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7192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40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

《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docx

关键工序质量策划方案

第五章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汇总表………………………………………………3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及相关配套设计施工管养一体化工程涉及市政道路及绿化工程具体工程范围包括:

1、天妃路(东西大道-滨海大道),建设内容:

包括工程范围内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附属工程;

2、中山东路(乍王路-高级中学),建设内容:

包括工程范围内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附属工程;

3、环城河景观绿化项目,整体主要是以沿河绿化景观为主,兼顾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并以2.5米宽的绿道蜿蜒贯穿全线,局部因为不具备条件,拟采用栈道确保绿道的环通;

4、嘉兴港区入城口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绿化种植及养护、园路、铺装、挡墙、雕塑、LED电子显示屏、夜景灯光、景观给水、景石、景观树池等内容;

5、嘉兴港区古银杏小游园景观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凤凰三村,项目实施范围:

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实施凤凰三村河道以北区域,二期实施凤凰三村河道以东河道两侧区域,主要建设内容为绿化种植、园路铺装、停车场、景观亭、景墙、建筑、沥青道路、景观亮化等。

第二节、工程参建各相关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

嘉兴市乍浦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杭州绿风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方大道)

杭州蓝天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乍王路)

浙江普天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天妃路)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两条路)

监理单位:

浙江一舟监理工程有限公司(三个入城口)

浙江嘉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两条路)

施工单位: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节、编制依据

1、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2、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

4、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5、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相关的强制性建筑标准条文

6、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

第二章关键工序的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

第一节、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及控制计划

本工程关键工序的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详见《工程质量关键工序识别清单》,在施工中严格按此工序清单规定的标准和措施执行。

《工程质量关键工序识别清单》见附表一。

第二节、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是对产品的质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这些工序出现质量问题必然会增加产品的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因此我们必须利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保证和改进质量。

关键工序的质量管理我们主要采用以提前计划,监控预防为主的方式来保证质量。

在关键工序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重点监视、测量确认设计、规范、技术文件和工艺等涉及的参数符合性。

关键工序的施工以施工方案为依据,方案先行,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1)、技术交底的控制

1)项目部首先针对项目的关键工序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发至项目管理人员及作业班组。

2)项目部要针对关键工序编制技术交底记录,然后根据项目技术质量交底的规定组织各级技术交底。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承担施工的作业班组、工人或专业分包单位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要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关键工序施工前,项目部应根据施工时间、施工部位、关键工序类别等,按规定组织旁站监督人员并对其进行交底,明确旁站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发生偏差时的处置方案等,并留存交底记录及照片。

施工现场应在不同单体入口附近设置公示牌,公示每日单体区域内关键工序的每日实施情况。

(2)、作业环境的控制

在施工作业前必须核实现场的作业是否适合工序的施工,可通过观察和必要测量确认,并形成记录。

(3)、施工材料的控制

材料、设备及构配件进场时必须按规定进行进场验收,需复试的材料,由试验员进行现场取样复试,待检验合格并经监理签字审核后方可使用。

未经检验合格及监理签字审核的材料不得使用。

进场验收、现场取样需留存相关责任人履责过程的影像资料,作为进场验收记录及复试报告的补充资料。

(4)、施工机具的控制

对施工过程用的机具要提前进行检查或试运行,确保机具运行状态良好,另外对重要机具还要准备替换件,以防突发事故的发生。

(5)、检验测量器具的控制

根据选定检验评价方法和质量标准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检验测量器具,并熟练相关操作方法,在检验测量过程及时记录保存相关数据结论。

(6)、特殊岗位人员能力资格的控制关键过程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上岗合格证上岗。

(7)、过程能力(人、机、料、法、环)的预先鉴定

在工序施工前对本工序应达到的技术标准及工艺操作方法,应使用的工具、机具、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操作人员应达到的技艺等级要求,所需要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及施工环境的要求等进行预先检查确认并形成记录。

