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1904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docx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长处。

我的孩子胡其骁在学校近两年的教育中,学科成绩优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此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同学们对他的帮助、和良好的影响。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认为,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他说:

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

我们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

当考古学家、探险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告诉他考古学家、探险家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

于是他觉得必须学习才能实现愿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他感到了很多的乐趣。

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

表现不错!

很有进步!

这个主意太好了!

想像力真棒!

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

等等,让他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

做得不够好的,我会鼓励他说:

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

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

学校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因此我们除了工作很忙和偶尔出差,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他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他讲解,对出错的让他强化改正。

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他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他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

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督促,需要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坚持课余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除学校的作业外,我们为孩子制订了学习、锻炼的计划,如背诗词、描红、阅读、奥数、英语、举亚铃、游泳、跑步等内容,按学期、周末交替进行。

孩子的记忆力强,背诗词很有优势,在背的过程中给他讲解意思,背了会忘,需要不断复习,现在我的孩子能背二百多首古诗词了,平时他偶尔也会引用一下,并且很得当,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奥数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运算能力,更多的是思维逻辑能力,有些题型他花好长时间才搞明白,觉得难度有些大。

在背诗词和做奥数方面是他父亲给他施加了压力的,有时难免会吃鞭子,当然我并不主张打孩子。

孩子喜欢听故事,我们要求他自己去看书,我在图书馆给他借了一些读物,有的他一天就看完,说很有趣,还给我们讲故事情节,我们表现得很感兴趣,告诉他看了其它的再讲给我们听,有的书他一页也没看完,我也不强迫他,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可以提高他对阅读的兴趣。

假期有时带他去图书馆,我发现他很喜欢,拿这本书看看那本书翻翻,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是很有益处的,能增长不少知识。

知识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古人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工作过程也需要不断学习,我们在家都喜欢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本知识还是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学习。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教育好后代,我们努力校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

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意中会引导孩子对其注意,进而模仿、尝试。

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平时做人做事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使孩子的品德与智力良性发展。

5、感到棘手的问题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习和考试,如何使孩子身心健康地走向未来,这才是很关键的,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上网安全问题,孩子的任性、自私、性教育等问题,都有待老师、家长共同去寻找好的解决途径。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的论文

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的论文

论文摘要: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教育始终受到历代统治者及社会大众的重视。

先秦时代,儒家就指出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强调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并提出儒家伦理思想的总纲领,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由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便成了中国传统家教的指导原则。

中国古代家庭是由宗与族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故家教的内容首先强调祭祀祖先的重要性,这是家庭道德教化的根本。

儒学家们更将孝德作为家庭教化的出发点,并把这种孝道推广到国家政治方面,以尊君、忠君为天经地义,从而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这种移“孝”作“忠”的说教,逐渐发展成所谓的“名教”,以维护中国社会的秩序。

汉代以后,家教更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家训”;“家范”、“家仪”、“家规”、“治家格言”等家教书籍。

其中所宣教的“勤俭持家”、“六亲和睦”、“尊老爱幼”、“以身作则”等。

中国古代家庭始终是处在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支配下,因而在家教中所强调的家法,则更多的是体现男性家长的意志与权威。

同时,这种家长的权力在历代又都受到法律的认可与维护。

如妻儿违反家规,冒犯教令,除了有庭训责打,甚至可“依法决罚”,国家法律承认父祖的惩戒权,这无疑是家教中的糟粕。

因此,我们对传统的家教思想必须作具体的分析,剔除其封建糟粕,吸取其合理的思想。

我国富有道德价值的家教思想,可作如下概括。

一、德教为本

德教为本,是指家庭教育要以道德教育为根本,为基础。

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是诸多方面的,如:

德、智、体、美、劳等等,古代人们认为在这些方面的教育中,道德教育为首要的根本的教育。

家庭教育首先是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做人,也就是如何处人处事、待人接物,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的在儒家看来,则是为了成贤成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梯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而“宝身、全行”即珍视自已的身体、生命,追求德行完满又成为孝道的要点。

颜之推甚至从胎儿之始就重视道德教育: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

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朱熹见从“孩幼而教之以孝梯诚敬之实”直至“少长而博之以诗书礼乐之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一物之间,各有以知其义理之所在,而致(达到)涵养践履之功也”。

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及其道德修养必须从童年抓起。

成人之后,方能自然地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环境。

培养下一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是家庭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

