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146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

《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docx

广中医生物化学重点资料

1、血糖: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血液的葡萄糖称为血糖

2、糖原合成与分解:

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合成。

糖原的分解是指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3、糖异生:

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4、有氧氧化:

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再合成三磷酸腺苷。

5、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经一系列酶促反响之后又生成草酰乙酸。

形成一个反响循环,该循环生成的第一个化合物是柠檬酸,它含有3个羧基,所以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

6、糖酵解:

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响生成丙酮酸进而复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亦称糖的无氧氧化。

7、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统称为血脂。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胆固醇和脂肪酸。

8、血浆脂蛋白:

是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转运形式。

9、脂肪发动;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供应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这一过程称为脂肪发动。

10、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11、必需脂肪酸:

一类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而必需从外界摄取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ω-3系列的α-亚麻酸〔18:

3〕,一种是ω-6系列的亚油酸〔18:

2〕。

12、必需氨基酸:

〔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又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

13、蛋白质互补作用:

由于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各不一样,如将几种食物进展混合,能起到取长补短,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量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转氨基作用:

指的是一种氨基酸alpha-氨基转移到一种alpha-酮酸上的过程。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

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alpha-酮酸的酮基进展了交换

15、一碳单位:

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酚基及亚氨甲基等。

16、密码子:

从mRNA编码区5’端按每3个相邻碱基为一组连续分组,每组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称为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

17、中心法那么:

是对DNA、RNA和蛋白质之间根本功能关系的解释。

即DNA是自身复制及转录合成RNA的模板,RNA是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因此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RNA-蛋白质。

18、半保存复制:

当DNA进展复制时,亲代DNA双链必须解开,两股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指导合成一股新的互补链,最终得到与亲代DNA碱基序列完全一样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和一股新生DNA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存复制。

是DNA复制最重要的特征。

19、逆转录:

是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DNA的过程,该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向是从RNA到DNA,与从DNA转录到RNA的信息传递方向相反,所以称为逆转录。

20、转录:

是指生物体按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把DNA碱基序列转化成RNA碱基序列、从而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上的过程。

21.启动子: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均由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转录起始位点及控制转录起始的其他调控序列组成,是启动转录的特异序列。

22、翻译:

在蛋白质合成期间,将存在于mRNA上代表一个多肽的核苷酸残基序列转换为多肽链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过程。

23、点突变:

错配又称为点突变,包括转换或颠换。

转换时两种嘌呤或嘧啶之间的互换。

颠换是嘌呤换嘧啶或嘧啶换嘌呤

24.变构调节:

特定物质与酶蛋白活性中心之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键结合,改变酶蛋白构象,从而改变其活性,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又称别构调节。

25.基因表达:

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生物体的各种功能蛋白质和酶都是同相应的构造基因编码的。

26.操纵子:

是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的转录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和受操纵基因调控的一组构造基因组成。

27.化学修饰调节:

通过酶促反响使酶蛋白以共价键结合某种特定基团,或脱去该特定基团,导致酶蛋白构象改变,酶活性也随随之改变,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28.順式作用元件:

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是指与构造基因串联、对基因的转录启动和转录效率起重要作用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

29.胆汁酸肠肝循环:

进入肠道中的各种胆汁酸〔包括初级的、次级的、结合型的、游离型的〕,约有95%可被肠道重吸收。

重吸收的各种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

肝脏把游离胆汁酸转变成结合胆汁酸,把重吸收的结合胆汁酸一道,重新随胆汁入肠。

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30.胆色素:

是血红素主要分解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

31.生物转化: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体产生和从体外摄取的某些物质既不能构建组织,又不能氧化供能,常备归为非营养物质。

肝脏可以将这些非营养物质进展转化,最终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于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32.碱储:

血浆NaHCO3称为碱储或碱储藏。

一.简要说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机体对其的调节

血糖的来源:

1食物糖消化吸收。

2、肝糖原分解。

3、肝脏糖异生作用

血糖的去路:

1.氧化分解供能。

2.合成糖原。

3.转化成其他糖类或非糖物质。

4.血糖过高时随尿液排出体外

血糖的调节:

1.肝脏调节:

1〕.通过控制肝糖原合成与分解进展调节。

2〕.通过糖异生作用来调节。

2.肾脏调节:

通过控制葡萄糖的重吸收或排出调节血糖。

3.神经调节:

用电刺激交感神经系的视丘下部腹侧核或脏神经,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用电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的视丘下部外侧或迷走神经,能促进肝糖原合成,使血糖浓度降低。