(8)、过程中对过程能力的连续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对工序涉及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要安排专职人员全过程监督检查,确认各过程因素的符合性,并及时形成记录。

第三章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及管理

关键工序按照质量控制方式不同分为A类和B1、B2类。

A类:

必须由分公司总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进行旁站监督以加强质量控制的工序;B1类:

必须由分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旁站监督以加强质量控制的工序;B2类:

由分公司技术质量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旁站监督以加强质量控制的工序。

项目部应对工程施工工序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工程质量关键工序,明确设计构造和方案措施,严格工序过程管理与交接签认。

分公司在督促下级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合格供方管理,与优质合格供方进行战略合作,通过战略采购解决影响工程质量的源头因素。

分公司层面工程质量关键工序管理,由分公司总经理牵头,总工程师具体负责,部门人员按职责分工负责;项目部层面工程质量关键工序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

关键工序施工作业过程,旁站责任人需全过程旁站监督,留下旁站过程影像资料,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技术交底或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作业,每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施工过程出现行为偏差时,旁站人员应及时予以纠正,作业结束后由旁站人员填写旁站记录(详见附表三),并签字确认。

A类关键工序施工作业完成后,需由分公司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质量员等相关人员参加自检验收,必要时报告集团技术质量部参与自检验收。

B1类关键工序施工作业完成后,分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等相关人员参加自检验收,必要时报告分公司总工程师参与自检验收。

B2类由分公司技术质量部、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等相关人员参加自检验收。

自检合格后由项目部按规定报监理单位验收,形成工程验收记录并保留影像资料,参与验收各方签字确认后方可行下道工序。

每道关键工序施工之前,技术负责和质量员要认真理解和阅读关键部位施工方案。

在关键工序的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和质量员要采取旁站巡查的方式,发现质量问题立即要求施工班组进行整改,保证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

同时,技术负责每月25日前,按公司相关文件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编制《关键工序旁站(验收)记录》、《关键工序旁站(验收)照片》,填报完成后上报至分公司技术质量部,做为关键工序控制的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和质量员按质量监控计划分阶段对关键部位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自检合格后,并报请监理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若关键工序的施工达不到质量要求,应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同一关键工序经监理两次验收仍未通过,并对相关责任人及施工队伍按项目质量管理奖罚制度进行处罚。

关键工序验收合格后,应做好隐蔽验收和相关工序质量评定记录。

项目部必须按照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以及集团《施工现场推行“工艺试件与样板引路”的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实施工艺试件与样板,以实物样板确认的材料、工艺、质量标准,编制技术交底或作业指导书,结合实物样板对作业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并留存培训记录及照片。

当作业人员发生变化时,需及时对新进场人员补充培训,确保每一位作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

第四章工程质量关键工序的预控措施

关键工序在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必须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有关施工技术和施工规范要求,明确质量标准,对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部位和施工图纸不明确的地方要做出实用性的作业指导和技术交底并对关键工序制定本项目的预控措施。

本工程中特殊及关键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如下:

第一节、工序间的协调

(1)施工前要排出各工序的施工顺序和要求,并严格执行。

(2)各工序间必须严格验收手续,第一道工序检查不合格,禁止进行下道工序。

第二节、混凝土浇筑的控制措施

由于温差的作用,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采用掺加粉煤灰等有效方法,以降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表的温差。

因而,在施工中采取适宜的措施,能够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

1.降低水泥水化热。

包括:

混凝土的热量主要来自水泥水化热,因而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较好;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掺加粉煤灰和减水剂的“双掺”技术,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选用适宜的骨料,施工中根据现场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选用中粗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用水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在现场设专人进行塌落度的测量,将混凝土的塌落度始终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一般以7~9cm为最佳;夏季施工时,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过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冬季施工时,采用保温措施进行养护;如技术条件允许,可在混凝土结构中掺加10%~15%的大石块,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包括: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选择较适宜的气温,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

