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292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docx

沉降缝温度缝抗震缝及区别

沉降缝

一、沉降缝概述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

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

①挑梁基础,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

②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

在两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

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

二、沉降缝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如果基础持力层类别基本相同,且为素混凝土基础,我觉得基础就可以不断开。

因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薄弱,即使发生不均匀沉降,对变形缝两侧的建筑并无多大影响。

外墙沉降缝构造

相关内容:

1、后浇带

(1)定义:

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

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后浇带

后浇带构造

后浇带平面

(2)作用

①、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

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

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

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a、调压力差。

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B、调时间差。

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C、调标高差。

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②、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40%。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3)分类

①、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②、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

③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2、施工缝

(1)定义

施工缝【construction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2)相关知识

1)、什么叫施工缝?

  施工缝:

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①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②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③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⑤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⑥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⑦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⑧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常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4)、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

  ①、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②、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③、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④、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⑤、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b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c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d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e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f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

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

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

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g高度大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3、伸缩缝

伸缩缝【expansionjoint】指的是为适应材料胀缩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而在结构中设置的间隙。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建筑工程常用名词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

其做法为:

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桥梁伸缩缝

  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的构造要求

  要求伸缩缝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行驶过时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要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安装、检查、养护、消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

在设置伸缩缝处,栏杆与桥面铺装都要断开。

伸缩缝型号

  伸缩缝按照性能及安装方法可以分为:

GQF-C型、GQF-Z型、GQF-L型、GQF-F型、

  其中GQF-MZL型数模式桥梁伸缩缝装置,是采用热轧整体成型的异型钢材设计的桥梁伸缩缝装置.GQF-C型、GQF-Z型、GQF-L型、GQF-F型伸缩缝装置适用于伸缩量80mm以下的的桥梁接缝,GQF-MZL型伸缩缝装置是由边梁、中梁、横梁和连动机构组成的模数式桥梁伸缩缝装置,适用于伸缩量80mm-1200mm的大中跨度桥梁.

伸缩缝安装注意事项

  1伸缩装置因受运输长度限制,可分段制造,现场拼接。

存放在工地的伸缩装置应平行放置,不得交叉堆放,以防变形。

  2出厂时,连接卡具仅为运输方便而设,缝隙并不是定位置。

伸缩装置安装时,应在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下方可进行。

如设计文件上有规定,以桥梁设计文件所规定的为依据。

  3伸缩装置吊装就位前,应将预留槽内的混凝土打毛,清扫干净。

安装时伸缩装置顺桥向的宽度a值,应对称放在伸缩缝的间隙上,并使其顶面标高与设计标高吻合后垫平,然后穿放衡向的联接水平钢筋,将伸缩装置上的锚固钢筋与梁上预埋钢筋两侧焊牢(尽量增加焊接点与焊接长度,以延长伸缩装置的使用寿命),放松卡具,使其自由伸缩,此时伸缩装置已进入工作状态。

  4完成上述工序后,安装必要模板,以防止沙浆流入伸缩缝内,然后认真用水清洗。

在混凝土预留槽内浇筑大于C50的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振捣密实。

  5砼初凝后,拔掉模板,及时清楚伸缩缝内及异型钢装胶带槽内的异物。

  

类别

型式

种类

说明

对接式

填塞对接型

沥青、木板填塞型

以沥青、木板、麻絮、橡胶等材料填塞缝隙的构造(在任何状态下,都处于压缩状态)

U型镀锌铁皮型

矩形橡胶条型

组合式橡胶条型

管形橡胶条型

嵌固对接型

C型

采用不同形状的钢构件将不同形状橡胶条(带)嵌固,以橡胶条(带)的拉压变形吸收梁变位的构造

CQ型

FQ型

ZF型

钢制

  支承式

钢制型

钢梳齿板型

采用面层钢板或梳齿钢板的构造

钢板叠合型

橡胶组合剪切式

板式橡胶型

BF型

将橡胶材料与钢件组合,以橡胶的剪切变形吸收梁的伸缩变位,桥面板缝隙支承车轮荷载的构造

模数

  支承式

模数式

XFⅡ型

采用异型钢材与橡胶密封带组合的支承式构造

GQF-MZL型

无缝式

暗缝型

TST弹塑体

以路面等变形吸收梁变位的构造

4、房屋变形缝的设置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下面将结构缝的种类和设置原则分别阐述一下,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1).伸缩缝(温度变形缝)