4.激素调节:

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等。

这些激素只要通过调节糖代的各主要途径来维持血糖浓度。

二.试表达DNA与RNA构造与组分的异同点。

DNA由磷酸,脱氧核糖,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由磷酸、核糖,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

DNA和RNA的组成差异主要在戊糖和嘧啶碱基

构造:

DNA是由两股链反向互补构成的双连构造,DNA双链进一步形成右手双螺旋构造,在二级构造根底上,DNA双链进一步盘曲,形成更加复杂的构造,称DNA的三级构造。

RNA的二级构造不像DNA的右手双螺旋构造那么典型,除了少数RNA病毒的RNA之外,所有的生物的RNA都是单链构造,可以通过链互补构成局部双螺旋,鼓泡,膨胀和发夹构造。

三.五种脂蛋白的组成特点和生理功能〔或意义〕。

CM〔乳糜微粒〕含甘油三酯最多,占脂蛋白颗粒的80%~95%。

功能主要是转运来自食物的外源性甘油三酯。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含甘油三酯占脂蛋白的50%~70%。

功能主要是转运肝脏合成的源性甘油三酯。

LDL〔低密度脂蛋白〕含40%~50%胆固醇及其酯。

功能为从肝脏向肝外组织转运胆固醇。

HDL〔高密度脂蛋白〕中含蛋白质最多,占50%,密度最高,磷脂占25%,胆固醇占20%。

颗粒最小,密度最大。

功能主要是从肝外组织向肝脏转运胆固醇。

IDL〔中密度脂蛋白〕是VLDL在血浆中代的中间产物又称为VLDL残体。

多数IDL被肝细胞摄取,其余IDL的甘油三酯继续被脂蛋白脂酶水解,这些IDL最后成为富含胆固醇、胆固醇酯和apoB-100的LDL。

〔IDL可能不考〕

五.试表达进食过量糖类食物可导致发胖的生化机理。

三羧酸循环

淀粉葡萄糖脂肪酸脂肪

糖类物质最终分解生成葡萄糖,合成的糖原到达饱和状态之后,剩余的葡萄糖进展其他代,经过有氧氧化的三羧酸循环转化为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

摄入过多的糖类会导致脂肪增多,导致肥胖。

六.表达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与糖代的关系。

淀粉葡萄糖

有氧氧化乙酰CoA、ATP

胆固醇

磷酸戊糖途径NADPH〔供氢〕

人体进展糖代时,葡萄糖合成的糖原到达饱和状态之后,剩余的葡萄糖进展其他代。

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和磷脂戊糖途径分别产生乙酰CoA、ATP和NADPH,再合成胆固醇。

因此,糖代是胆固醇合成的根底。

七.氨与胆红素对人体有毒性,人体分别如何进展氨与胆红素的转运、转化、排泄等代,以防止其对组织的毒性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体的NH3有80%-90%是在肝脏合成中性无毒、易溶于水的尿素,尿素通过血液循环转运至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尿素的合成见P172图11-7

胆红素的代见P272图19-3

游离胆红素具疏水性,难溶于水,但与血浆清蛋白有极高亲和力。

进入血后形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

游离胆红素具有细胞毒性,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形成可促其在血浆中运输,限制其透出血管进入细胞造成损害,还可阻止其透过肾小球滤膜,正常情况下尿液不会出现游离胆红素。

肝脏转化胆红素的过程是一个解毒过程。

游离胆红素是有毒脂溶性物质,易扩散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对细胞产生损害,肝脏可以有效地摄取血浆游离胆红素,并将其转化成结合胆红素,提高其极性与水溶性,使其易随胆汁排入胆道。

八.试表达复制与转录过程的异同点。

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版合成子代DNA,从而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到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转录是指生物体按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把DNA碱基序列转化成RNA碱基序列,从而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上的。

同点:

都以DNA为模版,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

合成方向5---3。

异点:

DNA复制的特征:

1.半保存复制2.半不连续复制

转录的特征:

1.不对称转录2.选择性转录

原料不同,复制需要DNA聚合酶,dNTP底物,引物

转录需要RNA聚合酶,NTP底物,镁离子或锰离子

产物不同:

复制的结果是得到子代DNA转录的结果是得到RNA

九.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核酸有哪些?

各自作用如何?

蛋白质合成时氨基酸排列由什么决定并按什么规律进展?

