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907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docx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

第三代饮用水净化技术

膜技术:

膜技术可以称为第三代的饮用水净化技术。

膜过滤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薄膜或者无机陶瓷膜做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进行过滤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物理处理方法。

目前常见的膜法有: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渗透蒸发、液膜等。

从膜滤法的功能上看,反渗透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农药、表面活性剂、消毒副产物、THMs、腐殖酸和色度等。

纳滤膜用于分子量在300以上的有机物去除。

超滤通常孔径为0.01或0.04微米,能去除分子量大于1000以上的有机物、微生物(包括两虫、细菌和病毒),微滤通常孔径比超滤要大,因此过滤效率不如超滤。

因为两虫(隐孢子虫和贾第虫)具有抗氯性,是目前饮用水处理中倍受关注的致病微生物,因此超滤对两虫的去除可以有效保证饮用水的微生物学安全性。

同时超滤可以充分保证浊度物质的去除,解决目前常规处理对浊度去除不充分的问题,而且超滤可以大大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

因此合考虑技术特点和成本因素,目前超滤是饮用水净化中的主流技术。

先进的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工艺

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的缺水形势尤为严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水量剧增,而水处理设施的相对落后使水环境质量呈持续恶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60%~70%的水厂采用的仍是第一代的水处理工艺,即沉淀消毒法,这一工艺对水源地的水质要求较高。

但由于有些地区水质上的先天不足,对水厂的水处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膜-生物反应器(MBR)等膜法水处理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具有出水水质优良、装置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且膜使用寿命长达10年左右,从目前技术来看,膜技术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例如超滤膜,孔

径有几十纳米,原则上说可以讲水中间一切微生物截留下来,使得水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一步,在污水处理与回用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加拿大泽能环保工程公司生产制造浸没式超滤膜,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膜”法水处理工艺就是利用天然矿石、超滤技术、反渗透技术等多道物理过滤,实现对自来水的生物与化学污染的多级屏障。

其中,反渗透膜装置是该处理工艺

的核心部分。

经反渗透膜的深度处理,能去除水源中绝大部分无机盐、重金属离子以及有害物质,使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如杭州湾新区航丰自来水厂航丰公司投入9000多万元建设了一期5万t供水项目,其中第三代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工艺的设备投入就花掉了5000多万元,这一投入是普通5万t水厂项目投入的2倍还要多。

为确保供水安全,公司实现了所有设备全自动化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操作产生的失误;同时,公司还安装了视频安保系统,一旦有设备出现异常或人为破坏情况产生,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自2004年建成投用以来,就受到了许多国内同行的关注,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的同行纷至沓来,向航丰公司学习取经。

目前,航丰公司采用“膜”法水处理工艺,水处理达标率连续5年达到100%,并通过慈溪市、宁波市和国家相关水质检测,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安全预氧化、强化混凝+生物活性炭、超滤+安全消毒!

2007年7月1日,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开始实行。

正当这部多达106项检测指标的标准使得许多水厂面临着升级换代的选择时,在4月1日的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李圭白院士为与会的供水企业代表带来了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的公式。

而随后,中荷水务投资集团副总裁王同春也充满信心地说:

“膜技术在自来水行业中的使用也将如一百年前的砂滤技术一样成为最佳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之一。

”他以“超滤膜组合工艺技术及其大规模饮用水处理应用案例”为主题进行了发言。

膜技术被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人士赋予高度评价。

脱颖而出的第三代处理工艺

20世纪初研发出的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净水工艺,可称为第一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

而面对第一代水饮用水处理工艺不能对无害物进行控制的弊端,第二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应运而生。

第二代饮用水处理就是在第一代工艺的后面增加臭氧、颗粒活性炭的工艺。

目前我国的供水厂普遍采用这种工艺。

但是第二代饮用水处理工艺也逐渐地显露出很多问题:

一是对于含有溴化物的水源水被臭氧氧化后容易产生致癌的溴酸盐;二是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和检测技术的提高,第二代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出水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细菌和微生物,水的生物安全性受到了挑战。

“20世纪末又提出来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所谓生物稳定性就是说出厂水在输送和储存过程中,发现微生物增殖现象,是不具有生物稳定性的水,这是另一个新出现的重大生物安全性问题。

