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7832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分数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百分数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百分数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百分数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百分数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分数知识.docx

《百分数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分数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分数知识.docx

百分数知识

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

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

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如 “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

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种子发芽率等;有些百分数只能小于100%,如粮食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数却可以超过100%,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

  “占”、“超”、“为”、“增”的用法,“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100%);“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

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

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 (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3.6%。

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

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

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因为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

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种子发芽率等;有些百分数只能小于是100%,如粮食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数可以超过100%,如产品产量计划成情况等。

要注意区别"占"、"超"、"为"、"增"的含义和用法,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几;"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

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

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8%-10%)。

股票价格指数某日为120%,而前一天为125%,就说该日的价格比前一天下降5个百分点。

在表述两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时,有时用增减百分比,有时用提高或下降几个百分点,它们在计算方法和意义上有何不同?

 

   增减百分比,是表述某一指标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相对程度,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其计算公式为:

增(减)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或=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100%

 上式表明,当报告期水平高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增长百分比,就是增长速度;当报告期水平低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减少百分比,就是下降速度。

 百分点则是百分比中相当于1%的单位,它是一个量词。

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两个百分数比较时,如果是用“和”或“差”表示的,称为百分点。

例如,工业总产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再如,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8%-10%)。

百分点应用比较广泛,在特定场合中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如作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储蓄利率的标准单位等。

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定义和主要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

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

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

即: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

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哪几种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

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即: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即: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

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

即:

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一定限度内的统计误差是允许出现的。

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

天津市在进行增加值季度考核统计时规定统一使用收入法。

主要是考虑到用收入法计算增加值,首先易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汇总,避免了由于方法不统一而需做调整的工作量,数据处理比较方便。

其次,便于基层单位操作。

用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基层单位的资料取自财务数据,数据比较真实,指标口径易于统一,数据质量比较好控制。

  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字[2003]14号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

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人民生活,居民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

⑴售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用的商品和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⑵售给社会集团的各种办公用品和公用消费品;⑶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食堂和旅店(招待所)附设专门供本店旅客食用,不对外营业的食堂的各种食品、燃料;企业、单位和国营农场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的自己生产的产品;⑷售给部队干部、战士生活用的粮食、副食品、衣着品、日用品、燃料;⑸售给来华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消费品;⑹居民自费购买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及医疗用品;⑺报社、出版社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报纸、图书、杂志,集邮公司出售的新、旧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集邮册、集邮工具等;⑻旧货寄售商店自购、自销部分的商品;⑼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煤气灶具和罐装液化石油气;⑽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和社会集团的商品。

  5、什么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我国从实际出发,从实物和资金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中把握供需关系,将理论上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赋予了实际可测量的、有明确核算意义的定义。

其概念如下: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可以提供给社会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它包括两部分:

  (1)国内生产部分即国内生产总值;

  (2)进口的商品和劳务总值。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包括国内支付力和国外支付力(商品和劳务出口)。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方面各种比例关系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通过对社会总供需的总量测算和分析,可以从总体上描述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其主要联系,描述社会再生产条件下实现经济循环的过程和结果,为研究经济发展,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6、总产值与总产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总产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总产出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从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来看,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

  分行业来看,有些行业的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是一致的,如农业总产出等于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运输邮电业总产出就是运输邮电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出与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值基本相当。

两者区别:

  

(1)、核算的范围不同

  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是农、工、建、交、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

总产出的核算范围是全社会各个行业,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总产出与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的工业总产值的概念有差异

  主要是:

A核算基础不同,总产出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总产值是以独立核算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B核算方法不同,总产出以销售收入为基础,通过调整库存得出本期生产总成果,总产值是直接对生产过程进行核算;C核算范围不同,总产出包括主营和附营业务收入,总产值只包括主营业务收入。

工业总产出包括与其口径相同的增值税,工业总产值不包含增值税。

同时,严格的说,工业总产出中还包括了“废品销售收入”的价值,工业总产值中则不包括。

  7、净产值和增加值有什么区别?

 净产值是旧核算体系使用衡量社会生产活动的总量指标。

增加值是新核算体系使用的衡量社会生产活动的总量指标。

净产值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它是总产值在扣除了物质消耗以后的剩余部分。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和商业饮食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之和就是国民收入生产额。

净产值可用两种方法计算:

A生产法,是从总产值中减去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物质消耗)以后而得到净产值;B分配法,是根据净产值各构成要素即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利润、税金、利息及其他不属于物质消耗的货币支出相加得到。

  增加值是各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常住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超过生产中所消耗的中间投入价值后的差额部分。

国民经济中各生产单位的增加值总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

用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

用分配法计算,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

  例如,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净产值在计算口径上都是以价值量反映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成果。

但有区别,工业增加值包括折旧,工业净产值不包括;工业增加值不包括支付给其他部门的劳务价值,工业净产值包括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价值;工业增加值不包括利息支出,工业净产值包括。

  随着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我国现行统计方法逐步与国际接轨,增加值指标取代了净产值指标。

 

  8、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9、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10、CPI是怎么得来的?

  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负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及相关工作,并组织、指导和管理各省区市的消费价格调查统计工作。

  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

  11、什么是“贡献率”?

它是怎样计算的?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

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

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

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3)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

  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

  12、“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

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

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如 “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

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种子发芽率等;有些百分数只能小于100%,如粮食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数却可以超过100%,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

  “占”、“超”、“为”、“增”的用法,“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100%);“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

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

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 (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3.6%。

  13、“番”与“倍”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翻一番,也是增加100%。

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

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

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

“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计算翻番公式为:

n=[lg(报告期数÷基数)]÷lg2(n表示翻番数 lg是常用对数符号)

  14、“指数”与“相对数”

  指数是一种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的相对数,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

指数按所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前者反映个体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个别产品的物量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等;后者是表明全部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工业总产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按所反映的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前者反映生产、经营或经济活动数量的变动,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后者是说明经济活动质量变动的指数,如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按计算形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前者指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的指数,后者是前者的变形。

  而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

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有名数,而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

另一类是无名数,无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如: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

相对数根据相互对比的指标的性质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动态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五种。

  因此,指数和一般的相对数的区别在于:

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之比,而指数却是说明复杂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可分析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

  15、“现行价格”、“不变价格”与“可比价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要接触到价格问题,去菜场买菜就涉及到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去商店买东西就涉及到商品零售价格。

在社会经济工作中,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指标都是用货币额表示的,因而在计算时,有采用什么价格的问题。

为了分析指标的变动情况,不同情况下应分别采用当年价格、可比价格和不变价格。

  当年价格,顾名思义,也就是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如:

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商品的零售价格等。

用当年价格计算的一些以货币表现的物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进行综合平衡。

因此,当我们需要反映当年的实际收入情况时就应采用当年价格。

如:

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1910.9亿元,它反映1999年在我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指标,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