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核酸:

mRNArRNAtRNA

各自的作用:

mRNA:

是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版。

rRNA:

参与核糖体的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

tRNA:

既是氨基酸的转运工具又是读码器。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即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着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从mRNA编码区5端向3端按每3个相邻碱基为一组连续分组,每组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称密码子或联体密码。

每个密码子编码一个对应的氨基酸,tRNA是氨基酸转运工具,每种氨基酸有自己的tRNA,转运氨基酸与mRNA的密码子结合。

十.请表达体胆汁酸的分类、生成情况及其作用。

根据构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游离胆汁酸,另一类是结合胆汁酸

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级胆汁酸,另一类是次级胆汁酸

胆汁酸的生成情况:

肝脏转化胆固醇生成初级游离胆汁酸,借助胆固醇7a-羟化酶的作用,再经一系列酶促反响生成初级游离胆汁酸。

初级结合胆汁酸是在肝细胞由初级游离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缩合而成的。

次级结合胆汁酸在肠道受细菌作用水解生成游离胆汁酸,其中一局部胆汁酸经过一系列氧化生成次级游离胆汁酸。

次级结合胆汁酸由次级胆汁酸在肝脏重吸收并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缩合而成。

胆汁酸的作用:

1.参与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2.是胆固醇的主要排泄方式

3.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

十一.黄疸有哪几种类型?

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血、尿、粪便检查变化情况如何?

1溶血性黄疸

由于各种原因〔如过敏或输血不当〕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胆红素超过肝脏的转化能力,导致血浆游离性胆红素升高,导致尿胆素原的浓度升高且尿胆红素成阴性,而正常黄褐色的粪便那么会加深。

2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脏病变〔如肝炎和肝癌〕导致肝功能减退,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产生障碍,致使血浆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尿胆素原的浓度由于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升高或降低。

而正常粪便颜色会变浅或正常。

3阻塞性黄疸

由于各种原因〔如胆结石和肿瘤〕造成胆汁排泄通道阻塞,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压力升高甚至破裂,使已经生成的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造成血浆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升高。

而尿胆素原的浓度那么会降低。

正常粪便颜色会变浅或者变为土色。

十二.血液正常pH值是多少?

它的相对恒定是由体什么机制调节的?

了解血液pH值对判断酸碱平衡有何意义?

正常ph值为7.35-7.45。

它的相对恒定时由体的血液缓冲系统调节的,主要借助缓冲系统中的缓冲对进展调节,当机体代产生的固定酸进入血液之后,机体借助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中的NAHCO3进展缓冲使机体酸碱到达平衡。

而对挥发性酸即co2与血液结合而成的酸那么依靠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缓冲系统,缓冲co2从组织进入血液时和肺中呼出时ph值的变化。

而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缓冲系统中抗碱的弱酸局部发挥作用,使碱性减弱。

了解血液ph值对于正常代过程中产生的酸和碱不至于造成血浆ph值的明显变化,维持血浆正常ph值有重要意义。

十三.简述人体是如何调节体液平衡的。

1〕机体通过饮水,食物水和代水三个途径获得水,

2〕通过肺呼出,皮肤蒸发,消化道排泄和肾脏排泄的途径来排出体的水。

另外,机体部还进展以下两种途径进展体液交换来维持平衡

1〕血浆与细胞液之间的体液交换

2〕细胞间液与细胞液之间的体液交换。

机体就是通过以上的途径使体液的获取,交换,排泄到达平衡。

十四.何谓高〔低〕血钾?

其与酸碱平衡和物质代有何关系?

主要危害是什么?

血钾是指血浆钾,其正常浓度为3.5—5.5mmol/L,钾代紊乱表现为低血钾或高血钾。

低血钾:

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血钾。

碱中毒:

当细胞外液PH升高时,钾离子会进入细胞,导致血钾浓度降低。

危害:

1.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表现为全身软弱无力,发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呼吸麻痹。

2.心肌应激性和自律性增加,常出现以异位搏动为主的心律失常。

高血钾:

血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血钾。

酸中毒:

一方面氢离子进入细胞,使钾离子移出细胞;另一方面肾小管泌氢离子增加,钾—钠交换减少,排钾减少,造成血钾浓度升高。

危害:

1.神经肌肉应激性升高,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极度缺乏,肌肉酸痛,面色苍白,肢体湿冷,嗜睡,神志模糊,骨骼肌麻痹

2.心肌应激性和自律性降低,会出现心率缓慢,心律不齐,心音减弱,严重时心脏会停顿于舒状态。

十五.结合你所学的生化知识谈谈缺钙时如何补钙。

1)小肠是吸收钙的主要场所,补钙前要调理肠道安康;

