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046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

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老师走上讲台的原因很多,每一个老师都有他们自己的动机。

如果把老师的内在动机排一排队,可以发现大致上老师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②第一种老师,“以谋生为目的”。

这种老师视教书为谋生的手段,认为教书是一种赚钱的、用以养家糊口的职业。

只要能把饭菜放在家庭的饭桌上,什么学生、学校、教书都是次要的。

在美国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这种动机可以理解。

③第二种老师,“以自傲为动力”。

自傲是一些老师工作的原动力。

这些老师,他们往往知识渊博,功底深厚,只要能满足“自傲”,就很愿意与他人分享他们的知识,他们可能并不在意他们的付出,他们追求的是发现自我、证明自我,从中感到满足。

这类老师工作会很努力,可能会很出色。

但因为自傲的原因,他们害怕失去面子而过于重视结果,所以面对“不听话”的学生,这种老师很容易失去耐心。

④第三种老师,“以教育为己任”。

他们把教书看成是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动力。

在教书的过程中很注重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改造人。

他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告诉学生怎样做人。

他们往往以能影响、改变学生的生活轨道为乐趣。

例如,亨利克先生常常会把正常的课停一停,讲一些世界名人的社会生活之类的东西。

当从亨利克先生的最后一节课里走出来时,我意识到,我这一年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

人活着的每一天不是为了悲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需要愉快地去生活。

⑤第四种老师,“以爱为根本”。

他们在重压之下还是不断地去做一件自己爱做的事。

他们很努力地工作,一次又一次地遭难,都没有得到任何的利益。

就好比父母生养孩子一样,他们任劳任怨地为孩子干这干那,却从来不企盼得到一丝回报。

以一种养育自己孩子的心态去教育学生的老师,是有着强烈天赋爱心的老师。

他们是那种可以让你像信任父母那样去信赖的人。

这种老师应该说是最难能可贵的。

⑥总之,无论哪种老师以什么动机走上讲台,都应注重自己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喜爱。

(节选自《放飞美国》,有删改。

作者矿矿,华裔,目前在美国读中学。

1.选文第④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给第④段或者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④段中,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

从语言特点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说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题。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①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程度,靠的是奋斗;人类文明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仍然要靠奋斗,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拼搏,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胜利。

进入新世纪,我们要再创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更需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②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境界。

奋斗需要立志高远,需要真才实学,需要真抓实干。

人生百年,是为自己的名利而忙碌,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奋斗?

答案很清楚。

为自己着想而苦心经营,其行为卑琐,境界低下;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其生命绚丽,境界高尚。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凡事要奋斗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现在最需要强调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

只有这样,我们的奋斗才是有价值,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有勇气和能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③我们高兴地看到,有无数同志正以这样的奋斗观,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前不久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年轻的副院长袁家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他大学毕业后,走上了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的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

谁都知道,我国的航天基地几乎都在贫困荒凉、气候恶劣的地区。

十多年间,袁家军边工作、边学习,读完了硕士学位,又在攻读博士学位。

是重要的是,他为我国宇宙飞船“神舟号”的发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也许,像袁家军这样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并不那么富足,但谁能说他们的艰苦奋斗没有获得丰厚的回报呢?

他们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他们无所事事,饱食终日;庸庸碌碌,不思进取,荒废了大好年华。

更有一些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把奋斗只局限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范围内,丝毫不把祖国和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

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人民尊敬的,这样的人生也不会是有价值的人生。

⑤21世纪,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

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实践要求我们,鄙弃庸俗,追求崇高,走出“小我”,成就“大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选文有改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②恶劣()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的奋斗观”指的是什么?

(用文章原句回答)

答:

5.为什么说像袁家军这样的人”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答:

6.文章第③段中”丰厚的回报”指的是什么?

