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892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docx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要用洗净力较强的洁肤用品和具有收敛性的化妆水类用品。

可选用水质的膏霜类护肤用品。

干性皮肤的人,应该使用含有油脂成分的洁肤用品,以及含油量高的冷霜之类的护肤品,不宜使用甘油,因甘油吸水性较强,使用后会使皮肤更加干燥。

中性皮肤的人,则可选用洗净力较弱的洁肤用品,以及奶液,润肤霜之类的护肤品。

2、按季节选用化妆品:

 一年四季气候条件不同,人的皮肤状态也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

夏天气温较高,皮肤的汗腺,皮脂腺功能旺盛,常分泌较多的汗液和皮脂。

此时以使用含油量较少的化妆品为好。

为防止阳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可选用防晒油等护肤用品。

另外,爽身粉、花露水也是夏季常用的化妆品。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汗液和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往往会变得干燥,有时会产生皲裂,此时应使用油脂含量高,并且内含保湿成分的雪花膏、润肤霜等用品。

   春秋季节风沙较大,则可选用含油量中等的奶液类护肤用品。

3、按性别、年龄选用化妆品:

    人的皮脂不仅因年龄、气候而不同,而且和性别也有关系。

对于男性,特别是年轻男子,他们的皮脂分泌量较多,皮肤更是强烈地偏于“油性”。

男用化妆品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吸取分泌旺盛的油分,保持皮脂的平衡。

因此中性或干性皮肤的妇女使用了这些化妆品,反会使皮肤干得更历害。

在女用化妆品中。

也有分别适用于少女,孕妇及中老年妇女的各类化妆品,但即使是女用化妆品,老年人用的某些营养润肤化妆品也是不适用于年轻人的。

这些营养化妆品中为防止皮肤的进一步老化,常加入激素类药品,这些药品的添加,有防止皮肤萎缩的作用。

但对于激素分泌正常年轻人来说,不仅不会起到上述作用,反而会刺激皮肤,甚至罹患某些皮肤病。

婴幼儿皮肤细嫩,皮脂分泌较少,可选用专供婴幼儿使用的各种化妆品。

老年人皮肤较为干燥,应选用油脂含量较高及含有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的化妆品。

4、按用途选用化妆品:

不少化妆品,从外观上看是很相似的。

但它们的效能、用途却不一样,如防晒的、祛斑的、抗皱的等,因此,在购买化妆品时,应根据需要和化妆品的用途来选用化妆品。

(三)、化妆品的使用、存放方法

化妆品的建议使用程序

日间:

清洁--爽肤水--精华液--乳液--眼霜--面霜--隔离霜/防晒霜--粉底液--遮瑕霜--干粉--眉笔--眼影--眼线--睫毛膏--腮红--腮影--散粉定妆--唇彩

晚间:

眼唇卸妆--面部卸妆--清洁--爽肤水—精华素--眼霜--晚霜

化妆品的保存

正确的保存和保养化妆品是有效的使用化妆品的保证,一般化妆品在原封包装状态下,大约可以保存三到五年。

但在开封后,由于受到光线、皮肤油脂、灰尘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化妆品的保存期就会大幅度地缩短。

 化妆品的保存及保养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1.防污染:

日常使用时,应用洁净的取物棒蘸取涂于手心,多余部分千万不能再放回容器中。

必须用手取时,一定要把手洗净、晾干后再取。

用后要盖紧瓶盖,防止因水分蒸发使化妆品干涸变质,或微生物侵入发生霉变,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细菌污染。

2.防晒:

所有的化妆品都应避光保存。

强烈的紫外线,容易使油脂和香料产生氧化现象和破坏色素。

而化妆工具也会在强烈日晒下氧化变形。

3.防热:

高温及空气会破坏化妆品中的化学物质。

因此,用完要旋紧瓶盖,以防化妆品氧化蒸发引起产品变质。

存放化妆品的地方,温度应在35℃以下。

温度过高会使化妆品的乳化体遭到破坏,造成水油分离,粉膏类化妆品干缩,使化妆品变质失效。

4.防冻:

温度过低会使化妆品中的水分结冰,乳化体遭到破坏,溶化后质感变粗散,失去化妆品原有的效用,对皮肤产生刺激。

所以也不用把所有的化妆品都放进冰箱保存,有恒温作用的化妆包是最好的选择。

5.防潮:

化妆品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

潮湿的环境是微生物繁殖的温床,过于潮湿的环境使含有蛋白质、脂质的化妆品中的细菌加快繁殖,发生变质。

也有的化妆品的包装瓶或盒受潮后容易生锈。

(四)、标识

1、化妆品的标识:

需标注以下内容:

化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地。

(化妆品实际生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至少标注到省级地域)、生产许可证号及QS标志、卫生许可证号、执行标准号、净含量、成分含量或材质(2010年6月17日起生产的化妆品必须标注全成分表,且成分表应以“成分:

”的引导语引出)、生产日期、保质期或限期使用日期、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使用或者保存不当容易造成化妆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化妆品、适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化妆品,必须标注注意事项、中文警示说明,以及满足保质期和安全性要求的储存条件等、特殊化妆品需要标注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

进口化妆品还需要标注:

原产国或地区(地区是指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国内经销商或代理商的名称及地址、进口化妆品批准文号、CIQ标贴。

2、化妆品标识上的宣传用语要求:

不得标注:

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的内容;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产品名称;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

3、在化妆品“名称”中禁止表达的词意或使用的词语:

绝对化、夸大虚假、与产品特性无关的、超范围宣称产品用途的、医学名人的姓名、庸俗封建、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

例如:

特效、全面、奇效、最、极致、处方、药用、治疗、活血、抗菌、消炎、祛疤、生发、抗敏、脱敏、减肥、吸脂、瘦脸、李时珍、数码、红外线等等。

(五)、化妆品的变质鉴别

1、变质鉴别:

鉴别化妆品质量优劣,首先看颜色的变化。

如营养类、美容类和洗发护发类化妆品颜色较淡,大多是白色、淡妃色、浅黄、浅粉红、淡湖蓝等,没有深色的。

如发现颜色变深或间隔有深色斑点,就可能是变质所致。

   其次是看是否有气体产生,因为化妆品中微生物产生的气体可使膏体膨胀,严重时微生物产生的气体甚至可以冲破化妆品的瓶盖而外溢,这种情况说明变质已经十分严重。

   另外,化妆品中一般都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微生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酶类,而酶的作用会使化妆品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解,破坏其乳化性,因此膏霜稀薄与否也是鉴别化妆品是否变质的一种方法。

   在液体化妆品中,微生物生长会使化妆品浑浊不清。

浑浊说明化妆品中的微生物已达到相当的数量,有的霉菌生长在液体化妆品中会出现丝状、絮状悬浮物,有的甚至出现成团现象。

   再就是微生物在生长中还会产生各种酸类物质,如醋酸菌产生醋酸,米根霉产生乳酸,从而使化妆品变酸,同时还破坏化妆品原有的气味,产生异味甚至发臭。

2、常用化妆品变质的特征:

气味异常、颜色灰暗、膏体变形、功能丧失。

名称

变质特征

洁肤乳

变味、变色、浑浊、沉淀,使用时有粗糙感

磨砂膏

变味、变色、干裂

润肤霜

变味、变色、油水分离,触之有粗糙感

爽肤水

变味、变色、浑浊或出现沉淀

胭脂

变色、结块、干裂、析出粉状物、变色

眼线笔

液体变味、干燥;固体笔灰尘化

眼部卸妆液

变味、变色

眼影

乳液状变味结快;粉状析出油份,碎为细屑

粉底

液体状,油水分离、变味、变色;粉状,变光滑或发霉

唇膏

熔化、析出、异味

面膜

变味、变色、变稀、干裂

睫毛液

干燥、结块、油分析出

香粉

油分析出,表面变得光滑

四、黄金珠宝

(一)黄金

1、黄金的慨述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是五金之首,是金属之王,标识为XAU,X表示不指定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AU表示黄金的化学元素符号。

(贵金属包括;黄金,铂,钯,铑等)

按其来源的不同和提炼后含量的不同分为生金和熟金:

生金亦称天然金、荒金、原金,是从矿山或河底冲击层开采的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

生金分为矿金和沙金两种,熟金是生金经过冶炼、提纯后的黄金,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

黄金的成色

理论上100%的金称为24K金(即100/24,1K=4.167%),现实中是不可能有100%的纯金,所以规定含量达到99.6%以上称为24K,低于9K的黄金不能称为黄金。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黄金分为

千足金:

含金量为99.9%;

足金:

含金量为99%;

K金:

是75%的黄金和25%的银、铜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为24K的公式配制而成。

K白金:

是一种白色的K黄金,是合金,由75%的黄金、10%的银、4-10%的锌和5%的镍熔炼而成。

2、黄金的特性及保养

1、特性:

颜色

金黄色之美可与太阳相比。

当金被煮时发出的蒸汽是绿色的,冶炼过程中金粉是咖啡色的,铸成薄片,又可以传送绿色的光线。

拉力

异常的强,其延展性令其易于铸造,是众金属中拉力最强的,0.5克的黄金可拉成160米长的金丝。

可锻性

可以造成极薄易于卷起的金片(最薄能碾到厚为0.001毫米),

黄金的物理特性

熔点高,达摄氏1064度(真金不怕火炼就是指一般火焰下黄金不容易熔化),密度大,韧性和延展性好,易磨损,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有吸收X射线的本领。

黄金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可溶于某些混酸,也可溶于碱金属,氰化物等。

2、保养:

①.黄金饰品体质柔软,不能与粗糙物质硬物相碰撞,不能同酸、碱、汞及其它有化学反应的物质接触。

②.空心项链、空心手镯、坠等切误挤压、碰撞,以免变形,不能恢复原样。

③.佩戴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化学物质接触,避免接触海水,及含有铅、汞的香水等化妆品接触,因为在与汗液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金饰品出现白点现象,可直接到维修处清洗即可,恢复原样。

④.避免直接与香水,发胶等易挥发的物质接触,容易导致金饰褪色。

游泳时,要摘下金饰,以免碰到海水或池水后表层产生化学变化。

⑤.不佩戴时单独存放,清洗后放入首饰盒内,不能与其它饰品同时佩戴,以免被刮花。

⑥、黄金和铂金不能混合佩戴,避免摩擦和串色。

3、黄金的识别

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识别:

印记:

在首饰产品上应有成色标志、材料名称、厂家印记。

色泽:

足金或千足金呈光亮的金黄色;纯度越高色泽越深。

重量:

黄金的密度大,比重为19.32克每立方厘米,重于银、铜、铅、锌等金属,有明显的坠手感觉,假黄金饰品则轻飘。

硬度:

纯金柔软,硬度低,用硬的针尖能划出痕,牙咬能留有牙印;成色高的黄金饰品比成色低的柔软,含铜越多的黄金饰品越硬。

火烧:

用火灼烧后是不变色的,如颜色变暗,成色不同成色变黑则不是纯金。

声音:

看弹跳。

当真金自然落地会发出‘吧嗒’声,有声无润,也无弹力,假的或成色低的黄金,声音脆而无沉重之感,一般发出‘当当’的响声,而且声音有余音,落地后跳动剧烈。

(二)铂金的常用鉴别方法:

1、观色泽法:

白色K金实际上是一种合金,由黄金同其它白色合金溶合而成,其中黄金含量最多为75%,它的白色非天然本色,时间久了可能会褪色或露出黄色斑驳。

而铂金是一种天然白色的首饰用贵金属,光泽灿烂。

2、手掂法:

铂金密度达21.45,通过同体积材料的掂重试验,铂金有沉甸甸之感,它比黄金(19.36)重,比白色k金重,也比银(10.45)重。

3、烧熔法:

铂金熔点达到1773摄氏度,远远高于白色K金与白银。

一般焊枪无法熔化铂金,据此可鉴别真伪。

且铂金冷却后颜色不变。

4、标记法:

铂金首饰都有标准戳记。

国际上用pt字样表示,如pt950表示铂金成色为95%。

5、煤气自燃法:

将首饰放于扭开的煤气灶口上,放上几分钟若首饰变红升温将煤气灶点燃,则为铂金制品。

这是因为铂金可作为催化剂,促使煤气与空气中氧化合放热,使铂金升温、发红以至于能点燃煤气。

看标记识铂金:

铂金首饰通常以含铂金的千分比来表明首饰的质地,同时也是首饰定价的根据之一。

常见的标记有以下几种:

足铂金:

铂含量千分数不小于990,打"足铂"或"pt990"标记。

950铂金:

铂含量千分数不小于950,打"铂950"或"pt950"标记。

900铂金:

铂含量千分数不小于900,打"铂900"或"pt900"标记。

纯铂金硬度较小,为增加硬度,须加入一定比例的钯、铑、铱等贵重金属。

pt950含钯、铑、铱5%,硬度仍然相对较低,一般用于素铂金首饰;pt900含钯、铑、铱10%,硬度对镶嵌饰品来说恰到好处。

目前大多数铂金戒托都是pt900的,但也有少数厂商用pt950制作戒托。

由于钯、铑、铱等金属比铂更稀有、更贵重,所以,pt900也就相应地比pt950价格要高一些。

(三)银饰品

1、概述

我国是最早使用白银的国家,历代提炼白银多在含银方铅矿中进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白银曾作为一种货币和民间工艺制品的金属原料,在出土文物中占有相当比例,作为货币在历史演变中,由历代银元宝转变为近代各式版本的银元,当代由白银制作的各式纪念币、饰品供人们收藏、佩戴。

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

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

 泰银一般是千足银,即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银含量,也有些防制泰国工艺把925银硫化成"古银效果"的也称做"泰银",国内生产的泰银一般工艺比较简单,所以比起925银镀白金,价格要较低一些。

藏银一般不含银成分,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传统上的藏银为百分之三十银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铜,因为含银量还是太低,所以现在市场上已经见不到了,以完全白铜替代。

银子的计量成色:

“99”代表纯银,虽然理论上100%才是纯银,但实际很难获得100%的纯度。

99银的颜色苍白,而且很软,用它做的首饰容易变形,不能镶嵌宝石等。

“98”代表足银,银的含量为98%,含铜2%,在首饰上标注为980S。

“925”银,银含量为92.5%,含铜7.5%,在首饰上标注为925,我们常见的银首饰大部分都是用925银制造的。

925银首饰经过抛光后呈现出极漂亮的金属光泽,而且也具有了一定的硬度,能够镶嵌宝石,做成中高档首饰。

2、银饰品的保养方法:

①佩戴纯银饰品时不要同时佩戴其他贵金属首饰,以免碰撞变形或擦伤.如果自己的时间充裕每天戴完后用棉花擦干净,放到首饰盒保存。

②在佩戴银饰时不要同时佩戴其它贵金属首饰,以免碰撞变形或擦伤。

  ③避免纯银饰品接触水汽和化学制品,保持银饰的干燥,别戴着游泳,切勿接近温泉和海水。

不用时可用棉布或面纸轻拭表面,清除水份和污垢,将它置放于密封的袋子或盒子中,避免与空气接触。

  ④如果发现银饰有变黄的迹象,最简单的方法使用牙膏加点水轻洗表面。

或用珠宝小刷子清洁银饰品的细缝,然后用擦银布轻擦其表面,马上就可以饰恢复原来的靓丽。

⑤银饰发黄得严重,用洗银水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数秒钟,取出后立即用清水清洗,然后用面纸吸干。

  ⑥若使用拭银布能够恢复约八成的银白状况,就无需使用拭银乳和洗银水了,因为这些产品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银饰在使用过这些产品之后,会越发容易变黄。

拭银布含有银保养成份,不可水洗。

  ⑦如果平时在佩戴之后没有对银饰进行处理和收藏,就极有可能使银饰变黑。

这时应使用珠宝小刷清洁饰品的细缝,然后将拭银乳滴一滴在面纸上,将银饰表面黑色氧化物拭去,再用拭银布恢复饰品原本的光亮。

之后就要记住做好日常的一般保养了,避免银饰再次变黑,银饰在多次变黑之后就很难擦白了。

3、银饰品的鉴别

①看颜色(又称看面档)测试:

纯度愈高,银色愈洁白,面档细腻、均匀发亮,有润色。

如果含铅质,面档发出潮花带有青灰色;如含铜质,面档出现粗糙及烂心,有干燥感。

被氧化了的白银尽管表面有“黑锈”,但其色泽黑而呈光亮 铅、锡、白铜则没有光泽,其色发暮。

  

②掂重量: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

“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

”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作出初步判断。

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系其它金属。

③查硬度:

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故用大头针稍用力划实物的表面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饰品。

纯白银饰品用手拉,折就能使之变形。

   

④听声韵:

饰品如为高成色白银,则掷地有声无韵,无弹力,声响为“卟哒卟哒”。

成色越低,声音越低,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百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⑤看茬口定成色:

把白银饰品截开,看茬口颜色,若茬口绢白而绵,饰品表面光润、细腻,氧化后表面色泽发乌呈光亮,可断定其成色在98%左右;若茬口粗而柔,微显红色,成色在95%左右;茬口白而带灰,略有微红则成色在90%左 右;用手弯折较硬,茬口淡红色或带灰色,其成色在80%左右;成色在70%左右的 白银,其表面白黄且干燥,茬口微红、黄兼有,弯折坚硬;若茬口红中带黑,黄中带黑,其成色已在60%以下。

⑥伪造白银的特点:

伪造白银一般是用红铜、黄铜、白铜、铅、锡、铝等制造的,其特点是:

 红铜质:

外表紫红色,茬口黑红色,生绿绣。

 黄铜质:

外表黄色,茬口豆绿色,生绿绣。

 白铜质:

外表灰白色,茬口砖灰色,生绿绣。

 铅质:

灰蓝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

 锡质:

银白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

 铝质:

白灰色,体质较软而轻。

(四)、贵金属及其合金的纯度范围:

(五)钻石

1、钻石的基本性质

主要化学成分:

碳(C)

光泽:

金刚光泽

硬度:

10,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折射率:

2.417

色散:

0.044

透明度:

很好的透明度

颜色:

一类:

无色到黄色,另一类花色钻石:

浅黄、褐色、粉红、红色、绿色、蓝色、黑色

熔点高、耐腐蚀、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存留几十万年,为人们所发现。

2、钻石的4C标准

▲重量(Carat):

钻石是以克拉为单位。

1克=5克拉1克拉=100分=0.2克越大的钻石越稀有,质量越大价值越高。

▲颜色(Color):

颜色直接影响钻石的质量和价格。

我国国家标准将钻石分为12级,颜色越白价值越高。

所以在有些钻石鉴定证书也有用数字或文字表示净度的。

▲净度(Clarity):

净度也直接影响钻石的价格,每颗钻石均独一无二,含有与生俱来的内含物如矿物或未晶化碳物,而这些内含物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会决定一颗钻石的净度及独特性。

大部分SI级以上的钻石内含物均不能以肉眼辨别。

钻石的内含物越少越干净,光芒折射越多,钻石也加倍璀璨,价值也越高。

在10倍的放大镜下可分为LC(镜下无瑕疵)、VVS1、VVS2(极轻微瑕疵)、VS(轻微瑕疵)SI(微瑕疵)P(有瑕疵),其中LC最好,价格也最高,P级最差。

▲切工(Cut):

在4C标准中唯有切工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切工的优劣直接影响钻石的出火和闪光,切工越标准价值越高。

当钻石切割比例得宜,光芒就如镜面反射一样,经过不同面的折射后,散发出让人神怡光花。

最理想的切工是“八心八箭”,在专业的切工镜下可看到它的对称性极佳,从冠部的台面角度看,像是有8颗心,心的尖端指向钻石的中心,而从钻石的亭部观察,像是由底心向四周发射八根箭,因此其心与箭的特点故名为“丘比特切工”。

钻石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心形、梨形、长方形、梯方形、水滴形、马眼型、方形、三角形等。

3、钻石的保养

1.钻石的硬度高,应单独存放,以免划伤其他首饰。

2.钻石虽然硬度高但脆,避免硬击戒面。

3.每次佩戴时应查看钻石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应送珠宝店维修,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钻石有较强的亲油性,如沾上油污可用中性肥皂水稀释洗洁精清洗可用绒布擦干即可。

4、钻石的简易鉴别

首先可以从颜色和净度两个方面来判断钻石真伪。

合成碳化硅的颜色一般呈黄色,肉眼可明显感觉到黄颜色,比市场上销售的浅黄白色级钻石还黄,借助于放大镜还可观察到它有细管状的内含物,以及明显的面棱重影现象。

其次,消费者在购买钻石饰品时,一定要向商家索取钻石鉴定证书或钻石分级证书,以保证所购得的钻石饰品的质量。

油性试验:

用一支油基墨水的特制笔或圆珠笔,在钻石的台面划一条线,则会留下一条不间断直线。

而其他的仿制品不具有亲油性,在划线处留下断续的点线。

水滴试验:

在钻石上水珠将很长时间保持球形,而仿制品上的水滴则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散开。

哈气试验:

在钻石上哈口气,如钻石上的水气立即消失为真钻石;若水气在钻石上停留几秒钟后才消失则为假钻石。

感觉试验:

在室温下用舌头接触钻石及其仿制品时,钻石比仿制品要凉得多。

(六)、水晶的识别

水晶就是天然的二氧化硅晶体,是一种透明的石英结晶,呈六角柱状结晶,它的硬度很高、反光烽极强,大都天然水晶含有气泡、杂质。

人造水晶是原料石英砂经过一系列工序提炼,再经精细的切割技术和绝无瑕疵的打磨功夫制造而成,晶体纯净透明,弥补了天然水晶的不足。

①眼看:

天然水晶在形成历程中,往往受环境影响总含有一些杂质,对着太阳视察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平均细小的横纹或柳絮状物资。

而假水晶多采纳残次的水晶、玻璃渣熔炼,经由磨光加工、着色仿造而成,没有平均的条纹、柳絮状物资。

②舌舔:

即使在炎热夏季的三伏天,用舌头舔天然水晶表面,也有冷而凉爽的感觉。

假的水晶,则无凉爽的感觉。

③光照:

天然水晶竖放在太阳光下,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能放出俏丽的光泽。

假水晶则不能。

④硬度:

天然水晶硬度大,用碎石在饰品上轻轻划一,不会留痕迹;若留有条痕,则是假水晶。

⑤用偏光镜观察:

在偏光镜下动弹360度有四明四暗变化的是天然水晶,没有变化的是假水晶。

⑥用放大镜观察:

用十倍放大镜在透射光下观察,能找到气泡的基本上可以定为假水晶。

⑦用头发丝观察:

将水晶放在一根头发丝上,人眼透过水晶能看到头发丝双影的,则为天然水晶,主要是因为水晶具有双折射。

(七)、玉器

1、玉器的分类

玉一般分二大类,即软玉及硬玉。

软玉:

(a)产地: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而以新疆一带的白玉最为出名。

(b)颜色:

深禄、浅绿、白色、奶黄等.

(c)品种:

白玉、岫岩玉、青玉

(d)外表光泽:

油脂光

(e)产品:

雕件、手镯、吊坠、佩件等。

硬玉(翡翠):

一般统称缅甸翡翠玉,因主要产地在缅甸之故。

(a)产地:

缅甸境内,在山上称为山石,在河底称为水石。

(b)颜色:

绿、紫、红、黄、黑、白等。

(c)品种:

老坑种、玻璃种、冰种、豆青、油青、白底青、芙蓉种、乾青及新坑等。

(d)外表光泽:

次玻璃光.

(e)产品:

手镯、雕件、吊坠、珠链、花件等等。

2、翡翠的A.B.C货的鉴别

A货:

天然真色翡翠,未经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玉;

(1)颜色:

一般不均匀,同一块原石的颜色经常不同,过度十分自然,由于翡翠A货未经人工处理,所以多数带有脏、厌色、等结构;

(2)结构:

A货翡翠结构致密细腻,手摸有一种非常温润的感受,而且它导热高,将其贴于脸上有冰凉之感,而且A货无荧光,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不变色。

B货:

人工处理的漂白注胶玉,经漂白人工处理加工,注入环氧树脂类物质玉;

1、颜色:

经漂白注胶的B货一般颜色艳丽,不自然,颜色与低色的分界

线明显过度不自然,在强透射光照射下,B货的颜色变浅,显微黄色;

2、结构:

由于强酸咬蚀使B货结构变得松散,并在表面留下凹凸不平

的溶蚀坑,由于其结构松散,反光变弱,在表面很难观察到苍蝇翅。

放在手上也没有A货的冰凉之感,两件B货互相撞击时,可以听到与A货不同的发闷的撞击声,另外,由于结构被破坏,多为树脂光泽。

C货:

染色玉,古老方式染色,会破坏其玉质,在加入染料后,其颜色只能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

一、C货的颜色为人工染的,往往带有偏黄或偏蓝的色调,看上去感觉不舒服,十分假色,十分单一,整个染色部分颜色相同,很死板,它的颜色仅限于饰品表面,如用强透射光,其颜色会被打散(变浅);

二、结构:

表面经稀盐酸浸泡,其结构松散,有了类似B货的变化,放在手上没有A货的冰凉之感。

3、玉器的保养

①避免与硬物碰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