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8710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docx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三日

批准:

审查:

编写:

总工室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提高我院工程地质钻探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安全生产及地质勘察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充分查明地表以下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我院承担的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钻探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钻探。

3职责

3.1钻探作业人员负责对班报表的填写,并由值班班长作好交班签字认定。

3.2钻探技术负责人作钻孔岩芯编录。

3.3专业技术项目负责人对作业过程进行检查,对岩芯编录成果进行检查、复核。

并对所检查的成果质量负责。

3.4地质勘察队负责人或主任工程师负责对钻探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对成果的技术质量负责。

4工程地质钻探操作及质量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钻探工作应以勘测大纲或钻孔任务书为依据进行准备和施工。

钻探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技术工人,凡未经培训和考核的新工人不得顶岗作业。

学习操作时,必须有技术工人在旁监护。

4.1.3钻探及试验过程中,必须如实准确记录,并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指导钻探工作的顺利进展,根据存在的不同地质条件确定行之有效的钻探工艺及试验方法。

4.2钻探技术要求

4.2.1钻孔质量要求

工程地质钻探,通常需要全孔连续采取岩芯,还需要在孔内做各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试验和测试。

所以要求尽可能地提高岩芯采取率,并尽量使所采岩土样品不受扰动。

在软岩层及软弱夹层中钻进时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技术措施,甚至用干钻来提高软弱岩芯的采取率,必要时采用降低转速、减小孔底压力、缩短钻程等有效措施。

具体应满足:

4.2.1.1钻探口径和钻具规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成孔口径应满足取样、测试和钻进工艺的要求;

4.2.1.2钻进深度、岩土层面深度、地下水位的测量误差应不底于±5cm;

4.2.1.3确保钻孔的垂直度,每25m测量一次垂直度,每深100m允许偏差为±2°,钻孔斜度偏差超过规定时,应及时采取纠斜措施;

4.2.1.4应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使分层精度符合要求;

4.2.1.5钻孔时应注意观察地下水位,量测地下水初见水位与静止(稳定)水位。

4.2.2钻进方法(工艺)要求

4.2.2.1工程地质钻探均应采用回转方式钻进;

4.2.2.2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层中应进行干钻,不得使用冲洗液,不得向孔内注水;

4.2.2.3对覆盖层及可能坍塌的深部地层应采取护壁措施(凡要在孔内进行抽、压、注水试验的钻孔不宜采用泥浆、水泥浆及化学浆液护壁,要求采用套管护壁);

4.2.2.4在岩层中钻进,回次进尺不得超过岩芯管长度,在覆盖层(软质岩层)中钻进,回次进尺不得超过2.0m;

4.2.2.5钻进中遇到地下水时,应停钻量测初见水位.为测得地下水位准确数据,砂类土停钻时间不得少于30min;粉土不得少于1h;粘性土不得少于24h.并在全部钻孔结束后,同一天内测量各孔的静止水位,水位允许误差为±1.0cm。

4.3钻孔质量评定标准

钻孔质量分岩芯采取率、地质界线、水文地质、原始记录四项评定。

两项以上(包括两项)优秀,其余良好,全孔质量为优秀;

三项以上(包括三项)优秀或良好,一项为差,全孔质量为良好;

二项优秀或良好,二项为差,全孔质量为差;

四项中有一项为废者,则全孔质量为废,必须返工。

四项标准优、差的具体要求详见下表:

钻孔质量标准表

分级

岩芯采取率

地质界线

水文地质

原始记录

 

1、均一岩层中,岩芯柱完整,呈长柱状,采取率大于95%,裂隙面清晰。

2、硬、脆、碎岩层中,岩芯破碎,但能拼成柱状,节理裂隙面清晰,断层破碎带岩芯采取率70%(80%)以上。

3、弱风化或软弱夹层(包括泥化,下同)中,软弱层岩芯清楚,样品完全,泥化层取样保持原状结构,采取率85%以上。

4、岩溶充填物能取出样品,岩溶界面上岩芯完整清楚。

5、砂卵砾石分层取样,保持原始级配,均质砂层的样品能保持原始结构。

6、软土层能取出软土样,并保持原状结构。

软土层触探资料完整无缺(若钻孔任务书中有此要求的话,下同)

