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678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

《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docx

湖南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文单位: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

湘政办发〔2007〕57号

发布日期:

2007-9-28

执行日期:

2007-9-28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信息化发展现状

  基础网络规模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十五”期间,全省通信网实现了由小容量向大容量、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跨越。

电信网光缆线路基本覆盖全省城乡,新增光缆9.7万公里,总长度达到15.8万公里;本地固定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527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585万户;全省广电网络骨干光缆6000多公里,连通省内所有市州、县市区;全省邮路总数达到96条,邮路总长度23043公里。

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2005年,全省信息产业实现总收入44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9%;实现增加值120亿元。

其中:

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05亿元,年均增长32%,实现增加值50亿元,年均增长34%,均比“九五”末翻了两番。

全省完成通信业务收入176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6%;邮政业务收入18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46%;广电业务收入3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

全省电话用户数达到2494万户,普及率37.2%;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

电视人口覆盖率91.79%,广播人口覆盖率81.77%,有线电视用户362.67万户,可提供模拟电视节目45套。

互联网用户达到300万户,普及率11%。

全省邮政函件量1.59亿件,人均使用函件2.36件;包裹量294万件,速递496万件。

  电子政务全面启动。

到“十五”末,93%的省直部门和所有中央在湘单位都建立了局域网,80%的省直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十三金”工程先后启动,政务信息已逐步在网上公开;公文流转、文档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四大办公业务系统达到了较高应用水平。

约有47%的省直单位应用公文流转系统,48%的单位应用文档管理系统,60%的单位应用人事管理系统,62%的单位应用财务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的稳步展开,成为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监控系统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在机械、冶金、石化、能源、交通运输、建材和造纸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产业结构得到了升级,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效果显著,生产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

全省大型企业100%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30%以上使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50%以上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MIS),35%以上使用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MRP—Ⅱ/ERP),传统产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

全省农业信息化取得长足进步,到“十五”末,全省有农业信息服务机构140个、涉农网站217个,100%县市区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30%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点,登录互联网的村14600个,享受网络服务的农民达1000万人。

全省依托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发布各类信息228.6万条,每天动态更新信息1000条,数据存储量每年达到20GB左右。

一个包括省、市、县、乡镇以及农业企业五级,集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资源开发取得了成效。

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逐步展开。

湖南省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加载各类数据6750余万条,目前各参建部门已通过电子政务网与人口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对接,业务协同、人口基础数据实时引用比对正在各参建部门试点。

法人单位信息库建设已经启动。

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体系完整,数据库已经建立,记录达40万条,系统内实现了互联互通与共享,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已归集了260多万条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近6000万个数据项。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化测绘体系基本建成。

建立了全省县级国土资源利用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安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70%的省直单位健全和落实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信息安全上报机制。

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逐步形成,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华中评测中心在长沙建立,密钥管理(KMC)中心已进入建设阶段。

全省各市州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正在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信息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

  信息化发展步入法制轨道。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湖南省信息化条例》等地方政策法规。

政府行业管理手段趋于法制化和间接化,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和有序。

  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

基础网络设施利用率偏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偏小,竞争能力弱;全社会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进程;人才短缺,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满足需求;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信息化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方面。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紧紧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机遇,以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以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为主导,以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为重点,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10年,拥有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丰富的信息资源、发达的信息产业、便捷的信息服务、活跃的电子商务市场,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信息化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具体目标:

  加快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网络技术转型的机遇,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全省网络宽带化,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连接,完全具备提供多媒体业务的技术能力。

发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接入,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市区、郊区、城镇实现宽带接入到户。

省、市州广播电台、电视台实现全数字化。

  推进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县市区、乡镇全部建立信息服务站,村建立服务点。

50%的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上互联网,全省30000个村登录互联网,享受网络服务的农民达3000万人。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基本建成上下联通、覆盖全省的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初步建成,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主要政务信息资源充分公开和共享,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

  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

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降低能耗、物耗,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发展电子商务。

以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建设以长株潭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

全省重点建设2—3个电子商务平台,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省流通领域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全面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发展社会信息化。

整合教育与科研资源,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科研信息基础数据库体系,实现资源互连互通与共享。

整合全省文化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文献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新闻出版管理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新闻出版领域信息化。

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加快全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完善全省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推行社会保障卡,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

加快“数字长株潭”的建设,实现信息同享,推进经济一体化。

建设社区信息网络与服务体系,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

全省建设万个社区信息亭,使广大城乡居民可以就近获得信息资源。

  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总收入1200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400亿元以上,占全省GDP4%以上。

其中:

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年均增长31%;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年均增长36%;利税60亿元,年均增长32%。

