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786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学校《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某市第某学校

 

《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

 

结题报告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某市第某学校学

《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简介:

《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是由某学校学副校长同志主持申报,由学校政治教师为主参加的一项研究性课题,是新疆教育学会中学政治学科研究会《关于有效提高新疆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水平的研究》课题的一个子课题项目。

该课题于2012年3月申报并由市教育研究室批准立项。

该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

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提高学校民族团结课程的课题教学实效。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性质属于德育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纳入活动课程,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我校设定的课题目标是:

充分发挥学校民族团结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优势,挖掘教材资源,寻找教育的切入点,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具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研究的能力,提高民族团结课程的课堂实效。

在课题引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对民族团结认识。

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程开发实施途径,开发民族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探索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研究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情况:

(一)、研究对象:

我校五至九年级学生,民族团结课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在研究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

2、综合调查法:

通过此法,调查全体学生的学习民族团结知识现状。

3、案例研究法:

捕捉典型案例,开展研究,总结民族团结教育规律。

4、行动研究法:

教师探究合作,随时调整研究方案。

5、经验总结法: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和课堂效率。

(三)、研究情况

1、第一阶段:

课题申报立项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2月)。

(1)主要工作:

3月至4月,申报课题,深入转变教学观念,理念更新,拟定课题方案,请专家论证,探讨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阶段。

学校加强动态管理,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5月,学校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汇报会,发放调查研究问卷,并制定2012年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布置落实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

学校依据实施方案和民族团结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具体情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策略,出台课题组考核办法。

课题组实行例会制、学习制,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安排一次专题业务学习,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研讨会、观摩会、交流会。

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课题领导组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

课题组对教师进行课题主旨的培训,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开阔教学视野。

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多学习,促进专业发展,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等的有关理论,制作教师学生调查问卷,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

(2)研究途径和方法:

首先是创设良好的民族团结育人环境。

设置民族团结的标语、横幅和宣传栏,我们专门开辟了民族团结教育的专栏,让墙壁说话,利用这个专栏传递民族团结知识,为学生营造了浓浓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耳濡目染。

其次是发挥德育的主阵地推动作用。

德育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德育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

国旗下的讲话围绕着民族团结教育展开,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优秀主题班会的评选和观摩活动。

利用中午校园广播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进行板报墙报的设计比赛。

五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课题组利用此契机开展“手拉手”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作出过杰出贡献,每个民族有多彩的风俗,不同的习惯,独特的语言,不同的地域,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参加课题研究的班级学生懂得各民族同学要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沟通感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学生初步树立了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成果形式:

立项申请书、课题实施方案、教育案例。

部分学生民族常识调查表、教师调查问卷。

2、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修订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经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课题组的老师大致明确了课题研究方向、培养目标、研究内容,了解了研究方法。

2012年年底,课题组教师参加了某市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研究会议,在会议上进行了课题培训,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关键点应立足于课堂,以往大多数教师认为民族团结教育应该以德育活动为载体,课堂教学为辅,所以对民族团结课堂教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此情况,课题组制定了2013年课题组计划,将研究侧重点放在提高民族团结课堂教学实效上,把课堂教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让民族团结教育延伸到各个学科,在2013年我校又新增了5位教师(政治、地理、历史学科)进入课题组,学校选配政策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题组教师,力求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现阶段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保证课题实施有序。

经过近一年多的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师校长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组制定了研究工作制度,组员按照制定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研究人员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学校非常支持课题研究工作,设立专项的基金用于课题实验研究,购置相关资料和设备,为课题研究的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是立足课题,切实提高民族团结课堂实效。

为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校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一系列的跟踪听课予以指导。

对思想品德课、小学中华大家庭课程、中学地理课、历史课中出现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章节,给予足够的重视,举行了“民族团结教育公开课”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其他学科中民族团结团结教育的结合点,要求教师在备课上有体现,在课堂上有展示。

我们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运用《民族教育读本》作为基础教材,积极开发民族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探索实施民族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课堂实效,课题组内组织了公开课观摩,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教案和课件,每人上了一次民族团结公开课,之后组织了课堂教学反馈交流活动,大家依据行动研究等科研方法,探索实施民族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案例,研究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研究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途径。

2013年4月16日,学校组织课题组教师到双语兄弟学校——某市第十五中学考察学习,参加听课评课、学术会议、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使每个教师将民族团结教育自觉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另外,德育处针对课题开展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用团队、班会以及歌舞表演、民族知识演讲、绘画、民族团结故事会、讲座等形式,寓民族团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同时与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成果形式:

课题组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民族团结知识竞赛,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有效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进行了中期阶段工作总结。

3、第三阶段:

课题完善、经验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有了前面近两年的研究基础,在本阶段,课题组教师充分发挥学校民族团结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优势,形成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推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如课堂案例、论文、活动的课例等。

在结题阶段,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情况。

具体工作:

一是把握关键,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为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认知水平,我们在初三年级开设了《民族政策常识》课,并将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编入课程表,为开好课,学校选拔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民族政策常识课的专职教师。

努力挖掘其他学科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在历史课上,指导学生了解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早就生活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家庭中。

在地理教学中,将我国版图的确立、划界、政区的设置、演变等内容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如今的中国版图是绝对不允许分裂的。

在音体美教学中,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把民族特色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民族服饰”绘画、“民族音乐欣赏”,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民族交流,培养各民族学生间的感情。