2〕适当补充VitD,有助于钙的吸收;

3〕食疗补钙效果较好,应多吃含钙高的食物;

4)钙和磷的摄入量和排泄量成动态平衡,补麟有助于补钙。

十六.简述体以下物质的代来源去路

血脂:

1〕食物脂类消化吸收2〕体合成脂类3〕脂库发动释放

1)氧化供能2〕进入脂库储存3〕构成生物膜4〕转化成其他物质

丙酮酸来源:

①3-磷酸甘油醛转化成丙酮酸〔糖酵解过程第二阶段〕

②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糖的有氧氧化第一阶段〕

【以上两点二选一】

③苹果酸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乙酰CoA合成脂肪酸第三步〕

④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异生的丙酮酸羧化支路〕

⑤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

去路:

①复原成乳酸〔糖酵解过程第四阶段〕

②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糖的有氧氧化第二阶段〕

③催化羧化成草酰乙酸〔糖异生丙酮酸羧化支路〕

④羧化生成草酰乙酸〔乙酰CoA合成脂肪酸第四步〕

乙酰辅酶A:

1〕脂肪酸经氧化分解;2〕葡萄糖的有氧氧化;3〕氨基酸的降解

1〕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2〕合成酮体、脂肪酸和胆固醇;3〕参与肝脏的生物转化

脂肪酸来源:

①从食物摄取

②体利用乙酰CoA合成

去路:

①作为储能物质分布在皮下、腹腔大网膜、肠系膜和脏周围

②氧化分解供能

氨基酸:

1〕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2〕组织蛋白降解:

3〕体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1)脱氨基反响;2〕合成组织蛋白;3〕脱羧基反响;4〕合成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谷氨酸来源:

①食物蛋白的消化吸收

②组织蛋白的降解

③α-酮戊二酸和NH3的合成

④谷氨酰胺脱氨基

去路:

①主要是参与合成组织蛋白

②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和NH3

③脱羧基生成氨基丁酸和CO2

④参与合成谷氨酰胺和核苷酸

丙氨酸:

来源:

①食物蛋白的消化吸收

②组织蛋白的降解

③丙酮酸和谷氨酸的合成

去路:

①主要是参与合成组织蛋白

②脱氨基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③脱羧基生成丙酮酸

胆固醇来源:

①从食物摄取

②由乙酰CoA、NADPH和ATP在体的组织细胞液和质网合成

去路:

①转化成胆汁酸

②转化成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③转化成7-脱氢胆固醇

④随粪便和皮脂腺排除体外

乳酸来源:

葡萄糖的无氧代产生

去路:

①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

②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十七.简述以下代的大致过程和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2.柠檬酸异构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5.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

 

 

6.草酰乙酸再生

 

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代的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联系的枢纽。

鸟氨酸循环的大致过程:

1鸟氨酸与NH3及CO2结合生成瓜氨酸;

2瓜氨酸再〔从ASP〕承受一分子NH3生成精氨酸;

3精氨酸水解产生一分子尿素并重新生成鸟氨酸;

4鸟氨酸进入下一轮循环。

生理意义:

合成尿素,是含氮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

糖原合成的过程:

包括4步反响: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异构成1-磷酸葡萄糖;

〔3〕1-磷酸葡萄糖与UTP反响生成UDP-Glc〔葡萄糖〕;

〔4〕在糖原合酶的催化下,UDP-Glc的葡萄糖残基加到糖原引物〔Gn〕分子上生成糖原〔Gn+1〕,这样在原有的糖原分子上增加了一个葡萄糖残基。

糖原的分解过程:

1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非复原端的α-1,4-糖苷键磷酸解,生成1-磷酸葡萄糖;

21-磷酸葡萄糖异构生成6-磷酸葡萄糖;

3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4糖原的剩余局部即极限糊精,脱去分支后形成寡糖链,寡糖链可以继续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生成1-磷酸葡萄糖。

5生理意义: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重要途径。

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包括4步反响:

〔1〕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

〔2〕脂酰CoA以肉碱为载体转运进入线粒体;

〔3〕脂酰CoA通过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步反响,生成乙酰CoA;

〔4〕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推动合成ATP。

生理意义:

主要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生成乙酰辅酶A。

有氧氧化的过程:

有氧氧化途径分为三个阶段:

〔1〕葡萄糖在细胞液中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

〔2〕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3〕乙酰基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生理意义:

人体代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