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9789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9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

《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docx

鲁班山北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最终

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班山北矿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班山北矿

二0一六年四月

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班山北矿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    制:

王仕华

 

审    核: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矿    长:

编写报告单位:

鲁班山北矿地测部

编写日期:

2016年4月

附图:

1、鲁班山北矿地形地质图1:

5000

2、鲁班山北矿地层综合柱状图1:

2000

3、鲁班山北矿207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

5000

4、鲁班山北矿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5、鲁班山北矿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6、鲁班山北矿7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7、鲁班山北矿8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1:

5000

8、鲁班山北矿3号煤层瓦斯地质图1:

5000

9、鲁班山北矿8号煤层瓦斯地质图1:

5000

10、鲁班山北矿综合水文地质图1:

5000

11、鲁班山北矿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1:

1000

12、鲁班山北矿207号勘探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

5000

13、鲁班山北矿采掘工程平面图1:

2000

14、鲁班山北矿井上下对照图1:

2000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目的、任务和依据

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进一步查明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文件的精神,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十五条规定,鲁班山北矿对本矿的地质类型进行了调查,提交本报告。

一、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

(一)、调查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的程度;

(二)、调查研究煤层赋存情况,确定煤层稳定性;

(三)、调查测定矿井瓦斯含量,确定矿井瓦斯类型;

(四)、调查研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五)、调查了解矿井煤层顶底板、煤层倾角以及其他特殊地质因素,确定其类型;

(六)、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综合分析矿井存在的地质条件,对矿井地质类型进行划分并提出矿井防灾措施。

二、报告编写依据 :

(一)、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4、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

5、《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8号令;

6、《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技术资料 

1、《四川省筠连县川南煤田筠连矿区鲁班山井田精查地质报告》(1984年8月,141地质队)

2、《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班山北矿矿井瓦斯地质说明书》和《鲁班山南北矿瓦斯地质工作实施细则》(2009年8月,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

3、《四川省筠连县川南煤田筠连矿区鲁班山井田鲁班山北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1年12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41队)

4、《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班山北矿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报告》(2012年6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5、《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班山北矿2015年度矿山储量年报》(2015年12月,乐山市佰瑞德地质矿产应用研究有限公司宜宾分公司)

6、《鲁班山北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鲁班山北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和《鲁班山北矿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报告》(2015年7、8月,川南煤业公司鲁班山北矿)

7、 鲁班山北矿2015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8、《鲁班山北矿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卸压效果研究报告》(2016年3月,四川省煤矿瓦斯(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

第二节煤矿概况

1、矿井基本情况 

鲁班山北矿是筠连矿区首期开发的两处矿井之一,是四川省建设西部能源基地的重要矿井,行政区划属四川省筠连县巡司镇。

井田位于筠连矿区沐爱勘探区西北部,鲁班山勘探井田范围内巡司背斜轴以北,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设在井田北部的平桥,距巡司镇约3.0km;地面生产系统设在平桥;井田走向长5.9km,倾斜宽3.0km,面积约16.5km2;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4°32′10″~104°40′50″,北纬:

28°5′20″~28°10′10″。

2、位置与交通 

巡司镇有公路通往筠连、高县、平寨、宜宾、巡场、沐爱、礼义、庙坪以及云南的盐津、牛街、昭通等地。

由宜珙支线金沙湾站接轨至巡司镇的金筠铁路筠连站位于矿井生产系统的西侧约500m,矿井接轨甚为方便;由金筠铁路经宜宾至内昆线和成渝线可通往成都、重庆等城市,交通较为方便。

矿井西南缘的巡司河段,水急滩多,无舟楫之利。

3、地形、地貌 

地形地势:

井田内地形总的趋势南高北低,因受放射状沟谷的切割,致使地形较为复杂,井田南缘的鲁班山,海拔标高+1143.10m,是井田最高点,最低处为巡司河与南广河交汇处,标高+380m,相对高差700余米,属中山区。

煤层出露标高为+425~+840m。

在巡司镇附近,茅口组石灰岩广泛出露,大型坡立谷、溶洞、石林均十分发育,形成开阔的溶蚀平地.同时巡司镇又为沐爱自流向斜茅口组地下水的总排泄区,有著名的大鱼洞、冒水井、凉风洞及温泉等泉群出露,水源充沛。

