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171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docx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53

1.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

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

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讲授新课]

展示三组图片:

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师:

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

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

展示:

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

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

板书:

2、地理位置:

青海省南部

54

阅读:

结合图9.17、9.18阅读教材92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水量数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区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称为“中华水塔”,是我国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输水管。

(板书)

中国巨大蓄水池

3、三江源——中华水塔三大江河如下游输水的管道

转折:

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国年降水分布图)请同学们阅读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从干湿状况来看,我国说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板书)

4、水源

学生:

发表见解,教师指导: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高原湿地景观:

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

结合教材的资料,我们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还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讨论:

冰川、高山积雪和湖泊、沼泽是怎样发挥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的。

学生:

阅读、小组讨论并发言。

最后教师总结:

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河流天然的调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丰盈时,湖泊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冬、春季节时候。

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讲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调蓄器。

(板书)

4、水源

是如何确定河流的源头同时从中受到地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

转折: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江源作为三大河流的源头,我们必须要保护好三江源的环境,保护水源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关系到下游的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板书:

三、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意义:

①对三江源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对下游地区的意义

讲述:

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区正经历着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展示几组图片:

淘金挖矿、树木砍伐、源区污染、冰川消融、虫鼠破坏、过渡放牧。

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三江源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

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

(板书)

2、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自然原因:

冰川消融、湿地缩小、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②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讲述:

三江源地区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它本身,也会给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带来不利影响。

下面我们来完成96页活动题:

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

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并反馈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指导并评价以及总结。

转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护三江源地区啊?

学生:

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教师知道并归纳板书。

4、措施与对策: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区,那么你有收获吗?

学生分享个人收获,教师适当指导。

课堂反馈: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55

1.被称为“中华水塔”的是我国__________地区,它位于我国的________省南部。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三江源大面积的湿地是长江、黄河水源的保证之一

C.三江源水源地的环境破坏不会对长江中、下游造成影响

D.我国已经开始重点保护三江源

答案:

1、三江源青海省2、C

※作业布置:

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

2、地理位置:

青海省南部

3、三江源——中华水塔

4、水源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意义:

①对三江源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对下游地区的意义

2、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自然原因:

冰川消融、湿地缩小、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②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3、措施与对策: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教学反思: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的发展成就;

56

2.学习通过案例从地理的视觉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3.通过实例了解我国是如何做责任大国的。

(二)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头脑风暴式”引入:

教师提问:

当提到中国两个字的时候,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

积极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主要从下面三个维度总结:

中国目前的现状、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中国在世界中”。

板书: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讲授新课]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阅读: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阅读,归纳三个重要时段中国的成就表现,利用展台展示小组归纳情况。

教师:

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利用多媒体展示:

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之后相关的图片,介绍中国的成就。

(板书)

板书:

三个重要时段:

讲述: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两个时期,由于我们不是生于那个年代,所以认识可能比较少,但21世纪是我们的时代,对于21世纪以来的成就大家比较清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师生归纳:

经济、农业、对外贸易和科学研究等角度入手展开讨论。

下面我们继续来完成活动题。

活动:

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成就:

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我国发展成就的新名词、新事物:

分小组完成任务,分别从科技、政治、社会等领域任意联想。

学生:

积极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并点明小组发表小组讨论成果。

二、发展中的挑战

教师:

虽然中国取得了发展成就,但它在发展之路上也面临很多挑战,你们知道有哪些挑战吗?

学生:

自由发言。

教师:

呈现文字材料、展示图片(教材图10.5、10.6以及教材101页文字),讲述“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地关系不和谐、区域发展如何不平衡。

而对于“海洋权利面临严峻挑战”,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海洋权利面临怎样的挑战。

板书:

1、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

57

活动:

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

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指明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受到正确资源观、人地观教育。

三、做责任的大国

讲述:

虽然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我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展示着作为一个大国对全球事务负责任的态度,我国是一个责任大国。

展示:

图片、文字资料说明中国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中非合作论坛、国际救援等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板书:

1、对世界的贡献:

用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做责任大国:

积极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积极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

任;等等。

活动:

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努力

1、请学生阅读文字材料,直观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出的努力。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项感兴趣的内容,课后查资料了解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所发挥的重

要作用、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做好资料整理。

3、思考:

就节能减排而言,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最后学生自由分享。

[课堂小结]

教师: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

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被世界所认可。

虽然我国在不断的努力取得非常多的成就,但不得不重视的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所以希望同学们要奋发向上,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继续前进。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

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三个重要时段: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以后

二、发展中的挑战

1、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发展中的问题

①人地关系不和谐

②区域发展不平衡

③海洋权利面临严峻挑战

三、做责任的大国

1、对世界的贡献:

用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做责任大国:

积极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积极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