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071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

《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docx

家电行业竞争分析论文

 

引言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家电行业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行业之一,并且成为我国现阶段市场程度化最高、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同时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最具竞争力的一个行业。

90年代以来,我国家电行业经历三次价格大战:

第一阶段是1993年开始以郑州商业大战为标志的商业企业竞争主体摆脱政府“喂奶”的地位,开始自力自主,按照市场规律,在产品/形象、服务、质量等处于弱势时期用价格比拼,在商场的价格战中,转变了观念,优化了商品结构,改善了服务。

第二阶段是1996年开始到1997年底的竞争多于管理的阶段。

以长虹降价为标志,体现了我国价格竞争才能感商业领域向制造领域的扩展。

其背景和特点是:

买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卖方市场的影响不断弱化,供过于求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起,以商品大面积价格战与行业自律行为为特征。

其背景是,中国在此期间形成了买方市场。

部分企业以占有市场为目标的价格战竞争日益白热化,同时也日渐认识到产品创新、质量服务的市场意义,价格的过度竞争也引起了行业自律的流行。

通过对家电行业价格战的研究,了解价格战的形成机理及其意义,为家电行业更为良性地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遏止和减少恶性价格战的发生,促使家电企业为市场提供质量更高、价格更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研究现状

学者们已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探讨家电价格战,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基于企业角度的价格战研究(李会太,2004),这一观点认为价格战是由于长期定价过高,严重的供过于求,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等;基于消费者角度的价格战研究(段传敏,2004)认为,价格战是因为消费观念不成熟,顺应了国人“求廉”的消费心理和国人并不十分富裕的消费水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价格始终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而也将成为厂家和商家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基于政府角度的价格战研究(郭斌,2005)认为,价格战是政府监管不力和市场经济体制有待于发展和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竞争内涵必然向更高的方向深化,而不只是停滞在价格竞争的层面上。

尽管上述对家电价格战的对策的完善和管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有不足和亟待完善之处。

上述三种观点都是从价格战的某一相关主体进行研究,缺乏对价格战的整体系统的认识,结果难免偏颇。

基于上述研究的不足,本文旨在从理论角度重新诠释家电价格战,系统分析价格战的形成机理,并结合家电行业价格战中的问题,提出对应对策。

3.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从家电行业价格竞争的现状出发,结合其竞争特点及发展趋势,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价格战对我国家电市场的影响,并分别从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家电市场价格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对我国家电价格战的对策。

本文首先详细地论述了价格竞争的含义及相关内容;其次分析了价格竞争在家电营销中的作用机理与作用,运用博弈论分析其形成原因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价格战的对策。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整体和系统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和纬度探讨了价格战的影响与其形成的原因,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并从理论角度诠释价格战形成的机构和原理,在此基础上为家电企业销售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4.本文主要创新点

运用博弈论对家电企业价格战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1章概述

1.1价格及价格策略

1.1.1价格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

例如,在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1.1.2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对顾客需求的估量和成本分析,选择一种能吸引顾客、实现市场营销组合的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的确定一定要以科学规律的研究为依据,以实践经验判断为手段,在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灵活反应,宾观买卖双方共同决策。

1.2价格竞争及价格战

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手段,通过价格的提高、维持或降低,以及对竞争者定价或变价的灵活反应等,来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

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一直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所重视。

甚至一谈到竞争,就会想到削价。

在一定条件下,价格竞争是必要的。

但是,把价格看成决定交易成败的唯一因素,难免会造成价格竞争的泛滥。

 1.价格竞争是竞争对于易于仿效的一种方式,很容易招致竞争对手以牙还牙的报复,以致两败俱伤,最终不能提高经济效益;

 2.以削价为手段,虽然可以吸引顾客于一时,但一旦恢复正常价格,销售额也将随之大大减少;

 3.定价太低,往往迫使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以致失去买主,损害企业形象;

 4.价格竞争往往使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能继续生存,而资金短缺、竞争能力脆弱的小企业将蒙受更多不利。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价格竞争已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流。

价格战作为价格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价格竞争催生了价格战。

1.3家电行业竞争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新进入的竞争者、替代品、买方、供方以及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五种力量相互抗衡的状况引发行业内在结构变化,影响行业竞争“游戏规则”的确立,从而决定该行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潜力,并影响到相关企业的竞争策略。

