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744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docx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2.室温下,用0.10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l﹒L-1的盐酸和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mL

C.V(NaOH)=2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

D.V(NaOH)=10mL时,醋酸溶液中c(Na+)>c(CH3COO-)>c(H+)>c(OH-)

3.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B.电极b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C.每消耗1molH2O2,转移的电子为1mol

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8OH--8e-===

+6H2O

4.温度为25℃时,将0.23g钠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反应,假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为100mL,则该溶液的pH为(  )

A.1

B.13

C.12

D.10

5.近年来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O+H2O+2e===Cu+2OH﹣ 

C.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D.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

6.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可用于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间室Cl﹣移向左室 

B.X气体为CO2 

C.处理后的含硝酸根废水pH降低 

D.电路中每通过1mol电子,产生标准状况下氮气的体积为2.24L

7.某种快速充电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石墨,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4LiCl+S+SO2

4Li+2SO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负极材料为锂,发生还原反应 

B.组装该电池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 

C.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再从正极经电解液流向负极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4Cl﹣+S+SO2﹣4e﹣=2SOCl2

8.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天宫一号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神舟九号中的氢氧燃料电池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D.神舟九号升空时火箭发射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化学能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

B.Zn(s)+CuSO4(aq)===ZnSO4(aq)+Cu(s)ΔH=﹣216kJ•mol﹣1,则反应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10.已知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

欲使平衡发生如图变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12.下列电极反应式与出现的环境相匹配的是 (  )

13.在相同温度下(T=500K),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且保持体积不变,甲容器中充入1gSO2和1gO2,乙容器中充入2gSO2和2gO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

乙>甲

B.平衡时O2的浓度:

乙>甲

C.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乙>甲

D.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

乙>甲

14.对于X+Y

Z的平衡,若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则X和Z可能的状态是(  )

A.X为液态,Z为气态

B.X为固态,Z为气态

C.X为气态,Z为气态

D.无法确定

15.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等于10-13mol·L-1,该溶液的溶质不可能是(  )

A.NaHSO4

B.NaCl

C.HCl

D.Ba(OH)2

1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6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1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用盐酸和淀粉﹣KI试纸检验碘盐中的KIO3:

IO3﹣+5I﹣+6H+=3I2+3H2O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H=﹣566.0kJ/mol 

C.Fe(OH)3溶于氢碘酸:

Fe(OH)3+3H+=Fe3++3H2O 

D.在某钠盐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l﹣、I﹣、AlO2﹣、CO32﹣、NO3﹣、SiO32﹣中若干种,当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溶液颜色变溶,则溶液中一定有CO32﹣

18.将锌片、铜片、盐桥、导线、电流计和ZnSO4溶液、CuSO4溶液连接成下图装置,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锌片作正极

B.铜片上有铜析出,锌片上没有

C.铜片附近Cu2+浓度不变

D.导线中电子的方向是由铜片流向锌片

19.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2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20.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物质,检测甲醇含量的测试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a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H2O═CO2↑+6H+ 

C.当电路中有1mole﹣转移时,正极区n(H+)增加1mol 

D.将酸性电解质溶液改为碱性电解质溶液该测试仪不可能产生电流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21.50mL1.0kJ·

盐酸跟50mL1.1kJ·

氢氧化钠溶液在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2)  (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其原因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如果改用60mL1.0kJ·

盐酸跟50mL1.1mol·

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所求中和热数值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

(5)  (填“能”或“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6)Q=cmΔt,其中Q表示此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表示反应后混合液的质量,c表示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Δt表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的差值。

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

,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4×10﹣3,kJ·

·

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7)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22.水煤气(CO和H2)是合成甲醇的重要原料,它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C(s)+H2O(g)

CO(g)+H2(g)ΔH=+131.3kJ·mol-1

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升高温度,K值将;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⑵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将体系中的C(s)部分移走,平衡将(填字母)。

A.向左移B.向右移C.不移动

⑶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填字母)。

A.单位体积内每消耗1molCO的同时生成1molH2

B.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生成H2O(g)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D.H2O(g)、CO、H2的浓度相等

⑷上述反应在t0时刻达到平衡(如图),若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请在图中继续画出t1时刻后c(CO)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缩小容器体积(用实线表示)。

①降低温度(用虚线表示)。

⑸某温度下,将4.0molH2O(g)和足量的炭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s)+H2O(g)

CO(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K=1,则此温度下H2O(g)的转化率为。

23.镁是海水中含量较多的金属,镁合金及其镁的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

(1)“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

(2)Mg2Ni是一种储氢合金,已知:

Mg(s)+H2(g)=MgH2(s)△H1=﹣74.5kJ•mol﹣1

Mg2Ni(s)+2H2(g)=Mg2NiH4(s)△H2=﹣64.4kJ•mol﹣1

Mg2Ni(s)+2MgH2(s)=2Mg(s)+Mg2NiH4(s)的△H3=      .