4、气象、水文 

(1) 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冬末偶有霜冻及小雪,无霜期340天左右。

历年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2.5℃,年平均气温17.5℃左右。

每年5~9月为雨季,一年内有数次暴雨,多集中分布在7、8月,年最大降雨量为1597.9mm,年最小降雨量为883.4mm,一般为1200mm。

(2) 水文 

井田内河流不甚发育,较大者为巡司河,发源于大雪山,由南向北流经本区,环绕井田的西、北两侧边缘,上游河谷狭窄,下游两岸稍开阔,较大流量为176.579m3/s(1980年8月25日测定),较小流量为0.376m3/s(1979年4月22日测定)。

区内小溪呈放射状向道溪小河及巡司河排泄,道溪河由东往西流经井田南缘,在铁索桥注入巡司河,入口标高+443m。

巡司河的最高洪水位标高为+439.7m。

工业广场标高在+447.0m~+453.0m之间,主平硐井口标高在+447.0m,均超过巡司河最高洪水位7m以上。

巡司镇至主要城镇交通里程见下表表1-1

名称

终到站

里程(km)

名称

终到站

里程(km)

金沙湾

74

 

沐爱

15

宜宾

119

平寨

36

内江

240

牛街

50

成都

559

盐津

58

重庆

525

宜宾

113

筠连

17

内江

265

金沙湾

76

成都

482

庙坪

110

重庆

435

三、四邻关系

鲁班山北矿位于鲁班山井田内巡司背斜以北,矿井东以巡司背斜轴为界与鲁班山南矿为邻,西以巡司河为界;浅部:

巡司背斜轴至204勘探线以西50m以煤层露头线为界;204勘探线以西50m至巡司河以+350m等高线与红岩煤矿相邻;深部以-20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

我矿西边红岩煤矿已经停产,东边鲁班山南矿为生产矿井,我矿随时对鲁班山南矿进行资料交换,准确及时掌握南矿的生产情况,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矿区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

本区先后进行过多次不同程度的地质勘查工作,最近的一次勘查成果为一九八四年六月煤炭部四川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41勘探队编制完成了《四川省筠连县川南煤田筠连矿区鲁班山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报告》,以往主要地质工作及成果如下:

1、本区地质工作,前人早已足及,但系统的地质工作则始于1957年2月,原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普查大队六分队在本区做过找煤工作,填有1:

10万地形地质图,施工了少数槽探,采了少数样品,提交了《四川长宁、云南盐津煤田地质踏勘报告》,由于工作程度低,仅供普查工作参考之用。

2、1959年原四川省地质局宜宾地质队在巡司河、鲁班山及铁索桥一带进行过以煤、铁为对象的勘探工作,施工钻孔14个,钻尺2551.21m,1960年提交《四川省筠连县兔耳堡、红中凹矿区储量报告(煤、铁)》。

该报告经四川省储委1962年审查后,以81号意见书批准为初勘报告。

3、1973年至1975年四川煤田地质公司普查队在沐爱勘探区开展了1:

2.5万地质普查工作,填绘了1:

2.5万地形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图,施工了槽探,进行了小煤窑编录及采样,于1977年7月提交了《四川省珙长煤田筠连矿区沐爱矿段普查找煤报告》,以川煤地革(1977)168号文批准。

4、1979年10月,四川煤田地质公司普查队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补做了1:

5000地质填图及槽探工程等工作,提交了《四川省筠连煤田沐爱勘探区1:

5000地质测量报告》。

5、1978年4月至1979年8月四川煤田地质公司普查队物探分队又用地面电法手段对本区F1断层做了探测,并于1980年6月编写了《四川省筠连煤田沐爱矿区电法探测断层报告》,公司以川煤地探(1981)032号文批准。

6、1977年8月,四川煤田地质公司一四一队会同135队于沐爱勘探区进行了普、详查勘探工作,1981年9月两队合编了《四川省筠连煤田沐爱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煤炭部地质局于1982年10月以(1982)煤地地字第325号文批准,为矿区总体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7、1984年8月由四川煤田地质公司141队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综合采用大比例尺航片填图、地面电法、槽探、生产窑调查和老窑访问以及地球物理测井等手段,较好地完成了精查勘探设计所规定的地质任务。

取得成绩主要有:

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煤种、变质阶段、物理性质、主要化学特征等已查明,可采边界已圈定;煤层产状、主要褶曲、边界断层、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水文地质特征等已查明,提交了《四川省筠连县川南煤田筠连矿区鲁班山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以全储决字(1985)011号批准。

8、2007年7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四川省川南煤田筠连矿区鲁班山井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对鲁班山井田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野外地质调查、收集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鲁班山井田范围内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性质、发育状况、发展趋势、所涉及的范围和影响因素的认真分析和研究,评价各地质灾害体对当地矿山生产、居民生活、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对主要地质灾害体提出切实可行的勘察治理方案建议。