德教为本反映了这一要求,应该说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的原则,古今皆然。

虽然德育的具体内容随着历史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以德教为本的这一普遍的原则是不会因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六亲和睦

六亲和睦,又寸于家庭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其基本的思想是指家庭亲属之间的和睦相处,中国人一向把它当作家庭建设的理想目标。

六亲和睦以“和为贵”,标明和睦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强调和睦相处是幸福美满家庭的基础。

而要做到家庭成员的和睦,则又要以教育成员之间格守各自的角色规范为前提。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才能内部安定,外有成功。

”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兄弟》篇中,对兄弟之间的关系,作了淋离尽致感人至深的分析后指出: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憧仆为仇敌矣。

如此,则行路皆踏(践踏)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

”王夫之对家庭和睦之道也有独特的见解:

“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

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贪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陵弱者,何况自己骨肉,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生;有富强者,当生欢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撑门户”。

六亲和睦的家庭伦理观念,很显然与西方强调个性独立有所不同,更多地体现了东方古老伦理的特色。

我们并不否认传统的六亲和睦观念是建立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封建家长制基础之上的,以此它的实现受到了历史条件的局限。

然而和睦的家庭一向为人们普遍所向往,就现代来说,建立在平等观念之上的家庭和睦,仍是建立现代幸福家庭的必要前提。

三、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可简约地归结为孝与慈这两种思想。

关于孝,在中国全部历史中和人民古往今来的生活中,都占有极高和极重要的份量。

可以说,孝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色,也有人称中国传统文化为孝的文化。

《孝经》是一部孔子述作的孝学专著,自从在汉代重新面世后,历经诸朝各代,不仅受到一般社会层面的高度重视,而且得到历代朝廷的无比青睐,被尊奉为千古圣书。

《孝经》的最大的社会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达人性,以德教人,以理晓人,委婉清明,解释迷误,启发心智,进而感化人心,导引人行,成为历代历朝最为优良的教民化俗的工具。

孔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第一”中说: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孝的含义的认识:

起初是事奉双亲,后来引伸到包括忠君,最后归结于立身修德。

那么怎样才算得上孝子事亲呢?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优,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这五个方面都能做到并做好,才能称得上是孝子事亲。

事亲如何联系得上事君呢?

因为事亲者“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在家里能够做到循人伦礼仪,所以延展到官场上到社会上也是会以礼待人的。

因此,孔子说: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但孔子也并不提倡愚忠。

他的学生曾子问他,儿子是否只要顺从父亲的旨意,就可以说他是孝顺的呢?

孔子即刻反洁:

“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又焉得为孝乎?

”让父陷于不义,怎么能称得上孝顺呢?

孔子的孝亲思想十分丰富,从以礼治家、孝敬父母始,最终达到忠孝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目的。

这也是《孝经》既能为百姓接受在民间广为流传,又被历代统治阶级奉为圣经之一的重要原因。

孔子之后,孟子对“孝”也有诸多论述。

如就公都子关于匡章这个人孝不孝的问题作答时说: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贷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从孟子这段对“五不孝”的解释中,可了解古人的孝学观点与孝义的基本内涵,何为不孝,又何谓孝,亦由此稍明。

老子说孝与儒家有别,径渭分明。

比如《老子》第十八章有云:

“六亲不和,有孝慈。

”又云:

“国家昏乱,有忠臣。

”其第十九章有云: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老子辩证地看孝慈忠信意识与其价值意义。

当父子、兄弟、夫妻等六亲之间发生矛盾、不和不睦之时,当社会上出现抛弃仁义纵行邪恶之际,方见得孝顺与慈爱的重要与需要;当国家处于衰跌动乱之秋,才显得忠臣的必要与紧要。

亲疏见孝子,国乱识忠臣,这些颇具哲理的论断,颇见老子思想特色。

,庄子论孝与老子异曲同调,哲理性极强,思致深刻。

如“以敬孝易,以爱孝难。

”以敬礼行孝是容易做到的,而真正以赤诚的爱心去行孝那就比较难。

“忘亲易,使亲忘我难。

”子女易忘父母,而父母是难以忘怀子女的。

这也就尖锐指出人性和世情的未足善的一面。

至于“慈”,这是对做父母长者的要求,要求他们能慈爱自己的子女(“爱幼")。

作为父母来说,不仅要供给幼小的子女以衣食,更重要的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

尊老爱幼一向为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一思想对于建立现代家庭来说,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和睦的家庭离不开“孝”与“慈”这两种思想。

