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941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

自评报告

二○一二年十二月

 

《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一、专业概况

作为“感知中国”中心,无锡以引领全国物联网发展为目标,打造中国物联网技术创新的核心区、科研成果转化的示范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聚集区、大规模使用的先导区、信息服务的中央区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区。

为适应无锡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我们在深入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物联网方向,同年在省内率先成功申报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并于2011年正式招生。

2011年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被评为无锡市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以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为核心的物联网专业群获批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

2010年至今,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含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累计招生4个班级、在校生188人。

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其中兼职教师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33%,双师素质比例100%,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学院教学名师1人,骨干教师3人;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2年来承担横向课题3项、纵向课题4项、学院课题3项、发表论文11篇、编写教材3本,获软件著作权4项,获专利1项,建设有全国物联网专业人才实训基地1个,资产近285万。

二、专业设置

2.1专业设置和定位

1.物联网产业背景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是信息技术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出尽快在无锡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并形象地称为“感知中国”中心。

而支撑“感知中国”战略的就是物联网技术。

2010年无锡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印发的《无锡市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中,把物联网(传感网)列为八个产业门类中的第一大重点支持产业。

无锡市通过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优势企业、孵化培育中小企业、鼓励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培育物联网产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围绕物联网产业的四大核心领域,截至到2012年8月份无锡市已有年销售规模100万元以上的各类传感器、新型传感网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物联网技术使用等企业608家,从业人员突破10万,合计销售297.7亿元,约占全市物联网产业总销售额的90%。

2、物联网企业高职人才需求调研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使用层组成,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

我们对围绕物联网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如: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怡海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软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大为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天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慧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万博信息技术公司、上海亿道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物联网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每家公司都有高科技人才和技术背景,都有公司在物联网产业中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已初具产业规模。

这些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如表1所示。

表1所调研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人才需求

学历层次

需求量

传感器产品研发人员

研究生、本科生

70

嵌入软件设计人员

研究生、本科生、少量大专生

45

嵌入软件测试人员

大专生

15

物联网软件程序员

研究生、本科生、少量大专生

324

物联网软件测试人员

本科生、大专生

15

无线网关、节点产品的研发和测试

研究生、本科生、少量大专生

45

3G无线通信产品的研发和测试

研究生、本科生、少量大专生

5

物联网产品生产技术员

大专生

473

物联网项目解决方案

研究生、本科生、少量大专生

110

物联网项目实施管理

大专生

125

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

大专生

77

物联网系统管理员

大专生

80

物联网设备营销和技术支持

大专生

93

调研结果显示,物联网企业对高职层次人才主要需求为:

物联网产品生产技术员、物联网软件程序员、物联网软件测试员、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网络维护技术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设备营销和技术支持人员等,无锡物联网产业年需求高端技能型人才约5000人左右,物联网产业链人才需求结构如表2所示。

表2物联网产业链人才需求结构

产业链

岗位名称

岗位描述

硬件

物联网产品生产技术员

从事传感器、RFID等物联网“感知前端”产品、通信产品的设计、组装、调试及生产管理工作。

软件

物联网软件程序员

从事物联网基础软件、使用软件、中间件软件的相关编码工作;遵照开发规范、完成相关软件模块开发和实现工作。

物联网软件测试员

负责测试用例、测试数据以及测试用例的实施和设计;对软件产品进行功能测试、异常测试、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并对软件问题进行跟踪和测试;撰写测试结果,为软件的改进方案提供依据。

系统集成

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

从事物联网项目方案拟定、产品选型、成本评估;物联网工程施工管理;物联网系统集成、撰写工程文档等工作。

网络维护技术员

从事操作系统安装和调试,局域网组建和管理;网络设备配置和调试;网络服务器系统运行维护;网络系统故障分析和排除等工作。

运营服务

物联网系统管理员

从事物联网系统管理、物联网运行维护、监控、故障排除、网络系统优化和升级等工作。

物联网使用系统

管理员

从事物联网使用系统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工作。

物联网设备、软件营销和技术支持人员

从事物联网设备、软件营销、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物联网技术支持等工作。

3、专业定位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和研讨,明确了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物联网产业链的系统集成、运营服务领域,归纳出了面向的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使用系统管理员等3个核心职业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从而确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物联网产业,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掌握物联网使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和调试、物联网使用平台设计和开发、物联网维护和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和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同时依据我院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办学优势,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物联网产业链,以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为核心,融合江苏省特色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学院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计算机使用技术专业,将专业链和产业链对接,形成物联网技术专业群,以充分发挥核心专业的引领作用和专业集群优势。

2.2专业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建设优势,紧紧依托全国物联网人才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计算机软件实训基地、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建立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无锡市信电局、无锡物联网产业园区、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等的合作,探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完善以全国物联网技术使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及省级软件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物联网技术和使用研究所)、合作企业、校企信息化交流平台四位于一体的立体化培养平台;完善“师傅带徒弟”式的个性化能力培养平台,深化“立体化培养和个性化能力拓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个依次递进的模块,构建“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对接企业岗位任职要求,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校企“互兼互聘、互培共育”,优化“精专业,强实践”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内外结合、功能互补”的专业实训基地,推进深度融合型校外实训基地及“厂中校”建设,充分满足实践教学要求;推进校企合作的技术研发,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升“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的社会服务能力。

