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764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0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1.docx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1

高考数学压轴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一、常规七大题型:

(1)中点弦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

设曲线上两点为(x1,y1),(x2,y2),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当然在这里也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请款讨论),消去四个参数。

如:

(1)x2

a2

+

y2

b2

=1(a>b>

0)与直线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

为M(x,y),则有x0+y0k=0。

00

2

2

ab

(2)x2

a2

-

y2

b2

=1(a>0,b>

0)与直线l相交于A、B,设弦AB

中点为M(x,y)则有x0-y0k=0

00

2

2

ab

(3)y2=2px(p>0)与直线l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

M(x0,y0),则有2y0k=2p,即y0k=p.

 

典型例题给定双曲线x2

-

y2=。

过A(2,1)的直线

1

2

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1及P2,求线段P1P2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2)焦点三角形问题

椭圆或双曲线上一点P,与两个焦点F1、F2构成的三角形

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桥。

典型例题设P(x,y)为椭圆x2+y2

 

=1上任一点,F(-,

a2b2

1c,0)

F2(c,0)为焦点,∠PF1F2=α,∠PF2F1=β。

(1)求证离心率e=sin(α+β);

sinα+sinβ

(2)求|PF|3+PF|3的最值。

12

 

(3)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是解方程组,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根公式等来处理,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的直观性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如果直线过椭圆的焦点,结合三大

曲线的定义去解。

典型例题

抛物线方程y2=p(x+1)(p>0),直线x+y=t与x轴的交点在抛物线准线的右边。

 

(1)求证:

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不同交点

(2)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B,且OA⊥OB,求p关于t的函数f(t)的表达式。

(4)圆锥曲线的相关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常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

<1>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一般可用图形性质来解决。

<2>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体现明确的函数关系式,则可建立目标函数(通常利用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1),可以设法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出a

的范围,即:

“求范围,找不等式”。

或者将a表示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利用求函数的值域求出a的范围;对于

(2)首

先要把△NAB的面积表示为一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再求它的最大值,即:

“最值问题,函数思想”。

最值问题的处理思路:

1、建立目标函数。

用坐标表示距离,用方程消参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关键是由方程求x、y的范围;

2、数形结合,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3、利用判别式,对于二次函数求最值,往往由条件建立二次方程,用判别式求最值;

4、借助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典型例题

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M(a,0)且斜率为1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B,

|AB|≤2p

(1)求a的取值范围;

(2)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N,求△NAB面积的最大值。

(5)求曲线的方程问题

1.曲线的形状已知--------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典型例题

已知直线L过原点,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

若点A(-1,0)和点B(0,8)关于L的对称点都在C上,求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

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

典型例题

M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

N

和圆C:

x2+y2=1,动点M到圆C的

OQ

更多700个学习资源群在QQ:

763491846的空间日志查看(全部学科的资料群

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λ(λ>0),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6)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在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题,可以按如下方式分三步解决:

求两点所在的直线,求这两直线的交点,使这交点在圆锥曲线形内。

(当然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并结合判别式

来解决)

典型例题已知椭圆C的方程x2+y2

=1,试确定m的取值

43

范围,使得对于直线y=4x+m,椭圆C上有不同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7)两线段垂直问题

圆锥曲线两焦半径互相垂直问题,常用

k1·k2=

y1·y2

x1·x2

=-1来处理或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来处理。

典型例题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k,且过点P(-2,0),抛物线

C:

y2=4(x+1),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图)。

(1)求k的取值范围;

(2)直线l的倾斜角θ为何值时,A、B与抛物线C的焦点连线互相垂直。

四、解题的技巧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解析几何问题的计算量较大。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几何图形、韦达定理、曲线系方程,以及运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够减少计算量。

下面举例说明:

(1)充分利用几何图形

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就是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所以在处理

解析几何问题时,除了运用代数方程外,充分挖掘几何条件,

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这往往能减少计算量。

典型例题设直线3x+4y+m=0与圆x2+y2+x-2y=0相交于P、Q两点,O为坐标原点,若OP⊥OQ,求m的值。

(2)充分利用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策略

我们经常设出弦的端点坐标而不求它,而是结合韦达定理求解,这种方法在有关斜率、中点等问题中常常用到。

典型例题已知中心在原点O,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与直线

y=x+1相交于P、Q两点,且OP⊥OQ,|PQ|=10,求此椭圆

2

方程。

(3)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

利用曲线系方程可以避免求曲线的交点,因此也可以减少计算。

1

典型例题求经过两已知圆C:

x2+y2-4x+2y=0和

C2:

x2+y2-2y-4=0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l:

2x+4y-1=0上

的圆的方程。

(4)充分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

椭圆的参数方程涉及到正、余弦,利用正、余弦的有界性,可以解决相关的求最值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三角代换

法。

典型例题P为椭圆x2+y2=上一动点,A为长轴的右端

a2b21

点,B为短轴的上端点,求四边形OAPB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5)线段长的几种简便计算方法

 

①充分利用现成结果,减少运算过程

一般地,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AB长的方法是:

直线方程y=kx+b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中,得到型如

AB

ax2+bx+c=0的方程,方程的两根设为x,x,判别式为△,

则|AB|=

1+k2·|x

A-xB|=

1+k2·△,若直接用结论,能减少

|a|

配方、开方等运算过程。

例求直线x-y+1=0被椭圆x2+4y2=16所截得的线段

AB的长。

②结合图形的特殊位置关系,减少运算

在求过圆锥曲线焦点的弦长时,由于圆锥曲线的定义都涉及焦点,结合图形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可回避复杂运算。

x2y2

例F1、F2是椭圆25+9

=1的两个焦点,AB是经过F1的

弦,若|AB|=8,求值|F2A|+|F2B|

 

③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把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

例点A(3,2)为定点,点F是抛物线y2=4x的焦点,

点P在抛物线y2=4x上移动,若|PA|+|PF|取得最小值,求点P的坐标。

圆锥曲线解题方法技巧归纳第一、知识储备:

1.直线方程的形式

(1)直线方程的形式有五件:

点斜式、两点式、斜截式、截距式、一般式。

(2)与直线相关的重要内容

①倾斜角与斜率k=tanα,α∈[0,π)

Ax0+By0+C

A2+B2

②点到直线的距离d=③夹角公式:

 

k2-k1

1+k2k1

tanα=

 

(3)弦长公式直线y=kx+b

上两点

A(x1,y1),B(x2,y2)

间的距离:

1+k2

AB=x-x

12

 

(1+k2)[(x+x)2-4xx]

12

12

=或AB=

1+1

k2

y-y

12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l1⊥l2⇔k1k2=-1②l1//l2⇔k1=k2且b1≠b2

2、圆锥曲线方程及性质

(1)、椭圆的方程的形式有几种?

(三种形式)

标准方程:

x2+y2=1(m>0,n>0且m≠

n)

mn

(x+c)2+y2

(x-c)2+y2

距离式方程:

+=2a

参数方程:

x=acosθ,y=bsinθ

(2)、双曲线的方程的形式有两种

标准方程:

x2+y2=⋅<

1(mn0)

mn

(x+c)2+y2

(x-c)2+y2

距离式方程:

|-|=2a

(3)、三种圆锥曲线的通径你记得吗?

2b22b2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2paa

(4)、圆锥曲线的定义你记清楚了吗?

x2

如:

已知F1、F2是椭圆4

+y2

3

=1的两个焦点,平面内一个动

点M满足MF1

-

MF2

=2则动点M的轨迹是()

A、双曲线;B、双曲线的一支;C、两条射线;D、一条射线

(5)、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

P在椭圆上时,S

∆F1PF2

=b2tanθ

2

P在双曲线上时,S

∆F1PF2

=b2cotθ

2

(其中

|PF|2+|PF|2-4c2

∠F1PF2=θ,cosθ=12,PF1∙PF2=|PF1||PF2|cosθ

|PF1|⋅|PF2|

(6)、记住焦半径公式:

(1)

椭圆焦点在x轴上时为a±ex0;焦点在y轴上

,可简记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2)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时为e|x0|±a

(3)抛物线焦点在x轴上时为|x|+p,焦点在y轴上时为|y|+p

1212

(6)、椭圆和双曲线的基本量三角形你清楚吗?