因此,我们对于这一传统的美德应当继续加以发扬光大。

当然,现代家庭是建立在平等思想的基础之上,而不同于旧式的家庭是建筑在宗法制的封建家长制的根基之上。

四、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我中华民族,尤其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一大美德。

勤指勤快,要勤于劳动,反对徽惰;俭指节俭,要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

我国古人深深懂得,勤俭两字为“治生之道”,为“发家致富之本”,而徽惰与奢侈浪费则是败家破国的祸首。

因此古人十分重视和提倡勤俭持家,以勤俭为美德,以徽惰奢侈为耻辱。

在这方面我国古代留传下不少有名的格言与佳话,如:

“民生在勤,勤则不匾”。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

”。

“力能胜贫,谨能避祸。

“《周易》、《尚书》、《孝经》、《论语》等典籍中,都有有关勤俭之论述。

大约成书于三千年前的《周易》就提出了贵俭的思想,它把人们对于节俭的态度分为“甘节”、“安节”、“苦节”三种,即甘于节俭、安于节俭和苦于节俭。

最好的是“甘节”,就是甘于节俭,把节俭当作“甘之如怡”的乐事。

这样的三种态度,必然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

“甘节,吉”即甘于节俭,前途是吉祥美好的;“安节,亨”,即安于节俭,凡事亨通顺利;“苦节,贞凶”即苦于节俭,占卜预测未来将是不幸的。

对于后一种态度,《周易》的作者给它下了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不节者,则暖若。

”就是说若不能节俭,势必陷于贫困,落到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地步。

孔夫子也曾说过:

“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对其大弟子颜回生活的艰苦朴素大加赞扬。

宋代宰相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提出的“众人皆以奢糜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程颐也将“节俭朴素”称为“人之美德”。

六世纪后期先后为四个王朝效力的颜之推晚年时,为保持家庭的传统和地位,写了《颜氏家训》二十篇,想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来教训子孙,鼓励子孙继承家业,扬名于世。

这部封建时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对勤俭持家有丰富的论述。

其中对“俭”与“吝”之间的关系作了辩证阐述。

他说: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也。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谓也。

令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则不吝,可矣。

”《颜氏家训》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后人称之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又称之“篇篇约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

”另外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朱用纯的《治家格言》对勤俭持家也有精采论述: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谬,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燕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击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懂。

”所有这些有关勤俭的论说,是我国人民历史经验的总结,不光是为人之道,治家之方,也是兴国之策,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是当大力提倡的。

五、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这既是对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家庭教育者的要求。

即对父母家长进行家教的要求。

家长应以其言行风范,为子女作出榜样,使其乐而接受教育。

如果父母家长言行不一,表里相违,对子女的教育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身教重于言教,学校教育是这样,家庭教育更是这样。

颜之推认为在儿童道德教育方面,重要的不在长篇说教,较为有效的还是长辈示范。

这种成人道德榜样所发挥的影响,他称之为“风化”,“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行行而后者也。

”这是一种自然的仿效,丝毫不需强制。

他认为作为父母,应当教育子弟立志,树立较高尚的生活理想。

他引用齐朝一事例来教训子孙。

齐朝一士大夫尝说:

“吾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晚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这样教育子弟,志趣低下,实在可鄙,颜之推对此极为愤慨,严戒子孙切勿效之。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古今皆然。

,现代教育实践依然表明,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受父母的影响往往是最大、最持久的,父母的一言一行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的成长。

这种影响包括子女的品行、性格、习气、兴趣乃至处事待人的态度与方法等等,因此在子女身上总保留有父母的影子。

由此可见,作为父母来说,以身作则是十分重要的。

想做好父母,家庭教育的秘密你知道吗?

想做好父母,家庭教育的秘密你知道吗?

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加难,其实都是因为开头没开好!

家庭教育是讲究智慧的,要给孩子成长的天空,下面这些家庭教育的“秘密”,你要悉知!

秘密1:

心平气和的力量

对孩子保持心平气和的情绪,这样听起来很难做到,但一定要坚持,要保持正能量!