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社会效益明显、特色优势彰显的江苏省重点专业,对全省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专业建设和改革

3.1“立体化培养、个性化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通过对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分析,描述其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定位专业的基础理论、技术、技能要求,校企合作开发由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构成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进行“立体化培养和个性化能力拓展相结合的使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政、产、学、研”融合,建立以全国物联网技术使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及省级软件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网上IT在线能力支持四位于一体的立体化培养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竞、技、协、研”结合,建立物联网技术使用学生科技社团,带领学生参和物联网技术和使用研究所项目研发;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赛前培训及比赛,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践,吸收优秀学生参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的申报,构建“师傅带徒弟”的个性化能力培养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和拓展能力;校企共建“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网络平台,学校分站和企业分站实现数据库同步,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工程师项目经验引入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立体化培养和个性化能力拓展相结合的使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教学成果2011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1立体化培养和个性化能力拓展相结合

3.2“项目主导、模块递进”,重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建设

1.构建“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课程体系

根据《无锡市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2010)和《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所描绘物联网产业发展蓝图,依据专业调研结果,归纳本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如下:

岗位名称

岗位描述

核心职业岗位

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

1.物联网项目方案拟定、产品选型、成本评估;

2.物联网工程施工管理;

3.物联网系统集成;

4.物联网使用平台设计和开发;

5.撰写工程文档。

物联网系统管理员

1.物联网系统管理;

2.网络运行维护、监控、故障排除;

3.网络系统优化和升级。

物联网使用系统管理员

1.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数据库管理;

2.物联网使用系统维护、管理。

相关职业岗位

物联网设备营销和技术支持人员

1.物联网设备营销;

2.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

3.物联网技术支持。

物联网产品技术员

1.技术开发成果的产品化转化;

2.产品化计划编制,产品化审核。

对应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

物联网项目方案拟定;物联网工程施工管理及实施;物联网设备配置和调试;物联网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物联网使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管理和维护;技术开发成果的产品化转化、工程文档编制;物联网设备营销、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

完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需具备以下职业核心能力:

1)掌握常用感知器件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支撑物联网的基础网络的相关技术。

2)具备物联网组网方案拟定、物联网工程施工组织及实施能力。

3)具备熟练配置和使用网络设备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物联网管理和维护、保障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能力。

5)具备较强的物联网使用能力,物联网使用系统维护、数据库管理等能力。

6)具备熟练使用网络管理软件、网络编程工具、网页设计软件完成相应工作的能力。

7)具备从事网络设备营销和技术支持工作的能力。

8)具备一定的产品化计划编制、工程文档写作能力。

9)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

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职业岗位迁移打好基础。

在对本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核心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项目为主导,按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依次递进的模块建立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深化“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订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按照职业标准选取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和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IOT-PRO工程师认证证书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双证书”教学,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占参考学生的100%。

进一步加强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本专业已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学院精品课程3门。

2012年和亿道电子合作进行《物联网规划和组建》项目化课程建设,课程组老师和企业工程师根据智能家居的使用项目的实施过程,确定了绘制智能家居网络拓扑图、传感网规划、传感节点选用、网关设备选用、平台软件使用、传感网组建、系统组建等呈递进关系的子项目,通过完成一个个子项目也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综合的智能家居使用项目,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如表3所示。

表3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序号

课程名称

类别

负责人

1

网页设计和制作

2010江苏省精品课程

顾晓燕

2

ASP.net编程和使用程序设计

2012学院精品课程

华驰

3

信息技术

2009学院精品课程

陆蔚

4

SQLServer数据库程序设计

2009学院精品课程

平震宇

3.推进“校企合作”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本专业十分重视教材建设,教材选用严格审核,选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的高职高专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国家教育部、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

教材选用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同时,也注意和时俱进。

为掌握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系部和本专业组织定期、不定期的教材适用性调查,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填写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使选用教材更好的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注重和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合作,精选企业实际项目,并将其转换为教学项目,编写项目教材。

目前已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课程教材7本,和亿道电子共同开发了《物联网规划和组建》课程的校本教材。

本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如表4所示。

表4教材建设成果

序号

教材名称

作者

类别

出版社

1

网页设计技术

顾晓燕

江苏省精品教材

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

网络数据库SQLServer2005教程

平震宇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规划教材

中国电力出版社

3

ASP.NET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郭力子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VisualC#程序设计使用教程

郭力子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数据库原理和使用技术——SQLServer》

赵彦

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网络设备配置和调试项目化教程

许军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规划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

7

A软件开发实用教程

华驰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

瞄准专业发展前沿,依据物联网技术专业群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院级以上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已实现网上共享。

