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527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中语文文昌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昌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1.(6分)(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明代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日益增多。

城镇生活不同于农村,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各管各的。

城镇居民相对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附,人际关系更紧密,人的自主意识也变强。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出现了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异端”思想,许多剧作家受此影响,更多地思考戏曲应如何针砭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市场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有余暇,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方式。

人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

这一切为明清戏曲经典作品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明入清,以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经历国破家亡,转而更多地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力图借鉴兴亡教训。

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讲求情与理合一的思潮让进步剧作家们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大众,反思历史得失。

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变革,正是推动明清戏曲创作走向繁荣的前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创作者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

他们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总之,苦心孤诣才进行写作。

《长生殿》“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成”。

孔尚任说《桃花扇》写“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又说,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凡三易稿而书成”。

明清一些戏曲作品能成为经典,还在于作者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汤显祖曾指出:

“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他认为作品所立之“意”,要有超越常人和前人的新意。

他通过写杜丽娘这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冲突,对明代社会现实作总体性控诉。

《牡丹亭》一经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趣”是指戏曲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结构完整,能准确表现内容。

《牡丹亭》写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曲折微妙地凸显封建时代青年对理想的追求。

情节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入乎情理之中。

把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创新性和戏剧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是明清戏曲经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神”指人物形象具有神采、神韵。

正由于明清优秀戏曲作家在理论上有自觉追求,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才各具个性、各有特点。

即使是次要人物,其性格也是多面的、微妙的。

像《牡丹亭》里的陈最良,固然是个迂腐塾师,却又有圆滑一面。

至于“色”,是要求剧作要多彩多姿,具有很强的戏剧观赏性。

运用伎艺性表演以加强戏剧观赏性,是我国戏曲的审美特色。

戏曲中的唱、做、念、打本身就有着浓重的伎艺色彩。

明清经典作品成功之处,就是有机地结合剧情,丰富“色”的成分,充分展现传统审美趣味。

明清经典戏曲作品,均能做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

这四字箴言引导下的明清戏曲创作,将戏曲文学推向高峰。

(选自黄天骥《明清戏曲高峰的启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市场的发展使人口结构和城镇居民的生活需要发生了变化,此外,文化的变化,使戏曲创作发生了变化。

B.由明入清,社会经济和政治大变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作家和王夫之等知识分子转而更多地面对社会现实。

C.明清的一些优秀戏曲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其作者追求全面,苦心孤诣,而且他们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

D.明清经典的戏曲作品都能达到“‘意、趣、神、色’的完美统一”,这是那些作品的创作者自觉追求的理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部分在论证明清戏曲高峰产生的外在条件时,从经济、文化、政治多个领域进行了分析。

B.文章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证明其作者长期观察社会,深入体验人生,认真检索文献。

C.文章后部分在论证明清经典戏曲的作者掌握的创作规律时,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

D.文章几次举了《牡丹亭》为例,是要证明重视“意、趣、神”是明清戏曲经典共同的创作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王学左派为代表的思想是进步思想,它被称为“异端”,可能由于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它对自己不利。

B.剧作家对自我创作的反思;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戏曲作家自操檀板,粉墨登场:

都有益于戏曲发展。

C.无论是《牡丹亭》的主角杜丽娘还是配角陈最良,都是具有神韵的人物形象,其性格都是多面的,微妙的。

D.戏曲创作规律中的“色”就是指运用伎艺性表演,它是我国戏曲的传统,明清经典作品发扬光大了它。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胤,字子季。

年八岁,居忧哀毁若成人。

既长好学。

师事沛国刘献,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

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

起家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

出为建安太守,为政有恩信,民不忍欺。

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

郁林嗣位,胤为后族,甚见亲待,累迁左民尚书。

胤虽贵显,常怀止足。

建武初,已筑室郊外,号曰小山,恒与学徒游处其内。

至是,遂卖园宅,欲入东山,未及发,闻谢朏罢吴兴郡不还,胤恐后之,乃拜表辞职,不待报辄去。

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寻有诏许之。

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邪山云门寺。

永元中,征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

高祖霸府建,引胤为军谋祭酒,胤不至。

高祖践阼,诏为特进、右光禄大夫,亦不就。

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

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

于是遣何子朗、孔寿等六人于东山受学。

太守衡阳王元简深加礼敬,月中常命驾式闾,谈论终日。

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

胤年登祖寿,乃移还吴,作《别山诗》一首,言甚凄怆。

至吴,居虎丘西寺讲经论,学徒复随之,东境守宰经途者,莫不毕至。

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梁书·何胤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