所以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要解决的就是生物安全性的问题。

”李圭白院士介绍到。

膜技术简单说是一种过滤技术,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海水淡化的反渗透膜,与超导、光纤、碳纤维、纳米技术等一起统称为21世纪工业领域六大新技术。

而后膜技术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并且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

继脱盐反渗透后,一系列更疏松的渗透膜被开发出来,包括纳滤、超滤、微滤。

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各种孔径的膜中,纳滤和超滤是最有效的去除水中微生物的方法。

水中的

致病微生物的尺寸,病毒是20nm至数百nm,细菌是数百nm至数gm,原生动物是数至数十gm,

藻类是数^m至数百gmo在各式各样的膜中,纳滤膜的孔径-1nm左右,超滤膜的孔径-数nm。

但是从技

术经济学的角度,李院士更加肯定了超滤膜在未来第三代处理工艺中的主导地位。

“纳滤膜目前在我国尚需

要进口,成本很高。

超滤膜已在我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能够为数万吨/日规模的水厂提供膜材料,且价格

已降至可接受的地步。

微滤膜的孔径为数百nm,不能充分截留去除病毒。

我国选择超滤膜提高水的生物

安全性是比较可行的。

在国际上,采用超滤技术作为水厂的处理工艺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1996年,超滤水厂总处理水量

在20万m3/d,2006年的处理水量800万m3/d以上。

在北美现有超滤和微滤水厂250座,总处理水量达到300万m3/d;在欧洲,已有33座1万m3/d以上的超滤水厂,英国已有100多座城市水厂,处理水量达110万m3/d;在亚洲,日本膜滤水厂的产水量达到400万m3/d,新加坡已建成27.5万m3/d的超滤。

在国内,随着我国膜工业的发展,以前阻碍超滤膜应用的价格问题不再明显。

目前市场上中空纤

维超滤膜的价格是每m2过滤面积为150元,按1m2超滤膜每小时过滤0.1m3水计算,1m3/d的超滤膜价格为60元。

超滤膜按使用3年计算,为更换膜每m3水只需0.057元费用。

以苏州市建成的1万m3/d的超滤净水厂为例,建设费用约300元/m3/d,运行成本为0.0782元/m3,与该水厂原传统工艺大体相同。

对于超滤膜技术在国内的前景,李院士很看好,他说:

“台湾已建成30万m3/d的膜滤水厂,近年陆续建设许多中、小型超滤水厂,其中产水能力最大为2万m3/d。

大型超滤水厂的建设也指日可待。

“组合拳”出击

当然,在20年的超滤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争论。

最主要的问题是超滤技术基本的功能是一个过滤、筛分,不能除溶解性的物质。

对于这个问题,业内趋向采用超滤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方案解决。

中荷水务投资集团副总裁王同春说:

“采用超滤,如氨氮是除不掉的。

去除氨氮最好的方式是生物方式,如果我们把超滤膜和生物氧化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能提高对氨氮的去除率,能提高对COD、BOD

的去除率。

”同样,对于超滤对水中中、小分子有机物,特别是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的问题,李圭白院士打出了“安全预氧化、强化混凝+生物活性炭、超滤+安全消毒”的“组合拳”。

对于每一个单元的作用李院士做了详细的说明。

混凝沉淀单元的设置将大大拓展超滤对原水浊度的适用范围,提高膜的使用寿命。

李院士说:

“超滤出水浊度一般为0.1NTU左右,并与超滤前水的浊度基本无关,所以水可以直接进入超滤。

但是当原水浊度较高时,冲洗水量增大,会使膜滤周期缩短,所以宜在膜前增设混凝沉淀单元。

”当“原水

受到污染时,需在膜前增设除去有机物的处理单元,例如活性炭。

在颗粒活性炭和生物粉末活性炭中,后者由于物理吸附功能更具有持久性,所以效果更好。

将超滤置于活性炭之后,出水中的微生物及炭微粒可被截留”李院士解释。

超滤一般能几乎完全去除微生物,对出水的消毒,主要不是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而是使水具

有持久的消毒能力……氯、氯氨和二氧化氯都有持续消毒能力,其中氯氨是较好的选择。

.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初探

阅读(727)|发表于2009年11月25日17:

54

一、前言

过去城市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致使水介烈性细菌性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等)流行,对人们生命健康危害极大。

这个背景下,20世纪初,研发出了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氯消毒净水工艺,可称为第一代饮用水净化工艺。