第二、方法储备1、点差法(中点弦问题)

设A(x,y)、(),()为椭圆x2+y2=的弦中点

11Bx2,y2

Ma,b

1AB

43

则有

x2y2

x2y2

(x2-x2)(y2-y2)

1+1=1,2+2=1;两式相减得12+12=0

434343

⇒(x1-x2)(x1+x2)=-(y1-y2)(y1+y2)⇒k=-3a

43AB4b

2、联立消元法:

你会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类的问题吗?

经典套路是什么?

如果有两个参数怎么办?

设直线的方程,并且与曲线的方程联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二次方程,使用判别式∆≥0,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代入弦长公式,设曲线上的两点A(x1,y1),B(x2,y2),将这两点代入曲线方程得到○1○2两个式子,然后○1-○2,整体消元······,若有两个字母未知数,则要找到它们的联系,消去一个,比如直线过焦点,则可以利用三点A、B、F共线解决之。

若有向量的关系,则寻找坐标之间的关系,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消元处理。

一旦设直线为y=kx+b,就意味着k存在。

例1、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椭圆4x2+5y2=80上,且点A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点A在y轴正半轴上).

(1)若三角形ABC的重心是椭圆的右焦点,试求直线BC的方程;

(2)若角A为900,AD垂直BC于D,试求点D的轨迹方程.分析:

第一问抓住“重心”,利用点差法及重心坐标公式可求出中点弦BC的斜率,从而写出直线BC的方程。

第二问抓住

1

2

角A为900可得出AB⊥AC,从而得xx

+y1y2

-14(y1

+y2

)+16=0,

然后利用联立消元法及交轨法求出点D的轨迹方程;

解:

(1)设B(x1,y1),C(x2,y2),BC中点为(x0,y0),F(2,0)

x2y2x2y2

则有1+1=1,2+2=1

20162016

两式作差有

(x1

+x2)(x1-x2)+(y1-y2)(y1+y2)=0x0+y0k=0

201654

(1)

F(2,0)为三角形重心,所以由

x1+x2

3

=2,得x0

=3,由

y1+y2+4=0得y

30

=-2,代入

(1)得k=6

5

直线BC的方程为6x-5y-28=0

2)由AB⊥AC得x1x2+y1y2-14(y1+y2)+16=0

(2)

设直线BC方程为y=kx+b,代入4x2+5y2=80,得

(4+5k2)x2+10bkx+5b2-80=0

x+x=-10kb,xx=

124+5k212

5b2-80

 

4+5k2

y+y=8k,yy=

124+5k212

4b2-80k2

4+5k2

代入

(2)式得

9b2-32b-16

4+5k2

=0,解得b=4(舍)或b=-4

9

y+4

 

直线过定点(0,-4),设D(x,y),则

9

9y2+9x2-32y-16=0

9⨯y-4=-1,即

xx

所以所求点D的轨迹方程是

x2+(y-16)2=(20)2(y≠4)。

99

4、设而不求法

例2、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B=2CD,点E分有向线段AC

所成的比为λ,双曲线过C、D、E三点,且以A、B为焦点当

2≤λ≤3时,求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34

分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坐标法、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双曲线的概念和性质,推理、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如图,若设C⎛c,h⎫,代入

x2-y2=1,求得h=,进而求得x=

ç

2

y=

再代入

a2b2EE

x2-y2=

,建立目标函数f(a,b,c,λ)=0,整理f(e,λ)=0,此运

1

a2b2

算量可见是难上加难.我们对h可采取设而不求的解题策略,建立目标函数f(a,b,c,λ)=0,整理f(e,λ)=0,化繁为简.

解法一:

如图,以AB为垂直平分线为y轴,直线AB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CD⊥y轴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D,且以A、B为焦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C、D关于y轴对

依题意,记A(-c,0),C⎛c,h⎫,E(x,y),

ç⎪00

2

⎝⎭

其中c=1|AB|为双曲线的半焦距,h是梯

2

形的高,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c+cλ

x0=2=

(λ-

2)c,

y=λh

01+λ

1+λ

2λ+1)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2-y2=,则离心率=c

e

1

a2b2a

由点C、E在双曲线上,将点C、E的坐标和e=c代入双

a

曲线方程得

e2-h2=,①

4b21

e2⎛λ-2⎫-⎛λ⎫h2=②

4çλ+1⎪çλ+1⎪b21

⎝⎭⎝⎭

由①式得

h2=e2-,③

1

b24

将③式代入②式,整理得

-

2

e44

λ)=1+

2λ,

4

故λ=1-

3

e2+1

由题设2≤λ≤3得,2≤1-3≤3

343

e2+24

解得7≤e≤10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7,10]

分析:

考虑

AE,AC为焦半径,可用焦半径公式,

AE,AC用

E,C的横坐标表示,回避h的计算,达到设而不求的解题策略.

