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1454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

《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传统文化1.docx

二年级传统文化1

课题

第一课时【信】第一段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及了解弟子规的大概内容。

2、初步理解“凡出言、、、、、、切戒之”的意思;

3、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妄言取巧,都是不可以的。

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4、通过学习其中的道理来指导学生的言行。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

难点

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会被的《弟子规》。

2、我们学了《弟子规》的前三篇内容后,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今天我们将接着学习《弟子规》新的内容——信。

(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

先从“信”字上解释信:

人无信不立,人说话要讲信用。

二、学一学:

今天我们先学习以下部分,课件出示: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三、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故事一:

《放羊的孩子》

提问:

1、放羊的孩子做了什么?

(撒谎、骗人)

2、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打发无聊、好玩)

3、结果怎样?

(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狼把他和羊吃掉了)

小结: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二)故事二:

《多嘴的同学》

(举例班上的一些同学,每天话多,不照事实说话,妄言巧语,令人生厌。

提问:

1这些同学是谁?

(……)

2他们做得对不对?

(不对)

小结: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三)故事三:

《起得最早的兔子》;

提问:

1、母鸡大婶的店铺里卖的是什么?

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里买东西?

2、白眼圈、白毛毛、灰毛毛、斑点点哪只兔子来得最早?

3、小兔子们知道了一个怎样的秘密?

4、小兔子们是怎么说母鸡大婶的呢?

5、想一想母鸡大婶的店铺最后会怎样?

为什么?

小结: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四、理解句意:

1、出示句子“凡出言、、、、、、切戒之”;

2、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

3、理解句子: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随便说出口;话多不如话少,说话实事求是,不要妄言取巧;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五、讨论: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那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信】第二段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胡乱说话

2、使学生明白说话的时候分轻重缓急,事情要说重点,说清楚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胡乱说话

2、使学生明白说话的时候分轻重缓急,事情要说重点,说清楚

教学

难点

明白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胡乱说话;、使学生明白说话的时候分轻重缓急,事情要说重点,说清楚。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二)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到时做不到,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三)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讲话时口齿清晰,咬字要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语意不清、

(四)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遇到有人在说三道四,听听就算了,要用智慧判断,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去干涉,以免介入别人不必要的是非、

二,故事启蒙

(一)、三人成虎(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庞恭是战国时魏国人,他为了怕魏王听信谗言疏远他,在出使前特地问魏王:

”若有一人说市集出现老虎,请问魏王是否相信呢“魏王表示不相信,他又问:

”假如又有第二人说亲眼所见呢“魏王答:

”我会半信半疑、”他接著问:

”若有第三个人也这麼说呢“魏王答:

”我会相信”、庞恭说:

”街上不可能出现老虎,可是有第三个人这麼说,就成真了、希望大王明察,不要听信谣言”但是他出使后,魏王仍听信谣言不再重用他、

(二)曾参杀猪(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曾子之妻有一天要去市场,因为孩子哭闹著要跟去,曾子之妻随口说了一句:

”等我回来就杀猪炖肉给你吃”孩子听了之后就不再哭闹、等曾子之妻从市场回来后看到曾子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

”我是哄小孩的,你怎麼认真起来“曾子答:

”当大人怎能说谎这样怎能教育小孩,既然说到就要做到!

”便动手把猪杀了、

(三)听后引导发问:

1、为什麼庞恭请魏王不要听信谣言

2、曾子为什麼要杀猪

3、请问小朋友周遭的大人是否有说到做到或是不守信用

(四)给小朋友的话: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很多是非谣言,通常都会经过自己的解释后再将它传播出去,从来没有去分辨事情的真假,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就像现在很多八卦新闻与报纸,常常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等到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平常就要养成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的好习惯,才能保护自己与不伤害别人、

三、熟读并背诵原文。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三课时第一课时【信】第三段(P5-P6)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

教学

难点

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懿德善行,要立刻想到去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二)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别人有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如果犯了同样的过错,就要立即改掉,如果没有,就要提高警觉,避免犯同样的过错、

※补充说明

1、善恶之别:

善-有益於人是善

恶-有益於己是恶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因为善行很小就不肯去做,如公车让座;也不要因为恶行很小而去做,如随地乱丢垃圾、任何事都是由少累积成多的,善行与恶行皆是如此、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恶人则提醒我们不要向他学习、

(三)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觉得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四)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饮食日用不如人时,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感叹自卑、

二,故事启蒙

(一)坏心眼的青蛙

一只青蛙和一只老鼠当朋友,青蛙是一个居心不良的家伙,一次青蛙邀老鼠一道出门,青蛙用绳子把老鼠和自己的脚绑在一起,说这样才不会走散,其实是心存歹念、他们在草地上玩了一会儿,青蛙觉得口渴就噗通一声跳下水,老鼠在后面喊救命,青蛙也不管他、不久老鼠淹死尸体浮在水面上,青蛙毫不在意的继续往前游,这时出现一只老鹰俯冲而下把老鼠的尸体一攫而起,因为绳子的关系,青蛙也一起进了老鹰的肚子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存歹念,蓄意加害於人,最后往往害了自己”、

三,常礼举要

(一)检讨善恶之思考历程

向学生说明遇到生活中许多好事和坏事时要如何来自我检讨,历程如下:

发下学习单(附件一)请学生思考当看到一件好事或坏事时要如何给自己正确的想法,请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填入空格中、

(二)善恶大考验

※发下善行的题目

1、不随便伤害小动物、

2、遇到师长会行礼问好、

3、礼让座位给老弱妇孺、

4、带受伤的同学去保健室、

5、捡到他人的物品要归还、

※发下恶行的题目

1、边走边吃,随地吐痰、

2、乱丢垃圾,制造环境污染、

3、太过浪费,随意丢弃可以吃或可以用的物品、

4、对父母师长没有礼貌,大吼大叫或是顶撞、

(三)总结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四课时【信】第四段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要懂得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将会更好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要懂得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将会更好

教学

难点

要懂得听别人对你的评价;明白发现自己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将会更好。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麼不好的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二)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反之如果听到别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徒有虚名;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麼正直,诚信,多闻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补充说明:

1、每个人都会有过错,要用什麼态度面对过错,才能进德修业呢(我们一有过错就要立刻知过能改,不可拖延,才能不断进步)

2、生气时会分泌毒素,人生气会耗费人体精力,喜欢生气,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生活尽量不要让自己生气,要时常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

3、所谓忠耳逆耳就是如果一个人只喜欢听好听的话,赞美的话,那麼做错事就没有人会告诉他,就会一错再错,变成是非不明的人。

4、损友与益友的分别:

(1)损友:

会巴结的人,不诚实的人,不会分辨是非的人、

(2)益友:

正直的人,诚实宽容的人,博学多闻的人、(友直,友谅,友多闻)

(3)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批评我们的人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对於告诉我们过失或缺点的朋友要心存感激,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的求进步,开拓心量,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益处、

(三)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无心的过失称为错(不是故意去犯的过错),如果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补充说明:

我们应时时避免犯错,避免造成别人的困扰、改过的方法有三种:

A要发耻心-知耻近乎勇、(如果知道自己有过失,而不肯改是羞耻的事)

B要发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做错事要肯悔改,不怕犯错只怕不改。

C须发勇心-人之不肯改过多是拖延,退缩,所以要振作奋发,马上就改。

我们对於自己无心的过失,一定要及时改正过来,有意的犯错更应该避免,不可故意掩饰、

对於别人的过失,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能够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开拓我们的心量来对待一切众生。

二,故事启蒙

(一)选择益友

有一次许伟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途中经过一间卖鱼店,许伟的妈妈请他拿起绑鱼的茅草闻一闻,许伟觉得又腥又臭、接著他们又经过一间香料店,妈妈请他去摸一摸包香料的纸,许伟觉得非常的芳香、於是妈妈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卖煤炭的商人每天从城外运煤炭到城裏去卖,由於煤炭的利润不好,生活过得很辛苦,於是他找卖布的商人合作,赚取一些运费、但是卖布的商人告诉他,虽然布匹请煤炭商人搬运可以省下不少麻烦,但是布匹却会被弄得脏兮兮没人敢买,这重大的损失与你给我的好处相比,是绝对不值得的、

