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156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docx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报告

四川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报告

 

四川省水利厅

 

一、“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规划主要目标

1.2015年前基本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任务,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7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

2.解决农村215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

3.基本消除现有病险水库隐患;提高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

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10万亩;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

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75%。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0平方公里。

5.规划投资1177亿元。

(二)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11年以来,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水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十二五”水利发展进展顺利。

预计到2014年底,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75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88万亩、解决农村173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280万千瓦、落实水利投资1024亿元,分别占规划目标的107%、58%、75%、81%、76%、187%、87%;预计2014年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4,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87立方米,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78%。

总体来看,除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指标外(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水利建设工作会议纪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目标完成时限调整到2017年),其他目标预计到2015年可基本完成。

(三)水利建设进展情况

1.水资源配置工程。

建成武都水库、蓬溪黑龙凼、乡城玛依河等7处大中型工程;加快建设亭子口水利枢纽、小井沟水库、宣汉白岩滩水库、石渠洛须引水等23处大中型工程;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首部取水隧洞、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水库灌区二期、红鱼洞水库及灌区5处大型工程,北川开茂、苍溪乐园、雅安市铜头引水等45处中型工程,筠连后沟、梓潼凤凰、米易麻晃引水等一批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

积极推进武引蓬船灌区、李家岩水库、向家坝灌区一期、龙塘水库及灌区、罗江三渔水库等大中型工程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2.农村水利工程。

解决农村1734万居民和173万在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完成九龙滩与武都引水一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继续实施都江堰、玉溪河等7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了33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开展了5批次106个县(137县次)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了隆昌石盘滩、遂宁佛爷岩2处大型泵站和6处中型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实施了15个县的牧区节水示范项目,建成节水灌溉饲草料地2.85万亩;积极推进东坡区李善桥、彭山县红光渠等8处水利血防专项工程;加强农村水电工程建设,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280万千瓦。

3.防洪减灾工程。

重点实施水利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的《四川省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全力推进红鱼洞、土溪口、黄石盘、固军、江家口、青峪口水库6处防洪控制性水库前期工作,其中红鱼洞水库已于2013年开工。

继续实施“六江一干”(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长江上游干流)主要江河堤防,完成56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成堤防护岸1360公里。

纳入国家规划内的188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部完工,泸县艾大桥水库(中型)除险加固正在实施,其余5处新增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江安河大湖堰节制闸、西河石头堰冲砂闸2处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已完工,洪雅花溪渠取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正在实施,其余20处大中型病险水闸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基本完成172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了12条重点山洪沟治理。

4.水土保持工程。

大力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省级财政水土保持项目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5.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青白江区、青神县、盐边县实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节水灌溉面积4.81万亩;启动首批3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积极开展节水示范区、农业节水改造、水资源保护、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等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

6.发展能力建设。

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和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改建和新建533处水文(位)站、2586处雨量站、4个巡测基地、9处水文信息分中心,建设1处省级水文应急机动测验队,编制325条河流预警预报方案;编制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初设报告》、《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设计方案》、《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开展州河、岷江等河流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新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1个,有2个监测分站(甘孜、阿坝)和9个监测点建设内容纳入《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完成全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加强科技基础平台、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继续完善水利规划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型水库及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省级水利政务信息化综合运行和保障系统等,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四)投资完成情况

根据全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二五”规划投资1177亿元。

预计2011~2014年,落实水利投资1024亿元(中央394亿元,省级151亿元、地方自筹及银行贷款47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87%。

其中水资源配置工程投资410亿元,农村水利工程投资351亿元,防洪减灾工程投资143亿元,水土保持工程全社会投资90亿元,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投资18亿元,发展能力建设投资12亿元。