20世纪中叶,出现了城市中水介病毒性传染病(如肝炎、小儿脊椎灰质炎等)的流引。

研究表明,水中的病毒浓度与水的浊度有关,只要将水的浊度降至0.5NTU以下,再经氯消毒,就可以控制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从而对第一代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第一代工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由于水环境污染,在城市饮用水中发现了种类众多的对人体有毒害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等)和氯化消毒副产物,而第一代工艺又不能对其有效地去除和控制。

在这个背

景下研发出了第二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即在第一代工艺后面增加臭氧一颗粒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20世纪末,由于水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又发现了许多新的水质问题,如贾第虫和隐抱子虫(两虫)问题,水蚤、红虫问题,藻类污染加剧及臭味、藻毒素问题,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高氨氮含量问题,内分泌干扰物问题等等。

为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对饮用水制订了指标项目更多(100多项)和更严格的水质卫生标准。

第二代工艺对上述的水质问题,只取得了一定处理效果。

例如对“两虫”、水蚤、藻类都不能百分之百地去除,对高氨氮含量(氨氮含量〉2~3mg/l)难于降到水质标准(0.5mg/l)的要求等等。

此外,臭氧氧化能生成溴酸盐、甲醛等对人体有较严重毒害作用的氧化副产物,使臭氧的广泛使用受到质疑;有的研究指出,第二代工艺经颗粒活性炭的出水中细菌含量显著增多、且有的细菌抗氯性增强,此外含有的细微炭粒会对后续消毒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这就使人们对第二代工艺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不再被充分认可。

在这个背景下,有待研发出比第二代工艺更安全更有效的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

二、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初探

1、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的特点和组成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应该体现有效、经济和绿色工艺的理念。

可造成二次污染的净水技术已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会逐步受到限制,研制开发新的绿色净水技术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绿色净水工艺要求在提高效率或优化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轻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量。

绿色净水工艺应具有下列特点:

(1)绿色净水工艺所使用的原材料,如净水药剂或膜本身是无毒无害的,制造他们的原料是无毒无害的,并且在制造过程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

(2)绿色净水工艺在使用过程中要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绿色净化工艺在使用后,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不会对饮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4)绿色净水工艺的产物,如沉淀池污泥等等,易于处置,不会增加外环境的污染负荷。

绿色净水工艺不仅强调使用过程及使用前后无毒无害,而且也着重强调提高能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样才能发挥绿色工艺的作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笔者提出的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在我国城市绝大多数以川类水

体为水源的前提下,工艺组成如图1所示

川类水源水一安全预氧化/强化混凝一生物活性碳/超滤一安全消毒

图1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

对于受污染的水源水,常规的强化混凝能提高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很低;而化学预氧化常能显著提高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率。

此外还能进一步强化混凝,提高对天然有机物以及浊度的去除率。

本工艺最后经超滤出水,出水浊度可降至0.1NTU,所以混凝后的水经过沉淀便可进入超滤过滤,而不必设置常规的过滤池,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

超滤前设置活性炭,例如颗粒活性炭,可以发挥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的作用。

若设置粉末活性炭,炭浓度可提高至数千mg/l,当于反应器前向

水中投加数mg/l的粉末活性炭时,活性炭将在反应器中停留很长的时间,不仅能将其吸附容量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在炭表面还能生长生物膜,进一步发挥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从而构成高效的超滤膜—生物粉末活性炭反应器。

超滤一般能去除包括水蚤、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甚至病毒在内的微生物,所以对超滤出水的消毒,主要不是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而是使水在输配和贮存过程中具有持久的消毒能力。

本工艺中的超滤和生物活性炭净水,一般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是绿色的物理和生物处理方法。

化学预氧化、混凝和药剂消毒,都会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选择对水质影响较小较安全的水处理药剂,争取做到既有效又安全。

2.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水中致病微生物的去除作用。

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无疑是首要的,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本工艺对于致病微生物、藻类、以及水蚤、红虫等,具有预氧化杀灭、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生物吸附、超滤截留及安全消毒等多级屏障,特别是超滤几乎100%地对微生物截留,是最有效地去除“两虫”、除细菌及病毒、除藻、除水蚤等的方法。

该工艺中的预氧化剂和消毒剂,在目前工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氯、氯氨、二氧化氯、臭氧、高锰酸钾及高锰酸盐复合剂。

