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3988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方剂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方剂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方剂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方剂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ppt

《方剂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ppt(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ppt

1,方剂学,2,教学要求及重点,第一节方剂的基本知识熟悉:

方剂的应用方剂的组成变化对功效的影响重点掌握:

方剂的组成原则第二节常用方剂熟悉:

15个方剂的出处、用法重点掌握:

15个方剂的组成、功用及主治,3,方剂的基本知识,1概述2治法与方剂*3方剂的组成理论4方剂的剂型5方剂的分类,4,概述,1.方剂2.方剂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辩识临床病证基础上,依据相应治法和组方原则,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用法,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用药形式。

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运用的一门学科。

5,方剂学的发展,1五十二病方2伤寒杂病论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普济方5中医方剂大词典6汤头歌诀清.汪昂,伤寒论金匮要略,6,治法与方剂(略),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关系: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7,方剂的组成理论,一、方剂的组方原则二、方剂的组成变化,8,方剂的组方原则,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助;佐制;反佐。

引经药;调和药。

9,伤寒论.太阳病篇症状: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

风寒在外,毛窍闭而不通,表实无汗,肺气不得宣发,卫气不得外达。

治法:

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病例1:

10,麻黄汤,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喘息身疼无汗脉象浮紧,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君臣佐使,11,方剂的组成变化,1、药味加减变化2、药量加减变化3、剂型变化(略),“师其法而不泥其方”,12,药味加减变化,麻黄汤、三拗汤、麻黄加术汤、麻杏甘石汤鉴别表,13,药量加减变化,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鉴别表,14,方剂的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膏剂酒剂丹剂,15,方剂的分类,以病证分类:

五十二病方内经“七方”:

大小缓急奇偶复北宋.徐之才“十剂”:

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现代分类,16,常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龙胆泻肝汤、大承气汤、四君子汤、归脾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茵陈蒿汤、二陈汤,17,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虚人外感,表证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时,不宜久煎遍身微汗为佳,解表剂,18,麻黄汤伤寒论,功用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甘草,麻黄,桂枝,杏仁,19,桂枝汤,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特点:

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甘草,桂枝,白芍,风寒外束,腠理不固,大枣,20,功用: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

风温外束,银翘散温病条辩,金银花,连翘,甘草,桔梗,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竹叶,牛蒡子,21,银翘散温病条辩,特点:

芳香辟秽,清热解毒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温而不燥,即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

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趣记:

“河牛吃草连根梗茎叶花一起吃”,22,桑菊饮,功效: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

风温袭肺(但咳,身热不甚。

)方歌: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连翘,甘草,桔梗,杏仁,桑叶,薄荷,芦根,23,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除湿,多配伍理气药,祛湿剂,24,茵陈蒿汤,茵陈,大黄,栀子,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

湿热黄疸方歌: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25,辩清热证的虚实、真假、在脏在腑、不宜久服,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热在气分,邪热传营热入血分,火毒热盛,气血两燔,脏腑火热,余热未清虚热症,里热虽盛,尚未结实表证已解,里热正盛,26,生地,栀子,柴胡,黄芩,当归,甘草,木通,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车前草,27,功效: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

肝胆实火,湿热下注特点:

泻中有补,利中有滋;多用酒炒,清中疏散方歌: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来;木通甘草当归和,肝经湿热力能排。

应用:

五官,皮肤,内科,妇科男科,外科,龙胆泻肝汤,28,里实证,得效即止孕妇慎用,表证未解?

里证未实?

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29,大肠热结,男,56岁,腹胀腹痛2天,阵发性加重,恶心欲吐,发热无寒战,4天未便,排气减少。

查体:

T38.5C,P108次/分,BP130/85mmHg.腹软,无肌卫,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1.2G/L。

腹平片:

肠管扩张,可见数个气液平。

通腑泻热,病例2,30,大承气汤,功效: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主治: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热厥、痉病、发狂等。

痞、满、燥、实方歌: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大黄,枳实,芒硝,厚朴,31,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和解剂,32,逍遥散,功效: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

肝郁,血虚,脾虚方歌: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和营血,肝郁脾虚效验好。

柴胡,当归,甘草,白芍,白术,茯苓,薄荷,33,气,血,阴,阳,阴阳,五行相生,先后天之本,气血,辩虚实真假兼顾理气调胃,补益剂,34,补气基本方,四君子汤,功效:

益气健脾主治:

脾(胃)气虚方歌: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白术,茯苓,甘草,人参,35,补血基本方,四物汤,功效:

补血调经主治:

冲任虚损特点:

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方歌: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白芍,当归,熟地,川芎,36,归脾汤,白术,茯苓,甘草,人参,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大枣,生姜,龙眼肉,木香,37,归脾汤,功效:

益气补血摄血,健脾养心主治:

脾不统血,心脾两虚方歌: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38,三补三泻,六味地黄丸,熟地,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山药,39,现代研究:

调节肾脏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提高中枢学习记忆功能影响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作用降血糖作用,六味地黄丸,功效:

滋补肝肾主治: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方歌: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参;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40,阴中求阳,金匮肾气丸,熟地,茯苓,丹皮,肉桂,附子,泽泻,山茱萸,山药,41,金匮肾气丸,功效:

温补肾阳主治:

肾阳不足方歌: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附桂,水中生火在温煦。

42,活血祛瘀剂,止血剂,祛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理血剂,43,血府逐瘀汤,赤芍,当归,红花,桃仁,柴胡,甘草,桔梗,生地,川芎,枳壳,牛膝,44,血府逐瘀汤,功效:

活血、化瘀、止痛主治: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45,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配伍理气药,祛痰剂,46,二陈汤,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

痰湿中阻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半夏,甘草,茯苓,陈皮,47,2常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龙胆泻肝汤、大承气汤、四君子汤、归脾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茵陈蒿汤、二陈汤,1方剂的组成原则,教学要求及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