B.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

C.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

D.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B.号:

除了名和字以外,古人还有号,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

例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稼轩居士;王安石,号半山。

C.拜表:

指向皇帝上奏章,李密在《陈情事表》中曾对皇帝奏明“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皇帝表明“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D.敕:

本义为捆绑,引申为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如“敕书”指的是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命”指的是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敕符”就是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胤早年不幸,谨守孝道。

何胤八岁便无父母疼爱,为父母亲守丧像成人一样因哀痛而毁伤了身体。

B.何胤施政仁德,讲求信义。

他出任建安太守时,每逢伏日腊日,都把关押的囚犯放回家,囚犯们也都如期返回,没有一个乘机逃跑的。

C.何胤任情随性,淡泊名利。

他怕谢朏抢先隐居东山,就上表辞职,不等朝廷回复便擅自离京。

他多次拒绝出任官职,不肯接受高祖赏赐的五万钱。

D.何胤德才兼备,受人尊崇。

高祖派人到东山何胤处去学习,学生们到虎丘西寺听何胤讲论经学,东部地方长官经过吴都要到寺中听何胤讲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郁林嗣位,胤为后族,甚见亲待,累迁左民尚书。

②高祖践阼,诏为特进、右光禄大夫,亦不就。

3.(10分)(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

乐曲名。

(1)

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

(2)

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4.(6分)(2018高三上·泸州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声极强的感染力。

(2)杜甫《春望》一诗中通过细节展现诗人衰老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愿以古代圣贤的正道作为自己终身奉行的准则。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20分)

5.(20分)(2016高三上·姜堰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琼瑶的泰坦尼克

萨苏

为琼瑶的小说流泪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琼瑶书中的恩恩怨怨,多少觉得是“小女子心态”,和我不大相关。

直到看了她的《我的故事》这本自传。

书中,记录了一段我们早已忘记的历史,也颠覆了我对琼瑶的看法。

琼瑶的确出生于教授之家,书香门第。

1944年,六岁的琼瑶,随着全家开始了逃难的历程。

那一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琼瑶家的祖屋所在地衡阳,是两军决战之地。

中国军队第十军在这座城市死守了四十七天,终因援军不济,力竭城破。

逃亡中,琼瑶第一次目睹了死亡。

“山沟外面,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一个平凡的农人,腿上滴着血,一跛一跛地飞跑着逃走,然后,就是一阵日本人的呼喝声,又一排枪声,那农人倒了下去。

我呆住了,第一次了解死亡是怎样突然就能来临的,第一次看到鲜血从一个活生生的人体里流出来。

逃难中,琼瑶几乎同时失去父母:

他们又被日军围住搜查,一切财产都被抢去,连琼瑶的母亲都险些被日军掳去。

“一向文质彬彬的父亲,立即爆发了,他陡然间冲过来,抱住母亲,对那日本兵大吼大叫:

‘放手!

你这禽兽!

放手!

’一切发生得好快,我看到那日本兵举起木棒,对父亲拦腰一棒,父亲站立不稳,那山沟又是一个往下倾斜的斜坡,父亲摔了下去,顺着斜坡,就一直往下滚。

我们三个孩子,这一哭哭得惊天动地,我们边哭边喊着:

‘妈妈不要走!

妈妈不要走!

’”

只是因为琼瑶的弟弟恰好和带队日本军官的孩子同岁,使他产生了恻隐之心,一家人才逃过此难。

写下这样文字的,是我们所认为自己熟悉的琼瑶吗?

