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三校联考高一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
必修三。
本试卷共8页,四道大题18道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
故曰: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善:
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进:
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
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
修建
2.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
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4.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5.“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5分)
答:
6.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此时无声胜有声。
(2)画图省识春风面,。
(3)沧海月明珠有泪,。
(4)飞湍瀑流争喧豗,。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磨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法兰西思想之王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
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
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
“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
伏尔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艺。
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
他说:
“笑,可以战胜一切。
这是最有力的武器。
”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
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得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统治者也想利用他。
路易十五请他当过宫廷史官,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为上宾,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见过他,但最终都由于他的叛逆思想而不欢而散。
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了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
他的史诗《亨利亚德》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描写了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信仰自由的史实。
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作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
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
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
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
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
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
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
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
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
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
他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的思想。
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了,那一切都完了”。
他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伏尔泰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
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
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
雨果曾评价说:
“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
(节选自《世界名人传记速读》,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和诗,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了深刻的哲理。
B.伏尔泰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来行文,他曾因用辛辣的语言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
C.伏尔泰将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个无神论者。
D.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使得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E.本文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文学创作突出、思想深刻、哲学成就卓越、捍卫公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家形象。
(2)请简要概括分析伏尔泰文学创作的特点。
(6分)
(3)文章的结尾雨果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4)“他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有人认为,这个时代的烙印可能是时代的精髓,也可能是时代的局限,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31分)
9.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沧海桑田东船西舫烦霜鬓宵柝
B.天梯石栈磨牙吮血峨眉巅浊酒
C.以手扶膺独留青冢急木砧萧森
D.谪居卧病填酒回灯猿啸哀朔漠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下
B.虽有槁暴晒干
C.低眉信手续续信,随手
D.画图省春风面省,曾经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都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蚓无爪牙之利
C.才能不及中人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2.与“蚓无爪牙之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大家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时候,刘小淘却细大不捐,这样做,他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B.王军是我们班的学习标兵,不但自己成绩好,还好为人师,热心帮助别人,受到师生的好评。
C.他胸无城府,工作积极肯干,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好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D.中国文化在欧洲广受欢迎,让世界刮目相看,展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以及当今中国的地位与影响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普京表示,俄中关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成果显著。
俄方希望充分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有力推进重大项目合作。
B.去年11月29日,中国空军查证并识别了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
C.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D.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C.①③②⑤④D.②①③④⑤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条新闻的要点(不超过25个字)。
(5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
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
这颗恒星被编为HE0107—5240。
其罕见之处在于:
与其它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
要求:
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示例:
真诚是一潭纯净的湖水,虚伪则是一团小小的泥块。
尽管湖水有时会遭到泥块的袭击,但泥块永远改变不了湖水的纯净。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达尔文说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应环境。
他们认为,人不可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只能是你去适应环境。
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
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容易,洁身自好、保持独立完善人格难。
“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都有成为伟人的。
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请以“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D应为修复,修治
2.A(④对管仲境遇的一般陈述,⑤是表现管仲政治才能);
3.C(A应为“鲍叔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B文中无“老是赔本”之意;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缺乏依据,另“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不恰当)
4..①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4分)(既用、任政于齐、管仲之谋也,各1分,大意1分;)
②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4分)(见逐于、不肖、遭时各1分,大意1分)
5.答案:
闲,意为悠闲、自在,(2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1分)
6.答案:
①思乡;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7.(略)
8
(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和C不给分。
A曲解原文。
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
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并不包括伏尔泰的诗。
C结论错误。
无法说明他是一个无神论者。
D以偏概全。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得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2)①语言风格:
讽刺幽默,伏尔泰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的哲理诗说明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
②思想内容:
影射现实,深刻冷隽,他的哲理小说,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③创作风格: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了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
④选材方面:
以历史为题材,他的史诗以宗教战争为题材。
⑤题材多样:
伏尔泰的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悲剧上,而最有价值的文学创作题材则是他开创的哲理小说。
(每点2分,概括1分,具体分析1分,答满3点即满分)
(3)文章引用雨果的话,从侧面烘托出伏尔泰对于法兰西、对于整个时代的影响力,丰富了人物形象。
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可信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从结构上,总结全文,突出了伏尔泰的影响力。
(4)示例1:
伏尔泰的思想中既有时代的精髓也有时代的局限性。
(2分)
①一方面,伏尔泰思想先进,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
②一方面,伏尔泰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提倡卢梭的天赋人权,但另一方面,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
③一方面,他主张“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另一方面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并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
④一方面,他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
(观点2分,结合文本3点6分)
示例2:
伏尔泰的思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髓。
结合文本略。
(观点2分,结合文本3点6分)
示例3:
伏尔泰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
结合文本略。
(观点2分,结合文本3点6分)
9.B(A.烦——繁,C.扶——抚,木——暮D填——添)
10.A徒,空11.D12.B
13C胸无城府: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A.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漏遗。
属于望文生义B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褒贬失当。
D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14C.(A搭配不当,可改为“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作用”;B语序不当,应为“识别并查证”;D杂糅。
)
15.C(①紧承上文“贬官文化”,③“这样”指代①,④“遗迹”与下文“地因人传”衔接紧密)
16.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一句话1分,字数1分,“德国天文学家”1分,“首次”1分,“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1分。
)
17.示例 自信是一簇芬芳的鲜花,自卑则是一丛蓬乱的荆棘。
尽管鲜花有时会遭遇到荆棘的侵占,但荆棘永远改变不了鲜花的芬芳。
(句式2分,内容2分,修辞1分)
18.立意:
①适应环境的同时,人更要保持自我的个性;
②与时俱进,也要守住心灵的净土;
……
说明:
这是一道关系型话题作文,可以有所侧重,但必须兼顾二者,只写到一个方面,算偏题。
附录:
【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
"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
所以他的著作中说:
"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颁布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
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
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
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
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
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
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
以后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