用氯作预氧化剂,能生成大量对人体有毒害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已不提倡采用,这已为众人所周知。

氯氨生成的消毒副产物比氯要低得多,并且THM或HAA—般不超过10卩g/l所以是比氯更安全的消毒剂。

并且实验表明,若先将氯与氨作用生成氯氨再投入水中,比将氯与氨分别投于水中生成的氯化消毒副产物要少。

二氧化氯虽然不生成氯化消毒副产物,但其还原产物—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用水水质标准(1992)和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001),规定水中亚氯酸盐的浓度限值为0.2mg/l,考虑到二氧化氯向亚氯酸盐的转化率为70%,所以二氧化氯的投量只有不超过0.3mg/l条件下才能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这样的限量限制了二氧化氯的使用。

虽然我国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2005)规定水中亚氯酸盐浓度限值为0.8mg/l,使二氧化氯仍可使用,但不能认为是足够安全的消毒剂。

此外,氯、氯氨和二氯化氯都有持续消毒能力,若在工艺中用作预氧化剂,将对后续生物活性炭的生物作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此不宜用作预氧化剂。

臭氧用作预氧化剂对致病微生物、藻类、水蚤等的灭活能力都很强,但其氧化副产物的毒害作用不容忽视,且基建及运行费用都较高,在此也不推荐使用。

近年来,笔者研究开发将高锰酸钾用于饮用水除污染,并发明了效能更高的高锰酸钾复合剂除污染技术。

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的氧化能力和对微生物等的灭活能力相对较弱,但对藻类仍有使其失活的作用,特别是藻类失活细胞不被破坏,内容物不外洩,比较其他氧化剂会使藻内容物外洩造成二次污染,是其优点。

研究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迄今尚未发现能生成对人体有毒害的氧化副产物,所以是比氯、氯氨、二氧化氯和臭氧更安全的氧化剂,鉴于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预氧化还有优良的强化混凝、除臭除味、除污染效能(见后文),故在本工艺中推荐采用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作为预氧化剂。

在本工艺中,超滤出水的微生物学指标,一般已能达到新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要求,所以后续的消毒,主要是为满足水在贮存和输配过程中对消毒剂持续消毒作用的要求。

在生产中可供选择的有持续消毒能力的消毒剂有氯、氯氨和二氧化氯。

前已叙及,氯氨和二氧化氯都是比氯更安全的消毒剂,但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综合评价看,宜首选氯氨用作超滤后的消毒剂。

3.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浊度的去除作用。

水的浊度是非常重要的水质指标,它不仅是水的观感性指标,并且还是水的微生物学指标。

原水中浊质经混凝沉淀可大部被除去。

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预氧化具有优良的强化混凝作用,能提高浊质的去除效率。

在出水浊度相同的条件下,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能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

超滤出水浊度一般为0.1NTU左右,并与超滤前水的浊度基本无关,所以本工艺混凝沉淀后的水可以不经过滤直接进入超滤。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以河水为水源,原水浊度在数十NTU到数百(甚至上千)NTU间变化,本工艺的混凝沉淀单元对该浊度变化范围的原水应该是适应的。

若将混凝沉淀看作超滤前的预处理,本工艺混凝沉淀单元的设置大大拓展了超滤对原水浊度的适用范围。

由于本工艺超滤出水浊度一般为0.1NTU左右,在水的观感指标和微生物安全性方面,应是符合新的水质标准的。

此外,超滤能截留生物活性炭出水中的细微炭粒,可防止细微炭粒对微生物的保护作用,从而增加了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这与第二代工艺相比是一个优点。

4.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水中的天然有机物是氧化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体物质,天然有机物还对混凝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对水中有机物含量

(COD)提出了比以前更严格的要求。

对去除天然有机物,本工艺有化学预氧化、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生物炭生物降解等多级屏障。

特别是生物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联用,可以大大延长粉末活性炭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大大提高在反应器内的浓度,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同时也使以粉末炭为载体的生物膜大大增加,从而显著提高生物降解效果。

这样,强化混凝可去除大分子天然有机物,而活性炭吸附及生物降解则可去除中、小分子有机物,化学预氧化则将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降解为中、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后续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从而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如果采用高锰酸盐为预氧化剂,则氧化生成的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表面有丰富的羟基,可吸附水中有机物,从而使去除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上述多种预氧化剂中,臭氧与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既能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又不会对后续生物活性炭的生物作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是可以选用的预氧化剂,但从去除有机物以及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考虑,无疑应首选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