(五)水利管理和改革进展情况

1.强化水利管理。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四川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市(州),水利厅、发展改革委等16个厅(委)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全省入河排污口普查和登记,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编制完成《四川省重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强化规划管理,编制完成了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成都经济区水资源配置战略规划、四川省渠江流域防洪规划等水利规划,制定了《四川省水利规划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强化水利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强化防洪抗旱管理,出台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实施办法》、《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逐步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基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防办能力建设,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知识普及,不断完善预报预警系统、防汛预警信息自动化和省、市、县级抗旱预案。

强化河湖管理,落实涉河项目审批制度,定期开展河湖专项执法检查,坚决查处未批先建和不按批准建设方案实施的行为;严格执行河道采砂统一规划制度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

强化水土保持管理,省人大审议通过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正在编制《四川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四川省省级财政水土保持资金管理办法》、《四川省省级财政水土保持项目验收办法》等配套办法和标准。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面落实水利建设“三项制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

强化水利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和责任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不断健全水法规体系,提高水行政执法能力,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强依法治水能力。

2.深化水利改革。

深化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已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2059个,其中由县级水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1049个;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坚持“先改后建、以建促改”,在21个县(市、区)启动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11个县(市、区)开展了7个全国和7个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非农业水价改革,适时新定和调整了都江堰、龙泉山、黑龙滩、通济堰、长葫、武引、大桥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非农业供水价格,进一步增强水价调节供水需求和结构的杠杆作用,缓解了水管单位运行困难的局面,促进节约用水、工程正常运行和综合效益发挥。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定性定编工作,落实水管单位“两费”,初步建立适合省情的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争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县级国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设立了省级财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财政厅、水利厅出台了《四川省省级财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水利厅与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民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指导意见》,水利厅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

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出台了《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具体事项的通知》、《关于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修订出台了《四川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为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来源、争取金融信贷支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水利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水利取得了长足发展。

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建成水利工程117万处,形成蓄引提水能力277亿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3925万亩,农村供水工程受益人口6843万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平方公里,建成堤防6200公里,地方电力装机容量1618万千瓦,年发电量592亿千瓦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防洪保安方面

1.堤防护岸工程。

全省“六江一干”重点河段还有部分城市及重点乡镇未形成封闭的防洪体系;已建成的堤防护岸工程中,未达标堤防占已建堤防的12%。

2.防洪水库工程。

渠江流域防洪控制水库不足,在已有防洪水库、堤防建设及河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渠江流域仍需修建防洪水库调蓄洪水。

3.新增病险水库。

我省水利普查新增的1394座小型水库中,绝大部分存在病害;因近年来极端天气、旱洪灾害、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我省每年有数百座小型水库出险或积病成险。

我省2014年进行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目前有2198座新出现的小型病险水库急需除险加固。

4.中小河流治理。

全省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有573条(有治理任务的420条),其中325条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由于近年来地震、暴雨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已经治理的中小河流需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95条暂未纳入全国规划的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急需治理。

5.山洪灾害防治。

全省有95%的县存在山洪灾害隐患,尤其是地震灾区和高山峡谷地区灾害隐患突出。

供水保障方面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全省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10.6%,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已成大中型水库只有127座(大型8座,中型119座),其蓄水能力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

2.渠系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滞后。

全省已成水源工程还有约600万亩灌面的渠系未配套,制约工程效益发挥;目前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农村饮水水质问题突出,急需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的升级提质增效。

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方面

1.盆地腹部区部分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存在挤占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现象,局部河段水污染严重。

2.水土流失严重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治理任务仍然很重。

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5%。

尤其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难度较大。

体制机制方面

1.水务体制改革不彻底,存在上下部门不对口、职能交叉等问题,“多龙管水”的现象依然存在。

2.水利工程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水利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及融资困难,影响了部分工程的建设进度。

3.水利工程招标投标中存在借用资质、不合理低价中标、转包等现象,造成工程实施和管理困难、工程进度和质量难以保证。

招标投标恶意投诉多,处理投诉耗时长,影响工程按期开工。

4.基层水务部门人员、资金、设备不足,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缺乏,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行业身能力建设急需加强。