(3)一种用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制备金属镁工艺的关键流程如图2:

①为探究MgCl2•6H2O“一段脱水”的合理温度范围,某科研小组将MgCl2•6H2O在不同温度下分解,测得残留固体物质的X﹣射线衍射谱图如下图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

测得E中Mg元素质量分数为60.0%,则E的化学式为      .

②若电解时电解槽中有水分,则生成的MgOHCl与阴极产生的Mg反应,使阴极表面产生MgO钝化膜,降低电解效率.生成MgO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储氢材料Mg(AlH4)2在110﹣200°C的反应为:

Mg(AlH4)2=MgH2+2A1+3H2↑,每生成27gA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24.电化学原理在金属腐蚀、能量转换、物质合成等方面应用广泛.

(1)通常可用图l、图2所示的两种方式减缓海水埘钢闸门A的腐蚀,则图l中材料B通常选择      (填字母序号),图2中材料C最好选择      (填字母序号).

a.钠块b.铜块c.锌块d.石墨

则图2中C上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

(2)镁燃料电池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电源和备用电源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图3为“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电极为镁合金和铂合金.

①D为该燃料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E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镁燃料电池负极容易发生自腐蚀使负极利用率降低,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a为      (填化学式).

(3)乙醇酸(HOOC﹣CHO)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工业上用“双极室成对电解法”生产乙醛酸,原理如图4所示,该装置中阴、阳两极为惰性电极,两极室均可产生乙醛酸.

①乙二醛(OHC﹣CHO)与M电极的气体产物反应生成乙醛酸,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电解装置工作中若有0.5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并完全参与了反应,则该装置中生成的乙醛酸为      mol.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石蕊溶液颜色突变不灵敏,pH变色范围5~8较宽,不宜用作指示剂,可淘汰A、D;若用锥形瓶装H2SO4溶液,滴定管内装NaOH溶液,应用乙滴定管,B错误;H2SO4与NaOH刚好中和时溶液pH=7,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无论哪种指示剂,酸碱消耗量都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所以强酸与强碱间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用。

2.【答案】B

【解析】A项,醋酸是弱电解质,HCl是强电解质,相同浓度的醋酸和HCl溶液,醋酸的pH>盐酸,所以I是滴定醋酸的曲线,II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错误;B项,pH=7时,溶液呈中性,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醋酸的体积稍微大于NaOH,所以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mL,正确;C项,V(NaOH)=20.00mL时,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醋酸钠和NaCl,醋酸根离子水解、氯离子不水解,所以c(Cl-)>c(CH3COO-),错误;D项,V(NaOH)=10.00mL时,醋酸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CH3COONa,醋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则c(H+)>c(OH-),再结合电荷守恒得c(Na+)

3.【答案】B

【解析】由装置图可知,H2O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b为正极,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

H2O2+2e-===2OH-,阳离子应向正极区移动,A错误;1molH2O2得到2mole-,C错误;由图可看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在碱性溶液中负极反应:

+8OH--8e-===

+6H2O,D错误。

4.【答案】B

【解析】n(Na)=0.01mol,由2Na+2H2O===2NaOH+H2↑得n(NaOH)=0.01mol,则

c(OH-)=

=0.1mol·L-1,c(H+)=

mol·L-1=1×10-13mol·L-1,pH=13,B正确。

5.【答案】B

【解析】A.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正确;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错误;

C.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可知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正确;

D.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放电时Cu2O转化为Cu,则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正确.

6.【答案】C

【解析】该原电池中,硝酸根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右边装置中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左边装置电极是负极,负极上有机物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X,有机物在厌氧菌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

A.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Cl﹣移向负极室左室,正确;

B.有机物在厌氧菌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所以X气体为CO2,正确;

C.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氢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酸性减小,溶液的pH增大,错误;

D.根据2NO3﹣+10e﹣+12H+=N2↑+6H2O知,电路中每通过1mol电子,产生标准状况下氮气的体积=

=2.24L,正确.