各构造线、岩层界线、岩溶界面(掉钻)、风化界线、砂卵砾石层、软土层、软弱相间层等分界线正确,清楚。

1、含水层分层清楚,地下水分层止水效果良好,并取有水样(根据地质需要取样)。

2、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及起下钻水位等资料完全。

3、抽、压、注水符合规程要求,数据基本正确。

4、地下水长期观测管安装正确(包括分层观测,下同)。

所下管材符合地质设计的要求。

各类原始记录报表(包括班报、抽、压、注水表、地下水长期观测安装图表以及岩芯整理等,下同)填写详细、清晰、正确、齐全。

 

1、均一岩层中,岩芯柱中等长度,基本完整,裂隙及充填物有一定证据,岩芯采取率80%(90%)以上。

2、硬、脆、碎岩层中,岩芯破碎,但大部分能合成柱状,节理裂隙能见,断层破碎带处岩芯采取率55%(70%)以上。

3、弱风化和软弱夹层中:

软弱层未遗漏,样品少,泥化层已扰动,岩芯采取率75%(80%)以上。

4、岩溶部位及规模基本了解,采取代表性样品能说明岩溶及充填物性质。

5、砂卵砾石层,粗颗粒能取出,部分细颗粒被冲掉,均质砂层样品基本能采取。

6、软土层中样品局部受扰动,分层层位基本清楚,重要层次触探资料具备。

各构造线、岩层界线、岩溶发育部位及大小风化界线、砂卵砾石层、软土层、软弱相间层等分层界线基本清楚,且在钻进过程中有较详细记录

1、含水层分层基本清楚,地下水分层止水有效。

2、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及起下钻水位等,资料基本齐全。

3、抽、压、注水基本符合规程要求,数据基本正确。

4、地下水长期观测管安装与地质设计要求无原则差异。

各类原始记录报表填写较为详细、清晰,未漏记重要地质现象(如掉钻、漏水、漏砂、涌水、钻速变化,水色变化,孔壁掉块等,下同)

钻孔质量标准表

续表

分级

岩芯采取率

地质界线

水文地质

原始记录

 

 

1、均一岩层中,岩芯不呈柱状,采取率65%(75%)以上。

2、硬、脆、碎岩层中,岩芯破碎,不能拼成柱状,节理裂隙大部磨光,断层破碎带处岩芯采取率在40%(50%)以下。

3、软弱夹层未取出岩芯,分层界线仅能根据钻进速度推测,全孔岩芯采取率在55%(65%)以下。

4、岩溶地层未取出岩溶充填物。

5、砂卵砾石层中,取样品量少,代表性差,细颗粒几乎全被冲走。

6、软土层中,土样全部扰动,触探资料不全。

1、均一岩层中的岩层界线一般可见。

2、软弱层的岩层界线仅根据钻速推测。

3、岩溶的掉钻位置有些出入但有记录。

4、各构造界线、风化界线、砂卵砾石层等分界线含糊不清(地层本身因素除外)。

1、含水层未认真划分,上下含水层水位互相贯通。

2、初见水位、稳定水位、起下钻水位等资料残缺不全。

3、抽、压、注水试验段过长,试验未按规程进行,数据不准。

4、地下水长期观测管的安装未按地质设计要求进行。

各类原始记录报表填写不详细,重要地质现象记录不全。

 

1、均一岩层中,岩芯人为破裂,裂隙及充填物毫无表现,全孔岩芯采取率在40%(50%)以下。

2、硬、脆、碎岩层中,岩芯大部分成岩粉、碎碴。

3、软弱层被漏掉,钻进中未记录钻速,不能判断有无软弱夹层;钻孔歪斜,极不规则。

4、岩溶地区未记录掉钻、卡钻深度,未取出岩溶充填物或虽取出但上下混乱。

5、砂卵砾石层中,套管管脚被炸坏,上下层样品混乱,基岩界面不清。

6、软土层中未取样品,无法鉴定层位。

各类界线不清

1、含水层层次不明,水位未观测。

2、抽、压、注水试验未按规程进行或未做成,数据混乱。

3、地下水长期观测管安装错误,造成观测资料无法利用。

各类原始记录、报表混乱,残缺不全,无法作为分析、判断孔内地质情况的依据。

4.4资料收集及编录

4.4.1勘探野外记录和编录是最基本的勘察成果资料,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4.4.2钻探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应在钻探进行过程中同时完成,严禁事后追记;记录内容应包括岩土描述及钻进过程两个部分。