校企合作开发了“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它是一个以物联网技术使用的研究和实践为工作方向,仿真企业环境,模拟企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过专用虚拟工作平台汇集了大批专业人士,承担了多项纵向、横向课题,和政府、企业、其它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经开设了“程序设计和使用研究”、“传感器技术和使用研究”、“感知平台软件开发”、“数据库技术和使用研究”、“网络组建和管理维护”、“人机接口技术和使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竞赛和考证指导”、“其它教学和研究”等工作室。

4.设计“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以培养技术使用能力为主体、以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确定“一体两翼”的特征;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理实一体课程、实训课、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进行合理配置,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构建“软硬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基地、人员等硬件管理,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软件管理;建立由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仿真职业环境构成的支撑保障体系。

本专业职业技能课程均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化课程或实践课程,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75%。

在保证顶岗实习实践不少于半年的同时,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实行校内专人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双指导制,做到服务指导到位,关键环节把关到位,对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指导和全程监控,确保顶岗实习质量。

3.3培育“名师领衔、双师主体”优秀教学团队

1.内培外引,师资队伍结构优良

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加强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从企业引进了1位工程师;选送2位骨干教师到高校做访问学者,进行物联网(传感网)的学习和研究;选送3位青年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到企业进行脱产工程实践;选送1位骨干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聘请行业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4人。

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学院教学名师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33.3%;专任教师100%具有双师素质,兼职教师副高以上职称占75%。

本专业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双师、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日趋完善,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2.校企双带头,引领专业发展方向

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实行校企双带头人制,由我院陆锦军教授和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王辉博士领衔专业建设。

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校内专业带头人陆锦军为二级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力学分析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的研究;主编了全国高职高专精品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工程》,获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完成了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基于控制理论的网络拥塞控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项目《混沌保密通信技术》、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基于物联网的SINUMERIK远程诊断维修平台的研制和推广》、江苏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规划课题《基于多书侦测技术的自助还书系统设计》、江苏省“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规划课题《校园网的教学使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等近20项纵向科研项目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书侦测自助还书装置等横向技术开发课题10项;先后在《电子学报》、《控制和决策》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17篇被SCI、EI收录。

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企业专业带头人王辉博士(高级工程师)为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工程专业,2005年获得慕尼黑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后加入西门子研究院,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定位、监测方面的研究,同时在德国卡尔斯厄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曾获得西门子/DAAD“21世纪亚洲”青年学者奖,目前担任国际工业无线标准ISASP100委员和国家信标委传感器网络委员,同时担任国际智能电网协会GridWise™,UCAIug,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德国工程师协会(VDE),国际信息融合协会(ISIF)等多个国际技术协会会员。

2009年回国创办从事物联网技术研发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主要致力于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运营,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的能够提供从物联网数据采集、远程可视化管理到海量数据分析完整产品方案和服务的公司。

3.互兼互聘,“双师”素质比例高

鼓励专任教师走向社会,积极参和政府、社会、行业协会的相关技术工作,担任行业协会或学会的会员、专家顾问,本专业副高以上专任教师100%担任企业技术顾问,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攻关,校企合作开展课题申报;已安排4名骨干教师参加物联网企业或我系物联网使用研究所的物联网使用项目、物联网软件项目开发、参和技术研究等实践活动;先后选送3名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为其一年的脱产工程实践锻炼。

本专业教学团队64%的专任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如历,双师”素质比例达100%。

本专业专任教师情况如表5所示。

表5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专任教师情况表

序号

姓名

学历学位

职称

职(执)业资格

1

陆锦军

本科/双学士

二级教授

高级工程师

2

顾晓燕

研究生/硕士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3

平震宇

本科/学士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4

许常青

本科/学士

讲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5

高云

研究生/硕士

讲师

物联网技术(高级)

6

杨竹青

本科/学士

讲师

高级程序员

7

许军

本科/学士

讲师

华为网络工程师

8

华驰

本科/硕士

讲师

高级程序员

9

毕海峰

本科/学士

讲师

工程师

依托无锡物联网产业的优秀企业,初步建成了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备选库,在“兼职教师备选库”中选择合适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实践类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承担,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学时比例达41.3%。

建立“一元化”的兼职教师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选派青年教师担任兼职教师联系人和助教。

兼职教师参和专业岗位和能力分析研讨、专业课程体系研讨,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兼职教师参和项目化课程改革、建设、实施和教学评价。

本专业兼职教师情况如表6所示。

表5物联网使用技术专业兼职教师情况表

序号

姓名

学历学位

职称

工作单位

1

王毅鹰

硕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无锡雷华网络有限公司

2

王辉

博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

3

杨恒

博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

4

王咏武

硕士研究生

工程师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4.教学科研相长,专任教师成果丰硕

本专业依托雄厚师资力量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项目研究。

多年来承担各级纵向项目8项,承担各类横向项目15项,获得院级以上教科研奖励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专利1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92篇,编写出版教材7本。

团队教师中6人次获得院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专任教师主要教科研成果如表7所示。

表7专任教师主要教科研成果

姓名

主要成果

陆锦军

1.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