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624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docx

第二单元课程整体情况分析

项目

内容

单元

标题

形状与结构

集体

备课

共性

意见

本单元以观察、探究、体验为主展开比较好。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

通过单元学习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结构,如条形、拱形、框架等,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

学生五年级时探究过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事实上,物体静止时也会受到力的作用。

本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结构,如条形、拱形、框架等,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通过做框架、建高塔、造纸桥等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

单元

教学

重难

了解几种常见的结构,如条形、拱形、框架等,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动手体验、活动探究。

分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

第一课抵抗弯曲

备课时间

9.8

授课时间

9.18-9.22

教学时数

1节

第五周 第1课时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

了解认识梁、柱的抗弯曲特性。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了解认识梁、柱的抗弯曲特性。

教学方法

实验体会。

课前准备

为小组准备: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

有关的建筑图片。

补充修改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1)图片导入了解:

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

那厚的纸呢?

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

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3)表格设计:

表1

纸的厚度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

5.最后得出结论: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

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

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

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这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

作 业

预习下一课。

板 书

设 计

2.1抵抗弯曲

梁比柱易弯曲。

加宽,增厚可增加抗弯曲能力

课后

反思

主备教师:

参加教师:

组长查签:

课题

第二课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备课时间

9.8

授课时间

9.18-9.22

教学时数

1节

第五周 第2课时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认识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

课前准备

为小组准备: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

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

补充修改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

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

二、瓦楞纸的研究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

(这种纸叫瓦楞纸)

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

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

大家可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

2.实验一:

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

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

1.实验要求:

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

形    状

 

 

 

 

 

 

预测抗弯曲能力

 

 

 

 

 

 

实测抗弯曲能力

 

 

 

 

 

 

3.小黑板出示问题:

(1)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

(2)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3)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

四、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证明了:

哪些结构和情况下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

作 业

预习下一课。

板 书

设 计

2.2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改变抗弯曲能力

课后

反思

主备教师:

参加教师:

组长查签:

课题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备课时间

9.19

授课时间

9.25-9.29

教学时数

1节

第六周 第1课时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课前准备

为小组准备: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

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

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补充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

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

其原因在那里?

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

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要求:

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

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

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2.3拱形的力量

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压

课后

反思

主备教师:

参加教师:

组长查签:

课题

第四课找拱形

备课时间

9.19

授课时间

9.25-9.29

教学时数

1节

第六周 第2课时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标

科学概念: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

课前准备

为小组准备:

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教师自己准备:

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补充修改

一、引入。

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

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

二、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

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

3、演示:

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

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

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

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5、观察、实验、分析:

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

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实验演示:

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

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

(适时提示:

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抵住?

想一想,如果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

为什么?

6、教师讲述:

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

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

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

在我们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