夏季可采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搅拌混凝土,或在混凝土拌和水中加入冰块,同时对骨料进行遮阳、洒水降温,在运输及浇筑过程中也采用遮阳保护、洒水降温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温度;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在混凝土入模时,还可以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包括:

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以使混凝土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其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

夏季应坚决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季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变化;采取长时间的养护,确定合理的拆模时间,以延缓降温速度,延长降温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

可采用热敏温度计监测或专人多点监测,以随时掌握与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

混凝土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并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致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堆积高差过大。

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土,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

4.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

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与垫层之间可设置滑动层,如技术条件许可,施工时宜采用刷热沥青作为滑动层,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5.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包括:

控制集料含泥量。

砂、石含泥量过大,不仅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且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混凝土的抗裂十分不利。

因此在混凝土拌制时必须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将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中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减少因砂、石含泥量过大对混凝土抗裂的不利影响;改善混凝土施工工艺。

可采用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和最上层泥浆等方法;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及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表面及内部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以改善应力分布,防止裂缝的出现。

第三节、钢筋工程的控制措施

钢筋工程是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对钢筋的绑扎、定位、清理等工序采用规矩化、工具化、系统化控制。

具体措施如下:

1)钢筋供应

首先我们要求进场材料必须由合格分供方提供,并经过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所有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对各批材料均应进行抽样检查,并附有抽样报告,不得未经试验盲目使用。

2)钢筋存放

(1)钢筋运至现场后,必须严格按批分等级、牌号、直径、长度等挂牌存放,并注明数量,不得混淆。

(2)应堆放整齐,避免锈蚀和污染,堆放钢筋的下面要加垫木,离地一定距离;应现场情况无法放入料棚或仓库,但必须加以覆盖。

3)钢筋加工

绑扎钢筋前由钢筋翻样向班组进行交底,内容包括绑扎顺序、规格、间距、位置、保护层、搭接长度与接头错开的位置,以及弯钩形式等要求。

此过程也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加以监督,保证下料准确。

钢筋在加工前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理干净。

为保证钢筋加工形状、尺寸准确,将制作钢筋加工的定型卡具控制钢筋尺寸。

对于钢筋加工机具必须定时检查,特别是套丝机,必须保证刀口尺寸,以保证套丝质量。

4)钢筋保护层控制

钢筋保护层尺寸控制是否准确及钢筋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工程质量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存在问题较多和不易控制的问题。

在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定位措施上,首先保证垫块的尺寸规格及施工中位置的摆放,另外在钢筋成活后由专业质检员全数检查,保证每平方米一块。

5)钢筋绑扎实测项目

钢筋绑扎前要放线,顶板钢筋绑扎前在顶板模上弹线、拉通线控制。

钢筋绑扎实测项目及允许偏差值见下表。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网眼尺寸

±20

绑扎钢筋骨架

±10

宽、高

±5

受力钢筋

间距

±10

排距

±5

保护层

厚度

基础

±10

柱、梁

±5

板、墙、壳

±3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水平高差

+3.O

6)成品保护

(1)浇筑混凝土后应及时清理混凝土浆、保证钢筋表面清洁,同时也要防止脱模剂污染。

(2)板筋绑扎时的成品保护,必须架设跳板操作,禁止在板筋上踩踏。

7)具体控制措施

(1)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有效粘结,防止钢筋污染,在混凝土浇筑后均要求工人立即清理钢筋上的混凝土浆,避免其凝固后难以清除。

(2)为有效控制钢筋的绑扎间距,在绑板、墙钢筋时均要求操作工人先划线后绑扎。

(3)工人在浇筑柱混凝土前先安放固定钢筋箍,确保浇筑混凝土后钢筋不偏位。

(4)钢筋绑扎后,只有土建和安装质检员均确定合格后,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在钢筋施工中我项目部制定了“七不准”和“五不验”制度,内容如下:

“七不准”:

(1)已浇筑混凝土浮浆未清除干净不准绑钢筋;