颗粒活性炭对有机物的物理吸附效能,随着时间将逐渐衰减;相反地颗粒炭上的生物膜随时间逐渐生长成熟,使生物降解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逐渐增强;相应地,颗粒活性炭吸附去除和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并且最后趋于以生物降解为主。

但本工艺的生物粉末活性炭则不同,在反应器前不断有新的粉末活性炭加入的情况下,使活性炭对有机物的物理吸附作用能长期持续下去;进入反应器的粉末炭上逐渐生长出生物膜,开始对有机物有生物降解作用,并且粉末炭在反应器中持续停留的时间愈长,生长的生物膜愈多,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也愈大;最后,在反应器中将存在由新粉末活性炭到各种龄期的生物炭构成的一个稳定体系,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各种有机物在反应器中都有相应的去除率,即可能获得比生物颗粒活性炭更好的处理效果。

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有效去除,将使后续氯氨(或氯)的消毒副产物得到有效控制。

在水质生物稳定性方面,工艺中设置了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所以对水中包括AOC、BDOE在内的有机物应有很高的去除率。

此外,由于生物粉末炭上有很高浓度的生物量,特别是投加粉末活性炭的量、粉末炭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生成的生物膜浓度和性质、曝气量和曝气方法、去除有机物的种类等等,都是可以调节和优化的,所以本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应能获得比生物颗粒活性炭生物稳定性更高的出水。

5.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水中对人体有毒害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有三致物、内分泌干扰物、藻毒素、持久性有机物、臭味物质等。

本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有化学预氧化、强化混凝、活性炭的吸附、生物降解等多级屏障。

常规混凝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很差,但臭氧与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预氧化则能显著提高除污染效果。

活性炭也是良好的除微污染剂,再加上生物炭的生物降解,本工艺应能获得良好的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效果。

近年来,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天然水体特别是大量用作城市水源的湖、库水体,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水具有臭味,对饮用水的品质影响很大,受到人们特别关注。

此外,受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污染的河段,也常有臭味的问题。

本工艺化学预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是去除水中臭味的多级屏障,特别是臭氧和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都是良好的除臭味剂,后续的活性炭除臭味效果也很好。

所以,本工艺除臭味应是十分有效的。

本工艺组成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仅使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与活性炭以及生物活性炭除有机物污染的效能的协同作用得以发挥,即总去除率高于两者单独去除率之和,并且活性炭还能防止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的浅漏,从而使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的投加量可以大大提高,充分发挥其除污染效能。

6.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水中氨氮的去除作用。

氨氮浓度是饮用水水质标准新列入水质指标。

第一代工艺基本没有除氨氮的能力。

在第二代工艺中,氨氮主要在生物颗粒活性炭层中被去除,但由于水中溶解氧浓度有限,所以只能去除很有限的氨氮。

在第三代工艺中,可在生物粉末活性炭反应器中通入空气进行曝气,从而不断向水中供应溶解氧,再加上反应器中有高浓度生物膜量,从而有可能去除水中很高的氨氮。

7.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的通用性和局限性。

本工艺是以川类水体为水源,试图与第二代工艺对比的一个通用工艺。

第三代工艺在国内外是作为以川类水体为水源的通用工艺提出来的。

本工艺与第二代工艺相比,也是一种通用工艺,它只基本上解决了目前提出的饮用水主要水质问题,如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问题、藻类污染问题、臭味问题、微量有毒害的有机物问题、氯化消毒副产物问题,生物稳定性问题,高氨氮含量问题,以及部分无机毒质问题。

但对于许多特殊水质问题,则有待在工艺系统中增加某些特殊处理环节,如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去除高稳定性有机物,对高浊度原水采用预沉技术,对废水和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问题等。

对于未受污染的水源水,或低浊度源水,本工艺流程可以得到简化。

本工艺的提出,只是一个探索,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8、关于超滤净水工艺的经济性。

第三代工艺的特点是利用了超滤技术。

人们早就认识到膜滤将是饮用水净化工艺的发展方向,有人甚至提出21世纪是膜滤的时代。

但是,过去人们一直没有将膜滤用于大型城市自来水厂,主要是认为膜组件价格昂贵。

随着膜材料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膜的性能不断提高,膜价格在迅速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