7.【答案】D

【解析】A.放电时,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错误;

B.Li极易被氧化,所以不能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错误;

C.电子只能通过导线移动,而在溶液中是离子的定向移动,错误;

D.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4Cl﹣+S+SO2﹣4e﹣=2SOCl2,正确.

8.【答案】D

【解析】A错误,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未实现;B错误,碳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氢氧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正确,火箭发射的动力主要是燃料的燃烧,来源于化学能。

9.【答案】D

【解析】都为放热反应,固体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ΔH<0,则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故A正确;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正确;C(石墨,s)===C(金刚石,s)ΔH>0,可知金刚石的总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C正确;因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2E1>E2,故D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醋酸是弱电解质,由图像知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均增,且平衡正移。

向溶液中加入烧碱,促进醋酸的电离,平衡正移,但加入烧碱的瞬间,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A错误;温度升高,电离平衡正移,正、逆反应速率增大,B正确;加少量冰醋酸的瞬间,c(CH3COO-)、c(H+)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平衡正移动,c(CH3COOH)、c(CH3COO-)、c(H+)均减,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

11.【答案】D

【解析】A项,SO2的水溶液虽然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SO2电离产生的,因此SO2不是电解质,故错误;B项,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硫酸钡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错误;C项,电解质导电,需要条件,即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因此纯硫酸不导电,故错误;D项,OH-离子浓度相同,溶液中导电离子的浓度以及所带电荷数相同,因此导电能力相同,故正确。

12.【答案】C

【解析】A项为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错误;在酸性环境下,钢铁主要发生析氢腐蚀,B项错误;用惰性电极电解H2SO4溶液的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被比较对象只有放在一个前后变化的过程中才能比较。

同温同体积不同起始量建立的平衡的结果比较,一般先以x个甲对象的平衡状态作为乙对象的起始(常称“先同”),后将体积变化到原来单个乙的体积,在改变中实现比较(常称“后变”)。

可构建如图模拟过程,乙等效为两个相同的甲容器进行合并,合并瞬间相当于体积缩小,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体积分数减小,C项正确,D项错误;虽平衡正移,但最终反应物的浓度也要增大,B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只有C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c(H+)<1×10-7mol·L-1,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溶质要能产生H+或OH-,A、C、D不符合题意。

16.【答案】C

【解析】A错误,图5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B错误,图6中当NaOH未滴入之前时,CH3COOH的pH应大于1;C正确,图7通过a作一条辅助线,与KNO3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在a点之上,说明a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错误,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曲线并没有达到平衡,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是最大。

17.【答案】A

【解析】A.IO3﹣+5I﹣+6H+=3I2+3H2O属于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正确,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用盐酸和淀粉﹣KI试纸检验碘盐中的KIO3,正确;

B.因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g)+O2(g)=2CO2(g)反应的△H=﹣2×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1,错误;

C.Fe(OH)3溶于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I﹣+2Fe(OH)3+6H+═2Fe2++6H2O+I2,错误;

D.8H++2NO3﹣+6I﹣=3I2+2NO↑+4H2O,CO32﹣+H+=CO2↑+H2O,当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溶液颜色变深,则溶液中一定有I﹣和NO3﹣,可能含有CO32﹣,错误.

18.【答案】B

【解析】原电池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

锌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作为负极,A错误;金属锌溶解,正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金属铜析出,铜片附近的Cu2+浓度减小,B正确、C错误;电子由锌片流出经导线进入铜片,D错误。

19.【答案】D

【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通入氢气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反应为H2-2e-===2H+,通入氧气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反应为O2+4e-+4H+===2H2O,B错误;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A错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D正确;因为H2~2e-,所以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0.05mol的H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C中未指明为标况,C错误。

20.【答案】B

【解析】A.装置为原电池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错误;

B.a电极是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H3OH+H2O﹣6e﹣═CO2↑+6H+,正确;

C.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O2+4H++4e﹣═H2O,当电路中有1mole﹣转移时,正极区n(H+)减少1mol,错误;

D.将酸性电解质溶液改为碱性电解质溶液该测试仪一样是原电池,同样可以产生电流,错误.

21.【答案】

(1)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2)不能  金属导热,导致热量散失 

(3)偏低 (4)增加 后者生成0.055molH2O,而前者只能生成0.050molH2O 不变 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不能 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6)﹣56.5kJ·

 (7)acd 

【解析】

(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和实验的成败关键来判断该装置的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金属铜的导热效果好于环形玻璃搅拌棒。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50mL1.0mol·

盐酸跟50mL1.1mol·

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水的量为0.050mol,改用60mL1.0mol·

盐酸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