妈妈告诉许伟结交好朋友就像摸到香料纸一样,染有香气并可学习到他的好处,但是如果结交坏朋友就会感染到坏习惯,就像手上沾满鱼腥味、希望他能像卖布的商人一样,懂得分辨益友和损友、

引导发问:

小朋友都听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告欣我们结交朋友要小心,多亲近益友远离损友。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五课时【泛爱众】第一段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

难点

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时天地所滋长的万物,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天是平等覆盖一切众生,不分智愚,大地是平等承载一切众生,不分净染、天地好比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学天地的博爱无私,平等爱护一切动物,植物。

※补充说明:

1、有人问:

对於坏人及自私自利的人,如果还要保护他,岂不天下大乱大部份人的人都是后天学坏的,坏人做了坏事危害大众,除了应给予适当的处罚,也应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2、天体之运行,日复一日,永不休止,代表”精进”、大地蕴藏无量无边的宝藏,生成万物,负载万物,而不求回报,并且平等养育一切众生,不分善人或恶人,代表”包容”。

(二)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品德修养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补充说明:

古代圣君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及近代美国的华盛顿,林肯总统,都是注重德行修养的人,经过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评断,令人怀念,尊重的还是那些德行高尚替大众著想的人,而不是外表和容貌突出的人。

二,故事启蒙:

(一)聪明努力的华陀

1、引导重点:

(1)成功靠一份天才,九十九分努力,听了华陀的故事,你仍然认为成功的人只是运气好或天赋异禀吗?

(2)为人治病是一种技术,凡事都需要多加练习及下功夫,若能在学校认真听讲,并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课堂上没教的知识,那麼就等於在累积让自己成功的条件!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培养感恩的心:

投影片欣赏-《雨啊!

请你到非洲》

世界上有许多人过著不幸的生活,小朋友面对自己幸福的生活要时常怀抱感恩的心,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时应该及时行善、询问小朋友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附件二)

(二)地球暖化的危机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体共存,对人,动物,植物或自然万物都应抱持著一颗恭敬之心,不能有任何分别之心、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可是最近地球却生病了,询问小朋友知道地球生什麼病吗为什麼地球会生这种病呢这种病对人类的生活有什麼重大的影响。

近来因全球暖化问题,使得全球气温出现异常,我们都是地球的居住者,如何爱謢地球才能使他不受伤害呢大家可从日常生活做起,一起累积对地球的爱、

饮食方面:

减少肉食多吃蔬果,随身携带环保筷,杯,碗,袋等环保用具。

交通方面:

请多步行或骑脚踏车有益身体健康,出门可改搭大众交通工具、

生活方面:

随手节约电源及水资源、

资源方面:

确实做好资源回收的工作,减低对地球的污染。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六课时【泛爱众】第二段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

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

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

教学

难点

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訾”是批评,说别人坏话的意思。

当我们有能力可以为大家服务时,应该要乐於帮忙,不要自私自利。

当别人比我们有才华有能力时,我们要真心的称赞他,并且向他学习,不要在背后批评他人。

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小朋友年纪虽小,但是像看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或是扶起不小心跌倒的人,公车让座都是一件好事。

※补充故事:

1。

范仲淹设义田,兴义学。

2。

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

(二)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和有钱的人相处时,不要表现出巴结讨好的态度,对待贫穷的人,也不要骄傲自大,瞧不起他人。

对於用旧的东西,衣物要多加珍惜,不要随意丢弃,也不要因为结交了新朋友就疏远老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除非是坏了,不然只要好好的爱护有时候用起来比新的还顺手,甚至很多旧东西可以发挥创意做成另一样新的东西,例如旧的床单可以拿来做窗帘,饮料的吸管可以用来吹泡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惜物,又能达到环保的要求呢!