5.水利工程行业定额标准偏低(比交通和建设部门定额低30%左右),亟待修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补助标准偏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平台建设、人员配备、监测的基础设施等缺乏。

6.农村水电存在多头监管和监管不到位、部分农村水电安全监管不落实的情况。

三、“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根据我省“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的要求,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节水供水、防洪减灾、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水利改革,加强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努力实现我省从水利大省到水利强省的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落实节水优先。

始终坚持并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切实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加快用水结构调整和用水方式转变,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把握空间均衡。

坚持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相均衡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促进人水和谐。

3.注重系统治理。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统筹流域和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坚持两手发力。

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强化政府在水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各方力量,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四、“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节水目标

根据“三条红线”中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的要求,规划“十三五”末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3立方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首先要考虑节约用水,工业节水设置指标控制用水目标,农业节水方面主要有以下五方面措施:

1.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力推动灌溉试验站建设。

2.实施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3.积极开展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作,全面推广渠道节水技术。

4.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5.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民用水协会,推广农耕农艺节水措施,建设节水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十三五”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50亿立方米,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22亿立方米以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万亩,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

逐步退减岷江和青衣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部分支流因水电开发挤占的河道内用水,以及岷江中游、盆地腹部区中小河流因工农业发展被挤占的河道内用水,原规划设计中未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工程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退减多年平均来水量的5%~10%。

在工程布局上,应分析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解决不同区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确定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各市(州)必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合理布局水利工程,切实解决我省水资源紧张地区的缺水问题。

(三)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十三五”末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初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具体目标:

1.继续实施“六江一干”重点河段堤防护岸工程建设和堤防加固,重点城市城区基本形成防洪保护圈。

2.在渠江流域建设红鱼洞、土溪口、固军、黄石盘、江家口、青峪口水库等防洪控制性工程。

3.完成2198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4.继续实施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

5.继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

(四)水生态保护目标

初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目标:

1.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水污染问题基本得到遏制,纳入全国重要水功能区的338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3%。

逐步退减被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

2.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主要加强水资源监测、保护与管理,水源水质基本达标。

3.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0平方公里。

4.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风景名胜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等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区域得到有效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五)水利管理改革目标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十三五”规划指标

备注

1

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亿立方米)

50

预期性

2

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322]

约束性

3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800

预期性

4

农村集中供水率(%)

[90]

预期性

5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50]

约束性

6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43]

预期性

7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18000

预期性

8

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

[83]

约束性

9

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150

预期性

注:

指标带[]为“十三五”末达到数,其余为五年总数。

五、“十三五”规划布局

为实现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根据我省地形地貌特点、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省“十三五”规划布局的总体思路如下:

(一)防洪减灾方面

四川省暴雨多发生在盆地东部区,主要暴雨中心在盆地边缘,量级也最大,西部高山高原地区较少发生暴雨。

盆地区的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水系比较发育,其上游又处于暴雨区,洪水峰高量大,西部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洪水一般涨落平缓,历时较长。

针对四川省暴雨洪水分布特点,遵循“上蓄下泄、以泄为主”的治理方针,确定不同区域的布局。

1.盆地腹部区。

加强沿江重要河段堤防与护岸工程建设,根据地形条件,与现有堤防衔接封闭后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

对人口、耕地分布密集的中小河流,应加强堤防护岸建设、河道疏浚。

2.盆周山区。

重点在渠江流域建设红鱼洞、土溪口、固军、黄石盘、江家口、青峪口水库等具有防洪任务的大型水库,与中下游堤防工程相结合解决防洪问题。

加强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加快建设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实行长期监测,并在可能发生灾害的集中居民点设立预警预报系统。

