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546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

《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docx

历史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

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

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解析:

题干中提到的外交政策改变了近代西方列强船只可以进入中国内河自由航行的规定,这是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体现。

答案:

C

2.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下图所示可以用来研究(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

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

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

解析:

从图片文字可以看出是纪念斯大林寿诞,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写照,故选C。

国民革命时期没有解放军,排除A;B时期与“解放军”也无关,排除;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不可能出现图片内容,排除D。

答案:

C

3.(2017·顺义期末)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此现象(  )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

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

D.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解析:

和平共处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所以官方媒体反复强调,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7·资阳期末)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

新中国下列外交原则、方针及政策最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

A.“一边倒”政策B.“另起炉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政策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逐渐发展成为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则,是“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的最佳体现,故C项正确。

答案:

C

5.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这次会议的地点是(  )

A.中国北京B.埃及开罗

C.印度新德里D.印度尼西亚万隆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5年”“求同存异”,由此判断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故选D。

答案:

D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周恩来访问印度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在中印会谈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

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3)列举“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解析:

(1)题反映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题在与印度领导人会谈中周恩来倡导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第(3)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主要指中国在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在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答案: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基础巩固

1.(2017·天门期末)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

A.不结盟     B.和平共处

C.另起炉灶D.独立自主

解析:

独立自主与材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2.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

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

D.是新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

解析:

由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结合此时期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可知,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关系上,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

答案:

C

3.观察下面两幅图,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发展了中国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C.对国际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影响

D.反映了中国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无疑是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

C

4.如图中的文字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岁”。

它所揭示的中苏关系的时代背景是(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解析:

由图片信息可知,当时中国与苏联关系非常友好,由此可判断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情。

故选A。

答案:

A

5.“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解析:

题干中提到“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就是后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

答案:

C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特点,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答案:

D

7.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图)。

这是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

这次国际会议(  )

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解析: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故A项正确。

答案:

A

8.(2017·嘉兴期末)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二十六届联大D.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解析:

万隆会议上,当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时,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

答案:

B

能力提升

9.(2017·天门期末)1949年4月23日,除苏联原驻华大使罗申跟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外,美国原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及其他国家原驻华大使均留在南京,等待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中国对上述现象的态度是(  )

A.对苏联举动表示严重不满

B.希望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把各国大使视作普通侨民

D.决定实行“一边倒”方针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就酝酿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有学者认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参加日内瓦会议

解析:

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突破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与更多的国家开展外交关系,故A与题意相符。

答案:

A

11.越南胡志明曾说:

“在会议上……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文中的“会议”(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解析:

“越南”“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国”等信息显示,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故选D。

答案:

D

12.(2017·湖州期末)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时期,下列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召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④《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召开是1954年,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1953年,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1955年万隆会议,④《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1950年,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

“布拉吉”(如图)本是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

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

材料二 据说美国组织对中国进行围堵……会议开始时,许多代表赞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但不久,伊拉克的发言人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绕道缅甸而来的周恩来总理作了“求同存异”的回应……误入歧途的会议在妥协中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

——《凤凰大视野》

(1)请举出当时我国影响“布拉吉”广泛流行的重大外交活动,并据此归纳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红色中国在万隆会议受到责难的原因。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政府为“求同存异”观点所作的铺垫。

解析:

解答第

(1)题时,可联想到当时影响“布拉吉”广泛流行的外交因素是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

结合材料总结第

(2)题红色中国在万隆会议受到责难的原因。

较难回答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为“求同存异”观点所作的铺垫,其实,题意是要求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答案:

(1)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形成新中国第一次外交高潮;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形成中苏同盟关系。

“一边倒”。

(2)原因:

美苏两极对峙,中国倒向苏联一边;美国对共产主义进行敌对宣传,使中国形象受损。

铺垫:

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建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现睦邻友好;绕道缅甸,取得周边国家支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

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945—1980年)》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

请说出其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会议上的发言?

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

请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

(1)题,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

(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知,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相处问题。

第(3)题,由材料三中的“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可知这一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

第(4)题实际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关系。

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

(3)周恩来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求同存异”方针。

(4)否。

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

“求同存异”方针具体灵活地贯彻了此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