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30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docx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9

专题五第一讲人口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下图为某国近200年来四个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

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排序符合该国人口增长阶段特征规律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

2.下列描述符合该国人口特征的是(  )

A.②阶段总人口最多

B.③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C.①②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

D.③④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

解析:

第1题,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情况,大体上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④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①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死亡率先下降,然后带动出生率的下降,即③在②之前出现。

第2题,分别读出①②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通过计算可知,①②阶段之间出生率下降了近2%,而死亡率只下降了近1%。

答案:

1.B 2.C

(2010·重庆高考)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

解析:

本题考查某地区存在的人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0~64岁的人口增长幅度不大,而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显著,说明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答案:

B

4.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

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环境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能力。

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该国家应该是亚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某国家,发达国家目前环境质量相对较高,存在的较普遍问题是能源短缺。

答案:

B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5~6题。

5.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A.耕地B.森林

C.淡水D.矿产

6.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福建—耕地资源

解析:

依照木桶效应含义,人口容量大小取决于最小的那个制约因素,题中数据说明淡水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小。

福建地形山地多、平原少,则耕地数量很少,制约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

5.C 6.D

(2010·成都模拟)下面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7~8题。

7.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地形D.河流

8.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解析:

黑河—腾冲线以西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缺乏导致环境承载力小而人口密度较小;图中①区域为渭河平原,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就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而人口稠密。

答案:

7.B 8.A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

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10.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改善环境质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增加交通压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第9题,上海和江苏迁入的人口比例和四川迁出的人口比例相等,从图中看农村向其他第三产业转移的人口就达到22%,图中迁出的6个省份江西、安徽、河南包括湖南都在第三级阶梯,图中迁入的6个省份都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第10题,农村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可以促进迁入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答案:

9.C 10.D

(2009·江苏高考)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1、图2回答,11~12题。

1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解析:

图中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下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

答案:

B

1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解析:

图2中按时间先后我国人口中青少年儿童的比重不断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在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中表现为塔基不断萎缩,塔尖不断增宽。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3大题,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1:

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材料2: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740

600

12

2

(1)根据材料1说出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

(2分)

(2)请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2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解析:

(1)题,观察材料1图,注意后半段的变化趋势,题干要求是“当前”人口增长特点。

(2)题,新中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稳定,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改善,使死亡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再加上人口基数大,使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3)题,从东西部几个省份的人口密度及所学的知识能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多,山区少;沿海多,内陆少。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等。

答案:

(1)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2)原因:

①社会稳定;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人口基数大等。

影响: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口环境压力迅速上升,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不均匀。

原因:

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西部优越,故人口密度较西部大。

14.电视剧《闯关东》将其创作定位为:

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

“闯关东”这种民族行为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背景下被迫进行的民族大迁移。

“闯”意味着“犯禁”,代表着“冒险”,寓含着“开拓创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分)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跨距看,“走西口”属于__________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________人口迁移。

(4分)

(2)促使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均是我国的重要农耕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6分)

(4)1990年以后,出现了大量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往山东的“雁南飞”现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8分)

解析:

本题以电视剧《闯关东》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1)题,“走西口”没有跨出国界,属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跨越国界,属国际人口迁移。

(2)题,应注意从题干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回答。

第(3)题,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

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受位置和政策等因素影响,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和经济收入要高于东北地区,吸引人口南下,出现了“雁南飞”现象,应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国内 国际

(2)①传统习惯的影响;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条件好;③华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不安定等

(3)有利: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林地面积广;气候雨热同期,发展农业生产条件适宜。

 不利: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积温较低,秋季易发生霜冻等。

(4)原因:

山东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超过黑龙江省。

有利影响:

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影响:

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住房等方面的压力。

15.(2010·上海高考)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12分)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

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1资料直接可以读出上海城市人口性别最突出的变化特征是性别比例趋向平衡。

性别比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婚姻家庭的稳定,因此社会意义突出。

图2资料可以反映不同城市地区外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变化特点。

主要从围绕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向郊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分流人口、交通、环境等方向分析。

答案:

图1:

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图2:

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

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根据下列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

回答1~2题。

年份

总人口

(万人)

65岁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例(%)

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

比例(%)

家庭人口

规模(人)

1953

3767.29

4.49

14.78

4.19

1964

4452.21

3.37

14.83

4.09

1982

6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438.07

8.76

41.49

3.23

2010

7966.24

9.94

45.86

3.18

1.1990~2010年期间,该省的突出问题是(  )

A.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  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

2.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观念变化,离婚率呈上升趋势

B.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C.人均GDP增长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

D.老龄人口比重大,医疗保险费用增加

解析:

第1题,该期间,该省老年人口比重显著上升造成社会负担加重,而家庭人口规模减小,人口总数的增加,家庭户数增多;城市化水平由城市人口比重后期增加较慢来看,速度减慢,人口总数增加也趋缓,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第2题,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明显,人口老龄化严重,医疗保险等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答案:

1.B 2.D

北京市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有1492.7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

2006年北京市人口总数已经突破170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数量为510万,约占总人口数的1/3。

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3~4题。

3.关于北京市近年来人口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居较高水平

B.人口死亡率一直在下降

C.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

D.每年不断增加的旅游人口压力大

4.要想解决北京市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交通等带来的压力,首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的机械式增长

B.从城市范围外大量调运各类资源进京

C.改善交通条件

D.加大绿地建设面积

解析:

第3题,在2004年,北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超过10%,已经符合人口老龄化的标准,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

第4题,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外来人口约占1/3,机械增长是人口及其他压力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控制人口的机械增长。

答案:

3.C 4.A

(2009·天津高考)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回答5~6题。

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B.acd

C.abdD.bcd

解析:

图中显示a图老年人口、b图20岁左右青年人口、d图30~50岁中年男性人口的构成比重明显增加,应是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

答案:

C

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B.b

C.cD.d

解析:

b图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比重突然增加,且男女比例大体一样,应该是该年龄段的大学生到该市求学而致。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