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058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2021年6月10日10:

30-12:

00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浙江卷)(2021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版)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X射线

B.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臭氧:

在距地球表面15~20km处的平流层中,臭氧的含量非常丰富,它能够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详解】A、由分析可知,臭氧能吸收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A正确;

B、平流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就会增加2%,这必将会导致人类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B正确;

C、臭氧层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C错误;

D、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D正确。

故选C。

2.蓝细菌是一类古老的原核生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内质网,但有核糖体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核仁

C.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D.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主要包括颤蓝细菌、发菜。

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等,A正确;

B、蓝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核膜、核仁等结构,只有拟核,B错误;

C、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场所是质膜(和细胞溶胶),D正确。

故选B。

3.某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

若该个体自交,其F1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16B.1/8C.1/4D.1/2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

该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其中Y∶y=1∶1,R∶r=1∶1,故推知该植株基因型为YyRr,若该个体自交,其F1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4=1/8,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答案】D

【解析】

【分析】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2、脂双层:

流动镶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由脂双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亲脂性的尾部,其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3、膜蛋白:

也和磷脂分子一样,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有的蛋白质整个贯穿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还有的整个露在膜表面,膜蛋白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4、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脂双层是指磷脂双分子层,不包括膜蛋白,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但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脂分子只分布在质膜的外侧,故脂双层是不完全对称的,A错误;

B、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而非镶嵌或贯穿在膜中,且由于胆固醇是“刚性的”,会限制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包括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其中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即与膜蛋白有关,C错误;

D、有些膜蛋白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用,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D正确。

故选D。

5.无机盐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g2+存在于叶绿体的类胡萝卜素中

B.HCO3-对体液pH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人体易出现肌肉抽搐

D.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详解】A、Mg2+存在于叶绿体的叶绿素中,类胡萝卜素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不含Mg2+,A错误;

B、HCO3-、H2PO4-对体液pH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B正确;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易出现肌肉抽搐,C正确;

D、I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故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D正确。

故选A。

6.α-珠蛋白与α-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第1~138个氨基酸完全相同,其余氨基酸不同。

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

该实例不能说明(  )

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DNA片段的缺失导致变异

D.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

1、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特点:

(1)普遍性:

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个体的任何细胞内均可发生;

(2)多方向性:

染色体某一位置上的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

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有害性:

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

(5)可逆性:

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

【详解】A、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故属于基因突变,A不符合题意;

B、基因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相应蛋白质的改变,说明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

C、分析题意可知,该变异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缺失,而非DNA片段的缺失,C符合题意;

D、α-珠蛋白与α-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组成,说明变异后形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增多,可推测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

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可以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详解】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A正确;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食物网的同一营养级,不属于同一条食物链,B错误;

C、生态金字塔通常都是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图形,但也有倒金字塔的,如英吉利海峡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金字塔,故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并非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C错误;

D、生态金字塔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故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并非生产量,D错误。

故选A。

8.下列关于人体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雌激素可抑制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

B.睾酮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条件

C.雌激素可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卵子的成熟

D.睾酮不足会影响男性的机体代谢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性激素是由相应的性腺分泌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固醇类脂质,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详解】A、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可引发女性的第二性征,促进皮下脂肪的积聚,A错误;

B、睾酮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条件,B正确;

C、雌激素可促进卵巢中卵子的成熟和卵泡的生长,C正确;

D、睾酮也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故睾酮不足会影响男性的机体代谢率,D正确。

故选A。

9.现代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物种的进化体现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下列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

A.自然选择B.基因重组C.随机交配D.大的种群

【答案】A

【解析】

【分析】遗传平衡定律:

哈代和温伯格发现这样的规律: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

【详解】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因素能够打破遗传平衡,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

如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分析题意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需氧呼吸必须有氧的参加,此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在细胞溶胶中,参与糖酵解过程

B.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

C.进入柠檬酸循环,形成少量ATP

D.电子传递链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1、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酵解:

发生在细胞溶胶中,反应方程式:

C6H12O6

2C3H4O3(丙酮酸)+4[H]+能量(少)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反应方程式:

2C3H4O3+6H2O

6CO2+20[H]+能量(少)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

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反应方程式:

24[H]+6O2

12H2O+能量(多)

【详解】A、在细胞溶胶中,需要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过程,不需要氧参与,A错误;

B、需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不需要氧参与,B错误;

C、进入柠檬酸循环,形成少量ATP,是需要呼吸第二阶段,不需要氧参与,C错误;

D、电子传递的最后一站是氧气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D正确。

故选D。

11.将蝌蚪肠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蛙卵中,形成重建的“合子”。

有些“合子”发育成正常的蝌蚪,而单独培养肠细胞却不能发育成蝌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肠细胞不能表达全能性是受某些物质的限制