请根据你的理想,简要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奋斗需要……需要……需要……”的句式,在“友谊”“理解”“创新”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代替“奋斗”写一句话。

(不可照抄原句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

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

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

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

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

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

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

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

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

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

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

“枯藤老树昏鹤,小桥流水人家。

”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成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这需要心情。

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

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

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

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

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

艺术与非艺术。

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

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

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

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耗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

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

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

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

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

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

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

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

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

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

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

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

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

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

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

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选自《躺着读书》,作者陈村)

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

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①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朝人。

②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朝人。

5.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

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

(谈一个方面即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时代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新型人才。

②当前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当是最具创意和活力的。

他们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他们充满探索欲、求知欲、进取欲,具有永不停息的求新求变的勇气和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

回溯科学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背叛,哪来伟大的哥白尼变革?

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

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爱国斯坦的相对论?

③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及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需求日益增强,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也应当是多功能的。

他们不仅一专一能,而且多专多能,具有多才多艺的特点。

仅以当前迅猛兴起的信息网络而言,它就熔铸了计算机、微电子、光电传输、卫星技术、自动化、半导体、多媒体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尤其是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的人才。

④经济全球化时代,既充满激烈竞争,又亟待协调与合作,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还应当是善于协作的。

他们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的精神,他们善于在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科学与人文、理论与经验、思想与实践、精神与效益、个人与社会等等关系之间,不断地进行协调,化解矛盾,防止内耗,同心协力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

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机遇,竭尽潜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1.根据全文内容,在第①段的横线处补入准确的文字,使第①段成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时代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新型人才。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它的位置应当在第__________段的末尾。

早在十多年前,日本就提出“四合一”人才计划,要求培养有“科技内涵、艺术气质、经贸才干、外语本领”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类社会活动全球化的需要。

3.这篇文章是____________式结构,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

4.第④段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语中许多成语都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别具匠心”等,请你再写出两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

答: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要虚心好学;要不耻不知,要不耻下问,一不耻相师。

2、怎样虚心好学呢?

(或“什么叫虚心好学呢?

”3、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②谦逊、谦虚、虚心等。

雅量、度量、胸怀等。

③乙处:

因为它不是解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从“语义连贯”的角度回答也可)。

(二)1、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往往又是由曲线构成的。

2、各个方面一帆风顺,没有挫折,没有障碍。

3、①║②③④║⑤⑥。

4、有创见或见解精辟,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三)1、夹叙夹议(或:

叙议结合)。

2、比喻论证。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论据能证明其观点,语言简洁,表述清除即可。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对哪一句感受最深都可以,但得讲出道理:

首先,从语文角度,要用语文知识解释句子的特点;其次,从思想内容角度回答。

如:

对“人活着的每一天不是为了悲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愉快地去生活”感受最深的理由是:

语言精辟,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富于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能影响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5、无论哪种老师(以什么动机走上讲台),都应注重自己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喜爱。

(四)1、①ài,②liè。

2、大力宏扬奋斗精神。

3、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4、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

5、因为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并在工作中做出了贡献(答出“因为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得1分,答出“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得1分,答出“在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得2分。

)6、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内容合理2分,句式相仿1分。

(五)1、“美”在现实生活中,“美”在每个人的心中。

2、是排除肮脏、杂乱、喧嚣、破旧之后得来的。

3、城市之美需要用劲才能看出来。

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李白,唐。

“枯藤老树昏鸦”,作者马致远,元。

“大江东去”,作者苏轼,宋。

“十年生死”,作者苏轼,宋。

“落花人独立”,作者翁宏,唐。

“采菊东篱下”,作者陶渊明,晋。

5、指发自内心的、心灵深处的感悟。

或:

没有语言参与的、无须学习和训练的感悟。

6、如结合“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谈发现美;结合“美”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谈热爱生活、领受生活;结合“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谈努力发现美,热爱生活;结合“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谈丰富自己,提高审美情趣;由“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谈学习古典诗词、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等等。

(六)1、最具有创意和活力的、多功能的、善于协作(三个特性,第一个占2分,后面各占1分)。

2、③。

3、总分(或:

总论—分论)。

举例(或:

事实;列举事实)。

4、先提出本段论点,然后进行道理论证。

5、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独出心裁、自出心裁)、独树一帜(别树一帜)、别开生面、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等等。

(写对两个即可得满分)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何祚庥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

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

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

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这一过程”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请列出两条。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

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

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

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

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

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统。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

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⑤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

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

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

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11.第①段从______________、行政区域、______________、人口数量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2.第②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