家电行业与家电产品一样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拥有生命周期。

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竞争力量的作用、效果也在变化。

因此,我们将家电市场分为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阶段,并借助于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和市场演进概念,总结出家电市场其主要竞争特点和变化趋势(表2-1)。

表2-1家电市场竞争趋势与变化趋势

市场形成期

(80年代中期以前)

市场成长期

(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市场成熟期

(90年代中期以后)

新竞争者的威胁

竞争者纷纷进入,但未对现有企业构成大的威胁

新进入者威胁不断增大

业外进入障碍不断提高,业内企业相互“入侵”对方领域

替代品的威胁

几乎没有替代品与之竞争

依然没有强有力的替代品可与之竞争

替代品压力不断增强,更大的威胁来自选择多样化

买方力量的威胁

缺乏讨价还价实力,只能被动接受产品、价格和服务

讨价还价实力和市场地位开始变化

讨价还价实力迅速提升,商业客户占据上风

供方力量的威胁

有一定的讨价还价实力,但被限制在一定范围

讨价还价实力增强,但未构成重要威胁

国内企业讨价还价实力依然薄弱,主要威胁来自国外企业

行业内部的竞争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有限

内部竞争加剧,价格战粉墨登场

企业之间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成为主要手段

近几年的家电价格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激烈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在销售渠道的竞争,消费者也开始更为关注购物场所的信誉程度,购买是否便捷,能否提供及时完善的服务等因素。

以国美、苏宁、三联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家电连锁通过自己高效率,大规模,运作灵活,高专业化的特点,掌握着庞大的销售网络,以承担销售风险的方式获得家电生产企业最大限度的让利。

这种新的商业资本的崛起开始了商家掌握产品定价权的时代。

随着这种分销渠道的效率差异日益明显,针对产品细分和市场细分灵活合理地进行渠道细分,在不同的销售地域和市场环境中正确地选择比较有效的销售渠道,已经成为家电生产企业市场营销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因素。

第2章价格竞争在家电营销中的作用机理与作用

2.1价格竞争在家电营销中的作用与机理

在家电营销中,影响家电产品价格的因素除营销商品成本、货币价值和流通量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外,市场状况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

其包括:

市场商品的供求状况,商品需求特性与竞争状态。

需求价格弹性反应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以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比之来计算,即价格变动1%会使需求变动百分之几。

当需求弹性>1时,称为需求富有弹性,此时企业应降低价格以刺激需求,扩大销售,增加收益;当需求弹性<1时,称为需求缺乏弹性,此时企业可以适当提高产品售价,这时由于提价的幅度大于需求减少的幅度,会增加企业的总收益。

以下将借助于市场状况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价格竞争在不同类型家电、不同生产企业、生产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的营销中的作用机理。

2.1.1价格竞争在不同类型家电营销中的作用机理

家电的分类有两种:

国外分类与传统分类,本文将着重从传统分类来分析。

传统的分法把家电分为三类:

黑色家电、白色家电、小家电。

黑色家电主要包括电视机、录像机、音响、VCD、DVD等,是可提供娱乐的;白色家电则以空调、电冰箱、洗衣机为主,是可以代替人们某些家务劳动的;小家电指的是电磁炉、电热水壶、风扇等家电产品。

从上述家电的分类看,小家电的价格相对比黑色与白色家电的价格低,在农村市场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较低,小家电的需求会富有弹性,黑色与白色家电则会缺乏弹性。

此类市场上,企业在价格竞争选择上,应对小家电实施降价策略,对黑色与白色家电应采取提价策略以维持企业实现最大收益。

在城镇市场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强,这种家电都可能富有弹性,企业在此类市场上的即那个竞争策略应选择降价策略。

当然,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农民的购买力增强,企业在农村市场上的价格竞争策略应做出调整。

 

2.1.2价格竞争在不同企业营销中的作用机理

在由市场需求和成本所决定的可能价格范围内,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可能价格反应也影响企业制定价格。

企业需要对竞争者和自己的成本进行比较,以了解自己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此外,企业还需要了解竞争者的产品价格质量。

在同质化时代,当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其他竞争对手都低时,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就可以考虑在运用价格竞争策略时选择降价策略。

产品价格虽然下降,但其销售量大幅度增长,企业的总收益也会增加。

被称之为“价格屠夫”的格兰仕就是靠低成本甩掉LG等成为微波炉行业的老大。

当一种产品的可替代性程度非常低(需求弹性较小)时,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在运用价格策略时可选择提价策略。