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要用抱怨的口气,态度也不要是负面的,否则会让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也是负面的。

当父母的情绪被孩子可预料的时候,你做父母才是合格的。

面对孩子的成长,心平气和的沟通和交流,会给孩子正能量的状态。

家长不那么情绪化,能保持孩子相对个性稳定的成长。

秘密2:

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家长,要给孩子立规矩,不能他要什么你就给什么。

在孩子适当的年龄,要让他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让孩子知道想得到一些东西,是有条件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但家长立的'规矩也是要符合人性的,要尊重孩子,一旦定好了规矩,夫妻一定要保持一致。

秘密3:

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精神

阅读的习惯和爱好对孩子的影响将是一生的,从小培养孩子读书,是家庭教育的重点。

而且父母最好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自己读,才会影响孩子。

多读书,让我们一起来和孩子畅游书的海洋。

现在还没有陪孩子一起读书的家长,也许需要反省一下自身,没有任何教育是可以偷懒的。

秘密4:

论逆商的能力到底有多大

孩子从小就要有受挫折的能力,对于抗击打的能力,至少大人是要有的,只有大人有了,才能传递给孩子。

智商并不能左右一个人的成功,但逆商——抗击打的能力,是你面对某种有风险的或者是需要突破的事情时,敢于去尝试的前提。

当人有逆商就会发现,人生当中出现的很多困境、痛苦、失败,都是在为未来一个更大的目标在做准备。

让我们的孩子们有这样的胸怀,不太容易,但我们大人要对孩子传递情商和逆商,这比传递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秘密5:

母亲引导的力量

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句话大家同意吗?

很多家庭都是母亲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因此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尤其大。

母亲的引导甚至决定孩子的方向,家教的影响就在这儿体现了。

所以,作为母亲,我们需要不断去学习,为孩子做一个最好的榜样!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想做好的父母,但是教育中的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机智地处理。

家庭教育是有它的一惯性和创新空间的,还有一些秘密,我们会在爱里发现。

热心母亲的家庭教育心得分享

热心母亲的家庭教育心得分享

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正确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容忽视,下面分享一位热心妈妈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

上幼儿园小班不到一年的女儿已经开始在个别方面有了初步的优势表现,我倍感欣慰!

经历着家里家外的育儿琐事,从中领悟到了一些真实的感动和切身的体验,有幸与老师和妈妈们在此分享,是我的.一大乐事!

一、正确理解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

幼儿园里老师们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她们要对一班三十多个孩子们除了日常生活学习要照顾得当以外,还能够对每个孩子做到细微观察,主动科学的去发现孩子们的特长和优势并正确及时的引导和发挥,甚至将那些几乎看似十分平常的点点滴滴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总结,这是最值得我钦佩的优秀幼师的素质和能力,我很庆幸能为女儿找到她人生第一个满意的“理想乐园”和良师益友。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孩子是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角色,成功的育儿不仅仅为自己、为孩子,也是为家庭、为社会、为祖国和全世界的未来。

若谈及育儿经验,其主要还是来自于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庭生活这个小圈子中,这个小圈子无比重要,孩子会通过这个小圈子经过成长经历,逐渐接触认识一个比一个大的大圈子。

每天早上,孩子走出家门就直奔幼儿园,所以,我把幼儿园看做是孩子走入社会的人生第一步,就已经是比家庭小圈子要大一点点的大圈子了。

对孩子来说,家就是她永远的“温暖摇篮”,那么幼儿园就是她人生的第一个“理想乐园”。

二、怎样成为孩子眼中的好妈妈

在初为人母之前,就曾经对“如何养育好孩子”和“如何做个好妈妈”的问题做过很多考虑和研究。

其实作为一个现代女性,不论自己是一个在职场或商场多么出众的女强人、还是一个简单平凡的普通妇女,始终摆脱不了为人妻为人母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换个角度说,即使是现代社会男性,无论他是腰缠万贯的商人还是朴实平庸的工人,真正成功的人生也离不开一个成功美满的家庭,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性格形象为榜样,影响着可能成为栋梁之才的下一代。

这说明了一个我认为在育儿方面非常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道理: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忽视自己的态度、形象、素质、道德、经验、伦理等综合修养的注重和锻炼,不能忽视夫妻、父母、朋友、甚至必要的职业或公共社交关系的培养和处理。

如果我们学识浅薄,可以通过虚心的态度来弥补缺失;如果我们能力薄弱,可以通过善良来树立自己的形象。

总之,虽然我们自己不可能完美,孩子也不可能完美,走出家门外的任何环境都有可能不会是想象中完美,但我们可以智慧的通过不同角度和方式让孩子始终感到父母永远是自己值得学习的榜样、值得尊敬和依赖的对象,只要孩子在一个他认为相对完美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里成长起来,他就是幸运和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