B.“合子”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已失去全能性

C.“合子”发育成正常蝌蚪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分化

D.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是由于其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植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的体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详解】A、动物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后,细胞质的成分已经发生改变,原本能激发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已经消失,故肠细胞不能表达全能性是受到了细胞内物质的限制,A正确;

B、“合子”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错误;

C、“合子”发育成正常蝌蚪个体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C正确;

D、虽然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失去了激发全能性的物质,但细胞核仍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故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

1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都相同

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元:

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神经元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三部分。

其基本结构如下:

【详解】A、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少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A错误;

B、神经元的轴突外周有髓鞘,树突外周无髓鞘,B错误;

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不完全相同,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会实现信号的转变,C错误;

D、神经元受到适宜的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可以沿轴突传送出去,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通过神经递质传送给效应器,D正确。

故选D。

【点睛】

13.“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视野如图所示。

下列属于箭头所指细胞分裂期的上一时期的特点是(  )

A.出现染色体,核膜开始解体

B.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染色体凝聚,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D.纺锤体消失,细胞板扩展形成新

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

①解离:

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盐酸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解离10~15min;

②漂洗:

待根尖变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③染色和制片:

用镊子把洋葱根尖取出,放于载玻片上,并用镊子轻轻压扁后,滴一滴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染色1~2min后,盖上盖玻片。

随后用手指轻压盖玻片,再覆盖上滤纸,然后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几下,使细胞分散开。

(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在低倍物镜下找到观察对象后,转动高倍物镜观察,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

【详解】A、图中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所示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其上一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而出现染色体,核膜开始解体为有丝分裂前期,A不符合题意;

B、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中箭头所指细胞分裂期的上一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凝聚,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为有丝分裂中期,图中所示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上一个时期即为有丝分裂中期,C符合题意;

D、纺锤体消失,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为有丝分裂末期,图中所示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4.含有100个破基对的—个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的A+T占40%,它的互补链中G与T分别占22%和18%,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  )

A.240个B.180个C.114个D.90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

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

该DNA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即每条链含有1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设为1链)的A+T占40%,即A1+T1=40个,则C1+G1=60个;互补链(设为2链)中G与T分别占22%和18%,即G2=22,T2=18,可知C1=22,则G1=60-22=38=C2,故该DNA片段中C=22+38=60。

已知DNA复制了2次,则DNA的个数为22=4,4个DNA中共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4×60=240,原DNA片段中有60个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240-60=180,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15.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

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详解】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即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其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A错误;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入侵时,能迅速作用于该病毒,属于主动免疫,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B正确;

C、分析题干信息“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可知S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C正确;

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二次免疫会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故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D正确。

故选A。

【点睛】

16.下列关于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相同

B.“探究pH对过氧化氧酶的影响”实验中,分别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后再加入底物

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检验酶液中是否混有还原糖

D.设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A、熟马铃薯块茎中酶已经失活,用其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不相同,A错误;

B、“探究pH对过氧化氧酶的影响”实验中,不同pH为自变量,在酶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后,再与底物混合,以保证反应pH为预设pH,B正确;

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检验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混有还原糖,C错误;

D、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作为自变量,而本尼迪特试剂检验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温度,影响实验结果,故不能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关于原生质体和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测定植物原生质体的密度时,可用血细胞计数板

B.红墨水不能进入活细胞,可用于检测细胞的存活状态并计数

C.涂布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均能得到单菌落,都可用于细胞计数

D.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用比浊计测定其密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而平板划线法不能。

【详解】A、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原生质体进行计数,一般计数总数不少于300个细胞,A正确;

B、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中的色素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中的色素分子能进入细胞,所以可用红墨水检测细胞的存活状态并计数,B正确;

C、划线分离法不能用于细胞计数,C错误;

D、酵母细胞的密度与浑浊度指标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所以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用比浊计测定其密度,D正确。

故选C。

18.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检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16%

C.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

D.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容器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个容器内的豆子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豆子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其中红色豆子代表某显性病的致病基因B,白色豆子代表正常基因b,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即表示雌雄配子均为B=20%、b=80%。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错误;

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的组合约为20%×80%×2=32%,B错误;

C、若甲容器模拟的是该病(B_)占36%的男性群体,则该群体中正常人(bb)占64%,即b=80%,B=20%,与题意相符,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的是雌性或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D错误。

故选C。

19.某单链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RNA)。

该病毒感染宿主后,合成相应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代表相应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NA复制出的子代RNA具有mRNA的功能

B.病毒蛋白基因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传递给子代

C.过程①②③的进行需RNA聚合酶的催化

D.过程④在该病毒的核糖体中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题图分析:

图示①、②过程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其中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②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③④表示以+R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以+RNA复制出的子代RNA为模板合成了蛋白质,因此+RNA复制出的子代RNA具有mRNA的功能,A正确;

B、病毒蛋白基因是RNA,为单链结构,通过两次复制过程将基因传递给子代,而不是通过半保留复制传递给子代,B错误;

C、①②过程是RNA复制,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