因产品性能较独特,是其他产品无法替代的,即使价格可较高,该产品的使用者也不会减少对其需求。

海尔根据农民的需求,开发出“地瓜”洗衣机,因其独由的特性,即使价格不菲,依然很受当地农民的青睐。

2.1.3价格竞争在企业所处不同阶段营销中的作用机理

企业在所处不同阶段营销中选择的价格竞争策略是不同的。

一般来讲,在产品刚上市阶段,企业会采取低价策略以迅速占领市场,一旦其占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时,就意味着其品牌优势建立。

此后阶段,企业会选择提价策略,因其品牌观念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来,即使提高价格也不会对其销量产生大的影响。

但也有企业在产品刚上市时,在运用价格竞争策略时,就选择高价策略,虽然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短时期内难以提高,但可以让企业维持较高的收益。

2.2价格竞争在家电营销中的作用

2.1.1积极作用

1.优胜劣汰,实现产业重组

在价格战中,粗放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将被淘汰。

通过不断的调整企业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培养富有竞争实力的现代企业,实现行业重组。

不但适应了全球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行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基调,而且使得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社会总效益。

如红太阳等一批小企业纷纷倒闭,而长虹等现代化企业取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过价格战的洗礼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2.高产品质量,刺激技术创新

要在价格战中胜出的家电企业,会维持或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

通过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来赢得胜利,并且价格战的日益白热化也使众多企业斥巨资投入研发,寄希望于依赖技术创新,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从而走出价格战怪圈。

海尔是为数不多的、在企业发展初期即坚持优质高价定位的我国家电企业。

海尔产品的价格一般均高出国内同行的同类产品价格的10%以上,而且这一定位贯彻到海尔的每一类家电产品、每一产品销售地(当中包括国外市场)之中。

长期坚持高端定位使得海尔一方面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利润率,另一方面塑造了优秀的企业品牌。

较高的利润率使海尔有能力在品牌建设方面投人巨资,而优秀的品牌反过来又支撑了企业进行高端市场定位,高端定位进一步保证了其利润率,三者互相支撑,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整体参与价格战的局面。

3.增加消费福利,刺激消费需求

企业发动价格战,产品价格总水平降低,使得消费者可以以较少的货币成本购买产品,因价格的降低,也使得更多人有能力购买,从而使销量增加。

1993年购买一台21英寸的彩电需要花费3300元左右,而经过历次价格战的洗礼后,一台同样规格、质量更优、功能更齐全的彩电仅需800元,彩电迅速成为普及率非常高的大众电器。

2.2.2消极作用

1.摊薄企业利润,盈利能力降低

价格战降低了企业利润率,进而导致整个行业利润水平下降。

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移动与联通价格战的日趋加剧,致使两家运营商每月每户通话分钟数(MOU)和平均每户每月收入数(ARPU)两大指标持续下降。

其中,中国移动MOU由2004年的296分降至2005年的207分,ARPU由20004年的213元降至2005年的115元;而中国联通GSM业务MOU三年时间中下降了22.2%,2005年ARPU仅为1999年的41.6%。

盈利能力急剧下降,家电企业更是陷入了困境,纷纷向其他行业转型,从而影响整个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2.低层次竞争,损害企业竞争能力

过度的价格竞争使得企业依赖于价格武器,而忽视了整体协调发展,削弱了企业的品牌管理与品牌培养。

大幅度的价格下降,使企业对企业形象和品牌的投资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品品质与档次,价格下跌过快使消费者对产品价值产生怀疑,削弱了品牌信任感,产生不良影响。

第3章价格战的形成原因及问题

3.1价格战的形成原因

3.1.1价格战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必然产物

1.对计划经济下经济结构的否定

由于长期行政性分权和利益的条块分割以及经济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行业结构严重趋同。

据国家经济主管部门调查的资料显示,“九五”期间,有多个省将汽车、电子列为支柱行业。

到1998年,全国生产厂家多达多600家,汽车制造企业竟达上千家。

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较低,创新与研发能力不足,为争得或保住市场份额,其手段通常是恶性价格大战。

2.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正常结果

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实施生产管制多数企业经营僵化,没有足够的动力改进技术。

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只能依赖政府指令产销。

而市场经济把企业推向市场前沿,并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部分竞争意识强、具有规模与技术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从而利用价格战的形式把规模小、成本高的企业淘汰出局。

