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354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

《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docx

南宁铁路枢纽水土保持报告

1前言

1.1地理位置

改建铁路南宁枢纽南宁南至江西村DK805+700~K808+900段为南昆线与湘桂线的共用地段,位于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境内。

线路自金鸡村站凭祥端DK805+700,溯邕江而上,到达K808+900处,除局部地段绕行外,大部分与既有湘桂铁路并行。

线路正线全长约3.2254Km。

1.2工程建设的意义

南宁枢纽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南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汇合部,是“中国-东盟”的中心区域,具有“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和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是连接国内市场的交通枢纽地区。

南宁为西南各省(区、市)通往沿海最便捷通道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南宁所拥有前沿地带的合作机会和大通道的枢纽作用,将成为中国内地企业与东盟市场的物流中心。

南宁枢纽现有湘桂线通过,南防线、南昆线引入四个方向。

南宁枢纽湘桂线南宁南至江西村DK805+700~K808+900段增建二线工程建成后,对南宁南至江西村段建设复线打下良好基础。

其扩能改造对加强枢纽的解编能力,发挥各引入线路能力,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铁路、公路、水运和海运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西南各省(区、市)的对外开放,促进商贸和物资集散、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3工程概况

湘桂线南宁南至江西村DK805+700~K808+900段增建二线工程设计线路等级为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

工程永久用地和临时占用土地共计28.8hm2,其中永久用地18.95hm2,临时用地9.85hm2。

本工程土石方总量41.13万m3,其中填方9.32万m3,挖方31.81万m3。

本工程投资估算为3807万元,计划2005年11月开工,2006年10月建成完工,总工期一年。

1.4前期工作情况

2003年5月完成南宁枢纽扩能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2003年7月3日由柳州铁路局总工程师室主持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进行评审,2003年8月根据评审意见完成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修改补充文件编制工作。

根据铁道部计划安排,受柳州铁路局委托,铁二院南宁分院于2004年8月完成《改建铁路南宁枢纽南宁南至江西村可行性研究》文件。

2004年12月11日~13日铁道部鉴定中心对可行性研究进行审查,2004年12月中旬按审查意见完成南宁南至江南村可行性研究修编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协调开发建设项目与环境的关系,体现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带来的负面影响,水保编制单位专业人员认真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现场踏勘、调查的基础上,于2005年9月完成了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2总则

2.1编制目的及意义

湘桂线南宁南至江西村DK805+700~K808+900段增建二线工程位于南宁盆地的西部边缘,邕江右岸,地形地貌属丘陵,线路为东西走向。

所经地区属南方红壤丘陵区,降雨量大而集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水土流失敏感区域,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

本工程具有如下特点:

地质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简单,但部分地段存在顺层和滑坡,膨胀岩、膨胀土分布普遍,沿线以低填浅挖为主,工程简单。

工程建设过程中伴随的填、挖方活动,必将占用土地、扰动地表、破坏原土壤结构和植被,产生弃土,使地表裸露,土地肥力下降,增强土壤侵蚀强度,降低项目建设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为了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的影响,通过本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结合现场调查情况,针对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预测工程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确定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工程,结合技术经济可行性,因地制宜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案设计,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本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治理、管理依据和建议,从而达到防治水土流失,保持生态环境,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通过编制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指导设计、施工和环境管理,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和要求,对控制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铁路沿线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发生,改善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以及贯彻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2.2编制依据

2.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8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2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1月1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2.2.2部委规章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保[1994]513号)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1995第5号令)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第16号令)

●《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保【2003】202号)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的通知》(水建管[2003]79号)

●《关于铁路工程建设中推进绿色通道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建技【2000】133号)

●《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2003】89号(2003年3月5日)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政发【2004】40号)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桂价费字【1999】247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

●《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务院国发明电【2004】1号)

●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报格式、编报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01]15号)

●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

2.2.3规范性文件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纲要》

2.2.4规范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204-98)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204-98)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土地复垦技术》(1989年1月1日)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2.2.5技术资料

●《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南宁枢纽南宁南至江西村CK806+800-CK810+000段增建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2.6技术文件

●《关于湘桂线南宁南至江西村段增建二线工程环评的委托书》(柳州铁路局:

柳计长[2005]58号)

●《关于南宁枢纽湘桂线南宁南至江西村CK806+800-CK810+000段增建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铁道部:

计建函[2005]88号)

2.3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2.3.1编制深度的确定

根据铁计[1999]20号文“┅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第五条的要求,本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深度。

2.3.2设计水平年

按照水利部的规定:

建设类项目的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第一年,结合本线铁路工程建设特点,设计水平年为2007年。

 

