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880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

文法学院

专业:

国际金融

学号:

014910200218

学生姓名:

黎孔新

指导教师:

彭桂珍

日期:

二○一三年九月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的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市场成为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领域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它也是一个争议话题最多、还远未成熟的市场。

本文从证券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特征、功能和作用出发,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监管体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教育以及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

证券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目录

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1

1.1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状况 1

1.2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 2

2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作用 3

2.1筹资功能 3

2.2定价功能 3

2.3资本配置功能 3

3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4

3.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 4

3.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 4

3.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 4

3.4流动性不足 5

3.5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品种单一、结构残缺 5

3.6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 5

4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 7

4.1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7

4.1.1取消额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 7

4.1.2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7

4.2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7

4.3大力发展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 8

4.3.1扩大投资基金的发行数量 8

4.3.2增加投资基金的种类 8

4.3.3逐步解决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 8

4.3.4培养和建立一批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评估机构 8

4.4国有股上市流通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的客观要求 8

4.4.1国有股单独设市流通 8

4.4.2国有股与A股个股合并流通 8

4.5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证券市场 9

5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前景 10

6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II

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

而1997年已达到2412亿元。

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从建立至今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这二十余年是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规范的过程,是全社会对证券市场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方面共同推进证券市场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日趋形成,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同时,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经济各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进,也迫切需要加快证券市场的发展。

1.1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状况

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发行与流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总称。

证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和主体,通常包括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

而1997年已达到2412亿元。

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

证券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产品品种多样化趋势

(2)证券市场的交易体系初具规模。

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已经形成集体交易和分散交易相结合的格局。

集中交易包括沪深两大交易所和“两网”。

分散交易主要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个大中城市的证券营业网点,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部以及银行、信用社的证券代办点。

(3)证券市场的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中,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委是国家对全国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证监会是证券委的监督执行机构。

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条例不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体制,而且对股票的发行、交易,上市公司的收购、股票的保管、清算、过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证券违法行为的调查和处罚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是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部重要法规。

1.2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从事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增加,中介服务机构在企业和证券管理部门之间起到一种“保证人”的作用,形成主管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三者之间一种制衡关系,并使证券管理部门从大量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

中介服务机构的兴起,对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截止2002年底,我国证券公司总数达124家,证券交易营业部2828家,从事证券期待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72、422家,只有五家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超过30亿元,有17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在13—30亿之间,其余都在15亿以下,平均每家注册资本金为8.42亿元,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总额为1035亿元。

我国券商资产规模偏小、负债率高、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化程度低。

而国外著名的大券商,如美林集团、摩根斯坦利、所罗门公司、高盛公司等,资产总额均为千亿美元以上,其中最大的美林集团为2130亿美元。

美国有众多证券公司,大型券商占据支配地位。

在日本,大券商在资产规模、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野村证券、大和证券、日兴证券等占据了日本证券业的半壁江山。

在经营业务方面,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规范狭窄,能运用的金融工具较少,创新意识薄弱。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组成,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在吸引外资、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2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作用

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我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经过14年的发展,目前对国民经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不仅为上市公司提供了近9000亿元的直接融资,而且还为国家提供了2100亿元的印花税收入。

上市公司家数达到1380家,其市值达到3.5万亿元。

特别是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的上市,使中国股市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得越发地密不可分。

不仅如此,中国股市作为提供直接融资的场所,已越来越受到经济界专家及企业界人士的重视,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已成为经济学家及企业家们共同的心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变得越发重要起来。

2.1筹资功能

  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是指证券市场为资金需求者筹集资金的功能。

这一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为资金供给者提供投资对象。

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任何证券,既是筹资的工具也是投资的工具。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既有资金盈余者,又有资金短缺者,资金盈余者为使自己的资金价值增值,就必须寻找投资对象。

在证券市场上,资金盈余者可以通过买入证券而实现投资。

而资金短缺者为了发展自己的业务,就要向社会寻找资金。

为了筹集资金,资金短缺者就可以通过发行各种证券来达到筹资的目的。

2.2定价功能

证券市场的第二个基本功能就是为资本决定价格。

证券是资本的存在形式,所以证券的价格实际上是证券所代表的资本的价格。

证券的价格是证券市场上证券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证券市场的运行形成了证券需求者竞争和证券供给者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的结果是:

能产生高投资回报的资本,市场的需求就大,其相应的证券的价格就高;反之,证券的价格就低。

因此,证券市场提供了资本的合理定价机制。

2.3资本配置功能

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的功能。

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社会资金要向经济效益最高的行业和企业集中。

在证券市场上,证券价格的高低是由该证券所能提供的预期报酬率的高低来决定的。

证券价格的高低实际上是该证券筹资能力的反映。

而能提供高报酬率的证券一般来自于那些经营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或者是来自于新兴行业的企业。

由于这些证券的预期报酬率高,因而其市场价格也就相应高,从而其筹资能力就强,这样,证券市场就引导资本流向能产生高报酬的企业或行业,从而使资本产生尽可能高的效率,进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

 

3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二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如下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

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从总体规模有很大的潜力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

另外,从股市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英、美、日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

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

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

以看出我国扩大股市规模可挖。

3.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

而且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

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

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

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积金等。

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宗投资者的欢迎。

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难,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

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额度(政府债券发行)。

至于二级市场分割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股、H股,构成中国股票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