3.对实际物价水平的回归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没有自主定价权,而政府却限于体制与信息等因素的缺陷,不能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确定产品市场价格。

这使得价格偏离价值,不能准确地反映供求关系。

产品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得企业获得规模优势的同时,也有下调价格的基础和动机,消费者自然希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政府的价格垄断政策使得供需双方的意愿无法衔接。

企业发动价格战,实际上是经济规律对历史的纠偏行为,是对我国市场经济进程中旧体制种种弊端的否定,是原先扭曲价格向产品实际价值的回归。

3.1.2价格战是行业自我完善的重要表现

1.行业壁垒过低与退出机制的缺失

首先,价格战是行业壁垒过低的必然结果。

以家电行业为例,我国家电行业属于典型的组装工业,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业壁垒很低。

短缺经济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政策及资金上,对新建或扩充家电生产线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而如今企业融资手段更为丰富多样,可以比较容易地跨过资本门槛进行产品生产,这激化了价格战在家电行业的全面发展。

我国家电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证明,只要某一产品利润过高,就会有大量的新企业在短期内迅速进人,推进行业生产能力急速增加直至产品过剩,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其次,行业退出机制的缺失进一步激化了价格战。

当某一行业的盈利微薄、竞争环境恶化时,及时退出是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但是,行业退出是有退出成本的,与行业相关的专用设备、资产、专门人才与公关网络都是企业退出的巨大成本,而在恶化的竞争环境中,资产出手的价格十分低廉,高额的退出成本加上对新行业投资选择的困难和盈利期望的难以保证,使得一些企业只能运用价格战为武器,在原行业维持经营。

2.行业竞争博弈的选择

企业间的竞争博弈往往陷人“囚徒困境”。

寡头垄断厂商都知道合谋的结果很吸引人,但各个厂商都担心如果自己默守规则,竞争者可能会突然袭击从而夺取市场份额。

每个厂商都会受到削价与它的竞争者竞争的诱惑,尽管其经营者知道这样的好处是不会长久的,料到竞争者将会报复。

但是总有一些经营者不能满足这种不公开合谋带来的稍高利润,而是宁愿进行攻击性竞争,试图获得大部分市场,有时默契谅解很难做到,结果致使频频抢先发动价格战。

“彩电联盟”限价协议成为一纸空文,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全国各地针锋相对的竞争,无不验证了竞争博弈的观点。

在国内现存的家电市场中,国美和苏宁无疑是两大销售巨头,下面以国美与苏宁为例从价格层面来分析价格战(图3-1)。

国美

不降价降价

1010

612

126

88

不降价

宁降价

图3-1国美与苏宁之间的选择

国美的选择策略:

当苏宁采取不降价策略时,国美会选择降价策略,得策略报酬为12;当苏宁采取降价策略时,国美仍会选择降价策略,得策略报酬为8。

再看苏宁的选择策略:

当国美采取不降价策略时,苏宁会选择降价策略,得策略报酬为12;当国美采取降价策略,苏宁仍会选择降价策略,得策略报酬为8。

由上述分析可知,国美采取降价或不降价策略时,苏宁都会选择降价策略;苏宁选采取降价或不降价策略时,国美都会选择降价策略。

最后,图中唯一的一组数字报酬组合(8、8)所对应的(降价、降价)的策略组合就是该博弈的占优策略均衡,也就时著名的“囚徒困境”。

这组策略也就是国美与苏宁所选择的策略—双方均选择降价策略,这样就产生了价格战。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并且现实中的博弈大多为有限期重复博弈,双方均不清楚对方在前一轮降价策略后会选择什么策略,根据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还会导致都选择降价策略。

这样国美与苏宁在一轮又一轮的降价策略后依然会采取降价策略,这就造成了价格战愈演愈烈并形成恶性价格战循环。

以上是市场中现存寡头之间的博弈,此外也有潜在进入者与现有生产商之间的博弈。

家电行业中的格兰仕是微波炉生产行业的垄断者,海尔、LG等集团看到微波炉潜在市场很大,也考虑进入微波炉生产行业。

于是他们之间就有了博弈。

下面以格兰仕(在位者)与LG(进入者)为例进行分析(图3-2):