3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3.1建设项目概况

3.1.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

⑴建设项目名称

改建铁路南宁枢纽湘桂线南宁南至江西村DK805+700~K808+900段增建二线。

⑵建设性质

改建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

3.1.2研究范围

湘桂线南宁南至江西村DK805+700~K808+900段,全长3.2254Km。

3.1.3既有工程概况

⑴线路工程

湘桂线南宁南至江西村DK805+700~K808+900段,既有线限6‰,线路等级为国铁Ⅰ级。

⑵路基工程

湘桂线南宁南至江西村DK805+700~K808+900段线路多以挖方通过,路基比较稳定,多为低堤浅堑。

既有单线路基面宽路堤为7.2~7.4m,路堑为7.0~7.2m。

路堤填方坡率1:

1.5~1:

2,路堑挖方边坡率1:

0.5~1:

25。

沿线路基病害较多,主要有基床翻浆冒泥、基床下沉外挤、膨胀土边坡溜坍、河岸冲刷、水浸路基等。

⑶桥梁

既有线本段内无桥梁。

⑷站场

既有线范围内未设车站。

3.1.4增建二线工程概况

3.1.4.1工程规模及特性

本工程规模及特性详见表3-1:

工程特性表表3-1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建设地点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境内

铁路等级

Ⅰ级

正线数目

双线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120km/h,预留160km/h平纵断面条件

建设规模

设计正线长3.2254km,双线绕行2.2km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1200m,困难800m

总投资

3807万元,每正线公里指标为1180.32万元

车站

既有车站

/

二线开站

/

桥涵工程

新建特大桥

M/座

/

新建大桥

M/座

/

新建中桥

M/座

/

框架小桥

M/座

15/1

新建涵洞

M/座

/

新建公路桥

M/座

/

土石方

挖方

万m3

31.81

填方

万m3

9.32

占地

永久占地

hm2

18.95

取弃土临时占地

hm2

9.17

施工场地

hm2

0.68

工程建设期

总工期1年,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

3.1.4.2工程总体布局

⑴主体工程

设计正线长3.2254Km,新建框架桥1座/15横延米,占地28.8hm2,占地类型以旱地和荒地为主;土石方总量41.13万m3。

⑵取弃土场

根据土石方平衡情况及用料计划可知路基、站场工程共需取土57万m3,需弃土26万m3。

本段设置取、弃土场3处,其中取土场1处,弃土场2处。

⑶大临工程

①施工便道

本段运输条件十分方便,线路所经村庄均有简易道路,不需修建汽车运输干线,工点引入尽量利用既有乡村道路。

②施工场地

全段工程用料均采用汽车从南宁南运至工地,施工场地占地面积共计0.68hm2。

③砂石料场及道碴场

砂、石料由沿线砂场和石场供应,道碴的底碴由沿线石场供应,而碴由化州新安圩道碴场供应,砖瓦、石灰等由沿线乡镇供应,运输方式采用汽车运输至工地。

Ⅰ级道碴采用化州新安圩道碴场供应,工程列车运至工地,站线道碴和底碴由沿线砂场和石场供应,汽车运输至工地。

3.1.4.3工程占地

⑴永久占地

本项目主体工程永久占地18.95hm2,占地类型以旱地和荒地为主,其次为鱼塘。

土地行政区划属南宁市江南区沙井镇,详见表3-2。

单位:

hm2本段主体工程占用土地数量表表3-2

类别

果园

旱地

水塘

树林

荒地

小计

(亩)

合计

(hm2)

南宁市江南区

新征

1.4

10.2

28.1

101.0

95.4

236.1

15.74

既有

0.6

2.6

8.1

36.9

48.2

3.21

合计

2.0

12.8

28.1

109.1

132.3

284.3

18.95

⑵取、弃土场占地

路基、站场工程取、弃土场占地9.17hm2,占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占总临时用地面积的93.10%。

共占地9.17hm2。

土地行政区划属南宁市江南区沙井镇,取、弃土场占地数量详见表3-3。

取、弃土场临时一览表表3-3

序号

取弃土场位置

线路关系

取弃性质

地类

土方量(万m3)

占地(hm2)

弃土量

取土量

弃土场

取土场

1

DK806+308.27

左80m

弃土

旱地

6

0.61

2

DK806+420.75

左100m

取土

荒地

57

6.07

3

DK806+936.14

左80m

弃土

鱼塘

20

2.49

小计

26

57

3.10

6.07

⑶施工便道

本段施工尽量利用沿线乡村道路,未设施工便道。

⑷施工场地

本段施工场地占地面积共计0.68hm2,土地行政区划属南宁市江南区沙井镇。

3.1.4.4土石方数量

本段土石方总量41.13万m3,其中填方9.32万m3,挖方31.81

万m3。

土石方平衡计算详见表3-4。

单位:

m3土石方平衡计算表表3-4

序号

断面方数(m3)

