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说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3607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能源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能源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能源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能源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说课稿.docx

《能源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说课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说课稿.docx

能源说课稿

《22.1能源》说课稿

惠堡初中豆飞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焦点。

本节课《能源》是初中物理最后一章第一节,教材从能源的利用出发,要求学生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共两个部分。

分别是: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21世纪的能源趋势。

3、教学重点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了解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这种认识活动和研究方法。

二、说目标

1.常识性了解:

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过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能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节能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这节课一开始,多媒体出示三线水电站的一张图片,简述三峡水电站的情况,提出问题:

三峡水电站是如何发电的?

接着多媒体展示三峡水电站发电原理图,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说明能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导学达标

学习过程分为两部分: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166—169页,了解能源利用的历程以及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并检测自学。

(二)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过程中设置了四个问题,通过同桌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节课的进一步理解。

这四个问题依次是:

1、谈谈能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生产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况,对能源进行分类。

3、随着人类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

应如何解决?

4、作为中学生,对于节约能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当堂检测

本环节设置了五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

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是能源的一个系统认识。

由于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种类的能源,所以学生会感觉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本节课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词,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却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掌握较好,对于能源的利用历程和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堂练习题能独立完成,掌握较好。

不足之处:

1、整堂课总体看来显得内容不是很充足,这与知识点的量少有一定的关系。

2、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够,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能源的利用及能源的优缺点,能源与社会只局限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

3、缺乏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和了解,认识到世界的能源危机,从情感上让学生感知加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4、这节课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准备,却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但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少,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二:

《化学与能源》说课稿

《化学与能源》说课稿

说课人:

陈晓雪

一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化学与能源》是沪教版第九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从维系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能源角度出发,通过学习电池和氢能的初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知道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具有低污染、高效率特点的电能;了解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对未来社会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实意义及美好前景,从而认识化学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作用的重要贡献,感悟到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乐趣,使学生认识到节约能源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社会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了解常见的能源,认识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电池中的能量转化,了解常见的电池工作原理,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

(3)通过水果电池实验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法,巩固电池的有关知识,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4)通过对氧气制取知识的回顾,根据反应的原理及氢气的性质,自主制定氢气制取方案,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

(5)通过阅读及讨论交流,了解氢能源的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感悟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能源介绍,以及能源的重要性。

2﹒常见化学电池的能量转化,使用和回收。

3﹒氢能源的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二教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探究性学习→成果分享;演示实验→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分组实验→体验乐趣→反思评价;复习旧知→发现新知→构建知识网络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

作为九年级化学课程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有较为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对科学探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此时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科学过程的大好时机。

在能源的内容教学上,我采取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在课堂上以汇报的形式,共同分享,加深认识,提升能力;电池的教学则让学生自主制定实验的方案,并动手做水果电池,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氢气的获得则通过回顾〃延伸〃构建的方法,让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效的融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能源使用情况调查;水果电池的制作。

教师准备:

实验仪器:

烧杯、电流表、铁架台、试管、酒精灯、试管刷;

实验药品:

锌片、铜片、硫酸铜、锌粒、稀硫酸。

五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我用ppt播放一系列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能源。

[小组汇报]请各小组派代表简单介绍各种能源的应用。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布置任务,每个小组查询一种能源的使用情况。

主要有:

化石燃料、电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生物能等常见的能源。

[设计意图]通过能源利用的小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交流讨论]世界需要能源。

能源使用上,正面临着哪些问题?

[归纳]

(1)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

(2)不可再生能源处于紧缺状况。

【认识节能标志】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由“energy”的第一个字母“e”构成一个圆形图案,中间包含了一个变形的汉字“节”,寓意为节能。

[设计意图]认识节能标志,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指导阅读]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p231

化学电源:

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实验演示]cu-zn原电池

[问题引导]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转化?

[小结]常见的电池大多是化学电源。

[图片展示]电池的构造(学生只需简单了解电池工作原理)。

[影像播放]橙子给iphone手机充电(用生活中的简单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学生实验]水果电池

学生根据课前所搜集的资料,自主确定实验方案,用苹果、西红柿、柠檬、梨分组做水果电池。

[实验准备]铜丝约4cm、锌片、电流表、水果自带

[实验过程]记录在规定时间内的电流值。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柠檬电池的效果最佳。

[设计意图]提供动手的机会,体验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

[交流讨论]1、废旧电池你是怎么处理的?

2、为什么提倡回收废旧电池?

[公益动画]电池的危害及回收

[设计意图]拓宽知识面,灌输环保意识。

[过渡导入]很多能源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能源;有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又会对环境带来很多污染。

有没有一种高效、可再生、污染少的能源呢?

[指导阅读]课本p232“氢能”

[交流讨论]为什么说氢能源被人们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

为什么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氢能源?

[影像播放]氢能源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里如何获得少量氢气?

回顾: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案。

[交流讨论]你认为在制定氢气制取方案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演示实验]氢气的制取及验纯

[交流讨论]在下列的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大量生产氢气?

a.电解法: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水煤气法:

碳在1000℃高温下把水还原为氢气,本身生成一氧化碳。

c.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分解水。

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h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经济、环保、节能、安全等诸多方面学会评价一个实验的优劣。

[课堂反馈练习]在电池能量转化上,易出错。

受思维定式影响,认为产生热量应是内(热)能转化为电能,而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交流讨论]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p233练习与实践

六﹒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注重在交流中让其明白能源的重要及节约能源的必要。

教学设计上,注重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突破难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科学探究活动“水果电池”,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化学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篇三:

能量与太阳说课稿

能量与太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能量与太阳》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八课。

本课是该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学生认识了电能,电与磁的关系后链接的一个相关知识点。

其中涉及的能源为煤、石油、天然气。

课文的编排是为合理使用能源、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奠定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

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

但是在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

本课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而是选择了学生较熟悉的煤来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中的能源及来源,节约能源

教学难点:

探究、逻辑推理、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教师准备:

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打算用下面这句话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一项“超级大侦探的活动”,看下谁是真正的“侦探家”,能够找出能量与太阳的关系。

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形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二.侦探活动一:

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煤块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找出煤块上面的蛛丝马迹,看看煤块上有哪些“线索”。

接着出示有关信息:

在研究煤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一些重要信息:

(1)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状态的煤。

(2)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

(3)煤在地下的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4)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充分利用这些证据,让学生小组讨论,推测一下煤的形成原因。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