(2)钢筋污染清除不干净不准绑钢筋;

(3)控制线未弹好不准绑钢筋;

(4)钢筋偏位未检查、未校正合格不准绑钢筋;

(5)钢筋接头本身质量未检查合格不准绑钢筋;

(6)技术交底未到位不准绑钢筋;

(7)钢筋加工未通过加工班组验收不准绑钢筋。

“五不验”:

(1)钢筋未完成不验收;

(2)钢筋定位措施不到位不验收;

(3)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达不到要求不验收;

(4)钢筋纠偏不合格不验收;

(5)钢筋绑扎未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不验收。

第四节、排水管道工程的控制措施

 1.管材的质量控制。

  要求施工单位所用管材要有出厂合格证和送检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

管材进场后,工程材料员应对管材外观进行检查,管材不得有破损、脱皮、蜂窝露骨、裂纹等现象,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管材不得使用。

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有质量疑问的应弃之不用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2.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

  放线前利用电脑软件CAD标绘出中线图,提高速度,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

打桩撒灰放线时,要考虑中心线、边坡系数加宽厚等,因开挖受限制,开挖沟槽非变窄不可就要考虑沟槽内设置支撑保证安全施工,以免塌方伤人。

测量员定出管道中心线及检查井位置后,要进行复测,其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允许进行下步施工。

同时,施工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要求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3.沟槽开挖的质量控制。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项目中,土方的工作量占整个工程的很大比重,在安排上采用轮胎式挖掘机、推土机配合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在需土方运输的地方配备一些自卸汽车。

开挖过程质量控制应把握以下几点:

  3.1边坡塌方控制:

首先,沟槽开挖前按施工图样上的管道位置在现场进行放线,开挖方法有人工开挖(用手工工具开挖)、机械开挖(挖土机开挖)、遇有岩石地段还应采用爆破法开挖。

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坡度。

注意沟槽底宽和上宽尺寸,还要注意开挖沟槽的深度。

开挖沟槽深时,若槽底土较松软,一般比安装的管底深度小一些;若槽底土较坚硬甚至有岩石,其开挖沟槽深比安装的管底深度大一些。

其次,开挖时尽量使开挖的土堆放在沟槽的一侧,而另一侧可以摆放运来待安装的排水管,切不可让沟上侧摆放的排水管被开挖出的土埋没。

  3.2沟槽断面的控制:

开槽断面由槽底宽、挖深、槽底、各层边坡坡度以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因素确定。

槽底宽度,应为管道结构宽度加两侧工作宽度,应便于管道铺设和安装,应考虑夯实以便于操作和地下水的排出。

同时,特别注意沟内不得超挖,对于超挖部分仔细回填夯实,严禁低洼进水积水,严禁夯填中使用腐殖土,垃圾土,淤泥土等。

  3.3槽底泡水控制:

施工时应掌握天气变化,严禁基槽泡水。

当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时,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挖槽,应要求施工单位设排水沟、集水井,用水泵进行抽水,保证水位低于工作面2m,防止沟槽内长时间积水,造成浮管现象。

当遇到沟槽底部为岩石基础时,应增加开挖深度30cm。

当遇到软弱基础或有其他埋置物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后处理。

  4.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好施工机具、工具、吊运设备、承插管、橡胶圈、润滑剂等材料。

复核沟槽中心线和基础标高,然后清除承口内表面和插口外表面的油污、杂物。

按管径选用相应的橡胶圈,并检查橡胶圈外观应无气泡、裂缝及碰伤等缺陷。

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做好交接桩复测与保护,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测量误差,精心测设全井段的中线和高程的控制点。

然后,根据测放的中心线,用细绳控制好管道的一侧边线。

宜采用吊车下管,吊车应沿沟槽开行,且距沟边缘应大于1m,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

