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角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6109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面角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二面角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二面角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二面角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二面角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面角真题.docx

《二面角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面角真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面角真题.docx

二面角真题

二面角(2010-2012真题)

1.(2012年全国高考课标卷)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1AA1,D是棱11121

AA1的中点,DC1BD。

(1)证明:

DC1BC;

(2)求二面角A1BDC1的大小。

2.(2012年全国高考全国卷一)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

底面ABCD,AC22,

PA2,E是PC上的一点,PE2EC。

(1)证明:

PC平面BED;

(2)设二面角A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3.(2011年全国高考课标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

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4.(2011年全国高考全国卷一)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

(Ⅰ)证明:

SD平面SAB;(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大小。

5.

(2010年全国高考全国卷一)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

6.(2010年全国高考全国卷二)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A1AB,D为BB1的中点,E为AB1上的一点,AE3EB1。

(Ⅰ)证明:

DE为异面直线AB1与CD的公垂线;

(Ⅱ)设异面直线AB1与CD的夹角为45°,求二面角A1AC1B1的大小。

二面角(2010-2012真题)参考答案

1.(2012年全国高考课标卷)

【试题解析】

(1)证明:

在RtDAC中,ADAC得:

ADC45,

同理:

A1DC145CDC190得:

DC1DC,DC1BDD1C面

BCDDC1BC。

(2)解:

DC1BC,CC1BCBC面ACC1A1BCAC,取A1B1的中点O,过点O作OHBD于点H,连接C1O,C1H,

A1C1B1C1C1OA1B1,面A1B1C1面A1BDC1O面A1BD。

OHBDC1HBD得:

点H与点D重合。

且C1DO是二面角A1BDC1的平面角。

设ACa,则C1O2a,C1D2a2C1OC1DO30。

2

既二面角A1BDC1的大小为30。

2.(2012年全国高考全国卷一)

【试题解析】设ACBDO,以O为原点,OC为x轴,OD为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0),C(2,0,0),P(2,0,2),设B(0,a,0),D(0,a,0),E(x,y,z)。

所以PC(22,0,2),BE(32,a,23),

PCBD(22,0,2)(0,2a,0)0。

所以PCBE,PCBD,所以PC平面BED;

(Ⅱ)解:

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又AP(0,0,2),AB(2,a,0),

由nAP0,nAB0得n(1,2,0),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x,y,z),又

BC(2,a,0),CP(22,0,2,)由mBC0,mCP0,得m(1,

由于二面角APBC为90,所以mn0,解得a2。

所以PD(2,2,2),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1,1,2),所以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PDm|1,所以PD与平面PBC所成角为。

|PD||m|26

3.(2011年全国高考课标卷)

【试题解析】(Ⅰ)因为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3AD,从而BD2+AD2=AB2,故BDAD

又PD底面ABCD,可得BDPD,所以BD平面PAD.故PABD。

(Ⅱ)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直角坐标系D-xyz,则

A1,0,0,B0,3,0,C1,3,0,P0,0,1。

AB(1,3,0),PB(0,3,1),BC(1,0,0)

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则

即x3y0,

3yz0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

可取m=(0,-1,3),

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

DA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

7

4.(2011年全国高考全国卷一)

【试题解析(Ⅰ)证明:

取AB中点E,连结DE,则四边形BCDE为矩形,DECB2。

连结SE,则SEAB,SE3。

又SD1,故ED2SE2SD2,所以DSE为直角。

(3分)

由ABDE,ABSE,DESEE,得AB平面SDE,所以ABSD。

即SD与两条相交直线AB、SE都垂直,所以SD平面SAB。

分)

另解:

由已知易求得SD1,AD5,SA2,于是SA2SD2AD,可知SDSA。

同理可得SDSB,又SAISBS,所以SD平面SAB。

(6分)

(Ⅱ)解:

由AB平面SDE知,平面ABCD平面SDE。

作SFDE,垂足为F,则SF平面ABCD,SFSDSE3

DE2作FGBC,垂足为G,则FGDC1。

连结SG,则SGBC,又BCFG,SGIFGG,

故BC平面SFG,平面SBC平面SFG。

(9

分)

作FHSG,H为垂足,则FH平面SBC。

FHSFFG3,即F到平面SBC的距离为21。

SG77

由于ED//BC,所以ED//平面SBC,E到平面SBC的距离d也为21,

7

设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为,则sind21,arcsin21。

(12分)

EB77

6.(2010年全国高考全国卷一)

【试题解析】解法一:

形,故BC⊥BD。

又SD⊥平面ABCD,故BC⊥SD,

所以,BC⊥平面BDS,BC⊥DE。

作BK⊥EC,K为垂足,因平面EDC⊥平面SBC,故BK⊥平面EDC,BK⊥DE。

即DE与平面SB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K、BC都垂直。

所以DE⊥平面SBC,DE⊥EC,DE⊥SB。

SB=SD2DB26,

SDDB2

DE=,

SB3

22626EB=DB2DE2,SE=SB-EB=。

33

所以SE=2EB。

(Ⅱ)解:

由SA=SD2AD25,AB=1,SE=2EB,AB⊥SA,知

AE=(31SA)2(32AB)21,又AD=1,故△ADE为等腰三角形。

6

取ED中点F,连结AF,则AF⊥DE,AF=AD2DF26。

3

连结FG,则FG∥EC,FG⊥DE,

所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

连结AG,AG=2,FG=DG2DF26,

3

AF2FG2AG21

cosAFG,2AFFG2

所以,二面角A—DE—C的大小为120°。

2010年全国高考全国卷二)

【试题解析】解法一:

(Ⅰ)证明:

连接A1B,记A1B与AB1的交点为F。

因为面AA1B1B为正方形,故A1BAB1,且AFFB1。

又AE3EB1,所以FEEB1,又D为BB1的中点,

故DE//BF,DEAB1。

作CGAB,G为垂足,由ACBC知,G为AB中点。

又由底面ABC面AA1B1B,得CG面AA1B1B.连接DG,则DG//AB1,故DEDG,由三垂线定理,得DECD。

所以DE为异面直线AB1与CD的公垂线。

(Ⅱ)解:

因为DG//AB1,故CDG为异面直线AB1与CD的夹角,CDG45。

设AB2,则AB122,DG2,CG2,AC3。

作B1HA1C1,H为垂足.因为底面A1B1C1面AA1C1C,故B1H面AA1C1C,又

作HKAC1,K为垂足,连接B1K,由三垂线定理,得B1KAC1,因此B1KH为

面角A1AC1B1的平面角。

A1B1A1C12(21A1B1)2

A1C1

如图,正方形ABCD与

二面角(2012长春市调研题汇编)

1.

(2012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等值诊断联合暨长春市二模)

⑴求证:

AC//平面BEF;

⑵求平面BEF与平面ABCD所成锐角的正切值。

2.(2012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等值诊断联合暨长春市三模)已知四棱柱

ABCD1AB1C1D1中,A1A底面AB,CADC90,ABCD,中,,,

ADCDDD12AB2

⑴求证:

AD1B1C;

⑵求二面角A1BDC1的正弦值;

3)求四面体A1BDC1的体积。

3.(2012年长春市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如图,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

ABCA1AC60,平面AA1CC1平面ABCD。

⑴证明:

BDAA1;

⑵求二面角DAA1C的余弦值;

⑶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P∥平面DA1C1?

若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2012年东北三省三校:

东师附中、哈师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合

模拟测试一)如图,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ABCD—A'B'C'D',DD'⊥底面ABCD,

∠DAB=60°,AB=2AD,DD'=3AD,E、F分别是AB、D'E的中点。

1)求证:

DF⊥CE;

2)求二面角A—EF—C的余弦值。

5.(2012年东北四校:

东师附中、吉林省实验中学、哈尔滨三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考一)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ABB1A1是菱形,且A1AB60,是A1B1的中点,MBAC.

1)求证:

MB平面ABC;

2)求二面角A1—BB1—C的余弦值。

二面角(2012长春市调研题汇编)参考答案

1.(2012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等值诊断联合暨长春市二模)

【试题解析】解:

⑴证明:

【方法一】.设ACBDO,取BE中点G,连结FG、OG,则OG∥DE且OG=1DE。

2

∵AF//DE,DE2AF,

∴AF∥OG且AF=OG,∴AFGO是平行四边形,∴FG//AO。

∵FG平面BEF,AO平面BEF,

∴AO//平面BEF,即AC//平面BEF。

(6分)

方法二】.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平面BEF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nFE0FE(2,0,1)2xz0

则nFB0,而FB(0,2,1),∴2yz0,令x1,则y1,z2

2.(2012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等值诊断联合暨长春市三模)

【试题解析】

解:

⑴由四边形ADD1A1是正方形,

∴AD1A1D。

又AA1平面ABCD,ADC90,

∴AA1DC,ADDC,而AA1ADA,

∴DC平面AA1D1D,AD1DC。

又A1DDCD

⑵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易得

B(2,1,0)C1(0,2,2),A1(2,0,2)。

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n1(x1,y1,z1),则由

设平面C1BD的法向量为n2(x2,y2,z2),则由

n1DB0

n1DA10,求得n1(1,2,1);

n2DB0

n2DC10,求得n2(1,2,2),

 

C1CBD的体积,记为V2,

V1112122则由于323,

∴所求四面体的体积为V2V12V22。

3.(2012年长春市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试题解析】⑴证明:

由条件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BDAC。

分)

而平面AA1CC1平面ABCD,平面AA1CC1平面ABCDAC,所以BD平面AA1CC1。

又AA1平面AA1CC1,所以BDAA1.(3

⑵解:

因为ABC60,ABCD是菱形,所以ACABAA1。

而A1AC60,所以A1AC是正三角形.

令BDACO,连结A1O,则BD,AC,OA1两两互相垂直.

如图所示,分别以BD,AC,OA1所在的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D(3,0,0),A(0,1,0),A1(0,0,3),DA(3,1,0),DA1(3,0,3),

平面AA1CC1的法向量为n(1,0,0)。

设m(x,y,z)是平面DAA1的法向量,则

P(0,1,3。

又B(3,0,0),所以BP(3,1,3),DC1(3,2,3)

设k(x,y,z)是平面DA1C1的法向量,则

令z1,则x1,即k(1,0,1).要使BP∥平面DA1C1当且仅当

kBP0

(1)(3)0

(1)130,所以1。

这说明题目要求的点P存在,实际上,延长C1C到点P,使得CPC1C即得到所求的点P。

(12分)

4.(2012年东北三省三校:

东师附中、哈师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测试一)【试题解析】(Ⅰ)证明:

ADAE,DAE60△DAE为等边三角形,设AD1,则

DE1,CE3,CD2,DEC90,即CEDE。

(3分)

DD底面ABCD,CE平面ABCD,CEDD'。

CEDE'

'CE平面DD'E

CEDD'CEDF。

(6分)

'DF平面DD'E

DEDD'D

1

(Ⅱ)解:

取AE中点H,则ADAEAB,又DAE60,所以△DAE为等2

边三角形。

则DHAB,DHCD。

分别以DH、DC、DD'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D1,

则D(0,0,0),E(23,12,0),

1313

12,0),D'(0,0,3),F(43,14,23),C(0,2,0),

313

EF(43,41,32),AE(0,1,0),CE(

3

32,0)。

设平面AEF的法向量为n1(x,y,z),

313

xyz0

442。

y0

8分)

取n1(23,0,1),平面CEF的法向量为n2(x,y,z),

313

xyz0

442

33

xy0

22

取n2(33,3,2),

10分)

n1n2

cosn1,n2

20

130,

13

所以二面角AEFC的余弦值为

130

13

12分)

 

4分)

5.(2012年东北四校:

东师附中、吉林省实验中学、哈尔滨三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考一)

试题解析】(Ⅰ)∵侧面ABB1A1是菱形且A1AB60o∴A1BB1为正三角形。

又∵点M为A1B1的中点∴BMA1B1。

∵AB∥A1B1∴BMAB。

由已知MBAC∴MB平面ABC。

Ⅱ)(解法一)连接C1M,作MHBB1于H,连接C1H。

由(Ⅰ)知C1M面A1ABB1,∴C1MBB1。

又MHBB1∴BB1面C1MH∴BB1C1H。

设菱形ABB1A1边长为2,则C1M3,

在RtB1MB中,由MHBB1MB1MB知:

MH

在RtC1MH中,tanC1MHC1M2,MH

∴cosC1MH

即二面角A1BB1C的余弦值为

12分)

解法二: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菱形ABB1A1边长为2,

得B10,1,3,A0,2,0,

C3,1,0,A10,1,3。

则BA10,1,3,BA0,2,0,

BB10,1,3,BC3,1,0。

B1

x

设面ABB1A1的法向量

n1x1,y1,z1,由n1BA,n1BA1得:

2y10,令x1

y13z10

1,得n11,0,0。

8分)

设面BB1C1C的法向量

n2x2,y2,z2,由n2BB1,

n2BC得:

y23z20

3x2y20

令y23,得n21,3,1。

10分)

得cosn1,n2

n1n215

5

n1n2

15

又二面角A1BB1C为锐角,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5

12分)

G

E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