我校运用《民族教育读本》作为基础教材,教师们积极开发民族教育校本课程资源,为了提高课堂实效,课题组在2014年5月组织了公开课观摩,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教案和课件,每人上了一次民族团结公开课,之后组织了课堂教学反馈交流活动。

六月和十二月,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有效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进行了终期阶段工作总结。

(2)、加大课题组教师培训力度。

学校定期组织课题组的教师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中央、自治区下发的相关文件,了解新疆民族团结的形势,学习课题相关理论知识。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认为开展课题研究,课题队伍建设和研究培训工作是关键。

为了提高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的认识和民族理论素养,2014年5月,我校请到新疆教育学院博士后李近辉教授专程来到我校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我校邀请其他兄弟学校课题组教师一同参加了学习培训,聆听了李教授的讲座。

李教授在此次讲座中为我们阐明了《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课题中的相关问题,如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课堂资源的开发、文献综述的写法、结题方法等,再一次强调了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活动为辅。

培训让课题组的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升,研究思路更加清晰。

二是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课题组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之中。

课题组教师了解学生的活动兴趣,认真制定活动计划,选择的活动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升华,由体验上升为民族团结的意识。

(1)、以2014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开展班级活动中,扩大民族团结的教育面。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办“民族团结”墙报。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七个一”活动:

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做一件民族工艺作品等活动,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

(2)、优化民族团结校园文化,创设教育氛围,有力支撑课题研究。

少先队大队在红领巾广播站中开设了“民族常识”、“趣味风俗”知识介绍专栏;向学生普及民族常识。

六一艺术节期间开展“携手同奏民族团结歌”主题活动,包括“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趣味窗”、“民族风情摄影”等内容。

(3)、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课题组的老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和体验活动:

参观巴州博物馆,了解巴州的历史;到结对子民汉合校——托布力其乡学校参观活动;开展我校与托布力其乡学校的民族团结“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让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了实效。

4、研究成果:

开题以来,在领导的支持和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教师了完成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案例及反思、课题教学设计、民族团结课堂教学课件等成果,学生参与了调查问卷,完成了富有见解的实践体会文章。

课题的有序开展也给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题教学的成效也逐渐显现:

(1)、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加深,民族政策常识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两年时间的课题实验,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测查。

测查内容主要包括民族政策法规、少数民族人口及结构分布、少数民族辉煌历史和宗教禁忌及风土人情几大块。

从测查的总体情况看,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如12级、13级初中生对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的认识、对几大宗教了解等问题的百分比比较以前提高了许多,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加强和巩固,这与教师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

(2)、课题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拓宽民族团结教育渠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常识教育,充分利用各个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和各相关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陈旧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各种音像信息资料融合于一体。

课题组教师的课题教学水平和民族团结课堂实效有所提高,每位教师将民族团结教育自觉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4)、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师们对民族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有了一定的认识,实践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

每年的研究课经过集体备课、讨论修改,教案设计日趋成熟,课题组教师提高了理论水平,形成了优质课教案、教学案例及反思、论文、课件等理论成果。

三、疑难困惑:

在近3年的实验中,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注意到,仍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大家共同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

1、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不足,我校的《民族团结读本》不足一个班,各班错时循环使用,五至八年级只有这一种教材,希望自治区尽快印发适合学生年龄的民族团结教材,各个学校各年级配齐配足,以便在学生中区分不同的认知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教育。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较系统的教育,这对初中阶段整体开展此项活动造成一定难度,无法做到如何学生中区分不同的认知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教育。

2、学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时,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确定的干扰因素较多,教育效果容易受到削弱,教育活动难以持久有效地进行。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成为各级各类中小学的自觉行为和常规教育活动。

3、由于客观上的升学压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毕业班往往难以有效地开展。

事实上,毕业生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进入社会,工作及生活中交流合作的范围会更大,科学民族观培养和加强的民族团结意识对他们来说更具现实意义。

4、提高教育实效需要有一批素质较高的教师,但从当前情况看,师训工作受制因素较多,如专任教师“走出去”学习培训往往会受到经费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师全员培训则受制于认识、时间以及当地人才资源等。

参与课题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花在研究上的时间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质量。

四、后段设想:

1、改革和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课教学材料的建设,开发校本民族团结课程资源,形成校本民族团结教材。

在今后几年内由图书教材为主过渡到以音像教材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加以内化,才能取得民族团结课堂实效。

2、在下一阶段,要将课堂教学研究经验推广深入,继续充分发挥学校民族团结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优势,挖掘教材资源,巧用教学媒体,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3、民族团结教育如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如何对民族团结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如何改进教育手段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有待我们共同去探索和实践。

五、附件资料:

课题组成员相关成果记录

成果名称

完成时间

获奖或发表情况

教学论文《关于拓宽民族团结课堂教学资源的探索》

2012.6

《和同为一家》历史课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设计

2012.6

《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教学课件

2012.9

《班主任工作中的民族团结教育案例 》

2013.5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团结德育课教学案例

2013.9

“道德讲堂”民族团结教育《最美新疆人》教学设计

2013.11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调查报告》

2013.11

七年级民族团结课《民族团结一家亲》课堂教学设计及课件PPT

2014年5月

某市第某学校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4年6月10日

(后附成果资料)

 

某市第某学校学课题组

2014年6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