施工方数(m3)

填方

挖方

挖方利用量

取方

弃土量

1

93149

318104

93149

318104

3.1.4.5拆迁工程

本工程的实施将引起部分房屋的征地拆迁,主要为农村用房及坟墓。

共拆迁房屋740m2,坟墓5座。

3.1.4.6控制工程

全线无控制工程。

3.2主要工程的施工工期、方法及工艺

3.2.1施工工期及施工准备

本工程主要是路基工程、铺轨工程。

路基工程量比较集中的项目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力施工为辅,铺轨工程采用人力铺轨方法进行施工。

本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根据情况按2个月安排,主要包括整修汽车运输便道、平整施工场地及征地、拆迁工作。

3.2.2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3.2.2.1路基工程

土石方总量41.13万m3,其中填方9.32万m3,挖方31.81万m3,路基工程工点类型有:

滑波2处248m;顺层4处1.07km。

3.2.2.2桥涵工程

本段内无桥梁工程,仅有下穿铁路框架桥一处。

3.2.3取、弃土场平衡

全段除少量圆砾土、细砂、淤泥质土外,一般均为弱膨胀土。

因此挖方均不能利用,做弃土处理。

全段填方利用DK806+420.75取土场取土。

3.3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3.3.1地形、地貌

南宁南至江西村DK805+700~K808+900段增建二线工程位于南宁盆地的西部边缘,邕江右岸,为邕江Ⅰ级阶地后缘及Ⅱ级阶地的垄岗、缓坡丘陵地貌,海拔标高65~130m间,相对高差小于30m;Ⅰ级阶地后缘地形开阔,间有小丘,为旱坡地或水田,Ⅱ级阶地垄岗、缓坡丘陵地形起伏,丘顶浑圆,丘坡平缓,自然坡10°~15°,坡面大部分为灌木、杂草,部分被垦为旱地和水田。

3.3.2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线路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和更新统覆盖层;下伏上第三系中新统上段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下第三系始新统(E2)泥岩、砾岩夹粉砂岩和泥质灰岩夹少量泥岩。

褶皱:

线路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外侧平缓褶曲构造所形成的南宁盆地西南边缘。

所经地段地质构造均属单斜构造,未发现断裂构造。

上第三系中新统上段(N12)地层中存在宽缓小褶皱,岩层层理产状N20°E~N80°W/7°~25°NW~NE,倾角平缓,下第三系始新统(E2)地层岩层层理产状N65°E~E-W/13°~25°S~SE,倾角亦平缓。

顺层、滑坡:

测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沿线存在多段顺层和两处滑坡,膨胀岩、膨胀土分布普遍,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沿线工程以低填浅挖为主,工程简单。

地下水:

地下水的分布受地貌、岩性及构造的控制,一般沟谷中地下水埋藏浅,山坡上未见地下水或埋藏较深。

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水和下覆基岩裂隙水。

地表水:

沿线区域水网密布,主要河流有邕江,线路横跨邕江支流大岸冲河。

3.3.3工程地质特征

沿线不良地质为顺层及滑坡,详见表3-5、表3-6:

顺层工点表表3-5

序号

里程范围

线路与岩层走向夹角(°)

路堑中心挖高(m)

地层岩性及覆土

岩层视倾角(°)

对工程

危害

工程处理措施意见

1

DK805+850~DK806+130左

27

2.3

上第三系中新统上段(N12)泥岩,覆土,厚0~2m。

22

泥岩层理面属软弱结构面,岩层沿此层理面易产生滑动,造成路堑边坡滑坡。

采用抗滑挡墙支挡,留足平台,并加强防护和排水措施

2

DK807+150~+600左侧

10

15.6

18

3

DK808+000~+220左侧

17

5.4

15

序号

滑坡分布地段及特征

工程

概况

处理措施

1

DK806+845-DK806+880,滑坡体宽20~42m,后缘陡坎高约10m,前缘鼓出,延伸至水塘边,滑坡主轴长32m,与线路70°斜交,滑坡体厚3~5.5m,主要由黏土和泥岩、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块石土组成,下为上第三系中新统上段(N12)泥岩、粉砂岩;滑坡的形成是下部开挖鱼塘增大临空面,二是因强降雨岩层层理面软化,岩、土体自重增加而失去平衡产生滑坡。

路堑

中心挖高3.7m

清除换填。

但施工时应考虑先加固后缘再清除滑体。

2

DK807+672-K807+850,滑坡体宽100~225m,主轴长180m,滑坡体厚6-10.5m,滑体物质为黏土、风化块石土,下伏上第三系中新统上段(N12)泥岩、粉砂岩;滑坡轴走向为N22°E,滑动方向大致与线路垂直,存在两个滑面。