解法二:

建系同解法一,AE

=-(a+exE),AC

=a+exC,

-c+cλ

x=2=

E1+λ

(λ-2)c,又

2(λ+1)

λ

AE

AC

=1+λ

,代入整理λ=1-

3,

e2+1

由题设2≤λ≤3得,2≤1-3≤3

343

e2+24

解得7≤e≤10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7,10]

5、判别式法

2

例3已知双曲线C:

y

2

-x2

2

=1,直线l过点A(

2,0),斜率为k,

当0

分析1: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形结合必然是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从

“有且仅有”这个微观入手,对照草图,不难想到:

过点B作与l平行的直线,必与双曲线C相切.而相切的代数表现形式是所构造方程的判别式∆=0.由此出发,可设计如下解题

思路:

l:

y=k(x-2)

(0

直线l’在l的上方且到直线l的距离为2

更多700个学习资源群在QQ:

763491846的空间日志查看(全部学科的资料群

 

2k2+2

l':

y=kx+

-

2k

 

解得k的值

解题过程略.

分析2:

如果从代数推理的角度去思考,就应当把距离用

2

代数式表达,即所谓“有且仅有一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

问题

关于x的方程

kx-2+x2-2k

k2+1

=2(0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

相当于化归的方程有唯一解.据此设计出如下解题思路:

 

求解

简解:

设点M(x,2+x2)为双曲线C上支上任一点,则点M

到直线l的距离为:

kx-2+x2-2k

k2+1

=2

(*)

(0

于是,问题即可转化为如上关于x的方程.

2+x2

2+x2

由于0x>kx,从而有

2+x2

kx-

于是关于x的方程(*)

-

2k

=-kx+

+2k.

2+x2

2(k2+1)

⇔-kx++2k=

⇔⎧⎪(

2+x2)2=(

2(k2+1)

-2k+kx)2,

2(k2+1)

⎩⎪2(k2+1)-2k+kx>0

2(k2+1)

⎧⎪(k2-1)x2+2k(

-2k)x+(

-2k)2-2=0,

⎩⎪2(k2+1)-

2k+kx>0.

由0

方程(k2-1)x2+2k(

2(k2+1)-

2k)x+(

2(k2+1)-

2k)2-2=0

的二根同正,故

2(k2+1)-

2k+kx>0恒成立,于是(*)等价于

(k2-1)x2+2k(

2(k2+1)-

2k)x+(

2(k2+1)-

2k)2-2=0.

由如上关于x的方程有唯一解,得其判别式∆=0,就可解

25

5

得k=.

点评:

上述解法紧扣解题目标,不断进行问题转换,充分

体现了全局观念与整体思维的优越性.

例4已知椭圆C:

x2+2y2=8和点P(4,1),过P作直线交

椭圆于A、B两点,在线段AB上取点Q,使AP=-AQ,求动

PBQB

点Q的轨迹所在曲线的方程.

分析:

这是一个轨迹问题,解题困难在于多动点的困扰,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

其实,应该想到轨迹问题可以通过参数法求解.因此,首先是选定参数,然后想方设法将点Q的横、纵坐标用参数表达,最后通过消参可达到解题的目的.由于点Q(x,y)的变化是由直线AB的变化引起的,自然可选

择直线AB的斜率k作为参数,如何将x,y与k联系起来?

一方面利用点Q在直线AB上;另一方面就是运用题目条件:

AP=-AQ来转化.由A、B、P、Q四点共线,不难得到

PBQB

x=4(xA+xB)-2xAxB,要建立x与k的关系,只需将直线AB的方程

8-(xA+xB)

代入椭圆C的方程,利用韦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