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551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docx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主问题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二、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理解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三、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四、问题设计

1.观察主题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2.生活中见过负数吗?

你读吗?

它有什么含义呢?

第二课时直线上的负数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能够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出正数、负数。

三、教学难点

能够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出正数、负数。

四、问题设计

1、观察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发现了什么?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

你准备怎么画?

3、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

并说出自己想法。

第二单元百分数

(二)

第一课时折扣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折扣的意义是什么?

2.折扣与百分数如何转化?

3.如何解决“折扣”的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成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成数”的意义。

2.知道“成数”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成数的意义是什么?

2.成数与百分数如何转化?

3.如何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税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法制意识,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点

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应纳税额和税率等实际问题的方法。

3、问题设计

1.纳税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纳税?

2.税收的种类有哪些?

什么是税款、应纳税额、税率?

3.如何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利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三、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4、问题设计

1、储蓄的意义是什么?

存款的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本金?

什么是利息?

什么是利率?

3、如何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

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

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问题设计

1、观察例5理解“打五折销售”的意思是?

2、“满100元送50元”如何理解?

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⒈能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⒉能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⒊会描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四、问题设计

⒈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圆柱有什么特征?

⒉圆柱的侧面、底面及之间的关系。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一、教学目标

⒈能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⒊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圆柱表面积含义。

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割、拼等方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理解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问题设计

1、圆柱的体积可以用转化的方法进行推导,你想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形状?

2、转化后的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相等吗?

3、你会用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渗透“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条件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

2.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能不能直接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容积?

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3.说说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第五课时圆锥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识圆锥,知道并会描述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二、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真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四、问题设计

1.自学课本32页的例1,观察一下圆锥有什么特点?

2.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第六课时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能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难点:

正确探索出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四、问题设计

1、我们可以把一个圆柱通过切、削,转化成一个圆锥,那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

2、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几倍?

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3、你会用字母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第四单元比例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四、问题设计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3、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第二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用字母表示。

2.学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

学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问题设计

1、说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和什么有关?

怎样记住它们?

2、计算例题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吗?

第三课时解比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

灵活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问题设计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想一想,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第四课时正比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学会分析问题,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能根据正比例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并能根据正比例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问题设计

1.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

比值是多少?

2.如何用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的关系?

3、如何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第五课时反比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体会两个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条件,掌握反比例关系式。

2.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二、教学重点:

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四、问题设计

1.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如下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为什么?

(2)水的高度是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是怎么变化的?

(3)求出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2.如何表达反比例关系?

3.如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

第六课时比例尺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四、问题设计

1.比例尺是指的什么?

有几种形式?

2.比例尺的本质是什么?

3.当比例尺固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

4.比例尺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5.怎样求比例尺?

要注意什么?

第九课时比例的应用(例2)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

2.会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

三、教学难点:

会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观察例题说说这副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表示什么意思?

2.仔细阅读例2,你有几种解法?

第十课时比例的应用(例3)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能绘制简易的路线图、方位图、和地图等。

2.锻炼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能绘制简易的路线图、方位图、和地图等。

三、教学难点:

能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题目中蕴含了哪些信息?

要求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

先求什么?

怎么求?

3、绘制平面图要注意什么?

第十一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例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性。

2.能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

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四、问题设计

1、观察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2、如果按照课本的要求缩小放大后的图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第十二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例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感受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三、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阅读课本例5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2)如何用比例解答。

2.阅读例6。

(1)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

(2)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3)相关联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鸽巢问题

(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理解“抽屉原理”。

2.能够根据“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理解“抽屉原理”。

三、教学难点:

根据“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观察例题:

把4只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思考:

把上述例题中的铅笔换成苹果,盒子换成抽屉,是否还有刚才的结论?

3.当物体个数比较多时,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思考?

说一说枚举法和假设法的优缺点。

第二课时鸽巢问题

(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

2.能够根据“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理解“抽屉原理”。

三、教学难点:

根据“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阅读例题:

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不管用哪种方法,抽屉中的书本数总有什么特点?

2、当物体个数比较多时,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思考?

可不可以用数学式子来计算呢?

第三课时鸽巢问题(三)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2.能够根据“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三、教学难点:

根据“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问题设计

1.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四个。

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两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你是怎么思考的?

2.跟我们前面学过的“抽屉原理”有什么联系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