进入者

进入不进入

86

139

912

139

抵制

在位者

不抵制

图3-2在位者与竞争者之间的博弈

在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前提下,如果在位者采取抵制策略抵制进入,则在位者可获策略报酬为8;如果在位者采取不抵制策略时,则在位者可获得的策略报酬为9。

在这种情况下,潜在进入者采取的行动就是进入。

格兰仕这时就不愿意了,因为潜在进入者进入该领域时,就变成了竞争者,会抢占它的市场份额。

格兰仕为了阻止LG进入,它就采取可信的威胁策略—把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的闲置的生产能力进行生产,并将扩大量的产品抛向市场,以压低产品市场价格。

在被压低了的市场价格下,实力雄厚的在位者能承受这一价格压力,而新进入者显然无法承受如此低的市场价格的压力,所以LG受到格兰仕的这种扩大生产规模和压低产品价格的威胁。

因为高额退出成本的存在,LG为了收回成本减少损失也会降价,在彼来此回的降价中价格战就诞生了。

3.1.3价格战是企业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1.产品结构的雷同

消费需求具有绝对差异性,这要求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从而可以减轻与同类企业的同质竞争。

海尔曾针对部分农村地区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开发出“洗地瓜”洗衣机等多款类型洗衣机。

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差异化,相反却陷于同质竞争的漩涡,这致使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以求得竞争优势。

2.生产过剩与缓解库存压力

家电产品一般属较为耐用的产品,而我国现有家电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据统计,我国彩电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4000万台,为当前市场需求的两倍左右,并且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电视机的饱和度已达到99.1%。

由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如图4-1)可知,当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市场均衡点将从A点移到点B,使均衡价格从P1降到P2,所以降价是必然的,市场中的企业谁先降价谁就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自然也会形成价格战。

图4-1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其次,缓解产品库存压力是企业发动价格战的直接动力。

过量的库存积压了企业资金、支出了大量库存管理费用。

企业发动价格战,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尽管不能获得预期利润,却可以回笼资金、降低库存费用、避免产品过时带来的更大损失。

2000年前10个月,我国80多家彩电企业生产彩电2771万台,与同期相比下降106%,销量同比下降5%,库存累计高达600万台。

而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库存已高达2000万部,高库存有可能使中国手机行业重蹈“彩电悲剧”。

3.营销乏术、销售渠道控制不力

首先,营销乏术。

京城21英寸彩电价格自8月10日爆出798元的新低后,至今一路下滑,且以限量销售、每周一降的“固定节奏”出新低,吸引消费者眼球,令消费者起早摸黑前往购物。

据悉,此间青岛一商家卖出200元彩电,上海有商家推出5台21英寸彩电为399元,竟引来5000人清晨前往抢购,引发混乱,直至出动警力来维持秩序才告终。

更多的消费者开始以彩票的心态来对待此事。

相信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处都可以见到,这种所谓的“促销”使消费者更加忽视除了价格以外别的因素。

在本来银根就紧缩的经济环境下,这种营销方式使消费者持币观望,坚信明天的价格会更便宜。

其次,销售渠道控制不力,纵容了价格战的爆发。

对渠道控制不力会造成价格失控的危险。

销售商侃价实力的逐步走强进一步激化了价格战。

国美、苏宁和三联等家电连锁销售企业以其规模化、专业化、低成本等优势,开始控制家电零售市场,抢夺了家电生产企业的市场控制权力,开始主导价格战的发动权。

2000年,国美把彩电大幅降价,长虹起初以拒绝供货为威胁,但最终还是向销售商低头。

同年苏宁疯狂降价,最高幅度达到40%。

是否采取价格战策略刺激市场需求,已不仅仅取决于生产企业的意愿,价格战的爆发进一步增添了不确定性。

3.1.4企业发展目标

众所周知,企业发展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产业价值最大化。

在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结构时,有的企业为了追求企业长期的价值最大化,放弃了短期的利润最大化,即降低价格,抢占市场份额。

同行业别的企业由于替代品降价产品的价格下降,将会导致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利润降低,于是也只好降低价格,以期望抢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价格战”。

3.1.5消费观念尚不成熟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远远大于对其他方面的需求,如:

售后服务、品质保证等。

这就使得某些一味降低价格,不管品质与服务的小企业有了生存的余地,有实力的生产厂家不得不以牺牲品质与服务的手段来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这种行为反过来又使顾客认为所有产品都一样没有差异,从而对价格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