4.4.3钻探现场记录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

在每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应分行填写,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一行记录。

现场记录不得誊录转抄,误写之处可划去,在旁边作更正,不得在原处涂抹修改。

4.4.4为了直观、清晰地表示钻孔成果,宜将钻孔野外记录分层记录表示或整理绘制成野外钻孔柱状图。

4.4.5钻孔岩芯野外描述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a、冲、洪积层:

名称、颜色、湿度、密实度、颗粒级配、粒径、浑圆度、母岩成分、胶结物、包含物、层理特征。

b、残、坡积层:

名称、颜色、湿度、密实度、状态、结构及层理特征、包含物;粗颗粒形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和起骨架作用状况。

c、滑坡堆积体:

名称、颜色、湿度、密实度、扰动情况;碎块石特征、含量、母岩成分、风化程度、架空情况;滑面深度、特征、组成物质。

d、岩石:

地层时代、名称、颜色、主要矿物成分、岩层厚度、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节理裂隙特征及充填情况。

对沉积岩尚应描述颗粒大小、颗粒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火成岩和变质岩尚应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对岩体的描述尚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特征和岩层厚度。

4.4.6岩土定名应符合现行岩土工程分类标准。

描述术语及记录符号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鉴定描述以目测观察、手触方法为主。

必要时采用现有的一些标准化、定量化方法。

4.4.7关于钻进过程的记录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a、使用的钻进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

b、钻进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钻进参数的变化情况。

c、孔内情况,应注意缩径、回淤、地下水位或冲洗液位及其变化等。

d、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格、原位测试类型及结果。

e、岩芯采取率、RQD值。

f、其它异常情况。

4.5封孔

4.5.1封孔目的

4.5.1.1防止水的流通而造成岩体内夹层泥化、冲蚀。

4.5.1.2防止向孔内漏水,增加漏水通道。

4.5.1.3防止渗漏及恶化岩层。

4.6封孔方法

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孔。

遇到高压承压水时,应采取专门措施。

钻孔回填满后,要在孔口做上规则的明显标记,并标注上孔号和终孔日期。

5相关文件

SL291—2003《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JGJ8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与强制性条文实施手册》

6记录

 DK01—A0—2010钻探班报表

 DK02—A0—2010钻孔原始记录表

 DK03—A0—2010钻探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DK01-A0-2010________工程ZK____钻探班报表

勘测阶段:

接班孔深:

m

钻孔位置:

交班孔深:

m第页

钻机类型:

机地距离:

m 20 年月日时至时本班进尺:

m共页

钻头

岩芯管长度(m)

钻杆

总长

(m)

机上余尺(m)

孔深(m)

进尺(m)

钻进方法

岩芯

残留岩芯(m)

回水情况

套管

种类

规格

长度

根数

长度(m)

下钻

起钻

下钻

起钻

长度(m)

编号

采取率(%)

规格(mm)

深度(m)

时间

工作项目

地下水位

取样及试验

钻进情况描述

本班工作情况

本班出勤人员姓名

下钻前

起钻后

机长:

记录:

1DK02-A0-2010__________工程ZK___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

勘察阶段:

第页

钻孔位置:

初见水位:

m静止水位:

m共页

序列

日期

分层

柱状图

备注

孔深(m)

假厚(m)

分层岩芯总长(m)

岩性描述

孔深(m)

地层柱状图

岩芯采取率

ROD

采样或触探位置

编录:

校核:

20年月日

DK03-A0-2010__________工程地质钻探完成工作量统计表(第页,共页)

钻孔位置(座标)

开孔日期

终孔日期

完成工作量

钻探进尺(m)

水文地质试(段)

原位测试(次)

水位测量(孔/次)

总进尺

覆盖层

基岩

压水

注水

标贯

触探

汇编:

校对:

20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