9、2009年8月,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编制了《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班山北矿矿井瓦斯地质说明书》和《鲁班山南北矿瓦斯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10、2011年12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41队编制了《四川省筠连县川南煤田筠连矿区鲁班山井田鲁班山北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1、2012年6月,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班山北矿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报告》。

12、2015年12月,乐山市佰瑞德地质矿产应用研究有限公司宜宾分公司为矿山开展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编制提交了《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鲁班山北矿2015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13、2015年7、8月,我矿编制了《鲁班山北矿隐蔽治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鲁班山北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和《鲁班山北矿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报告》并上报古叙煤田公司审批,《鲁班山北矿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报告》2015年10月已上报省防治水中心归档。

综上所述,矿区的地质工作开展时间较早,矿山积累了一定的地质资料,相关地质资料对矿区的地层,构造,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等叙述较祥细,地质勘查基本达到精查程度,对矿山的地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矿井在建设、开拓、采掘生产过程中也揭露和积累了部分地质、水文地质、瓦斯地质资料和防治水工作经验,对矿井下一步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第二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地层和含煤地层

一、区域地层

筠连矿区位于滇黔褶皱区之娄山褶皱带北缘,西邻雷波隆起。

地层发育较齐全,且出露良好,除缺失第三系、石炭系、泥盆系及志留系上统外,寒武系及其以上各系均有出露。

二、三迭系分布最广,侏罗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中下统环布其周,寒武系零星出露于外围一些大背斜的轴部,白垩系散布于大向斜的核部,第四系不甚发育,多零星分布于平坝及河谷两侧。

二、井田地层

井田内出露最新地层为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最老地层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河谷凹地尚有零星第四系分布。

现按地层顺序由新至老叙述如下:

(一)第四系(Q)

零星分布于巡司河两岸及煤系露头附近的平坝地区,由一套松散的砂质粘土、亚砂土、砂砾等堆积而成。

一般未经固结,与下伏地层成不整合接触。

(二)三迭系(T)

1、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出露于井田北部边缘及新街向斜轴部,为一套陆相沉积的砂岩、泥岩夹薄煤,出露厚度大于50m。

与下伏雷口坡组呈假整合接触。

2、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T2l)

呈带状出露于井田北部边缘及新街向斜核部,一般厚212m,为泻湖、蒸发岩台地环境的碳酸盐沉积,据岩性分两段。

(1)、二段(T2l2)

一般厚79m,岩性以浅灰色白云岩为主,夹薄层灰岩、白云质灰岩等。

产少量海相动物化石。

(2)、一段(T2l1)

一般厚133m。

岩性以浅灰色中厚层状~厚层状白云为主,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及钙质粉砂岩、泥岩。

底部普遍发育一层0.8~1.20m的浅绿色水云母粘土岩(俗称“绿豆岩”),致密、滑腻,岩性特殊,层位稳定,是雷口坡组与嘉陵江组的分界标志。

3、三迭系下统嘉陵江组(T1j)

平均厚325.94m。

广布于井田北部,为一套泻湖,浅海陆棚及滨海碳酸盐类沉积,据岩性分三段:

(1)、三段(T1j3)

为泻湖及蒸发岩台地相沉积的碳酸盐及蒸发岩,岩性以浅灰色、灰白色薄~中厚层状白云岩为主,夹薄层灰岩及膏溶角砾岩。

角砾成份以微晶白云石为主,次为泥岩角砾,分选差,砾径2~50mm不等,棱角状。

镜下常见到基质中散布有花瓣状石膏集合体的假晶,底部一层砾岩厚达8m左右,以此与嘉陵江组二段分界。

水平层理较发育,见有迭层石。

厚度变化不大,平均114.73m。

(2)、二段(T1j2)

为浅海陆棚环境的碳酸盐沉积。

岩性以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为主,中部夹竹叶状灰岩多层。

厚度变化不大,平均160.08m。

(3)、一段(T1j1)

以前滨~近滨带环境的石灰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粉砂岩,见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

镜下多见微晶~粉晶及生物碎屑结构。

顶部常有一层1.00m左右的砂质泥岩与二段分界。

4、三迭系下统铜街子组(T1t)

为台地边缘浅滩环境的碳酸盐及陆源碎屑沉积。

由东向西成带状出露于井田北部,与下伏飞仙关组为过渡接触。

据岩性分两段:

(1)、二段(T1t2)

岩性为紫红色、黄褐色泥质岩及粉砂岩、细粒砂岩。

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玄武岩岩屑等。

厚度12.26~21.29m,一般15.09m。

(2)、一段(T1t1)