此为古滑坡,既有线经抗滑桩处理后已稳定22年。

本次线路增设二线在左侧挖方,增大滑坡体上滑面的临空面,上部滑坡体有滑动的可能。

路基,中心填高0.4m,线路左侧挖方

滑坡目前稳定,但须结合工程情况作检算,建议增设抗滑桩挡护,同时加强地表排水。

滑坡工点表表3-6

沿段特殊岩土为膨胀土、软土。

3.3.4气象

工程区属低纬度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21.6℃,最高温度40.4℃,最低温度-2.1℃;年平均降雨量1346mm,雨量多集中在每年5~9月;台风多集中在每年6~9月,每年较大台风有5~7次,最大风速达21m/s。

3.3.5土壤类型

南宁市区的土壤类型有赤红壤、水稻土、菜园土、冲积土、紫色土、石灰土、沼泽土7种土类。

各土类按其不同发育阶段和土壤剖面性状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18个亚类,在亚类之下主要依据母质来源划分为63个土属,土属之下根据土体厚度、质地、颜色、障碍层等直接影响土壤肥力性状的差异而划分为126个土种,赤红壤、水稻土、冲积土是市区分布最为广泛的土壤类型。

赤红壤是市区具有地带性特征的代表性土类,面积占55.9%,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台地、阶地之上。

水稻土面积占20%,冲积土面积占10.9%。

3.3.6植被类型

沿线植被类型主要有天然林、人工林、防护林、果树林等。

沿线区域属南亚热带具有热带成份的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为桉树、松树、羊蹄甲、竹子等;主要作物有水稻、甘蔗,盛产龙眼、荔枝、沙田柚、菠萝、香蕉、柑桔等数十种亚热带水果。

项目所在区域南宁市林草覆盖率为36%。

3.4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3.4.1行政区划、面积、人口和产值

本工程位于沙井镇境内,线路呈东西走向,行政上隶属于南宁市江南区。

南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具有南方风情和沿海开放特点的城市。

南宁市200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116km2,市区人口137.9万人。

2001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7.1×104hm2,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77.9亿元,2001年全市有规模企业367个,工业总产值达207.7亿元。

3.4.2土地利用状况

南宁市区土地总面积1834km2,其中,耕地面积55755.15hm2,园地面积17159.44hm2,林地面积51145.8hm2,牧草地面积1565.86hm2,其他农用地面积17831.31hm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7845.12公顷,交通用地面积3347.16hm2,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832.26hm2,未利用土地面积8225.85hm2,其他土地面积5213.63hm2。

 

沿线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中的耕地和林地为主,其次为民居。

详见《广西南宁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3.5项目所在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3.5.1水土流失现状

3.5.1.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工程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

详见《广西南宁市土壤侵蚀现状图》。

造成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雨及洪水因素、土壤因素等自然因素及不合理人为因素等。

⑴降雨及洪水因素

工程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终年无雪,霜冻期短,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雨量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暴雨多,强度大,易受到邕江河水倒灌影响,造成水土流失。

⑵土壤地质因素

工程区内土壤多为机质红壤土、冲积黏土、坡残积黏土及人工填筑粉质黏土。

土壤储水能力差,渗透性强,遇水容易发生膨胀、软化、失水收缩、开裂现象。

下伏基岩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泥岩在岩体暴露后易风化,网状裂隙发育,具有胀缩性和扰动后强度衰减显著的特征。

而且泥岩层理面属软弱结构面,易产生滑动。

在植被附着甚少的情况下,易受雨水冲刷侵蚀,是造成项目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人为因素

随着人口和大量经济活动的增加,人们盲目开采矿石。

不合理的砍伐树木、开垦荒地等破坏地表植被,使周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剧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

⑷水土保持情况

根据广西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全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8122.56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8130.11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8.91%;中度侵蚀面积1741.03km2,占6.19%;强度侵蚀面积513.4km2,占1.83%;极强度侵蚀面积257.3km2,占0.91%;剧烈侵蚀面积17480.71km2(含岩溶地区毁坏型水土流失面积17432.07km2),占62.16%。

广西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沿海地区有少量风力侵蚀。

沿线建有水土保持站,开始组织开展防治水土流失工作,制定了水土保持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和水源,改造低产田,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增加,调动了群众对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在拦沙缓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生态环境基本走上良性循环。

3.5.1.2沿线地区成功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值得借鉴的经验

铁路沿线地区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较为成功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营造水土保持林:

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生物措施。

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措施,做到一般暴雨洪水不下山,特大暴雨洪水不塌坡,泥土不入沟,同时加大了宣传和监督力度,从根本上遏制了水土流失。

⑵修筑梯田与合理开发:

坚持坡地改为梯田、横坡耕作的方针,在梯田上种植经济作物,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加强地表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