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151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点的是

①实行民主制度 ②封建庄园盛行 ③城市兴起 ④大学产生 ⑤基督教主宰精神世界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

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

这主要反映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A.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C.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D.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3.“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

A.涌现许多的哲人

B.创建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C.建造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4.下列反殖民反侵略斗争,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印度民族起义②雅克萨之战

③萨拉托加大捷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5.英国脱欧成了英国“拖”欧,拖垮了两届政府。

在此背景下,当地时间2019年10月3日,英国街头艺术家班克西的画作《权力下放的议会》拍出了990万英镑的创纪录高价。

画中,整个英国议会俨然是“猩猩们的天下”,CBS调侃称:

考虑到英国政治在有争议的脱欧辩论中面临的混乱状态,这是一幅特别及时的作品。

此画嘲弄了英国的

A.君主专制制度

B.民主共和制度

C.联邦制

D.君主立宪制度

6.马克思曾说: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

……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其中,南方的社会制度是指

A.农奴制度

B.资本主义经济

C.奴隶制经济

D.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7.“respublica”一词起源自拉丁文,被译为“共和国”。

相对于帝国及王国,共和的特色是国家元首并非世袭皇权,若元首是以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则是民主政体。

下列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的措施的是

①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

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③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④建立津贴制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大英百科全书》对下图人物的评价是他“拯救了美国”。

下列表述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有()

①颁布了促进战争局势扭转的重要法令 ②维护国家统一并使美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③率领民众瓦解和战胜了南方奴隶主的反叛 ④打败了英国殖民者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A.独立战争

B.工业革命

C.三角贸易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0.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①蒸汽轮船  ②早期汽车 ③电灯  ④火车机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教学,其共同点是

①都发生在十九世纪中期

②都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都处在资产阶级巩固与扩大阶段

④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2.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公民的忘我献身精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顺利发展。

法国公民的优秀表现,主要源于

A.克伦威尔的杰出领导

B.反法同盟的大力支持

C.启蒙思想的积极影响

D.拿破仑的军事胜利

13.他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推行的改革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

他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彼得一世

C.詹姆士二世

D.查理一世

14.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学习西方

B.鼓励人民富起来

C.工业立国

D.对外掠夺

15.由于缺少经验,最初日本政府不顾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不加选择地移植外国机器设备,以致大量引进的设备报废了。

片面强调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而忽略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管理制度。

结果,不少官营企业因管理不善而严重亏损。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明治维新推行文明开化

B.明治维新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明治维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D.明治维新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16.某日本学者认为,在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对“尚未到达新日本”的理解是明治维新

A.并没有改变封建专制统治

B.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照搬西方的科学技术

17.下图反映了美国历史上黑人地位的变化。

引发这种变化的重要文件是 ▲ 。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下列关于中外近代历史上各国出现过的土地政策,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是

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③实行地税改革

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中世纪早期,西欧庄园的主要剥削形式是

A.实物地租

B.货币地租

C.庄园法庭

D.劳役地租

20.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或革命的是

A.俄国1861年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内战

D.日本大化改新

21.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性质

C.为限制王权,颁布了宪法

D.进行了民族解放运动

22.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光绪帝的共同点是

A.大力提倡和发展现代教育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C.主张彻底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D.进行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3.日本向西方学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A.大化改新

B.甲午中日战争

C.明治维新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4.下列场景能够正确反映,日本明治时期社会现象的有()

①近代工厂逐渐增多 ②土地买卖日趋频繁 ③新式学校发展迅速 ④天皇权力逐渐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全球通史》评述:

“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增强民族力量”的最主要措施是

A.发展近代工业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废除农奴制

D.生活习俗文明开化

26.“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且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

”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C.日本明治维新

D.林肯解放叛乱诸州黑人奴隶

27.下面关于科技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斯蒂芬森一一电磁感应

B.夏尔多内——煤气内燃机

C.狄塞尔一一汽油内燃机

D.诺贝尔——现代炸药

28.646年,日本效仿中国唐朝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大化”是谁的年号?

A.孝德天皇

B.大和

C.源赖朝

D.明治天皇

29.“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

”下列作品属于这个“独特的民族”创造的是

A.《天方夜谭》

B.《俄底浦斯王》

C.《荷马史诗》

D.《安娜.卡列尼娜》

30.如下图所示两枚邮票所反映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阶段特征是()

A.从现实到发展

B.从理论到实验

C.从空想到科学

D.从理论到现实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年迪亚士远航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材料二:

瓦特改良蒸汽机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能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760-1851年英国城市数(单位:

个)

年代

人口5万以上城市

人口10万以上城市

人口30万以上城市

1760

1

1

0

1801

5

1

0

1851

13

7

3

——摘编自《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条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析1760-1851年英国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因素。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图一是什么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图二是谁的代表作?

材料二 

(2)材料一中《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谁?

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何理论意义?

依据材料概括文献的现实意义。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的作用。

三、辨析题

33.科技创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某校九年级(l)班同学进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邀请你全程参与。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指出“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一项成就。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

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2)材料二中使“电灯亮起来”的发明大王是谁?

“工业文明的新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

图二所示的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核心技术的产物?

材料四 九年级班小明、小王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小明: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小王: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

(4)材料四中小明、小王同学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四、论述题

34.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念?

(2)如图所示刊物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3)如图到如图分别反映了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任选两图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及其所反映的历史文献,写一篇小论文,概括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追求的主要民主思想。

(要求:

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

1、

2、

三、辨析题

1、

四、论述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