浅灰色、紫灰色薄~中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夹薄层钙质粉砂岩,石灰岩以鲕粒结构别具一格,鲕粒为园或椭园形;鲕径0.2~0.5mm,多晶鲕、负鲕,变形鲕均有层理多样,波状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

层面见小型波痕,生场活动遗迹发育,多为斜交和垂直虫管。

动物化石丰富,但保存不完整,仅见个体很小的双壳类及腹足类化石,显示高能量的水体环境。

物性特征:

视电阻率曲线异常、宽度、幅度急剧变化。

底部有一中等偏高异常,较特殊,而自然伽玛曲线有一明显的低谷。

为铜街子组与飞仙关组的分界标志。

5、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为一套以滨海相为主的紫色陆源碎屑岩建造。

广布于井田中部、南部,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总厚度484.46m,据岩性分四段:

(1)、四段(T1t4)

以暗紫色薄~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央为主。

夹薄层细粒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

下部30m左右粒度变粗;含铁量增多,颜色变为鲜红色或肉红色,野外极易识别,是划分飞仙关组三、四段的分界标志。

波状层理为主,次为透镜状层理。

层面见大型波痕。

斜交、垂直虫管发育。

(2)、三段(T1t3)

顶、底各有一层2~6m厚的灰绿色粉砂质绿泥石岩与四、二段分界。

岩性为灰紫色薄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岩,夹多层生物碎屑灰岩。

层理以波状层理与水平层理为主,见小型斜层理及楔形交错层理。

层面多见波痕。

屡见斜交及垂直虫管,海相动物化石十分丰富,

(3)、二段(T1t2)

岩性以暗紫色中厚层状~厚层状粗粉砂岩及细粒砂岩为主,中上部夹多层生物碎屑灰岩。

结构成熟度中等,成份成熟度较低。

碎屑颗粒成份以玄武岩屑、斜长石、石英为主,次为绿泥石、褐铁矿、少量海绿石。

层理类型多样,以波状层理、楔形交错层理为主,层面见大型波痕。

下部20m左右为灰绿色、紫色相间的过渡带,其上30~40m为砖红色含铁粗粉砂岩、细粒砂岩,岩性特殊,易于识别。

(4)、一段((T1t1)

上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粗粉及细粉砂状绿泥石岩,夹生物碎屑灰岩数层,含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晶粒及薄膜;下部为浅绿色绿泥石质泥岩,易风化破碎,富含方解石脉,呈“龙须状”分布,绝大部分揭露钻孔均可见及,形状特殊,层位稳定,可作为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底部普遍发育一层厚0.50m左右的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是与下伏宣威组的分界标志(Ⅰ号标志)。

此段岩性除颜色特殊外,矿物成份较之以上各段有明显差异,绿泥石含量高,一般含40%左右,局部可高达80%。

动物化石组合也有独特之处,代表三迭系底部特征的王氏克氏蛤化石群占主导地位,

综上述,飞仙关组各段岩性、岩相稳定,各段厚度虽有变化,但具有互相消长的关系,使其全组总厚度保持稳定。

动物化石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一、二段以克氏蛤为主,三、四段以正海扇为主,显示出克氏蛤,正海扇两属在繁盛时期的地层层序关系,这一特征在地层对比中具有重要意义。

飞仙关组与下休宣威组为连续沉积。

(三)、二迭系(P)

区内二迭系比较发育,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

分上、下两统,上统包括宣威组、峨眉山组;下统含茅口组、栖霞组和梁山组。

1、二迭系上统宣威组(P2x)

宣威组为海陆交替相的含煤、铁沉积,根据含矿特征又分上、下两段。

上段以含具有工业价值的无烟煤为特征(称为含煤段),岩性以陆源碎屑为主,夹可采煤层及数层生物碎屑灰岩。

产植物化石及海相动物化石;下段不含可采煤层,以泥、砂岩为主。

平均厚139.44m。

与下伏峨眉山组呈假整合接触。

2、二迭系上统峨眉山组(P2β)

一般厚度为118.27m,呈带状出露于井田南部的煤系地层外围。

具有东薄西厚之势,西部的巡司河实测厚度为160.80m,。

顶部普遍发育一层厚薄不一的浅灰色、灰褐色凝灰岩或角砾状凝灰岩(2~20m)。

其下即为所称的新鲜玄武岩,铁表色、灰绿色,致密坚硬,具杏仁、气孔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

