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8766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

《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良好习惯活动案例.docx

良好习惯活动案例

 

<课题实施方案>

养成良好习惯,做合格小公民

 

课题申请教师:

王雪纲、刘爱华

 

乳山二中

2009-6

课题名称

养成良好习惯,做合格小公民

课题

指导

教师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任教学科

专长

王雪纲

28

崖子初中

政治

组织发动

刘爱华

47

崖子初中

政治

调查统计执教公开课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建设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处于由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转型阶段,但是人的素质、观念等却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

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社会环境复杂,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是中小学文化,工作也不固定。

他们整天忙于工作,奔波劳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无时间顾及教育孩子。

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教育氛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养成良好习惯。

尤其是我们农村学生,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实在令人担忧,由于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的“教养”不是很好,家长们平时并不太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卫生意识较差,这样就严重地阻碍了对女子进行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以至于许多农村学生升入中学、大学或走上社会,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明显低于城镇学生。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强调在中小学教育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青少年打好做人、求知、生活、健体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健康成长,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鉴于上述问题,并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校的具体情况,着重研究“文明礼貌习惯”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旨在通过探索培养的途径,真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教养”,最终养成“良好习惯,做合格小公民”。

二、确立课题目标:

明确习惯养成目标  细化习惯培养主题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对学生习惯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习惯养成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习惯培养目标时,首先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划定了生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品德好习惯、文明礼仪好习惯、公德好习惯五项大目标。

再按照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内化、由引导约束到自觉行为的原则,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分别制定小目标。

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基础性的、浅层次的良好习惯,如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低年级的目标是守时惜时,生活有规律。

主要是养成按时作息、独立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等基本生活习惯;中年级的目标是生活有节制,有规律,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主要是养成帮助家长做家务,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有计划,学会保护个人隐私等良好习惯;高年级的目标则提升为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等,主要是引导学生培养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分别制定了低、中、高年级《习惯养成教育细则》。

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提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

目标确定后,学校着重在实施措施上下工夫,采取了“学、做、管、导”四步曲,推动习惯养成教育的逐步深入实施。

学即通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细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明确行为规范的要求,确定努力的方向。

做即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针对对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规范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将习惯培养目标分解到学月教育活动主题中,通过开展学月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即采取一系列硬性措施,约束学生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直至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如为了让学生养成排队入校,有秩序地行走的好习惯,学校自校外甬路至校园楼门口划上了行走线,并进行检查监督,约束学生沿线排队离入校。

经过教育引导,同学们排队离入校的良好习惯已经形成,“两人成排,多人成行”已经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意识。

 “导”,即激励示范,正确引导。

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

 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奖评机制,教育引导他们向模范学习,向先进看齐。

用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感染和熏陶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三、课程设计计划:

制订实施细则  

(1)仪容仪表养成教育。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要求》的具体规定,全体学生要严格遵守。

  

(2)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也是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饭前便后洗手。

2、卫生区、教室、宿舍每天要清扫(拖)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经常整理和清理书本。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3)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

课间活动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

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先后顺序,不插队,不推碰,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开会要保持安静。

 8、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9、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6、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7、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1、当人们普遍的开始重视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和智力因素发展之后,越来越被一个严重的问题所困扰,那就是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问题,而道德和非智力因素是不能单靠认知所能解决的。

实践证明:

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较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复杂。

同时,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存在着促进和延缓智力因素发展的制约功能和作用,存在着不可补救或难以补救的“不可逆性”的教育内容。

2、目前,学校、家庭、社会对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还严重的存在着。

学校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不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时紧时松,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重要。

所以总抓总不见效,越抓越没劲。

反过来怨大气候不好,社会风气不好,怨家长不配合,怨独生子女难教育。

这种思想观念严重的制约了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的发展。

这与我国普通教育的改革进程和发展走向是很不相称的。

由此,怎样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应成为推动学校良好习惯培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任务。

四、教师情况分析:

担任本课题的三位老师,从事一线教学,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都有所了解,而且:

王雪纲:

男,28岁,中学二级教师,大本学历,现在崖子初中任初一思想品德的教学工作,擅长组织和发动学生,能与同学相处融洽,并多次执讲过公开课,对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刘爱华:

女47岁中学高级教师,大本学历,现在崖子初中任初一思想品德的教学工作,并担任初一、一班班主任,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擅长与学生沟通,交朋友,在学生中极具号召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家庭环境优越,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还能锻炼学生的智力和体力,通过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六、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的研究与探讨,积极探索初中阶段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良好习惯培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具体表现在:

①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行奠定基础。

②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七、课题研究内容(子课题)

根据课题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开展以下几个子课题:

分析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

培养目标

途径和方法

做人:

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做事:

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学习: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八、实施步骤

(一)成立课题小组

新课程强调: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出来,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因此,本课题小组由六年级5个班的同学组成,每个班又分成6——8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同学自己推选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同学为组长,指导教师担任指导工作。

本课题研究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等方法。

(二)活动步骤:

准备阶段(2008.10——2008.11)

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各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及分工。

确定调查重点,根据活动需要设计调查表、记录表等,拟定详细的采访提纲。

搜集阶段(2008.12——2009.1)

各小组组长分别带领同学提前联系采访对象,安排访问时间,并做好拍照、录音、查资料等工作。

各小组利用星期日和节假日期间安排时间进行活动,以此来培养良好的习惯。

整理形成阶段(2009.2——2009.3)

各小组负责人带领全班同学汇总资料,整理分析搜集的信息,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

4、评价阶段(2008.4——2008.5)

各小组先在本组内开展自我反思,然后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

5、调查实验

各小组首先选择所探究的子课题,然后根据课题探究方向,向家长、邻居、等人调查,小组成员作好资料收集工作,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写出采访调查报告。

在各小组都完成子课题的调查后,教师指导各小组写出结题报告,然后进行评价总结,最后本课题作出结题报告,形成成果。

6、活动地点形式

活动地点主要有各自然村及其本班、学校。

活动形式:

小组调查、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会、自我反思录、资料整理集比赛、争先恐后比游戏等

7、活动评价:

主要是对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

将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材料准备、查阅资料、处理信息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将举行“自我展示台”、“星级评估坊”、“能力反思廊”、“互动回音壁”、“自由畅讲坛”等形式对自己和他人做出评价,同时邀请老师、家长、学校、采访人对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育目标体系

一级

二级

三级

意识

行      为

 

 

 

 

 

 

 

 

 

 

 

 

 

 

 

 

 

 

 

思想

积极进取

1、用规则约束自己,遵守小学生守则,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

2、向别人取长补短;

3、不断给自己提出进步的目标;

4、改正缺点,争取提高;

5、能寻求他人的帮助

学习

自主学习

1、了解自己学习现状2、明确掌握学习方法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表达自己不同见解

4、听懂他人发言,积极提出自己理解

5、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有错题及时改

6、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健体

主动锻炼

1、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成绩优良

2、上好二操一课

3、保护牙齿、眼睛

4、坐、站、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5、不挑食、少吃零食

6、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用脑

 

 

 

同学

团结友爱

1、自己的言行要不伤害他人

2、主动关心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3、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教师

尊重

1、虚心接受老师的帮助教育

2、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

3、注意与老师沟通,交换意见

4、理解教师的工作,主动关心老师,做老师助手

长辈

关爱

1、体谅父母的辛苦

2、经常向家长汇报自己学习及生活情况,求得家长指导

3、孝敬长辈

4、让父母工作安心,不给父母增加负担

5、有事与父母商量

 

 

 

 

班级

团队意识

1、己动手为自己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2、自己的言行为集体争光

3、敢于承担过错,并及时改正错误

4、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班组事务

5、努力与他人合作,共同创建优良集体

家庭

主人意识

1、动与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2、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经常汇报自己思想、学习情况,求父母指导

4、做事认真,有头有尾

社区

公民意识

1、与社区活动

2、爱护公共设施

3、遵守社区居民公约

4、利民不扰民

 

 

环境

保护意识

1、护花草树木

2、不要乱扔废弃物,能劝说乱扔废弃物的人

3、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的卫生扫除

4、注意居室、教室经常通风换气

5、不大声喧哗,能为他人创造良好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环境

6、参加"世界环保日"宣传教育活动

7、珍爱有益动物

8、提出环保好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养成良好习惯,做合格小公民

 