引申:

在生活中,除了对物品,朋友,伴侣要勿厌故勿喜新之外,对於学问也要秉持著这种态度,学习一样东西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朝三暮四,一曝十寒,这样不论学什麼都不会成功的。

※补充故事:

1。

宋弘念旧(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当别人正在忙碌没有空闲时,我们不要去打扰他,造成别人的困扰。

当别人心情不好时,不要在一旁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以免让人更心烦。

当父母,老师正忙著处理事情,或在和别人说话时,我们也不可以打扰他们,或是一直插嘴,要在一旁静静等候,等他们忙完了或说完话后,再请他们帮忙。

所以当我们打电话给别人时,除了问候之外,如果要长谈,要聊久一点,要先问一下对方现在有没有空,不要对方一拿起电话,我们就霹雳啪啦一直讲。

在三餐和睡觉时间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

(四)复习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

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

※提问一:

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麼反应呢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

为什麼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二、故事启蒙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七课时【泛爱众】第三段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不要随便揭露别人的短处和隐私

2、使学生明白随便宣传别人的坏事,也是一种错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不要随便揭露别人的短处和隐私

2、使学生明白随便宣传别人的坏事,也是一种错误

教学

难点

使学生明白不要随便揭露别人的短处和隐私;使学生明白随便宣传别人的坏事,也是一种错误。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当我们有短有私、希不希望别人到处宣扬当然不希望、所以我们不希望别人如此、自己也不应该这麼做。

有时时候善意的谎言是需要的、例如当别人生重病时、为了让他好过一些、家人可能会隐瞒他的病情不让他知道、我们也要替他保密。

(二)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赞美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就是行善、因为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他人听到也能够见贤思齐。

例如把上弟子规学到的、听到的故事记起来、可以告诉别人、让大家都可以效法、学习。

(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的太过份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因此我们平时要谨言慎行、不说别人的过失、因为说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会折损自己的福份、也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或竖立敌人、若对方恼羞成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养成“扬善於公堂、规过於私室”之“隐恶扬善”的习惯、要顾及他人的面子、不但可以避开灾祸、更可以改善社会风气。

(四)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失。

那我们要用什麼态度规劝呢要诚心诚意“怡吾色、柔吾声”的劝告。

1。

要用什麼样的态度规劝

如果该规劝的时候不规劝、我们就没有尽到当朋友(或先生、或当儿子)的本分、等到一错再错、要改正就来不及了、如此双方的道德都有缺失。

2。

要怎样规劝才能使人接受

兄弟或朋友规劝时要先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且“以身作则”不要过份严格或使人难堪、要考量到对方的能力才能使人接受。

(五)复习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

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著、让长辈先走过去。

二、故事启蒙

(一)郑均悟兄

汉朝时郑均的哥哥是一位小官吏、常收受别人送来的礼物、郑均常劝告哥哥、但他都不听、所以他便出外帮佣一年多、并将辛苦工作所得的金钱都给了哥哥、也劝告哥哥:

“东西用完了可以用劳力赚钱来买、但如果犯了贪污的罪、一生的名誉都将毁於一旦。

”他哥哥因此改过向善、成为一位廉洁的官吏。

当哥哥过世后、郑均独立抚养嫂嫂和侄儿。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八课时学习“扬人恶……”

教学目标

1、复习“泛爱众”之“己有能”2、学习“泛爱众”之“人有短”3、大体了解这几句的意思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有短有私,希不希望别人到处宣扬?

当然不希望,所以我们不希望别人如此,自己也不应该这么做。

有时时候善意的谎言是需要的,例如当别人生重病时,为了让他好过一些,家人可能会隐瞒他的病情不让他知道,我们也要替他保密。

二)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赞美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就是行善,因为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他人听到也能够见贤思齐。

例如把上弟子规学到的、听到的故事记起来,可以告诉别人,让大家都可以效法、学习。

(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的太过份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因此我们平时要谨言慎行,不说别人的过失,因为说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会折损自己的福份,也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或竖立敌人,若对方恼羞成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养成「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之「隐恶扬善」的习惯,要顾及他人的面子,不但可以避开灾祸,更可以改善社会风气。

(四)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失。

那我们要用什么态度规劝呢?

要诚心诚意「怡吾色,柔吾声」的劝告。

1.要用什么样的态度规劝?

如果该规劝的时候不规劝,我们就没有尽到当朋友(或先生、或当儿子)的本分,等到一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