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

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可通过计算确定,亦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2003-2001)表6.3.1采用。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和楼盖类别间距

1、整配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40

2、整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50

3、整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60

4、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100

伸缩缝的做法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2).沉降缝

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

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

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

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

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做法与伸缩缝不同,它要求在沉降缝处将基础连同上部结构完全断开,自成独立单元。

沉降缝的宽度可按表1采用。

必须注意,在沉降缝内不能填塞材料,以免妨碍建筑物两侧各单元的自由移动,不少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但由于施工时不慎缝内被砖块或砂浆等杂物堵塞,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

在寒冷地区,因保暖需要,可在缝的侧面充填保温材料,但必须保证墙体能自由沉降。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MM)

房屋层数沉降缝宽度

2—34—5

5层以上50—80

80—100≥120

3)、防震缝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避免或减轻破坏,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

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⑵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50%;且均不小于70mm。

⑶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设置防震缝时,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应综合考虑,协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沉降缝的宽度尚应考虑基础内倾使缝宽减小后仍能满足防震缝的宽度。

此外,凡是需做伸缩缝、沉降缝的地方均应做成防震缝,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两侧应布置墙。

一般防震缝的基础可不断开,只是兼做沉降缝时才将基础断开。

防震缝宽度按房屋高度和设计烈度的不同,一般可取50-100MM。

4)、后浇带

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和收缩变形缝,着重解决钢筋砼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砼收缩等产生的裂缝,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力,避免出现贯通裂缝。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通常每隔30-40一道,缝宽70-100CM。

一般在两部分砼浇灌后两周至一个月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5-10N/MM2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砼补浇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应该指出,设置结构缝会增加造价,施工也不方便,因此,在确定房屋的造型和布置时,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必须结合起来考虑结构缝的设置问题,尽可能不设或少设结构缝。

现代建筑中,由于建筑使用和立面要求,在尽管平面形状复杂、立面体型不均衡的情况下,也要求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况且设置这种结构缝,防水处理较困难,材料用量较多,结构复杂,施工困难,特别是剪力墙结构,结构缝的施工更为困难。

在地震区,由于结构缝将房屋分成几个部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各个部分相互碰撞,宜造成震害,不但引起结构局部破坏,还使建筑装饰材料也造成破坏,增加了震后修复工作。

目前,一般在结构总体布置上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减少房屋沉降差,防止因温度变化使结构产生伸缩而引起温度应力,加强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和结构薄弱的部位,以减少或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

举例:

沉降缝做法这样合格吗?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解1、这种情况现在工程施工中较多见,这种做法也是比较常用的简单的一种做法,优点是施工简便、一次浇灌,模板不用特殊处理,也能保持缝内良好,不会被垃圾填满,不需要对缝进行专门保护。

缺点是缝内混凝土构件尺寸控制不好,容易污染墙内混凝土,造价略高。

楼主照片中需要改进:

泡沫不要用分层的,尽量用整块的,强度要高些,低的容易缺损形成墙内污染。

另一种做法分两次浇灌,需要在先浇灌的一面墙上留洞,施工比较麻烦,影响进度,缝内保护比较麻烦。

解2、这种做法不可取,出现的质量隐患也太多。

对于我来说不提倡采用,我做如下解答,不到这处请网友补充。

    隐患如下:

    1、对于中间填充聚苯板的伸缩缝、沉降缝双墙很难保证墙钢筋的保护层;

    2、由聚苯板密度小,砼浇灌过程中浮力太大,就是在墙顶做施压处理也会引起挤压上浮,在墙下部最少有200高是砼,影响了伸缩缝、沉降缝的做用,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3、聚苯板易粹,难清理;

    4、砼浇灌过程中必须双墙同时浇灌,如果一面墙浇灌过快则聚苯板就会被挤到另一面墙里面去。

    解决办法:

    1、把主体分阶段施工缝留置在双墙中间,一面墙钢筋绑扎完后支模浇灌砼;

    2、拆模后,绑扎另一面墙;

    3、在双墙那一面的模板上设置固定对拉螺栓螺帽(采用电焊固定);

    4、合模串对拉螺栓时,把螺杆先拧到对面墙上固定螺帽上,然后再上反面墙的螺帽,固定支模,校正。

    这样就能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

解3、由于泡沫板是软的,在浇注中会变样,不太规范,我们一般这样处理的,用废旧模板立模,泡沫填在模板内,用钢筋限位。

如果能分二次浇注,是最稳妥的办法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