性认识错误

(四)期待不可能

思考题:

试述从心理责任论向规范责任论转变的意义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从刑事责任到责任主义----一个学术史的考察》,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2期

2、冯军:

《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案例:

彭崧故意杀人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55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章第1节

第11讲故意论

一、故意概述

(一)故意论的演变

(二)故意的体系性地位

二、故意的构成

(一)故意的认识因素

(二)故意的意志因素

三、故意的形式

(一)故意的法定类型

(二)故意的理论类型

四、错误论

(一)错误的概念

(二)错误的分类

(三)错误的判断

思考题:

如何认定间接故意

参考书目:

1、姜伟:

《罪过形式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刘明祥:

《错误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案例:

沈某某盗窃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40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3章第4节

第12讲过失论

一、过失的概念

(一)过失论的演变

(二)过失的体系性地位

二、过失的构成

(一)过失的认识特征

(二)过失的意志特征

三、过失的形式

(一)过失的法定类型

(二)过失的理论类型

思考题:

试论监督过失

参考书目:

1、林亚刚:

《犯罪过失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高铭暄、赵秉志主编:

《过失犯罪的理论基础》,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赵慧:

《刑法上的信赖原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

梁应金交通肇事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13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章第6节

第13讲未遂犯论

二、未遂犯的概念

(一)主观的未遂论

(二)客观的未遂论

(三)折中的未遂论

三、未遂犯的特征

(一)着手

(二)未得逞

(三)意志以外原因

四、不能犯

(一)不能犯的概念

(二)不能犯的性质

(三)不能犯的认定

思考题:

试论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关系

参考书目:

1、张明楷:

《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赵秉志:

《未遂犯形态研究》(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陈家林:

《不能犯初探》,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5年版

案例:

张筠筠运输毒品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5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章第2节

第14讲共犯论

一、共犯的概念

(一)共犯与正犯

(二)共犯的构成

(三)共犯的处罚根据论

二、共犯的性质

(一)共犯的从属性说

(二)共犯的独立性说

(三)共犯的二重性说

三、共犯的分类

(一)共同正犯

(二)组织犯

(三)教唆犯

(四)帮助犯

四、共犯的认定

(一)共犯与身份

(二)共犯的过限

(三)共犯的脱离

思考题:

试论共犯与正犯的区别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共同犯罪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克昌、莫洪宪主编:

《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陈家林:

《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杨金标:

《共犯的处罚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案例:

高海明绑架、郭永杭非法拘禁案,载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1年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载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章第1节

第15讲竞合论

一、竞合论概述

(一)竞合论的概念

(二)行为个数与竞合

(三)罪名个数与竞合

二、法条竞合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

(二)法条竞合的形态

(三)法条竞合的处理

三、想像竞合

(一)想像竞合的概念

(二)想像竞合的形态

(三)想像竞合的处理

四、实质竞合

(一)实质竞合的概念

(二)实质竞合的形态

(三)实质竞合的处理

思考题:

试论法条竞合与想像竞合的区分

参考书目:

1、刘士心:

《竞合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2、赵丙贵:

《想像竞合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3、柯耀程:

《刑法竞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案例:

梁其珍招摇撞骗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34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章第1节

第16讲刑罚目的论

一、刑罚目的的概述

(一)刑罚目的的概念

(二)刑罚目的与刑罚权

(三)刑罚目的与刑罚功能

二、刑罚的报应目的

(一)报应目的的概念

(二)报应目的的价值

(三)报应目的的实现

三、刑罚的预防目的

(一)预防目的的概念

(二)预防目的的价值

(三)预防目的的实现

四、刑罚目的二元论

(一)报应目的的主导性

(二)预防目的的补充性

思考题:

试论报应与预防的关系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刑罚目的二元论》,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2、田文昌:

《刑罚目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德)雅科布斯:

《行为责任刑法---机能性描述》,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17讲死刑论

一、死刑概述

(一)死刑的历史沿革

(二)死刑的当代趋势

二、死刑的立法考察

(一)死刑的罪名分析

(二)死刑的程序分析

三、死刑的司法考察

(一)死刑的适用条件

(二)死刑的适用规则

思考题:

死刑适用与民意的相关考察

参考书目:

1、陈兴良:

《死刑备忘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杨正万:

《死刑的程序限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案例:

唐友珍运输毒品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2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马俊海运输毒品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4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章第3节

18讲量刑论

一、量刑概述

(一)量刑的概念

(二)量刑的方法

(三)量刑的程序

二、量刑原则

(一)以事实为根据

(二)以法律为准绳

三、量刑情节

(一)法定情节

(二)酌定情节

思考题:

如何避免量刑偏差?

参考书目:

1、胡学相:

《量刑的基本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赵廷光:

《量刑公正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汤建国主编:

《量刑均衡方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案例:

贺淑华非法行医案,载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参考》第53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郭云娜案,载上海高级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裁判文书选》(上海2001年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参见陈兴良:

《判例刑法学》(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章第1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