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508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1∶2

C.过滤、吸附、蒸馏、消毒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C)

A.牛奶 B.钡餐

C.澄清石灰水 D.酒精

3.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

(第4题)

4.小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最合理的是(C)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

B.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蚕豆种子浸泡的时间

C.该实验应观察并记录幼苗芽和根的生长方向

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5.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D)

选项

患者症状表现

病因

A

脖子肿大,呼吸困难

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不足

C

生长迟缓、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6.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导体导电说明它对电流没有任何阻碍作用

B.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

C.相同条件下,铜导线比铁导线的导电性能好,说明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D.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

7.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

如图是上海和乌鲁木齐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

(第7题))

A.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B.东南季风不能到达我国西部地区,那里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区

C.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D.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并不减少

(第8题)

8.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图示一致的是(C)

选项

A

人体的激素

生长素

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

B

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

C

大脑

小脑

脑干

D

神经调节

感应性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第9题)

9.将铜片和锌片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同一个番茄中,即为番茄电池。

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锌电极是番茄电池的正极

B.番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子将从铜电极流出

D.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会损坏电压表

【解析】 根据电压表的负接线柱与番茄电池的锌极连接,说明锌作该电池的负极;番茄电池工作时,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流从铜沿导线流向锌,电子从锌流向铜;选择合适的量程,可以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番茄电池的电压。

10.市区有许多智能节水环保公厕。

公厕门的插销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S1,当有人进去并关上门时,“有人”指示灯亮起;手靠近水龙头时,感应开关S2闭合,电磁阀门线圈通电使水龙头出水。

门打开时“无人”指示灯亮起,同时水龙头也无法使用。

图中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电路是(C)

【解析】 由题可知,感应开关S2控制水龙头,且与电磁阀门线圈串联,故B、D错误;A选项,若S1向下闭合,“有人”指示灯亮,故A错误;C选项,若S1向上闭合,“有人”指示灯亮,再闭合S2,水龙头出水,故C正确。

(第11题)

11.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所示),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导学号:

67744031

【解析】 挤压矿泉水瓶,瓶内空气被压缩,水被压入小瓶中,它的重力增加,当浮力等于重力时,就会悬浮在水中。

12.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比较两种情况下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A)

(第12题))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解析】 青蛙在水中漂浮,则F浮=G,青蛙在某种液体中下沉,则F浮′<G。

由于是同一只青蛙,G相等,所以F浮>F浮′,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第13题)

13.如图所示,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b端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A2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不变

【解析】 由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1支路电流。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向b端滑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而通过R2的电流变小,因此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第14题)

14.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

不考虑温度的影响,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上后(A)

A.h增大,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h减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h增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h减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解析】 吹入少量气体后,玻璃管内水上升,所以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且瓶内封闭气体压强p=p0+ph。

从山下拿到山上后,由于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会增大,即h变大。

15.下列关于图甲、乙中各物理量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B)

①I1=I2=I3=I4 ②U1=U2=U3=U4

③U3=U1,U2≠U4 ④I1=I2,I2≠I4

(第15题))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 图甲中,R1与R2串联,故I1=I2===2安,U1=U2=I1R1=2安×1欧=2伏;图乙中,R3与R4并联,故U3=U4=U′=2伏,通过两电阻的电流I3=I4==2安。

综上可知,I1=I2=I3=I4,U1=U2=U3=U4,故B正确。

二、填空题(每图、每空1分,共20分)

16.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6题))

(1)图甲是水循环示意图,环节②和③主要发生在大气的__对流__层,海陆间水循环由环节③①④⑤(填图中相应数字)完成。

(2)图乙是大气对流运动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对流运动的正确方向。

17.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第17题))

(1)在沉淀池和过滤池中发生的变化是__物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过滤池是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用到了活性炭,在过滤过程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对水中的部分杂质具有__吸附__功能。

(3)用此自来水(不含氯化钾)配制10%的氯化钾溶液2千克,需自来水__1800__毫升。

18.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

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所示。

(第18题))

(1)乙烧杯中的溶液__可能是__(填“一定是”“一定不是”或“可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快液面空气流速(或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解析】 

(1)由图可知,乙烧杯中的溶液没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要加快晶体析出,即要加快水的蒸发,由于此过程模拟海水常温下蒸发,结合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故可采用加快液面空气流速或增大液体的表面积的方法。

19.如图所示,图甲是小伟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知:

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__反比__(填“正比”或“反比”);他每次控制电阻的两端电压为__2.5__伏不变.若电源电压为4.5伏,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为5欧、10欧、15欧、20欧、25欧,那么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__20__欧。

(第19题))

【解析】 由图乙可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是定值,故可得出结论:

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当R=5欧时,I=0.5安,此时U=IR=5欧×0.5安=2.5伏,故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伏。

电阻的两端电压为2.5伏,电源电压为4.5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滑动变阻器需要分担的电压为2伏,实验中R的阻值最大为25欧,由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即=,可得R滑min=20欧。

(第20题)

20.小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密度计,她选择一根长16厘米的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下端塞入并用石蜡封口,使吸管在液体中漂浮时能保持在__竖直__方向。

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__等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将密度计放入水中,露出液面的长度是7.9厘米,再将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露出液面的长度是7厘米,则此液体的密度为__0.9×103__千克/米3。

(ρ水=1.0×103千克/米3)

【解析】 将一些铜丝从下端塞入并用石蜡封口,这样做目的是让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7.9厘米,则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16厘米-7.9厘米=8.1厘米,将该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h液=16厘米-7厘米=9厘米,因为密度计不管是在水中还是在液体中,都是漂浮状态,所以,F浮水=F浮液=G,由F浮=ρgV排可得ρ水gSh水=ρ液gSh液,则ρ液=ρ水=×1.0×103千克/米3=0.9×103千克/米3。

21.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病病。

某位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检查过程:

①禁食12小时;②抽取其血液(血样品号:

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葡萄糖溶液;③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血液(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测定所采集各血液样品中的血糖浓度,检测结果如表所示;④判断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判断依据:

如果4个样品中有3个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妊娠期糖尿病。

姓名:

×××       性别:

样品

测定值/(克/升)

参考值/(克/升)

0h

1.08

1.05

1h

2.30

1.90

2h

1.85

1.65

3h

1.48

1.45

(1)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该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__有__。

(2)在1~3小时的时间段内,该孕妇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3)该孕妇口服大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会有“尿意”。

产生“尿意”的过程是:

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排尿中枢,并进一步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4)该孕妇大量饮水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并通过相应的反射弧排出尿液,像这样调节人体内水平衡的机制属于神经-激素(填“神经”“激素”或“神经-激素”)调节。

【解析】 

(1)表中4个样品的检测,其血糖浓度均大于参考值,故该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2)胰岛素能加快血糖的分解转化。

(3)“尿意”形成的部位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第22题)

22.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无叶电风扇。

工作时,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圆环空腔,再从圆环空腔上的缝隙高速吹出,夹带周边的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圆环空腔正面风速远大于背面风速,风扇正常运行时,圆环空腔正面气体压强__小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背面气体压强;相同时间内,圆缝口流出空气的质量__等于__进风口流入空气的质量。

【解析】 由于圆环空腔正面风速大于背面风速,根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可知圆环空腔正面气体压强小于背面气体压强。

相同时间内,圆缝口流出空气的质量等于进风口流入空气的质量。

三、实验探究题(第23题3分,其余每图、每空2分,共31分)

23.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的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厘米左右时备用;②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米处用100瓦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米处用100瓦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两昼夜后,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第23题))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重力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比光照强。

【解析】 

(1)乙装置内玉米苗受到单侧光照射,甲内玉米苗没有受单侧光照射。

(2)丁内玉米苗背着地面生长,证明其有背地生长的特性。

(3)丙内玉米苗同时受到来自下方的单侧光和重力共同影响,仍然向上生长,但比丁弯曲程度小,说明重力对其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的影响。

24.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合金丝电阻,电源电压为6伏。

(第24题))

(1)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使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__左__端。

(3)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接入电路电阻最大处移动到另一端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乙所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

电路中__6和8__(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间发生了__开路__(填“开路”或“短路”)。

(4)在电路故障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指针如图丙所示时,电流表读数为0.5安,由此,小华算出接入电路合金丝的电阻为__5__欧。

(5)为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电阻,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

电压表改用小量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析】 

(1)由于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即要求电阻减小,故导线一端接1,另一端接3,如解图所示。

(第24题解))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保证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故滑片应处于最左端。

(3)滑片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约为6伏,电流表示数约为0,故可判断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开路,即导线6和8发生了开路。

(4)如图丙,电压表量程为0~15伏,故电压表示数为2.5伏,由欧姆定律可得,待测电阻R===5欧。

(5)电压表改用0~3伏量程,最小刻度减小,可以提高测量精度;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5.实验桌上有器材:

细线、顶端带有细吊环的圆柱形物体、装有适量水的水槽、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可调节高度的铁架台。

小欢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

浸没前,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实验步骤】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体;②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④计算出浮力F浮,填入表格中。

圆柱体浸在水中的深度h/米

圆柱体所受重力G/牛

浮力F浮/牛

(1)请完善实验步骤:

③把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调节铁架台的高度使圆柱体一部分(约三分之一)浸入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用刻度尺测出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深度h1,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并将h1、F1分别记录在表格中;再调节铁架台的高度,改变两次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用刻度尺测出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深度h2、h3,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3,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计算浮力的公式或方法是F浮=G-F。

(3)如表是小欢设计的未完成的数据记录表,请完善“?

”处的内容:

弹簧测力计示数F/牛。

(4)拓展:

小欢去海边游泳,他的感觉是“越往海水深处走,自己身体越轻”。

请根据小欢的感觉,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导学号:

67744032

【解析】 

(2)由题可知,该实验是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故用称重法,即F浮=G-F。

(3)由于用F浮=G-F测量浮力,故表中“?

”处应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往海水深处走,身体越轻,说明浮力越大,而导致浮力变大的原因可能是深度变大,也可能是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大,故还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6.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

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

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第26题))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

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所示)。

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所示)。

然后他往烧杯中加水(或从烧杯中取出适量的水)(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

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__2.5__牛。

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

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

这时B盆所受浮力F浮=GB+10牛>10牛。

继续往B盆内加30牛水,B盆仍漂浮。

小常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3)结合小常的探究活动,你认为面对前人的观点,应采取的做法是__AC__。

A.普通人的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的观点也可以质疑

B.只要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我们就要全盘接受

C.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D.到目前为止没人反对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放心接受

【解析】 

(1)探究浮力大小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可以改变水的多少,即向烧杯中加水或取出水;由图示弹簧测力计读出其示数,木块漂浮,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2)由小常的实验操作可知,他要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3)对前人的观点,不论是否有人提出质疑,我们都可以提出质疑,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故选A、C。

四、解答题(第27、29题每题6分,第28题7分,共19分)

 (第27题)

27.如图所示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引起液体密度变化,导致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而运动,小球运动会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链条长度发生变化,最终使小球重新悬浮于液体的某一深度,指针指示温度值。

(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

(1)该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下而上变小。

(2)若该温度计中小球的体积为3×10-5米3,20℃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则此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g取10牛/千克)

(3)为了使该温度计更精准,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改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或选用更细的金属链条等,合理均可)。

导学号:

67744033

【解析】 

(1)液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小球所受浮力变小,会下沉,使链条长度变短,链条对小球的拉力变小,小球再次受力平衡,指针下降,所以下方温度值大,上方温度值小。

(2)F浮=ρ液gV排=0.8×103千克/米3×10牛/千克×3×10-5米3=0.24牛。

(3)该温度计测量的原理是根据外界温度对液体密度产生的影响,引起小球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不同,从而判断外界温度的高低。

为了使温度计更加精确,也就是要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该选用热胀冷缩更加明显的液体,或选用更细的金属链条。

28.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某油量表的工作原理如图③所示,当油箱内油面上升时,浮球向上运动,使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__小__,由电流表改造的油量表示数变__大__。

(2)请根据实验电路,在图②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第28题))

(3)把R1和R2两个定值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6伏的电源两端,R1=4欧,干路电流为2安,求R2的阻值。

(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浮球向上运动,标杆向下运动,R接入的电阻值变小,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因此电阻变小时电流变大。

(2)如解图所示。

(第28题解))

(3)R1和R2两个定值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6伏的电源两端,所以U1=U2=U=6伏,

I1===1.5安,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I2=I-I1=2安-1.5安=0.5安,

所以R2===12欧。

29.如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硝酸钾/克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甲是80℃含有120克水的硝酸钾溶液。

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克硝酸钾固体。

(第29题))

(1)甲溶液为__不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分析上述过程可知,开始析出硝酸钾固体的温度在60~70_℃之间。

(3)请计算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解析】 

(1)甲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后形成的乙溶液中无硝酸钾结晶,故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丙中,溶剂质量=120克-20克=100克,由溶解度表可知,其中溶质质量=31.6克,因此乙溶液中溶质质量=31.6克+102克=133.6克<169克,因为110克<133.6克<138克,故析出硝酸钾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3)甲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乙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为120克,所以溶质质量分数=×100%≈5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