在这本书中,琼瑶这样的记录,比比皆是,处处都是那双六岁的眼睛亲眼所见——为了避免大家被发现,表叔伸手去扼死自己的亲生儿子;悄然将与琼瑶每天抱着睡在一起的小妹丢弃在旅途中;父母赴水自尽又被琼瑶的哭声唤回;生死辗转中祖父却固执地在口袋中留着自己抗日救国的诗歌;宁可被枪毙也不让汉奸侮辱……

弱国子民的血泪,尽在于此。

琼瑶在书中写到——“我的国家民族观念,就是在这枪口下建立起来的。

所以我常说,别人童年的教育来自学校,我童年的教育,却来自战争。

2004年台湾地区大选,琼瑶阿姨为反台独在网站上发表公开信:

“亲爱的朋友啊!

从何时开始,长江、黄河、青海、长城、喜马拉雅山……都不再是我们的骄傲了?

唐宋元明都不再是我们的历史了?

我真的陷进无法自拔的痛楚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有一点淡淡的疑问——有着这样经历的琼瑶,成年后的作品中为何却只有温柔婉约,而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刚强之气呢?

直到看到《泰坦尼克》中的一段,我忽然若有所悟。

《泰坦尼克》的结尾,罗丝是怎样对杰克喃喃自语的呢?

她没有说我是多么地怀念你,在心底爱你这些话。

她说,我结了几次婚,爱过几个人,生了几个孩子,走了世界多少个地方……她的一生怎样的快乐和有价值。

杰克的死,是为了罗丝的生。

而他让罗丝活下去,假如她从此只是忧伤地怀念自己,我想并不是杰克所要的最好报答。

那最好的报答就是罗丝自己所说的——她是那样珍爱杰克换来的生命,所以让自己的一生都快快乐乐,轰轰烈烈,一直到九十岁。

她的生命是属于两个人的,她快乐了,他才快乐。

我们的先人在艰难时刻能够勇敢地面对苦难,却不是为了把我们变成冰冷的钢铁,而是为了让我们按照和平与善良的本性生活。

在读琼瑶的书时,我居然落泪了。

从此,也不可以笑话那些读琼瑶落泪的女生了吧。

(1)

简述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

本文写琼瑶一家逃难经历时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3)

童年的逃难经历给琼瑶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

(4)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琼瑶的泰坦尼克”为题的含义。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共14分)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韩寒和郭敬明等一批“80后”作家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某些过激的行为和言论。

B.青岛一名骑马上班的男青年被民警拦住,当时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甚至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威胁交通安全”。

C.“山寨”行为不仅损害正规厂商利益,而其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某种程度的损失,所以有人高举反“山寨”大旗,有其合理性。

D.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而随着金价下跌势头升级,紧张、焦虑的投资者们每次交易都如履薄冰,及时锁定利润的理念深入到每位交易者的内心。

7.(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方认为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佳选择,而且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B.江苏代表团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C.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

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造成“高原病”的诱发因素。

D.《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政策和理论上作了周密而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8.(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

    ,        。

     。

     ,    。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

“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⑤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

“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A.⑤④⑥③①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⑥②④①③⑤     

D.④⑥②①③⑤    

9.(3分)(2016高二上·安徽期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到了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人们对环境的态度从“先污染,后治理”慢慢转换到了预防性治理。

这种预防性治理既体现在污染治理上,①________。

生产技术的进步会提高生产率,带来更加清洁的生产流程,改善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②________。

国际先进的化工企业,一直在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已经在出行、食品和能源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最新的环保措施。

比如,汽车采用新型的高强度轻量化材料,③________。

10.(5分)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三天:

昨天、今天和明天。

无论回首昨天,把握今天,还是展望明天,你一定会有诸多感触或感悟吧。

任选一种体会,用至少两种修辞方法表达出来。

(80字以上)

五、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9高一下·株洲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的《信条》包括如下信条:

有东西大家分享。

公平游戏。

不打人。

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

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每天睡个午觉。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要承认奇迹。

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

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

我们也会。

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请从以上信条中选择两三条,写一篇文章呈现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信条,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2-4、

3-1、

3-2、

4-1、

4-2、

4-3、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20分)

5-1、

5-2、

5-3、

5-4、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共14分)

6-1、

7-1、

8-1、

9-1、

10-1、

五、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