矿物成份以基性斜长石为主次为玄武玻璃质、辉石、绿泥石、白太石,榍石等。

中部普遍夹有一层1~6米厚的浅灰色凝灰质泥岩,疏松,显层状,局部可见植物碎片化石,说明玄武岩具有间歇性喷发的特征。

其底部普遍发育一层1.00m左右的浅灰色、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

矿物成份以高岭石为主,可能与茅口组顶部风化有关。

3、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

出露于井田南缘巡司镇附近,为浅海陆棚环境的碳酸盐沉积,岩性为灰色厚层~巨厚层状微晶~粉晶石灰岩,含燧石结核。

厚357m。

三、含煤地层

含煤地层沿用传统的“宣威组”一名,时代属晚二迭世,平均厚度139.44m,呈带状出露于井田南部的柏香林、朝天洞、桃子坪、付家湾一带。

为一套陆相、海陆交替相的含煤、铁建造。

根据含矿特征,以9号煤之底界将煤组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称宣威组上段(P2x2),下段称宣威组下段(P2x1)。

上段顶界为Ⅰ号标志之底,以含具工业价值的煤层为特征,简称“含煤段”,平均厚度42.72m,属滨海平原环境(或称湖坪环境)的含煤沉积。

下段底界为玄武岩之顶,上界为9号煤之底。

以不含可采煤层、仅含透镜状菱铁矿为标志。

简称“含矿段”,平均厚度96.72m,属冲积平原环境的陆源碎屑沉积。

第二节地质构造

一、区域构造

(一)区域构造特征

筠连矿区位于川南煤田西段。

东西两侧分别与川黔、川滇南北构造带相邻,北接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南缘,为盐津——威信东西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二)、沐爱勘探区构造特征

沐爱勘探区位于筠连矿区中段,落木柔背斜北翼(见插图4-1)。

区内构造形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北东至北北东向的宽缓褶曲,伴生有同方向的断裂构造。

横亘勘探区中部的F1、F2断层将勘探区分成南、北两部分。

二、井田构造

鲁班山井田位于沐爱勘探区的西北隅,F1断层北侧,东接新街向斜,西隔水茨坝向斜与筠连鼻状背斜相望,巡司背斜斜贯井田中部。

(一)井田基本构造特征

为一宽缓而简单的北东向背斜(巡司背斜)构造,伴生有稀疏的断层。

总的面貌是井田边缘较复杂,井田内部较简单,较大断层均分布在井田边界地区,井田内部仅受小断层影响。

地层产状受巡司背斜控制。

倾角多在5~25度间。

在巡司背斜北西翼,地层总体走向在208勘探线以西,301勘探线以东为近东西;208勘探线与301勘探线间为N65°E。

倾角也稍有增大(25~27度),为本井田(除褶曲转折端外)地层产状变化最大之区段。

巡司背斜南东翼地层总体走向为20°~50°E,倾角10~20度。

 

经1:

5000比例尺航调填图,井田内共填绘褶曲12条,其中巡司背斜(B33)是井田的主干构造,新街向斜(S40)是井田的东部边界构造,其余次级小褶曲多分布在井田边缘一带,规模小,对煤层无影响。

共填绘地表断层22条,且大部分分布在边缘地带。

其中落差>30m者1条(F1),落差在20~30m者7条(F70、F54、F67、F68、F69、F100、F112),落差<20m者14条。

按断层性质分:

正断层12条,逆断层10条。

22条断层中,切煤断层仅有4条(F1、F54、F86、F100),其它断层对煤层均无影响。

切煤断层中,F1断层为井田的南部边界构造,F54、F86发育在煤层露头附近,它们对今后煤层开采不造成多大影响。

对开采有影响的仅有井田内部的F100断层。

另外根据勘探施工的139个钻孔(包括借用新场井田9个钻孔)的统计资料,共揭露隐伏断点39个,其中对煤层有影响的断点38个,造成地层重复或缺失达20m以上的断点3个(f538、f539、f503),10~20m者9个,<10m者27个。

按性质分,造成地层重复的断点10个,造成地层缺失的断点29个。

综上述:

本井田地层产状平缓(以缓倾斜为主),煤系中无火成岩侵入,井田构造表现为一简单背斜,井田内部落差>20m的切煤断层仅有F100断层及311-3孔的f503断点(f503已位于下山水平)。

规模较大的断层多发育在井田边缘一带,对今后开采无甚影响。

据此,将本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定为第二类——中等构造类型。

(二)、巡司背斜(B33)

斜贯井田中部,南自巡司附近,经鲁班山南麓的高塝、庙坪至朱家沟北侧消失,全长约13公里。

轴向由N70°E向北转到N30°E(井田内多为N40°E左右),轴面略向北西倾斜,倾角85~90度。

枢纽向北东倾伏,倾伏角5~10度,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茅口组,两翼主要为中、下三叠统及上二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