通信业务收入300亿元,年均增长12%。

全省交换机总容量6000万线,电话用户总数达4500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65%以上;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73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40部/百人;大力推进通信新业务,宽带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86万户,普及率达到30%以上。

邮政业务收入30亿元,年均增长11%。

实现全省营业网点电子化,建成机构与柜员信息库、名址库等数据库,推进数据集中、处理集中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与优化,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广播电视业务收入70亿元,年均增长18%。

整合全省广电网络资源,实现数字广播的全面播出,加快发展数字电视,全面普及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增值业务。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加强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采用多种接入手段,提高农村网络利用率。

整合涉农信息资源,解决农村信息不畅的瓶颈问题,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劳动就业、市场、科技、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普及和应用,实现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

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服务业信息化。

推进物流业信息化,开展物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扶持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

推进商贸业信息化,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以及电子订货系统等的应用,实现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的有机结合。

推进交通信息化,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和完善旅游管理系统和面向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整合省内外旅游信息资源,实现旅游资源信息共享。

进一步完善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金融系统,建设和完善电子支付系统,实现金融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

培育系统集成、网络接入、软硬件服务和信息增值服务的信息服务业,大力推动信息内容服务业的发展。

  

(二)推行电子政务

  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地区与部门相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并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

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

深化财政、金融、税收、工商、海关、国资监管、质监、食品药品安全等业务系统建设,促进地区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监管能力。

建设企业、个人征信系统,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

  (三)推进社会信息化

  教育科研信息化。

建设和完善教育与科研信息网络、卫星电视教育传输网络、教育信息管理平台、远程教学平台和资源交换平台,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科研信息基础体系,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共享。

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全面建设和完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医药卫生信息化。

构建省、市州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医疗救治信息平台,建立全省卫生信息网络。

加快医疗保健、疾病监测、卫生监督等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基本实现全省卫生系统信息资源共享。

积极发展卫生信息服务,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化。

建设和完善全省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劳动就业市场,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整合省、市州劳动与社保资源,逐步实现全省异地业务协同办理。

建立企业和个人劳动保障卡,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

  先进网络文化信息化。

建设全省的文化信息网,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

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开发优秀的网络游戏和卡通动漫等信息产品,发展网络媒体产业,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社区信息化。

统一规划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结构合理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及服务支撑体系,推进社区信息化服务终端建设,整合政务和社会信息资源,建设社区综合信息数据库,为公民提供多种网上服务,实现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信息化。

  区域信息化。

以“数字长株潭”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长株潭三市信息一体化,实现三市电子政务、社会保障、社区等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和共享;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努力推进三市经济融合。

加快三市社会保障与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

建设长株潭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实现三市交通管理数字化,资源共享。

  (四)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一个以长沙为中心,各区域、各类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骨干信息传输网,并稳步向下一代网络过渡。

建设和完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形成覆盖全省的数字式、交互式、多功能的广播电视综合网。

大力发展多种接入方式,从业务、网络和终端层面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农村“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村村通广播电视”,提高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

  (五)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加快制定信息资源相关标准,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规范信息采集和更新维护流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和完善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的大型数据库,强化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管理。

加强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利用,培育和繁荣信息市场,促进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

  (六)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建设三大产业基地。

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构筑以显示器件、电子元器件、整机、电子信息材料为主导的湖南省信息产品制造业(长沙)基地。

以长沙软件园为基础,建设一个以软件开发、IT服务和数字媒体为主体,掌握软件核心技术、有特色和品牌的国家软件产业(长沙)基地。

以郴州出口加工区为基础,建设有专业特色的数字视音频及其配套产品的湖南省数字视讯产业(郴州)基地。

  发展四大产业集群。

以长沙高新区为核心,加速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形成从材料、设备、光伏产品到应用产品产业链,培育光伏产业集群。

围绕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应用软件、推进动漫产业化,扶持软件外包业务,开拓海外市场,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和完善长沙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优势软件产业集群。

以长沙、郴州为重点,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数字视音频、手机及移动通信产品和卫星导航等电子产品的发展,形成数字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集群。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新型显示器件及其配套产品,建设技术先进、规模集中、产业配套完善的新型显示器件基地,形成产业集群。

  建设七个产业发展中心。

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微软技术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中心、信息材料技术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工程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产品环保评测中心,突破一些高端技术领域,掌握部分核心技术,全面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加速信息产业的发展。

  (七)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网络信用体系,确保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加强对信息网络和信息产品的监管,落实安全检测和认证制度,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和防范能力,维护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研究开发各类信息安全应用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关键设备装备能力,促进全省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自主发展。

  (八)提高国民信息化素质

  依托高等院校、中小学、科技馆、图书馆、文化站等设施以及全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

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普及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重点工程

  