教师:

王雪纲、刘爱华

 

乳山二中

2009-6

 

一、活动背景及提出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

“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

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

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活动研究目标

1.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活动措施

1.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

努力把思品课、班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

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

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2.以活动为载体。

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

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经过前期的充分酝酿,这次活动课的筹备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主题的确定。

从担任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开始,发现本班情况特殊,不良习惯众多,大部分表现在学习和日常行为上。

根据我的观察,总结出一系列坏习惯。

由此,决定举行一次以“习惯”为主题的活动课,强调不良习惯之要害,点出班里存在情况,希望扭转班里的局面。

2.形式的确定。

因为班上有习惯督查小组,因此这次活动课由我策划,由班会小组组织主持,形式主要采用主题发言、小品表演、互动发言、表明决心几个环节。

3.材料的准备。

搜集案例、名人名言,撰写小品剧本、小品排演,制作音频、课件,培养主持人、熟悉活动课流程。

4.活动的演练。

在全部人员准备就绪,所有材料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活动课预演,找出存在的任何问题,确保每个环节衔接的畅顺。

四、活动过程

2008年10月13日下午第三节,“养成良好习惯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活动课在初一3班如期举行,精心准备的活动课在这一刻被搬上舞台。

第一个环节,播放精心制作的朗诵录音《点燃心灵之灯》。

该朗诵是专门录音制作的,声音圆润浑厚,听起来相当舒服。

文字与背景音乐的撞击,让同学沉浸在思考之中:

思考什么是好习惯?

是什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

点燃我们心灵之灯。

接着引入我们的主题:

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有了好习惯,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有了坏习惯,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正如培根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利用名言说明:

我们所说的一切并不是空口无凭,而是有凭有据的。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人在笑,有人在沉思。

接着的歌曲《学海无涯》动听之余引人发问自我:

我存在哪些不良习惯;欣赏小品《习惯的威力》欢笑之余引人深思:

二十年后,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自由发言阶段同学积极参与,有人真诚也有人敷衍了事;列举我们存在哪些不良习惯,大家面面相觑;聆听真实案例,大家不能不引以为鉴……

过程中,充满笑声,热情又盖过笑声;你我参与,大家对习惯有了更多认识,对自身坏习惯有了更多了解,是否能改正,造化在于他们自身。

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说能显示巨大的效果是不明智的,能达到小效果便足以说是成功。

在这四十五分钟里,参与很重要,而恰恰大部分人都参与了。

五、活动反思

1.本次由班会小组组织主持,由于学生组织主持能力尚欠成熟,在班会过程中未能张弛有度地把握班会流程。

这是难以避免的客观因素。

2.形式受主题的限制,内容展示显于沉闷,如能有精彩视频参与其中,相信效果会比主题发言更有感染力。

3.活动过程中,学生纪律有一定混乱,这也与学生自由主持班会有一定关系。

在下课后实习班主任发言时,学生未控制好自己,急于离开,未能细心聆听老师的发言。

4、当主持人问到:

“你告诉你自己,你有不良习惯吗?

”回答的声音是足够响亮的。

当主持人问到:

“你能改掉你身上的不良习惯吗?

”回答的声音显得过于微小。

显然,问题不在于每个人都是否存在不良习惯,而在于我们能否正视这些不良习惯,如果能正视大部分不良习惯,那这个人可以做到比别人更好。

这次活动课的结果当然没有理想中的完美,从气氛上来说,它是成功的;从参与程度上来说,它是成功的;从学生认识结果来说,尚未了解。

缩小效果范围,学生认识到不良习惯对人的影响,明白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能树立一种观念:

没有不经过奋斗就能成功的人,没有满身都是坏习惯却能成功的人,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才能使自己走得更远。

这是我做为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最大的成功!

附良好习惯实施细则

(1)仪容仪表养成教育。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要求》的具体规定,全体学生要严格遵守。

  

(2)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也是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饭前便后洗手。

2、卫生区、教室、宿舍每天要清扫(拖)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经常整理和清理书本。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3)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

课间活动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

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