下管时从下游排向上游,插口向下游,承口向上游。

以吊车系下第一节管,将管头放在已弹好线的检查井井墙内壁处,按照井中测桩找好中心线及两端高程后,才能松吊回臂。

继续系稳第二、第三节管并随稳随测后端中线和高程直到另一检查井。

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座混凝土应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

最后,砌检查井。

挖沟槽时,可使检查井中心桩,依井基圆圈尺寸挖好井基,待管材放稳后,调节直管线管口,预留井筒位置即可介入砌检查井的工序中。

砌井时,既要使砂浆饱满、流槽通顺,也要使井壁尺寸符合要求。

  5.管道接口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抹带的施工质量。

水泥砂浆要按配合比下料,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要保证砂浆的强度及和易性。

抹带前先将要抹带的部分管壁外凿毛,洗刷干净,刷水泥浆一道。

同时,控制内管缝和管内壁间的平整度。

对600mm以上的管材,可采用人工钻入管内的办法将接口挤出的砂浆抹平,将不严实的接缝部位填满砂浆,使其饱满不漏水,清除管内杂物,特别注意管道内决不允许有漏水、积水和倒流水的现象发生。

  6.闭水试验质量控制。

  由于闭水段封口在井内,所以施工时很容易被忽视,一般采用砌砖墙封堵。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建议在检查井砌筑之前就进行封砌。

砌砖墙封堵前,把管口一定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后,涂刷一层水泥原浆;封堵前所有的砖块必须润湿处理过,保证其密封性。

为了避免出现不合格现象,完成封口后,可进行闭水试验,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

仔细检查每根管材是否沙眼裂缝,管口接口处是否严密,若不符合质量要求可用细砂浆修补,有渗水部位可调水泥浆刷补填死。

对闭水不合格的管段,则应采取补救措施或尽快返工。

  7.回填土质量控制。

  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具。

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cm的硬土块;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宜。

由槽底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要求采用细粒土回填,目的在于保护管道。

无压管道的沟槽应在闭水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后,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应小于0.5m,水压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其余部分。

同时,管沟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并对每层填土的密实度按规范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继续回填;要求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填土,两侧高差不大于30cm。

8.玻璃钢夹砂管排水管道安装允许偏差

第五节、水稳层施工控制措施

水稳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即采用水泥固结级配碎石,通过压实完成。

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

其压实度接近于密实度,强度主要靠碎石间的嵌挤锁结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灰浆体积来填充骨料的空隙。

它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

水泥稳定碎石层作为沥青混凝土的下承层,因其具有良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抗冻性,力学强度可视需要而调整以及整体承载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高等级道路路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

但因其材料级配、水泥剂量、摊铺碾压、离析处理、成型时间及工后养护在实际施工中较难控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施工过程必须引起重视。

一、水泥稳定碎石的设计:

水稳材料主要由粒料和灰浆体积组成。

粒料为级配碎石,灰浆体积包括水和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由水泥和混合材料组成。

1、材料的选择:

(1)碎石:

应用人工级配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方孔筛),碎石颗粒组成应符合规范要求,对于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0%,有机物含量不大于2%,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25%;用于底基层和基层的碎石的配合比应满足要求。

级配的好坏直接与施工质量有关,即大小石子的比例合适,能够保证水稳层的压实性,整体板结性。

(2)水泥:

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集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为使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施工时要选用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低的水泥,不宜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

(3)水:

通常适合于饮用的水,均可拌制和养护水稳。

特殊情况下,要确定水中是否有对水泥强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物质时,需要进行试验。

从水源中取水制成的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与蒸馏水制成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比,低于90%者,此种水不得用于水稳施工。

2、混合料配比试验:

分别根据不同水泥比例、水分等因素制作混合料试件,按照水泥稳定粒料保湿养生6天,浸水1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3.5MPA的标准,确定必须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该项工作应作为正式施工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认真试验,严格把关。

二、铺设试验段:

在大规模的基层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在已验收合格的底基层路段上铺筑一块一定长度(通常约200米)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试验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