(一)信息化专项

  1、农村信息惠民工程。

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尽快启动“金农”和“信息化示范村”工程,完善省、市、县、乡四级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农产品预测预警系统和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生产、市场等情况的动态监测、分析,实施先期预警。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建立湖南省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农业专家系统,建立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实用技术、涉农企业信息、政策法规与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业专家人才、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销售六大农业基础数据库,实现涉农信息共享。

建设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推进农产品网上交易。

整合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制定信息交换和共享标准,推进农村信息村村通,实现市场、科技、政策和劳务等信息进村入户。

采用多种接入方式,降低农民使用网络的门槛,推广农民“买得起、用得好”的信息终端和信息系统。

  2、传统产业提升工程。

推进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广泛应用,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提升工业过程控制水平,降低能耗和物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高效、洁净、安全生产。

以产品开发设计为切入点,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提升产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成套设备的系统集成能力。

着力扶持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自动控制和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

采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的采购、销售和物流系统,提高企业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

  3、电子政务畅通工程。

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制定和完善电子政务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统筹建设容灾备份中心,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据和业务应用安全。

统筹建设省级和市州级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在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交换与共享,形成比较完善的、跨部门的基础信息资源和各类业务协同应用系统,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电子政务服务。

以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各部门网站为支撑,大力推行“一站式”政府服务。

  4、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以居民身份证代码为基础,完善湖南省人口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

以法人单位代码为基础,整合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建设湖南省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

建设和完善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数字湖南”基础地理信息框架,为全省信息化建设提供公共基础平台。

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积极实施财政、税务、人行国库、商业银行、海关的联网,建立国库联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建立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数据库,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数字电视视频信息、数字图书信息、数字娱乐信息、数字档案信息等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5、安全应急管理工程。

在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下,整合运用各相关省直单位纵向应急系统,建立湖南省应急联动系统。

大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监控与预测体系、通报与会商体系、病毒防治服务体系、应急支援体系。

加快公安、水利、交通、卫生、气象、地震、环保、矿山、化工、食品药品等部门的专业应急系统建设,建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抗灾救灾决策指挥系统,推广安全生产专用电子装备和系统。

实现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等业务的协同、应急联动,确保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信用体系支撑工程。

以政务信息为基础,以企业信用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抓好湖南信用网建设。

建设和完善湖南信用网,整合各部门、各行业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加强行业和企业信用自律,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系统。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系统,逐步建立个人诚信数据库。

建立综合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7、电子商务便捷工程。

建设面向行业的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发展行业公共信息服务,推进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

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射频识别等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物流供需信息、交易、过程优化与跟踪等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支持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金融服务机构和企业相互协作,建设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广泛应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和掌上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面向公共事业、交通旅游、就业家政、休闲娱乐、市场商情等领域,发展小额支付服务、便民服务和商务信息服务,探索面向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新型服务模式。

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采购销售和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业务,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建设信任、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支撑体系,完善电子商务基本框架。

建设数字认证交换中心,发展数字认证、数字签名服务。

  

(二)信息产业专项

  1、电子材料与电池工程。

加速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设备的发展,形成从工业硅、太阳能硅级材料及设备、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到太阳能灯具、并网发电系统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大力发展TFT材料、IED背光源等上游关键材料,形成本地配套能力。

发挥铬版、氢镍电池等材料的优势,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2、软件工程。

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网络软件、游戏软件、中间件软件及信息安全软件,加快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与推广应用,促进自主软件的发展。

支持开发面向数字电视产品的应用软件,进一步提升电力、金融、税务、通信等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系统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

着力扶持软件企业外包业务,培育和拓展海外软件市场,扩大软件出口。

建设和完善国家软件产业(长沙)基地,提高软件产业基地的公共服务能力,培育一批大型骨干软件企业和软件拳头产品,壮大产业规模。

  3、数字视讯产业工程。

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发展数字视频与音频产品、数字卫星电视产品、数字电视前端产品、数字化安全监控产品、智能化家电产品。

积极推进移动电视、网络电视产品的发展,带动配套产业,形成数字整机产品产业链。

大力发展数字媒体产品,支持卡通、动漫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卡通、动漫产业。

  4、显示器件工程。

大力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半导体发光二极度管(LED)和荧光显示器件(VFD)等新型显示器件,配套建设TFT—LCD彩色滤光片、TFT—LCD面板玻璃生产线,实现冷阴极光源、TFT化学材料、LED背光源等上游关键材料的本地配套。

进一步改造提升阴极射线管(CRT)的技术水平。

  5、计算机应用与通信产品工程。

大力发展信息安全、可信网络、宽带无线接入和下一代网络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高速路由器,计算机外部设备及其配套产品。

积极引进手机与移动通信设备、移动终端产品技术,加快卫星导航定位装置等通信产品产业化,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