3.川西南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

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堤防护岸工程应有选择的布局在重点城镇、重点河段。

在安宁河、大渡河上游布局米市、双江口两座具有防洪任务的大型水库,与中下游堤防工程相结合解决防洪问题。

此外在雅砻江、大渡河干流上有防洪控制作用的电站梯级,应安排一定防洪库容为长江中下游服务。

中小河流治理主要是加强城镇河段的堤防护岸建设。

加快建设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二)供水保障方面

根据我省的地形特点、水资源分布、人口及生产布局,确定我省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是以“五横六纵”调水补水网络为骨架、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结合的总体格局。

其中盆地腹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是“西水东调、北水南补”工程的水资源调入区;川西南山地区水源较为丰沛,人口、资源分布相对独立,为当地径流利用区;盆周山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径流丰沛,当地利用量不大,为水资源当地利用区(自给自足)和水资源调出区(向盆地腹部区调水补水)。

1.盆地腹部区和盆周山区

盆地腹部区和盆周山区主要包括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

盆地腹部区需水总量大,且城乡生活工业用水的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该区域水资源十分贫乏,自身的水资源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在节水挖潜、优化调配前提下,必须从水资源丰富的盆周山区调(引、补)水解决。

盆周山区中,青衣江中上游、渠江上游、长江南岸河谷地带,水资源比较丰富,人口及耕地相对集中,该区域工程布局以当地大中型蓄水、引水工程为主,利用本区域的地形和水资源优势,通过引水、补水工程补济盆地腹部区;其它区域人口和耕地相对分散,宜建设小微型水利工程补充用水不足。

主要通过建设红鱼洞、雷家河、二龙滩等大中型水库并辅以引水渠堰、山区小微型水利工程,建立分散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成都经济区为盆地腹部区的重要区域,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雅安、资阳8市,都江堰供水区是成都经济区的核心区域,随着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布局,特别是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都江堰供水区在优先考虑节水挖潜的前提下,除了通过在周边的中小河流兴建一些中小型引提水工程外,还必须积极采取调、引、补综合措施开发与区域紧邻的青衣江、涪江右岸支流通口河以及大渡河水源。

通济堰、玉溪河灌区内的眉山、雅安部分区域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前提下,考虑增加调节工程作为玉溪河灌区的水源工程。

眉山的其余区域及乐山暂定仍由长征渠引水工程及当地中小型工程解决。

因此,成都经济区是我省人口及生产力布局极为密集的核心区,综合用水部门多,需水量大,该区必须以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为前提,并充分发挥多水源优势,积极进行多渠道开源,增加区域骨干工程的供水能力。

优先对都江堰、玉溪河等已成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同时充分挖掘当地径流利用的潜力,优化调配岷江、沱江、青衣江、涪江水源提高供水能力。

重点建设李家岩水库、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武引蓬船灌区、引大济岷等大型工程,结合一批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资阳、绵阳、遂宁等川中丘陵区乡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和德阳、资阳等城市的缺水问题。

天府新区在强化节水、挖潜当地径流、加大再生水利用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调度都江堰供水水源,适量利用青衣江、大渡河水源,满足天府新区长远发展的用水需求。

川南经济区包括自贡、内江、泸州、宜宾4市。

内江市的供水问题宜通过近远结合,近期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中小型城市供水水源工程;中远期通过建设向家坝灌区、长征渠引水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的缺水问题。

自贡市城区已初步形成多水源、多供水点的供水系统,在建的小井沟水库建成后,自贡市的城区供水紧张状况将得到缓解;依靠向家坝灌区、长征渠引水工程解决耕地、乡镇及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泸州、宜宾两市的人口、工业重心均沿大江大河布局,城镇供水可以得到满足,宜宾、泸州市农业灌溉拟由金沙江向家坝灌区工程结合中小型蓄水工程开发当地径流进行解决。

因此,川南经济区应结合产业布局,继续抓好石盘滩、长葫等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约用水,重点建设小井沟水库以及其他骨干中型工程,优先解决区域内城乡供水问题;同时着力推进向家坝灌区、长征渠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尽快将青衣江、金沙江水资源引入该区域。

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广元、南充、巴中、达州、广安5市,根据目前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来看,该区域基本为升钟水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